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2月27日電 題:鍛造特種作戰的利刃尖刀——海軍陸戰隊某旅偵察營錘鍊勝戰精兵記事
吳登峰、範旭東、翟思宇
海軍陸戰隊某旅偵察營在三亞某訓練場開展極限體能訓練(11月21日攝)。新華社發(範旭東 攝)
子夜時分,南國椰島荊棘深處萬籟俱寂,數名特戰隊員利用月光向20公裡外的敵目標陣地機動。到達目標地域後,特戰隊員向「敵」指揮所快速機動,不一會兒,「敵」指揮所即被摧毀。
執行夜間突擊任務的分隊正是海軍陸戰隊某旅偵察營。近年來,這個營先後9次參加亞丁灣護航,出色完成了「西太海軍論壇」、多國聯演、「環太平洋」系列演習等多樣化軍事任務,湧現出2名一等功臣,20餘名三等功臣,多次被上級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基層建設先進營級單位。
海軍陸戰隊某旅偵察營在三亞某海域開展劃舟訓練(11月20日攝)。新華社發(範旭東 攝)
勝戰之魂
「進了偵察營的門,個個都要當精兵。」這個營堅持把涵養忠誠品格、鍛造絕殺猛將作為興隊之魂,紮實打牢官兵「忠在骨子裡、誠在根子上」的思想基礎。
面對社會思潮多元、青年官兵鑑別力弱的實際,如何把青年官兵鍛造成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鋼筋鐵骨?這個營探索總結出一套鑄魂「組合拳」。
他們通過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塑造特戰隊員聽黨指揮、堅定信念的政治品格,把官兵鍛造成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騰海蛟龍」。
2009年,接到隨艦赴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執行護航任務命令後,官兵們的請戰書堆了整整一桌。
這是一場荷槍實彈的戰鬥,特戰隊員要面對生與死、忠與孝、苦與樂的重重考驗,是什麼力量促使他們奮勇向前?
「要想成為合格的特戰隊員,首先思想上有信仰,始終做到黨讓我們幹什麼我們就幹什麼。」首批護航特戰隊員潘恭鑫說。
「不怕疲勞,不怕犧牲,連續作戰,堅決完成護航任務,向祖國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出徵的誓言伴隨著首批護航官兵經歷了124個戰鬥日夜,他們安全護送41批212艘中外商船,並成功解救3艘遇襲船舶,圓滿完成了護航任務。
海軍陸戰隊某旅偵察營在三亞某地進行崖壁滑降訓練(11月20日攝)。新華社發(範旭東 攝)
勝戰血性
血性是軍人的脊梁,是戰無不勝的刀鋒。營長畢亞春說,近年來,他們在練兵備戰中不斷加強官兵「智」的培養、「勇」的激發、「力」的訓練、「技」的掌握、「心」的攻防和「魂」的塑造,錘鍊官兵不懼兇險的膽魂、克敵制勝的硬功。
教導員範振峰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那年,他被推薦赴土耳其霍恰憲兵突擊隊學校留學,全程實槍實彈,泡水坑、遭毆打……訓練異常殘酷。
一次崖壁滑降訓練,範振峰在躍出那一刻,D型鎖突然破損彈飛。他來不及反應,雙手緊緊抓住繩子,利用身體碰撞崖壁,來減緩下降速度。就在身體快速下落的時候,他迅速伸手抓住崖壁凸起的石塊,將身體牢牢固定住。
「我代表的是中國特種兵,就算是刀山火海,我也要闖過去!」範振峰咬牙忍著疼痛一步步向崖頂攀登,最終安全爬回崖頂。
「好樣的!」國外隊員紛紛向範振峰豎起了大拇指。
近兩年,偵察營著力實現特戰官兵攀登、格鬥、潛水、跳傘等8項技能「人人會」,共培養了21名四會教練員、3名全軍偵察骨幹、18名優秀狙擊手、30名傘降骨幹等一大批打仗型人才,連續4年被上級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
海軍陸戰隊某旅偵察營在三亞某海域組織特戰隊員進行沙灘格鬥訓練(11月21日攝)。新華社發(範旭東 攝)
勝戰先鋒
2016年7月,三亞某海域,一場特種突擊紅藍對抗演練正如火如荼展開。夜幕掩護下,特戰隊員全副武裝,採用低高度懸停跳下、繩索滑降等方式迅速實施機降,展開偵察突擊。
與此同時,另一路特戰分隊利用橡皮舟到達指定水域後,蛙人小組採取水下突擊的方式抵近目標,迅速搶佔有利地形。隨後,多路特戰突擊力量一路突擊、立體合圍、閃電突襲、一舉殲滅藍軍。
多年來,偵察營官兵始終以精準訓練、高強度訓練、夜間訓練、野外訓練和極限訓練為抓手,堅持以高於大綱、嚴於大綱的標準,突出抓好滲透偵察、引導打擊、海上偵察監視等多項作戰技能訓練,部隊實戰化水平和執行大項任務能力不斷躍升。
2017年4月,吐瓦魯籍OS35號貨船於亞丁灣索科特拉島西北海域遭海盜劫持。接到營救命令後,這個營的護航官兵隨艦迅速抵達被劫貨船附近海域,在海軍艦載機空中火力掩護下乘小艇陸續登船後,第一時間控制船艙並迅速佔領制高點,形成壓制性火力網對艏樓嚴密布控,將19名船員成功解救。
今年以來,先後隨部隊千裡機動挺進滇北高原開展山地叢林訓練、到南海之濱展開瀕海實戰化訓練,出色完成海上閱兵安全警衛工作、跨區執行全軍戰備任務……偵察營在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中不斷砥礪官兵英雄之氣、血性之勇,培育出不畏生死、敢打必勝的特戰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