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為人母的時候,除了滿滿的幸福感,新手媽媽還會面臨很多問題,因為沒有餵養經驗,在餵奶的過程中媽媽們會面對非常多的困惑。還記得我女兒方面出生的時候一天要拉七八次,我自己十分擔心以為是孩子有問題後來有位同時來看我,她恰好比我提前生了半年,聊了之後才發現原來新生兒都是一樣的。
新手媽媽的困惑多是因為自身經驗不足不能準確地判斷孩子自身的行為或者狀態是否正常。
同樣小嬰兒一吃奶就哭,肯定是有原因的,正常情況孩子吃奶可以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所以孩子吃奶的過程應該是平和而愉快的,如果孩子總是在吃奶的時候哭泣,媽媽們就要留意,孩子哭鬧背後的原因,有些原因是病理性的,有些是媽媽自身的原因,所以搞清楚原因很重要。
嬰兒一吃奶就哭可能是這幾個原因
鼻子堵塞
嬰兒一吃奶就哭泣,有可能是孩子鼻塞。尤其是在冬天,本來氣候比較乾燥,如果房間裡有暖氣更容易出現氣候乾燥溼氣不夠,加上嬰兒鼻腔短且窄,鼻腔中很容易被鼻屎堵住。導致嬰兒鼻塞或者呼吸不暢,這種呼吸不暢在吃奶的過程中會更加明顯,因為嘴巴含著奶頭,只有鼻子能夠呼吸,只要吮吸時間稍微過長,鼻子就不能呼吸,只能鬆開嘴巴,如此反覆幾次,嬰兒吃不到奶水一開始著急就要哭泣。
如何來避免:
保持房間的溼度。冬天暖氣房的溫度不宜過高最高,最佳溫度在24-26度,溼度在50%左右,可以在房間中開加溼器,用溫度計和溼度計來測量。
定期清理寶寶鼻腔。定期給寶寶清理鼻腔可以用溼棉籤溼潤寶寶鼻腔,待鼻屎軟化後自己掉下來。也可以用生理鹽水幫助寶寶定期清洗鼻腔。
千萬不要用乳汁直接滴入鼻腔,容易滋生細菌,還會嗆到寶寶。
奶水過急
嬰兒吃奶的過程中,會出現一陣一陣的奶陣,奶陣來的時候乳汁會特別的充盈,乳汁的流速也會特別的快,如果孩子吃不急就會被奶水嗆到,嗆奶會影響到孩子吃奶,所以孩子既想吃奶又怕被奶水嗆到,邊吃奶就會邊哭泣。
通常這種情況容易出現在奶水充盈的媽媽身上,或者孩子出生時體重較輕,吞咽能力不是很好的寶寶身上。
如何來應對:
每次吃奶的時候可以用拇指和食指壓住乳暈,因為乳暈是儲存乳汁的地方,壓住乳暈可以避免奶水流得過急。
舌根過短
嬰兒舌根過短是一種生理疾病,舌根過短的寶寶通常當舌頭伸出來的時候會呈現「W」狀,因為舌根下面的帶子「綁住」了舌頭,所以孩子的舌頭夠不到上唇。
孩子舌頭太短,導致吃奶的時候不能有效的包裹乳頭,吃上幾口就吸不到乳汁因為吃不上而哭泣。
應對方法:
很多嬰兒舌帶短都是暫時性的,如果孩子的舌帶過短已經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吃奶狀況,最好及時去醫院剪舌帶。
嘴巴生病了
孩子總是吃幾口奶就開始哭泣,可以檢查一下孩子的口腔,看看嘴巴上顎是不是有白色的小點像奶瓣一樣,如果面積比較大,並且擦不掉就是鵝口蒼。鵝口蒼是一種真菌疾病,所以每次餵奶的時候最好可以用溫毛巾擦拭乳頭。孩子的玩具最好不要用消毒液或者酒精擦拭用溫水或者淡鹽水浸泡擦拭。
應對方法:
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最好不要用消毒液之類的擦拭玩具或者給孩子擦手,因為殘留的消毒液很容易吃到孩子嘴巴,反而破壞孩子免疫力。
乳頭混淆
我女兒在月子裡出現過乳頭混淆的現象,因為平時用奶瓶也吃母乳,突然有一天孩子不會吮吸母乳,吃上幾口就開始大哭,這種狀況會持續1-2天,隨後會自行消失但乳頭混淆的現象在半歲前出現過3次。有時候可能會持續幾天。
如果經常是奶瓶和母乳交替餵養,孩子很容易出現乳頭混淆,因為母乳吮吸起來更費力氣,所以一旦寶寶出現乳頭混淆就會吃不上母乳而大哭。
應對方法:
新生兒母乳之前儘量別使用奶瓶,可以先用小勺子,等到寶寶已經熟練的吮吸母乳之後再開始嘗試用奶瓶,而且儘量控制奶瓶的頻率。
以上5個原因是孩子吃奶過程中都會出現的問題,作為新手媽媽實在不知是什麼原因可以一一進行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