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的寶寶剛剛出生不到兩個月,剛出生的時候每天就時吃了睡睡了吃,朋友說簡直就是個天使寶寶,每天都不帶醒的,吃著奶就睡著了,都不用哄。但是最近滿月後,孩子的睡眠越來越差,吃奶十分鐘,睡眠5分鐘,簡直是天使寶寶變身睡渣寶寶,讓她這個老母親,已經心力交瘁,在朋友圈問:面對睡渣寶寶,老母親怎麼辦?恰好另一位朋友回覆:同病相憐的老母親,求方法。
剛出生的新生兒都像一個天使寶寶,大部分寶寶幾乎都是吃了睡睡了吃,特別好帶,所以會給媽媽們造成一種假象,孩子很乖。事實上,嬰兒的睡眠問題大部分會在出生第二個月的時候出現,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吃奶10分鐘,睡覺5分鐘,就是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大人的問題。
為什麼嬰兒吃奶時間長睡覺時間短?
很多媽媽發現,寶寶進入到第二個月之後睡眠問題會越來越多,有時候吃奶時間有十幾分鐘,睡覺不到半個小時,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其實大部分在家長身上。
首先,孩子可能沒有吃飽
很多母乳媽媽害怕在哺乳期間造成乳房的大小不一致,所以每次母乳的時候都會儘量的兩邊母乳相同的時間,無形中一邊乳房的哺乳時間就會變少,一邊母乳還沒有吃乾淨,就趕緊換到了另一邊乳房,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雖然吃到了兩邊的母乳,但是吃的時間不夠,吃到的都是前奶,前奶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質,而後奶中含有更多的脂肪,因為脂肪含量不夠,寶寶吃到的前奶並不抗餓,所以就會造成吃奶10分鐘,睡覺5分鐘的情況。
第二,無形中養成了奶睡的習慣
月子小嬰兒因為力氣有限,吃奶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特別費力氣的事情,所以每次吃著吃著就會累得睡著,很多時候寶寶都是吃著奶睡著的,無形中這種方式會讓小寶寶養成奶睡的習慣,幫助孩子建立起一種睡眠連接,那就是吃奶睡覺,吃著吃著就睡著了,但是這種睡眠並不踏實,孩子會頻繁的醒過來確認乳頭是否在,一旦乳頭不在就會清醒過來。
第三,恰好醒在了深淺睡眠的交替中
很多媽媽會發現,孩子總是吃著母乳就會會睡著,為了避免孩子落地醒,每次都會在懷來抱上一會,甚至寶寶變吃奶邊睡,直到孩子看起來好像的確睡熟了,結果放到床上10分鐘,最多30分鐘,孩子就會醒過來。其實這是孩子從淺睡眠向深睡眠過渡,但是因為沒有做好接覺,甚至因為在懷裡抱得太久,放下十分鐘,開始接覺,睡眠失敗,孩子清醒。
第四,安全感導致孩子更易清醒
我們常說3月認母,事實上,嬰兒更早就能分辨出母親。國外有學者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把分娩不久的產婦乳房做了不同的處理,一邊清洗掉了所有的氣味,另一邊則不作任何處理。然後把寶寶放在媽媽胸前,結果是所有的寶寶都會找到沒做任何處理的一邊乳房。由此證明,孩子是通過氣味來識別媽媽的。
這是因為母乳媽媽的身上會有一種類似羊水的氣味,是由媽媽胸前的蒙哥馬利腺中分泌出來的一種油性物質,這種油性物質和農容易揮發出來,有助於小嬰兒找到媽媽,更能給剛出生的寶寶帶來安全感。
所以對於小嬰兒來說,媽媽的氣味是熟悉的,一旦離開媽媽的氣味會讓小嬰兒感到害怕、擔心,會讓她們頻繁的清醒。
如何讓孩子睡得更好?
儘量讓孩子吃到前奶和後奶
前奶有更多的蛋白質,後奶中有更多的脂肪,所以前奶和後奶的營養是缺一不可的,想要寶寶睡得好,保證單側乳房的吃奶時間,一邊的吃奶時間在10-15分鐘,只有完全感覺到乳房已經從飽滿變得軟塌塌,這個時候再去換另一邊。
幫助孩子養成「規則養育」
「規則養育」是美國著名的寶寶耳語專家特雷西·霍格提出的,她認為,小嬰兒的養育也是需要規則的,
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吃-玩-睡的睡眠模式,讓孩子吃奶奶後可以保持清醒,
而清醒的時間由孩子的月齡來決定,比如2個月的小寶寶清醒時間在30分鐘以內,不要讓孩子總是吃完奶就睡,更容易養成奶睡。
幫助孩子進行接覺
嬰兒睡眠從淺睡眠向深睡眠過渡,孩子並不會自己入睡,不過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接覺,幫助孩子學會自主入睡。比如當孩子開始有清醒的舉動時開始接覺。
方法一,發出輕拍孩子,並且發出噓噓聲,小嬰兒注意力不能集中,很容易會再次睡著;
方法二,用抱起-放下法,孩子哭泣則抱起,哭聲停止放到床上,如果孩子一直哭,可以不斷的重複,直到孩子可以放到床上入睡。
媽媽儘量陪伴小嬰兒入睡
嬰兒缺乏安全感,所以有人陪伴的時候往往睡得更香,所以如果孩子容易頻繁清醒,可以最好在孩子睡眠的時候陪伴在寶寶身邊一起睡,幫助小嬰兒逐漸建立起安全感。父母要知道,這樣的時刻很短暫,孩子長大之後,父母的陪伴也會變得多餘。
吃奶十分鐘,睡覺半小時,這樣的問題最容易出現在2個月的寶寶身上,作為新手父母,要知道孩子的睡眠問題大都在父母身上,找到原因也就找到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