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會拉肚 「外交」常青樹 居不可無竹 國寶不愧是你

2020-12-14 中國青年網

可愛、慵懶、憨態可掬,提到大熊貓,滿屏都是軟萌畫風。但大熊貓真的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只是一隻會撒嬌賣萌的鐵憨憨嗎?

科學家推斷,大熊貓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史記·五帝本紀》中曾記載,「軒轅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翻譯過來就是,軒轅黃帝曾組建一隻猛獸部隊,與炎帝在阪泉大戰。而這支猛獸部隊當中,就有大熊貓的祖先。志怪古籍《山海經》將大熊貓的祖先稱為「食鐵獸」,而在很多神話傳說中,大熊貓的祖先更曾是蚩尤的坐騎。

雖說好熊不提當年勇,好貓賣萌不怕冏。但我們真的很想知道,遠古時代的大熊貓究竟是什麼樣子的?真的是勇猛無敵,橫掃沙場嗎?

曾為肉食動物 何為大熊貓的真實戰鬥力?

中科院動物所國家動物博物館研究館員 張勁碩: 大熊貓我們叫孑遺物種,非常古老,它那個時代的話有披毛犀,有猛獁象,有劍齒虎,特別是在北京周口店,過去還出土過大熊貓的化石。當然更早的話800萬年前甚至更早的時候,大熊貓祖先很小,它就跟今天的一個松獅(犬)或者一條狗那麼大。

雖然體型不大,但研究表明,遠古時期的大熊貓可是純粹的肉食動物。且作為最古老的一種熊,大熊貓堪稱戰鬥力滿格。

中科院動物所國家動物博物館研究館員 張勁碩: 它的頭頂上的這個矢狀嵴,還有它腦後勺的人字嵴都非常突出,就像食肉類動物,食肉類動物人字嵴,矢狀嵴,包括它的顴弓這些非常突出,為什麼?就是因為它要附著很多的肌肉,利於附著肌肉,這樣的話它有很強的上下頜的咬合力。

從吃肉到食素 大熊貓為何如此畫風突變?

如此看來,大熊貓的祖先果真是戰鬥型選手,那後來它又為什麼改走偶像路線了?特別是為什麼放著香噴噴的肉不吃,改吃素了呢?

專家解釋,大熊貓從食肉改為食素,一方面是受第三紀冰川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物種進化的選擇。選食竹子可以避免與同時期的劍齒虎等大型猛獸競爭,更易獲得食物。且大熊貓體內還發生了基因突變,原本香噴噴的肉對它來說變得索然無味了。

中科院動物所國家動物博物館研究館員 張勁碩: 大熊貓它為熊很低調,它過去的話可能跟黑熊、棕熊也要爭奪肉,因為它過去就是食肉的,但是的話它後來基因的突變,它就不能夠接受肉了,它發現吃肉無味,它不愛吃了,它覺得吃完(肉)以後它反而拉肚子,反而難受。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那它就成功地轉了一個方向,它跟熊也好,跟其他的那些動物,它沒有激烈的競爭,反而它也生存下來了 。一頭熊貓佔一個山頭,這山頭竹子歸它,那個歸它。

本世紀初曾在廣西出土過200萬年前的大熊貓頭骨化石,研究顯示,那時候大熊貓已經變成愛吃竹子的「素食主義者」了。而為了能夠更靈活地抓握竹子,大熊貓的腕骨上,還特化出了第六根手指。

除了吃就是睡 如此竟是生活所迫?

