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友羅永浩和黃章晉,「治癒人心」的基因檢測能像星座分析一樣流行...

2020-12-16 鈦媒體APP

羅振宇、羅永浩和黃章晉曾在一次分享會上用48分鐘推薦了一本書。

在這場鬆散的座談會中,羅永浩和黃章晉自稱「病人」,且病情嚴重程度不相上下,前者通過看書自我診斷、基因檢測、去精神病院的方式完成了確診,進而實現了「與自己和解」。

「如果你知道自己生下來就是瘸子,你就沒必要拿跑步這件事責怪自己了嘛。」羅永浩說。

他們得的病,用專業的定義是「ADHD」(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在中國俗稱多動症),由於科普程度不高,很多因為基因問題身患此病的成年人並不知情。

這種病的表現症狀可以有丟三落四、對不喜歡的事情沒辦法投注精力、再重要的事情也要拖到最後1小時再做(對,就是你熟悉的拖延症),惡習難改,痛苦至極。在分享會的最後,羅永浩也分享了他的解決辦法:酌情吃藥。

「黃章晉老師現在寫稿之前就會吃藥。」他的同事告訴鈦媒體記者,而黃章晉的經歷也間接促成了一個創業項目:一個名為「各色DNA」的公眾號,他們會推送跟基因檢測及心理學有關的案例,並附上基因檢測包的商城連結。如果你是檢測包的購買用戶,未來還會享受依據基因的個性化推送服務。

儘管以上兩位的案例有些極端,但當這兩位過了不惑之年的大叔在回看自己的經歷時,一門關於「自我探索」的新生意萌發了。

如果能給25歲的自己一份禮物,四十多歲的黃章晉希望是「了解自己並和糟糕的自己和解」。看不慣星座博主用「處女座——你是個細節控」、「雙子座——你有雙重人格」這樣的方式去解釋年輕人的種種行為,各色團隊選擇了一種他們認為更科學的坐標軸:基因。

原理其實也簡單,與其他具有基因檢測服務的公司或醫院一樣,各色的設備購置於美國,在根據少量唾液得到你的基因檢測結果之後,各色的三位博士會從心理學角度對你的檢測結果進行解讀,幫你理解自己在工作及人際中的反常表現。

依據基因,黃章晉的先天「人格畫像」

這是各色為你解讀基因的標準句式是這樣的:

你的基因在85%的概率上決定了你是一個宜人性很高的人。

在概率的限定下,你現在的性格特徵和報告描述未必吻合,這件事本質上你做一份心理測試並得到一些判詞的差異不大,畢竟,答案都「僅供參考」。

「就是感覺挺好玩的。」購買了檢測包的一個用戶向鈦媒體表示她的動機很單純,就是滿足下對自己的好奇心。在目前的中國,基因檢測新奇刺激,它像一種小眾潮流,尚屬於那種喜歡自我探索、會給自己和身邊的人貼標籤,同時購買能力較高的人群。

各色的第一個大單子來自錘子科技,他們會為公司的每位員工進行基因檢測,總結其共性,最後得出一份「企業基因」報告。

同樣是為你的性格作出畫像,基因檢測會像星座那樣流行起來嗎?

在談到這個問題時,郭婷婷提到一個她的觀察,星座流行的原因在於「標籤化」,它之所以能為人們提供聊天的話題,是因為每個人並不需要很懂星座,但當你提到某個關鍵詞時,周圍人會作出秒懂狀。

「你怎麼能忍受這麼雞婆的工作?」「大概因為我是處女座。」.....

「你們倆為什麼能玩得那麼好?」「她是天枰,我是雙子,只有我能get到她的神經病吧哈哈。」

在這樣的交談中,一個星座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名詞,它可以代表一種綜合性格或氣質,為你省去解釋的麻煩。 想像一下,當年輕的新一代厭倦了用星座給自己貼標籤,新的標籤體系會是什麼?基因嗎?

郭婷婷提供了一組發生在各色辦公室的對話,它代表著一種人們在換上新的標籤體系後的可能性場景:

「這個客戶比較難談,你去還是我去?」

「基因檢測報告說我的抗「拒絕」能力比較高。」

「那還是你去吧。」

(本文首發鈦媒體,記者/宮赫婧)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焦點

  • 塵肺病患者熊啟志:希望更多病友能像我一樣「自由呼吸」
    (健康時報記者徐婷婷 實習記者邱越)9月17日一早,熊啟志如往常一樣,8點不到就來到了大愛清塵陝西柴坪康復中心。作為康復指導的他在幫助其他病友完成心律、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徵測量後,便和大家一起開始了康復訓練。
  • 會治癒人心,最善解人意的三大星座
    善解人意的人總是給人一種溫暖可治癒人心的感覺,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星座有治癒人心的特質吧!巨蟹座巨蟹座的人敏感,注重細節,他們很擅於觀察感受身邊的事物。很多時候,他們對一個人的關心就體現在觀察對方的神情細節,從而了解對方的喜怒哀樂,他們就是這樣,不用多說,就能知道對方需要什麼。
  • 吳娟瑜:暴脾氣羅永浩直播道歉?
    消息一出,許多網友在其公眾號下留言:還有人擔心他和網友打起來。畢竟大家印象中的羅永浩,依然是那個暴脾氣的羅胖子。不少粉絲也在線發聲力挺羅永浩,佩服羅老師的自愈能力,表示仍然喜歡老羅,因為他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敢做敢當。羅永浩經歷之豐富:賣過二手車、做過英語老師、辦牛博網、成立培訓機構、正兒八經做手機,等等,以及到今天的抖音帶貨。他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 擅長「撫慰人心」的星座,個性溫柔,心思細膩,可以治癒悲傷
    主筆:小情話 有的人天生就具備「暖人心」的能力,尤其是在面對悲傷的人時,往往能利用搞怪、扮醜的方式來改變一個人的心情。 那麼,哪些星座個性溫柔、心思細膩,擅長撫慰人心,同時還能治癒悲傷呢?
  • 便捷基因檢測,最全面H5工具,像寫《洛麗塔》一樣寫代碼,2016年第5...
    經群眾點讚和小夥伴一番精挑細選,本周12款不可不知新產品為你奉上。1. 水母基因檢測健康基因檢測,你的基因,更大的世界!你心目中的基因檢測是什麼?高精尖?價格昂貴?只能在醫院等專業檢測機構體驗?其實,基因檢測比你想像得更加便捷有趣,用途更廣泛。網際網路時代讓基因檢測觸手可及,不僅僅是醫療健康。
  • 既能改變性別出生比例,又能快速檢測新冠,基因編輯有多厲害?
    這是基因編輯歷史上最輝煌的一年,一方面是獲得了科學界最耀眼的獎項,另一方面是在治療各種疾病上取得了進展:通過編輯基因可以改變動物性別,讓生雄性提升了25%的概率;另外,令人頭疼的線粒體遺傳疾病、鐮狀細胞病等也都將被治癒;基於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紙,能夠大大提高檢測效率並且降低操作難度和檢測成本……
  • 全面解讀基因檢測進入消費級市場的關鍵點
    技術提供商不透明的定價讓服務提供商不得不把價格抬得極高;信息不對稱和科學普及度低讓消費者甚至把基因檢測和星座算命聯想到一起。  第二、基因測序的時間周期和良好的用戶體驗之間還有巨大的差距  最近有一篇文章比較火,講述了一份生物標本如何開始它的「旅行」直到完成了一次基因檢測。
  • 腫瘤診斷 這個方法或比基因檢測更「靈光」
    中國工程院院士、腫瘤病因學家程書鈞說,若干年來,人們希望以基因為線索「鉗制」腫瘤,似乎難以長效。「看到巨大的進步,以為腫瘤要攻破了,幾年後卻會發現這個方法有限。」追蹤基因到底能不能接近到腫瘤發生的「真相」?用基因檢測、靶向治療的方法,究竟有沒有可能在未來「治本」?如果追蹤基因繞了遠路,那麼有沒有什麼捷徑呢?
  • 羅永浩:薛丁格的理想主義
    但不久前,老友黃章晉與羅永浩見面,覺得他呈現出「近幾年最好的狀態」——「由內而外散發著喜悅,像臺胖胖的印鈔機。」被問及按照當下的直播收入,多久能夠把債務還完,老羅露出了羞澀的笑容,「一年半吧。」錘子完成交接後,2020年1月,羅永浩去了日本休假。一度擔心自己產生了抑鬱傾向。
  • 羅永浩直播往事:他的每一年,都像是2020
    從2006年開始,羅永浩先後追逐過博客、英語培訓、手機和社交軟體。可無一例外的是,他每一次創業項目生得輝煌,死得慘澹。在羅永浩身上,人們似乎能清晰地看到一個失敗創業者的奮鬥史:作為一個創業者,他總是能窮盡一切想像,努力地把事情搞砸。羅永浩似乎做什麼都差點運氣。比如,幾年前他離開了奮鬥6年的錘子科技。
