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臨床應用領域市場分析(下)

2021-01-09 健康界

聲明:本文為火石創造原創文章, 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網站、公眾號等轉載需經授權

快速回看: 基因檢測臨床應用領域市場分析(上)


基因檢測技術可用於醫療健康、農業育種、司法鑑定等多個行業,其中,最受關注的是醫療健康行業的臨床應用。 在《醫健產業數據觀系列 | 基因檢測臨床應用領域市場分析(上)》一文中,我們詳細介紹了基因檢測在醫療領域的臨床應用,並對基因檢測的全球與中國市場規模進行了估測分析。接下來, 本文將對基因檢測在臨床應用領域的幾個重點細分市場情況展開進一步分析。

基因檢測在臨床應用領域的幾個重點細分市場規模預計2022年合計達到550億元。其中, 無創產前篩查(NIPT) 是基因檢測最為成熟的臨床應用, 處於市場滲透率快速增長的階段,未來市場規模可達百億元,但被龍頭企業佔據絕大部分份額; 胚胎檢測(PGD/PGS) 尤其是胚胎移植前遺傳學篩查(PGS)市場增長速度較快,潛在增長空間巨大。 個體化用藥 尤其是癌症藥物伴隨診斷市場初步成熟,處於較快增長階段,未來國內市場可達百億。用於 癌症患者病情監測(治療預後、復發監控)與早期篩查的基因檢測(包括液體活檢) 是更大的百億級市場,預計2022年皆有望達到120~150億元的市場規模。遺傳病篩查與診斷方面易成規模的主要是 單基因遺傳病檢測 ,市場容量百億級,市場規模預計在2022年達到75億元。

圖5 基因檢測臨床應用領域的重點細分市場估測

註:規模為2022年市場規模;CAGR為2016~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

生殖健康服務領域基因檢測市場分析

1.無創產前診斷與篩查(NIPT)

(1)市場競爭格局

新生兒缺陷是在全球範圍內普遍存在的問題,以我國為例,每年新生兒人數1600萬人,出生缺陷發生率為5.6%,每年出生的缺陷新生兒約90萬人,帶來的社會總成本超過1000億元。 無創產前診斷與篩查(NIPT)是最早得到臨床應用、推廣的基因檢測方法,華大基因和貝瑞基因已佔該應用領域國內市場近70%份額,市場格局已基本穩定。 兩家頭部企業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繼續保持領先,後進入者很難再有機會改變市場格局。

NIPT市場滲透率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自2016年衛生部門取消NIPT試點後,NIPT價格也迅速降低,目前各地價格大致在1000元-2000元之間,深圳市將NIPT納入醫保目錄,可見該領域已逐漸走向普及應用,競爭日趨激烈。

(2)市場規模估測

表2 國內NIPT市場規模估測方法依據

據統計,2016年,我國共有1846萬新生兒出生,其中大約有276萬高齡高危產婦,1570萬普通產婦。2016年我國高齡產婦無創產前基因測序滲透率約為20%,非高齡產婦無創產前基因測序滲透率約為6%,估算2016年我國無創產前基因測序市場規模約為29.54億元。 2018年產前基因檢測市場規模約為56億元,隨著基因檢測價格降低與用戶教育提升,當整體市場滲透率達到40%,市場規模將達百億元。 以覆蓋人群1760萬、滲透率40%、單價1400元計算,預計2020年國內無創產前檢測的市場規模為98.56億元,2020-2022年由於技術進步,市場滲透接近飽和且競爭加劇,有可能增長率放緩至10%以下,預計2022年可達到112.2億元,2015-2022年間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29.66%。

圖6 國內無創產前診斷與篩查(NIPT)市場規模估測

2.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與篩查(PGD/PGS)

PGS/PGD是第三代輔助生殖的核心技術服務,其中PGS(胚胎植入前遺傳學篩查)比PGD(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的適用人群更廣,是第三代輔助生殖基因檢測服務的主要增量市場。

(1)市場規模估測

表3 2016-2022年國內PGD/PGS市場規模粗略估算方法

2016年中國輔助生殖服務市場約180億元,到2022年預計將達到387億元。 輔助生殖中心目前的收入結構中,胚胎檢測大約佔到20%,即用於輔助生殖的胚胎檢測市場容量2016年約為36億,預計2020年增長至77.4億元。由於目前市場上存在較多的一代、二代輔助生殖技術服務並未完全採用PGS/PGD,PGS/PGD的實際市場規模應該更小,但處於較快增長態勢。假設2022年PGS/PGD服務在胚胎檢測服務市場中佔比為75%,則基因檢測應用於PGS/PGD服務的市場規模在2022年有望達到58億元,2016-2022年期間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66%。