食素帶給大熊貓的另一大變化,就是將它們從原本的「戰神」,變成了現在的「宅熊」,每天一動不動,除了吃就是睡。每當有人說它又饞又懶,大熊貓都會一臉委屈地表示,怎麼能賴我呢?都是生活所迫呀。

中科院動物所國家動物博物館研究館員 張勁碩: 大熊貓沒必要那麼勤快,因為它太勤快就意味著它要消耗很多能量。它基本就是往竹林一躺,就開始吃,吃完了以後就往那一睡,睡醒了再吃它這種慢節奏的生活方式反而它就才能生存下來,所以這也是一種生存的策略。

也真難為了大熊貓,竹子作為粗纖維食物,本身就沒什麼營養,而僅有的那點營養成分,還不見得能吸收。

中科院動物所國家動物博物館研究館員 張勁碩: 實際上我們俗話叫「直腸子」,吃進去以後幾乎沒吸收什麼就出去了,所以它熊貓糞特別清香,是竹香味...甚至的話你看很多大熊貓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撿了大熊貓糞幹什麼?可以把它做成熊貓紙,熊貓紙作為這種文創產品賣出去以後,它獲得的這些錢還可以再支持大熊貓的保護,特別好。

「親戚」30萬年不來往 我國有兩種大熊貓?

說到這兒,來跟大家玩兒個找不同的遊戲。現在大屏幕上出現的這兩隻大熊貓,您能看出有什麼不一樣嗎?肯定不是一個笑了一個沒笑啊。告訴大家,畫面左邊,張嘴揮手的這一隻,是四川大熊貓;而畫面右邊的這一隻是陝西秦嶺大熊貓。它們絕不只是老家不同,而是兩個亞種。也就是說,我國不光有大熊貓,還有兩種大熊貓。

主要區別在哪兒呢?大家仔細看一看,四川大熊貓,頭比較大,頭型偏長,長得更像熊;而陝西秦嶺大熊貓,頭圓嘴短,長得更像貓。雖說是近親,但DNA研究顯示,四川大熊貓與秦嶺大熊貓已經30萬年沒有過來往了。

除了黑白相間 大熊貓還有其他顏色嗎?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秦嶺還存在著棕色的大熊貓。因為更加稀有,秦嶺大熊貓被稱作是「國寶中的國寶」。

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高級工程師 黨高弟: 從1985年三月份發現第一隻棕色大熊貓到目前,總共在秦嶺區發現了九隻棕色大熊貓。到目前為止,多數科學家認為棕色的出現是隱性基因純合導致的。

通俗地說,可能就相當於我們人類社會出現的白化病,其實白化病不是病,就是一種出現的個體。但是為什麼在秦嶺這個種群裡面發現了棕色大熊貓,其他種群還沒有發現過棕色大熊貓,這個與地域有很大的關係,都要進一步研究。

外交使者 這工作大熊貓究竟幹了多少年?

眾所周知,大熊貓在我國外交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據日本史料記載,早在唐朝,武則天就曾送給日本天武天皇兩隻「白熊」和70張「白熊」毛皮,而這白熊指的就是大熊貓。據專家估算,當時贈送的就是秦嶺大熊貓。

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高級工程師 黨高弟: 從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來看,應該是秦嶺大熊貓,為什麼呢?那個四川大熊貓分布的海拔又高,而且唐朝首都當時在長安(今西安),所以秦嶺大熊貓分布的海拔區域人容易發現。

據統計,1957年至1982年間,先後有23隻大熊貓被贈送給蘇聯、朝鮮、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墨西哥、西班牙、德國等9個國家。而從1982年開始,我國停止贈送大熊貓,轉向「租借」方式。如今,大熊貓旅居海外已經步入了第三個階段:合作研究,並且明確規定,大熊貓3歲後必須歸國參與繁殖,且其產下的幼崽都歸我國所有。

身為傘護物種 大熊貓都在「罩」著誰?

