育兒路上總是布滿荊棘,好容易捱過月子期,新媽媽身體恢復一些了,寶寶的單次睡眠時間也稍微長些了,媽媽們卻發現,寶寶們開始不聽話起來。
朋友佳佳的寶寶就是這樣,才剛剛2個月,一到吃奶的時候就不乖,總是扭來扭去,怎麼安撫都不成,不讓他吃吧,哭得更大聲,佳佳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於是帶娃去看了醫生。
醫生告訴她,才兩個月的寶寶,身體有什麼不舒服他也沒辦法告訴你,只能通過哭聲表達了,所以有「1個月睡寶寶,2個月哭寶寶」的說法,家長所能做的,是從寶寶的哭聲中,分辨出寶寶不舒服的原因,對症處理。
兩個月的寶寶一吃奶就哭?醫生總結8大原因,看看你家娃中了哪個
1.寶寶口腔發炎了。
小月齡的寶寶特別容易患鵝口瘡,如果每次吃奶前寶寶都會哭鬧,媽媽要檢查一下寶寶的口腔,看口腔黏膜表面有沒有一層乳白色的斑膜,如果有的話那就要小心了。這層白膜跟奶塊很像,但是擦掉以後會露出紅色的創面,還是比較容易分辨的。
應對方法:寶寶患有鵝口瘡以後,因為口腔疼痛會拒絕吃奶,所以要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遵醫囑進行治療。
2.寶寶鼻塞了。
據《鄭玉巧育兒經 嬰兒卷》:鼻塞通常在寶寶出生後半個月開始出現,出氣哼哧哼哧的,到了睡覺和吃奶的時候回由於鼻塞而煩躁不安,引發哭鬧。尤其是到了冬季,外界溫度越低,鼻腔就會增加分泌物對冷空氣加溫。
最近早晚天氣很涼,中午又熱,溫差太大,2個月的寶寶體溫調節中樞神經還不發達,所以一不留神容易感冒鼻塞,鼻子不通氣,吃奶的時候口腔又不能換氣,寶寶吃奶的時候就會感覺不舒服,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哭泣,並且抗拒吃奶。
應對方法:先清理鼻腔分泌物,可以使用吸鼻器、紙捻子等工具,鄭玉巧醫生根據她數十年的臨床工作經驗,推薦使用紗布捻子,能夠更方便更安全地清潔寶寶的口腔異物。
3.寶寶餓了。
這麼小的寶寶,哭聲是他與人交流的方式,如果他餓了,而媽媽的奶卻沒有及時供上,他就會大哭抗議。
應對方法:判斷寶寶餓了方法很簡單,把手指頭靠近寶寶的嘴邊,如果寶寶出現吸吮反射,代表寶寶餓了,待寶寶嘴巴張大的一瞬間,將整個乳暈部分塞入寶寶的嘴巴,可以讓寶寶更好吃奶。
4.媽媽的餵奶姿勢不正確。
有的媽媽沒有使用正確的姿勢,容易堵著寶寶的鼻子;或者奶來得太多太急,寶寶來不及吞咽;還有一種情況是寶寶吸不出奶,寶寶又餓又急……這些情況出現任何一種,寶寶的口糧沒有及時供上,他就會大哭。
應對方法:掌握正確的餵奶姿勢:媽媽一手託住寶寶的臀部,另一隻手肘部託住寶寶的頭頸部,寶寶的整個上身都躺在媽媽的前臂上,讓寶寶的頭仰著,下頜緊貼媽媽乳房。
另外寶寶的銜乳姿勢也要正確,要含住整個乳暈而不是淺淺地咬住乳頭,否則也很難吸出奶水。如果奶水太多,媽媽可用食指與中指稍微按壓一下,控制流速,以免寶寶嗆奶。
5.寶寶不想吃奶。
寶寶的真實目的並不是要吃奶,但是媽媽判斷錯誤,發出要給寶寶餵奶的信號,寶寶一看不對,就大哭抗議。
應對方法:如果判斷出寶寶並不是很想吃奶,那就不要強制餵奶了,試著做點別的事,比如給寶寶唱兒歌、抱起拍背,或者拿一些色彩鮮豔會發聲的玩具進行逗哄。
6.奶水不夠。
寶寶一吃奶就哭,還有可能是新媽媽的奶水不足,不能供給寶寶的需求。媽媽奶水不夠是很容易發現的,比如餵奶前乳房沒有酸脹的感覺,沒有奶陣,寶寶吃奶周期很短,頻繁要奶等等。
應對方法:奶水少一定要想辦法追奶,其中勤餵是最好的方法,另外可以多喝一些營養易吸收的湯類,如鯽魚豆腐湯、木瓜排骨湯、絲瓜蛋湯、通草豬蹄湯等等,都有助於催奶。
7.媽媽過分焦慮。
曾經有位媽媽,因為產假結束要回公司上班了,那段時間孩子明顯就變得吃奶不乖,媽媽後來才知道自己焦慮的情緒影響了乳汁分泌,後來在老公的寬慰下逐漸放鬆了心情,奶才重新多起來。
應對方法:發現自己太過焦慮時,一定要想辦法跟家人多溝通,紓解自己的焦慮情緒,這樣才不會影響奶量。
8.其他原因。
寶寶一吃奶就哭,還有可能是如下原因:比如寶寶肚子脹氣、睏倦鬧覺、無聊等,如果媽媽判斷錯誤,孩子一哭就以為是孩子餓了,強行給孩子餵奶,孩子也會拒絕的。
希媽結語:寶寶吃奶前哭鬧,原因有很多種,媽媽要多一點耐心,多摸索,才能搞懂寶寶的需求。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吃奶的時候哭嗎?你是如何處理的呢?
-----------------------
我是希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多平臺育兒領域創作者,左手帶娃,右手寫文,專注育兒領域知識分享,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