圖7 國內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與篩查市場規模估測

(2)市場容量估算

據估計,試管嬰兒有千億美元的市場。 國內每年出生的嬰兒數量約為1600萬,按12.5%~15%的不孕不育發病率計算,理論上每年應該還有200萬~240萬的嬰兒因為不孕不育無法降生。假設這部分嬰兒的父母中的60%選擇試管嬰兒手術,則每年進行試管嬰兒手術的夫婦為120萬~144萬對。由於國內試管嬰兒平均成功率不足30%,假設每對夫婦平均進行2.4次試管嬰兒手術,按平均每周期PGS/PGD收費2500元計算,則潛在市場規模達80億元。

腫瘤診療臨床應用領域基因檢測市場分析

基因檢測在腫瘤診療方面臨床應用主要有四大細分領域,按照發展成熟程度依次為: 個體化用藥診斷 (確診患者分子分型,包括用藥伴隨診斷與補充診斷); 腫瘤患者病情監測 (確診癌症患者的治療預後、復發監控); 腫瘤/癌症早期診斷 (疑似癌症患者輔助診斷、高危人群早期篩查); 腫瘤易感基因檢測 (健康人群、高危人群的患癌風險評估)。

預計2022年腫瘤基因檢測市場規模高達約300億元RMB。 測算依據如下: ①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數據,2015年中國新增癌症患者429萬,死亡患者286萬,我國5年內診斷為癌症且仍存活的病例數約為749萬,預計2017年存量腫瘤患者接近1300萬人, ② 假設2022年存量腫瘤患者增長至1800萬人,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發展及腫瘤個體化用藥的爆發,預計2025年腫瘤基因檢測在腫瘤患者中滲透率達30%-40%。 ③ 目前我國市場上腫瘤基因檢測的價格區間大致在3000到10000元,考慮到基因測序價格不斷下降以及有望進入醫保等因素,預計2022年腫瘤基因檢測價格區間降至2000-6000元。 ④ 預計2022年我國腫瘤基因測序市場規模將達到128-480億元,取中位數約為304億元。

1.腫瘤用藥指導(伴隨診斷)

腫瘤用藥指導(伴隨診斷)是目前基因檢測在腫瘤領域較為成熟的應用,國內伴隨診斷市場隨著相關試劑盒產品獲批正迎來爆發期。

(1)市場規模預測

圖8 國內腫瘤用藥指導(伴隨診斷)市場規模估測

在美國,靶向藥在腫瘤患者用藥結構中佔比超過50%,而中國目前約為10%-20%,抗癌藥物尤其是靶向藥物的伴隨診斷市場增長空間仍然較大。 未來, 預計 400萬新增腫瘤患者中 約30%  能從基因檢測用藥指導中獲益 ,即每年檢測超過100萬人次。由於腫瘤患者常見耐藥和復發情況,假設患者每年做兩次基因檢測(市場上腫瘤基因檢測產品價格大概在7000元-20000元之間,均價10000元),則未來腫瘤基因檢測在用藥指導方面的潛在市場規模可達100億元,不過可能需要3~5年才能逐漸達到。 預計基因檢測用於腫瘤用藥指導或抗癌藥物伴隨診斷的市場規模將從2016年的12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60億元,2016-2022年期間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30.77%,增速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2)市場競爭格局

腫瘤基因檢測市場格局仍未穩定,絕大多數腫瘤基因檢測公司的主要業務集中於用藥指導,該市場產品差異化程度還不明顯。預計隨著NGS腫瘤基因檢測高通量試劑盒陸續獲批,及更多靶向藥包括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上市,該領域市場競爭格局將更為清晰,企業競爭也將走向差異化。 腫瘤靶向用藥基因檢測行業分散,涉足企業繁多,頭部企業佔據競爭優勢。 目前具有較大規模的企業包括A股上市公司華大基因、艾德生物,以及一級市場的燃石醫學、世和基因、吉因加、領星生物、思路迪等。  腫瘤免疫基因檢測擁有較高壁壘,較強的核心技術是企業競爭力的關鍵。 腫瘤免疫基因檢測尚處於發展早期,存在較多技術問題。現有研究發現,PD-L1表達量、腫瘤突變負荷(TMB)、微衛星不穩定性(MSI)、新生抗原(neoantigen)等生物標誌物 與腫瘤免疫治療效果具有較強相關性,但是其臨床應用仍有較多挑戰,生物標誌物的預測和鑑定技術非常複雜,並且很難得到較高準確率。因此擁有較強核心技術的企業方能在此領域脫穎而出。