目前我國每十年進行一次大熊貓普查,最新結果顯示,截至2013年,我國共有1864隻野生大熊貓。到了2019年,圈養大熊貓達到600隻左右。雖然在201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已將大熊貓從 「瀕危」物種降級為了「易危」物種,但專家表示,針對大熊貓的保護工作絲毫不能鬆懈,因為這對整個生態系統具有重大意義。

中科院動物所國家動物博物館研究館員 張勁碩: 你想保衛大熊貓,你就要把周圍的我們叫伴生物種你要保護好,所以跟大熊貓一起生活在保護區裡的,包括什麼金絲猴、羚牛、朱䴉,包括甚至有一些微小的昆蟲,大一點的無脊椎動物都要保護好。所以大熊貓它是一個旗艦物種,它也是叫傘護物種,它就像一把傘支撐了一片天似的。它的生態系統的價值遠遠超過大熊貓本身的價值了。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在國外揮毫潑墨的大熊貓,一幅畫賣到4000元,真不愧是國寶!
    在國外揮毫潑墨的大熊貓,一幅畫賣到4000元,真不愧是國寶!都說建國之後動物不許成精,但在人類的教育之下,動物們都激發了自己的潛能,讓我們見到了令人大開眼界的場面,在國外揮毫潑墨的大熊貓,一幅畫賣到4000元,真不愧是國寶!
  • 這些你以為吃素的動物也會吃肉
    第一類 會回收幼崽的動物,例如:兔子。 雖然倉鼠也會回收幼崽,但是倉鼠本身除了穀物外也會吃肉就不算在裡面。 野外的大熊貓就會看情況要肉吃,嘴饞的大熊貓會抓竹鼠吃(難道是覺得竹鼠搶了自己的食物?),也有些可能知道自己國寶的身份,下山串門直接進農戶家裡,吃他們的家畜。(說的我好想去四川深山老林裡住,說不定運氣好能遇到大熊貓來我家串門。)
  • 寵物狗狗突然拉肚拉稀怎麼辦
    狗狗拉肚拉稀,如果半個小時內達到三次或四次,養犬人就要注意了,狗狗身體出問題了。1.回憶下狗狗最近吃了什麼在狗狗拉肚子前它都吃了什麼,如果你餵了水果或其它雜七雜八的東西,它肯定會拉肚,比如有的人給狗狗吃葡萄,吃多了著涼引起拉肚。如果你只餵狗糧給狗狗吃,沒有亂吃其它東西,那就檢查下狗糧是否受潮或過期。
  • 秋季氣溫多變,寶寶常常拉肚肚?怎麼辦?
    實際上,寶寶在天氣多變時容易拉肚肚,與寶寶消化系統發育本身就不成熟有著很大的聯繫。,有些家長可能出於擔心進食會加重寶寶腸道負擔而讓寶寶禁食。但其實上,拉肚肚會讓寶寶流失體內的營養和水分,所以保證寶寶進食、滿足營養的攝取才是正確的。如果是母乳餵養的寶寶,繼續哺乳即可。如果是斷奶的寶寶,可以餵一些米湯或選用一些對寶寶腸道有益的食材熬成稀粥,比如說胡蘿蔔、南瓜等,都富有胡蘿蔔素,就能在人體內轉化成維生素A,保護寶寶的消化道。
  • 寶寶小肚肚會經歷的「三大劫」,你都了解嗎?
    人常說,小寶貝們真的很「嬌氣」~然而,他的肚肚比本人更「嬌氣」~啊,怎麼吐奶了?啊,怎麼還不拉臭臭?啊,怎麼腹瀉了?吐奶、腹瀉和便秘這恐怕是寶寶肚肚都會經歷的但寶寶吐奶也有可能是病理性吐奶,通常會伴隨其他身體不適的症狀,這種情況就要儘快帶寶寶去醫院檢查和治療了。
  • 世界乒壇「常青樹」瓦爾德內爾造訪學院路小學(全記錄)
    >學院路小學迎來新客人今天上午,學院路小學迎來了一名特殊的客人——和我國六代桌球國手抗衡了20多年的乒壇常青樹、瑞典歷史上首枚桌球奧運會金牌獲得者瓦爾德內爾先生。作為少年得志、老而彌堅的乒壇「常青樹」,瓦爾德內爾靠著精湛的球技、穩健的發揮、飄逸的球風、靈活的戰法贏得了無數名中國球迷的青睞,他們送給這位瑞典人一個親切的稱呼——「老瓦」。今天,老瓦來到了學院路小學,與這些桌球小將們以及愛好者們一同交流、互動。
  • 異鄉好居 小居帶你玩轉蘭加拉學院租房那些事
    小居最近回答了很多關於蘭加拉學院海外租房的問題,今天小居(異鄉好居Uhouzz)就給大家總結了一些關於留學加拿大和蘭加拉學院附近租房常見的問題,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小夥伴們,準備好紙筆,小居帶領大家玩轉蘭加拉學院租房那些事。小居還是先帶領大家走進溫哥華,走進蘭加拉學院。