  • 基因檢測指導減肥靠譜嗎?
    讓你踏上正確減肥之路,吃肉、睡覺照樣能減肥。」看到這樣的廣告詞,誰能不心動?近日,在各大電商平臺上,一種名為「肥胖基因檢測」的產品火了。只要花幾百元,採集樣品郵寄到基因檢測公司,10天後你就能拿到一份「肥胖基因檢測報告」,獲得一份根據基因特質得出的針對性減肥建議。不過,對於這樣一個「新生事物」,不少消費者存有疑慮:基因檢測能指導減肥,這事兒靠譜嗎?市面上五花八門的基因檢測產品怎麼辨別真假呢?
  • 微基因重「芯」定義基因檢測,賦能精準健康管理
    (原標題:微基因重「芯」定義基因檢測,賦能精準健康管理) 摘要:基因檢測行業新突破
  • 美適臣讓基因檢測更「精準到位」
    美適臣的基因檢測服務除了能夠對常見疾病的風險進行評估進而指導個性化的預防管理之外,還能通過分析研究遺傳性變異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精確找到疾病的原因並提出治療方案,最終實現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精準治療。
  • 大象公會創始人黃章晉:如何把文字製造成像鴉片一樣的產品(下)
    編者按:在上篇文章中,大象公會創始人黃章晉主要比較了紙媒、門戶網站、移動端文章在傳播上的區別,並分析了誘發朋友圈分享的心理學原理。本篇文章將基於心理學背景,告訴你什麼樣的選題更受歡迎,如何打造更具傳播力的文章。將文字打造成像鴉片一樣讓人慾罷不能的「毒品」,秘笈都在這裡。
  • 基因檢測臨床應用領域市場分析(下)
    在《醫健產業數據觀系列 | 基因檢測臨床應用領域市場分析(上)》一文中,我們詳細介紹了基因檢測在醫療領域的臨床應用,並對基因檢測的全球與中國市場規模進行了估測分析。接下來, 本文將對基因檢測在臨床應用領域的幾個重點細分市場情況展開進一步分析。基因檢測在臨床應用領域的幾個重點細分市場規模預計2022年合計達到550億元。
  • 癌症基因檢測:從「對症下藥」到「對個體下藥」
    您有沒有想過,治療腫瘤疾病能像定製衣服一樣「量體裁衣」? 個體化用藥聽著好像是近年來才流行的新鮮事,其實在中醫的診治過程中,同病異治由來已久。 如今,隨著基因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已經能從個體基因這個根本的內在因素出發,制定出適合癌症患者的用藥治療方案。
  • 聽周濂、黃章晉、蔣方舟聊聊,什麼是「溫和的力量」
    這已經是在這個意見紛紜的時代所能期望的最好的結局了」。周濂《打開: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學課》封面自媒體時代存在「溫和的力量」嗎?黃章晉發言前先是表達了自己參加哲學討論的不安。就從我自己看,我未見到歷史上有任何一個人群像我經歷過的這樣如此快地向文明的方向進化。」他認為,擁有最強大力量的社會在使用自己力量的時候是審慎的。黃章晉隨後提出「傳播勢能」的概念來總結傳播規律。有「傳播勢能」的東西,一定和日常情感和感知的場景上有差異,且差異性越大,越容易傳播。如果勢能不夠大,人們會不自覺地去添加它。
  • ET病友故事分享:我是曾經血小板高達兩千多的「危險」病友……
    其實當時醫生已經覺得是血小板增多症了,但是為了排除其他血液疾病,還是讓我老老實實的去做了骨穿、基因檢測。不過出乎意料的是,我的BCR-ABL、JAK2、CALR基因突變均為陰性(後來檢查了好幾次也都是陰性),ANA(+)和抗SSA(+)(這兩項幾年間前後共檢測4次,結果出現陽性-陰性-陽性-陰性的變化)。但是這還是沒改變我的患病結局:我果然是血小板增多症。
  • 基因檢測預測不了你的未來,但它能計算人類的命運
    這自然不是我們抗拒基因檢測的理由。那麼是什麼在阻擋 WeGene、23andMe 一類公司轉型大數據研究、聚焦「醫學研究」的未來醫療呢?答案還是數據。在涉及到基因檢測的整個行業裡,上遊是測序儀器耗材的研發,被美國 Illumina 等公司所壟斷;中遊是提供測序服務和分析的公司;下遊是為用戶解讀測序數據報告輸出,醫院臨床和科研應用的公司。
  • 理性看待基因檢測:生物信息分析勇挑重擔
    作為一名生物小白,其實是想說,對待基因檢測我們應理性看待,即使基因檢測數據這本天書已出,但數據解讀仍然是行業較高壁壘,盲目誇大、盲目神化基因檢測都是不可取的,基於科學的認知去更好地了解它,拒絕噱頭和忽悠,形成自我獨立的判斷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