2.癌症患者病情監測(治療預後、復發監控)

基因檢測用於癌症患者病情檢測(治療預後和復發監控)的市場巨大,市場滲透率將隨臨床應用成熟與檢測價格下降而快速增加。

表4 國內癌症患者病情監測應用市場規模估測

近年來,我國診斷為癌症且5年內存活的患者人數為749萬人,假定其中約2/3的腫瘤患者即至少500萬人適合使用基因檢測(含液體活檢)技術用於病情監測,僅以已確診的存量腫瘤患者為例,假設至2022年,中國這500萬確診腫瘤患者中約40%平均做一次基因檢測用於病情監測(治療預後與復發監控),以單次檢測價格為4000-8000元計,保守估算2022年用於病情監測的基因檢測市場容量將達到80億-160億元,若取單次檢測價格的中位數6000元,則2022年該市場規模約為120億元,因此腫瘤基因檢測用於病情監測的市場高達百億級。假設適用患者人數不變,2016年-2022年期間該市場滲透率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38%,單次檢測平均價格每年下降500元,則2016年-2022年期間用於病情監測的腫瘤基因檢測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32%。

3.腫瘤/癌症早期診斷(高危人群早期篩查,疑似癌症患者的輔助診斷)

由於中國中老年群體人數眾多,基因檢測用於癌症早期篩查的市場潛力巨大,滲透率將隨著液體活檢技術成熟與推廣逐步提升。

市場規模估測

在中國,癌症的發生和年齡、環境非常相關。我國45歲以上中老年群體約5億人,假設其中約50%即2.5億人為潛在消費人群,癌症早篩滲透率為2%到15%,如果最終使用腫瘤早篩產品的單次檢測平均價格是2000元RMB,那麼市場規模就是百億到千億元RMB量級。 基於基因檢測的液體活檢有望成為癌症早篩的未來主流技術,預計國內癌症早篩市場為100~750億元RMB,該市場需要5~15年逐漸培育成熟。

表5 國內癌症早期篩查應用市場規模估測

假設中國高齡人群中約2.5億人為潛在消費人群數量不變,2022年癌症早篩基因檢測服務的市場滲透率有望達到2.5%,腫瘤早篩產品的單次檢測平均價格是2000元RMB,則2022年癌症早篩基因檢測市場規模約為125億元RMB。2016年-2022年期間該市場滲透率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6%,單次檢測平均價格在2016年為4500元RMB,且此後每年下降500元至2000元RMB,則2016年-2022年期間用於病情監測的腫瘤基因檢測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49.3%。

單基因遺傳病基因檢測市場分析

遺傳病相關基因檢測市場主要集中在單基因遺傳病的基因檢測 ,新婚夫婦的單基因遺傳病攜帶情況篩查對於遺傳疾病的防治最為關鍵。

(1)市場容量預測

目前的單基因遺傳病檢測產品主要為成人及兒童服務。 從預防單基因遺傳病的角度上講,新婚夫婦的單基因遺傳病攜帶情況篩查對於單基因遺傳病的防治最為關鍵。讓待孕的新婚夫婦了解到單基因遺傳病的危害,並為其提供可靠的單基因遺傳病服務,可能會構成單基因遺傳病檢測的最大一片市場。

另外新生兒也是單基因遺傳疾病檢測的一大對象, 新生兒基因檢測大多包括常見的單基因遺傳性疾病,如地中海貧血、罕見病、新生兒耳聾等。但這些遺傳性疾病中的大多數尚無成熟的治療手段,僅個別病種可提前幹預,故新生兒基因檢測屬於非剛需產品。 隨著基因檢測的普及,新生兒基因檢測最可能在疑似患有罕見病的嬰幼兒中應用。

(2)市場規模估測

圖9 國內單基因遺傳病檢測市場規模估測 

根據近年來衛生部發布的統計公報,我國每年辦理結婚登記數量保持在1000萬對左右,有約2000萬人應進行婚前檢查。目前市場上單基因遺傳病檢測產品的價格約2500元,以產品最大滲透率為20%計,估計單基因遺傳病檢測潛在市場容量在100億元RMB左右。假設市場滲透率從2016年的0.5%增長至2022年的15%,綜合考慮單基因遺傳病檢測範圍逐年增加與其成本價格下降的因素,期間單次基因檢測價格基本不變,則 單基因遺傳病檢測市場規模有望從2016年的2.5億元快速增長至2022年的75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76.3%。