  • 名人堂:中國歌壇當之無愧的「常青樹」蔣大為老師
    通暢透明的高音,渾厚的情感和高超的演唱技巧,形成了他特有的演唱風格,他在歌壇上被稱為「國寶」「國喉」,是中國歌壇當之無愧的「常青樹」,他就是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蔣大為。儘管現在他已移居國外,但他的歌聲永遠會留在人們記憶的腦海裡。以後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好歌如《駿馬奔馳保邊疆》 、《敢問路在何方》、《沿著社會主義大道奔前方》等,經他演唱紅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他的歌在八十年代真可以說是獨領風騷、家喻戶曉。《牡丹之歌》、《敢問路在何方》、《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30年來,蔣大為演唱過上千首歌曲,被譽為「歌壇常青樹」。
  • 「外交神器」大熊貓走出國門待遇是怎麼樣的?看這幾個國家就知道
    作為中國國寶,它的咬合力僅次於北極熊,在海拔兩千米高的山林仍然可以飛速狂奔,高興了會爬上二十米高的樹頂,生氣了能把三、四頭狼打成重傷,如此兇狠的猛獸現在卻只喜歡幹一件事:賣 萌。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自始至終都生活在中國,人家可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你看平常玩耍的時候都自帶武功。真的是功夫熊貓!
  • 中國最頂級的國寶
    白玉三羊執壺 浙江良渚遺址出土的水晶杯,出土當天就被送到北京了三希堂法帖算是國寶了>朝聖龍紋扁壺「同道堂」、「御賞」璽 銅鍍金象拉戰車樂鍾>彩漆嵌銅活鼓字盤鍾銅鍍金空中仙閣祝壽鍾大英博物館館藏第一國寶是
  • 寶貝不吃肉也會積食嗎
    有的小寶貝胃口不太好,來到我的診室,看完診,剛說出積食二字後,很多家長會問我:「呂醫生,我家孩子都不愛吃肉,只吃蔬菜和主食,怎麼還積食呢?」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並不是只有吃肉才積食,任何食物吃多了都會積食。積食是中醫的一個病症,主要是指孩子飲食過量,損傷脾胃,使食物停滯於中焦所形成的胃腸疾患。積食主要表現為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酸臭、矢氣臭穢、噯氣酸腐、肚腹脹熱。
  • 在你眼裡素食動物是什麼樣子的 素食動物也吃肉 你敢想像嗎
    素食動物在大多數人們眼裡是溫順的,一般也無法聯想到他們會吃肉,要不然也對不起這個"素食動物"的稱號了。可是當"素食動物"吃起了肉,這件"稀罕事"你不要錯過。說到馬,就想到到那廣闊的草原,馬吃草是一件誰都知道的常識,如果說馬吃小雞,一定會覺得不可思議,不是說馬只愛吃草的嗎?難道是馬想開個葷?馬吃小雞的這個舉動網友戲稱"馬殺雞"。在印度有一隻牛對小雞的一頭名叫勞爾(Lal)的牛也偏愛吃小雞。
  • 陶記秘制羊棒骨—滿足你大口吃肉的願望
    陶記秘制羊棒骨最近降溫了好多才發覺秋天真的來了寒冷的夜晚只想圍著火鍋大口吃肉今天被我發現的這家羊棒骨完全滿足了我大口吃肉的願望!!!邊吃肉還可以邊涮菜鍋底加入了香濃的高湯涮菜都是滿滿的肉香當然了怎麼能少得了最近爆火的肚包肉、肚包腦呢很經典的喀什風味造型是可可愛愛的小福袋
  •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第七單元習作:國寶大熊貓
    既有勇猛兇險的獅子、聰明機靈的獼猴,又有溫文爾雅的企鵝、高貴典雅的長頸鹿······許多動物深得人們的喜愛,而大熊貓更是人見人愛,是我們的國寶,你對它有哪些了解呢?讓我們一起走近大熊貓,為大家介紹大熊貓吧!1. 認真觀察大熊貓,查找有關大熊貓的資料,了解大熊貓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成為國寶的原因等,再把你了解到的寫下來。
  • 孕期肚大如籮,40歲劉璇仍高難度倒立拍照,不愧是奧運冠軍
    今日,劉璇曬出了一組孕肚照,驚呆眾人。劉璇進入孕期後半,現在已肚大如籮,看起來是雙胞胎的樣子。也許是得益於運動經歷,劉璇的狀態很好,對於體型的控制十分得當,沒有明顯的發胖或臃腫。但是更驚人的是,肚子已經很大的劉璇玩起倒立,將頭放在地上,不藉助任何外物,姿勢仍舊十分標準。
  • 我和國寶有個約會!央視《如果國寶會說話》節目組空降河北博物院
    8月9日下午兩點,一場別開生面的見面會在河北博物院進行。央視《如果國寶會說話》節目組來到河北博物院,「青少年走進國寶」地面活動第二場在這裡啟程。此次活動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一睹國寶的風採。講解員賈葉青一邊講解著一邊向圍在國寶身邊的小朋友們發問:「你們知道這個長長的袖管是用來做什麼的嗎?」小朋友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有的說是西漢的樣子就是袖口寬大的,有的說是為裝飾。
  • 「知青歲月」吃肉的故事
    那時各連隊的食堂夥食基本保證每天有肉吃了,當年會戰體力勞動量大,青年飯量大,記得三分隊食堂第一次吃肉包子,大家都知道兵團的饅頭、包子可是很大的,男生排每個班都是要打兩盆以上,牡丹江青年小李一下吃了11個還要吃,同班的開玩笑說,再吃你的名字就出來了叫「一打」,嚇得他忍住了,不過第二次吃包子就不忍了,管那麼多呢,撒開了吃,結果他們班都超過了一打。
  • 臺北故宮博物院:需要積攢多少運氣,才能看到《富春山居圖》真跡
    1937年對日全面抗戰開始,為避免北京故宮的國寶毀於戰火,國民政府將這批數量龐大的精品裝箱,15年間轉徒流離,遷臺時又帶到了臺灣。1965年,「故宮博物院」正式落成,北方宮殿式的建築象徵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作為旅行團必來的超級熱門景點,想要靜靜地參觀博物館是不可能的。我們當時去的時候還不是暑期旺季,但人流量依舊很大。
  • 如果國寶也會照鏡子,會對自己說點啥?
    如果國寶會說話《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將於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開播。從魏晉南北朝到唐代的25件國寶將依次亮相,其中包括多件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家將在本季的《如果國寶會說話》中深入了解到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中展出的多件相關展品。
  • 東拉西扯說吃肉
    儘管一年中大部分時候,都是少油寡水,可是入冬以後,農區大部分家庭還是會殺一隻羊或一頭豬,好一些的家庭豬也有羊也有;牧區一般人均兩隻羊以上,正所謂「肥正月、瘦二月,苦寒不過三四月」。真正愛吃肉的人,一般不是只吃瘦肉,而是吃肥瘦相間的肉或肥肉,特別是趁熱時候吃,肥肉有一種讓人難以抵禦的脂肪香味。在我的家鄉,受蒙古族影響,人們在宰殺羊的時候,更有一種生猛的吃法,趁著羊還有體溫時,用小刀把羊胸叉上的肥肉或羊尾巴上的肥油削成又長又薄的條,然後像「喝麵條」似的一吸溜就進了肚,那個香美的樣子,一般人是難有體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