總結

基因檢測是邁向精準醫療的重要基礎,其臨床應用的重點細分市場主要包括生殖健康檢測、腫瘤基因檢測、遺傳病檢測、病原體檢測等應用市場, 根據2022年市場規模估測可知,其中值得關注的增量市場由大到小依次為:癌症早期篩查、腫瘤患者病情檢測、無創產前診斷與篩查(NIPT)、單基因遺傳病檢測、腫瘤用藥伴隨診斷、PGS/PGD ,且此6大重點細分市場在預測期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均保持較高水平,其中腫瘤基因檢測或將成為數百億級市場,腫瘤用藥伴隨診斷率先普及,癌症病情監測與癌症早期篩查有望成為最大的藍海市場。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文涉及的市場規模/增長率估測本質是以確定性要素對不確定性進行推斷,相關市場的增長驅動因素主要包括目標用戶人群數量、基因檢測市場價格、市場滲透率,本文估測方法多採用在事實數據基礎上,考慮我國相關政策變化、供求關係演變、技術進步等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影響,適當假設並量化估算相應結果數量級,僅供參考。

文 | 韓佳

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網站、公眾號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相關焦點

  • 臨床需求「催熟」大Panel基因檢測市場 貝瑞基因搶佔腫瘤精準治療...
    據了解,大Panel基因檢測的出現主要是因為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兩個方面有著迫切的臨床需求和應用前景。隨著腫瘤基因組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腫瘤驅動基因被揭示,藥物靶點也越來越多。大Panel涵蓋的基因數多,可以指導靶向治療,幫助患者篩選出更多藥物作用靶點。
  • 2019年基因檢測領域十大硬核企業
    不僅在電影方面,在網際網路,在行動支付,在高鐵,以及很多方面,中國已經崛起,不輸於美國,甚至超越美國,在基因檢測領域也一樣,不管是檢測設備,還是診斷試劑,檢測技術,臨床應用等方方面面已經崛起,2019年,在精準醫療和基因檢測各個領域,最具發展潛力和品牌價值的企業有哪些?
  • 2015年基因測序領域產業格局分析
    第三部分:基因測序產業格局 投資機會及挑戰分析3.1 基因測序產業格局概覽基因測序市場的細分領域,包括了儀器、耗材、測序服務、數據處理、終端應用等多個方面,如下圖所示。目前新一代測序技術在生育健康領域主要應用在以下方面。●無創產前檢測(NIPT)無創產前檢測即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無創基因檢測,是一種基於大規模平行基因組測序技術的高科技檢測手段。這種檢測只需抽取孕婦少量靜脈血,分離其中的胎兒游離DNA,通過高通量二代測序技術平臺測序,並對測序結果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即可判斷胎兒是否換染色體非整倍體疾病。
  • 基因檢測:腫瘤檢測市場最大 試劑盒是放量關鍵
    比爾·蓋茨曾指出:「下一個能真正超過我的世界首富,一定來自基因領域。」面對如此「市場」,我國基因檢測領域有怎樣發展?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如何?基因檢測的「神秘面紗」——測序行業當下,人們對「基因」這一概念,接觸最多的莫過於基因檢測。
  • 腫瘤基因檢測領域大浪淘沙,中國生物科技企業如何破局?
    腫瘤基因檢測領域最受關注的具體應用是,影星安吉麗娜朱莉通過腫瘤遺傳基因篩查分析發現攜帶BRCA1基因突變,醫生預測其罹患乳腺癌的概率高達87%、卵巢癌概率50%,而朱莉選擇了預防性雙側乳腺切除手術、卵巢和輸卵管切除手術,降低患病風險。
  • ASCO 2015基因檢測的臨床困境
    在分子腫瘤協會與Myraid Genetics的案子中,最高法院裁定:Myraid 並沒有創造任何東西,它發現了一個重要且有用的基因,但是基因的分離鑑定並不是一個發明行為。這項裁定終結了Myraid Genetics公司對於BRCA1 和BRCA2基因突變檢測的壟斷地位。其次,由於下一代測序技術的應用,可以同等價格檢測更多基因變為可能。
  • 全面解讀基因檢測進入消費級市場的關鍵點
    當然不是,試想一下,目前真正懂生物信息的人,真正懂應用算法分析和解讀基因數據的人,真正懂得將基因檢測分析建模和優化流程的人有多少呢?在基因檢測領域,瓶頸不再是成本,而是對結果的解釋。  這個瓶頸之所以提出來,不是分析技術上面的難度,而是分析結果選擇上面的難度。這也是造成目前每家基因檢測公司在每個檢測項目上面的差異,在本系列中「你看得懂基因檢測報告嗎?」
  • 藏器待時——腫瘤基因檢測的臨床實踐
    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腫瘤基因檢測作為臨床診療工具得到廣泛應用。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臨床實際送檢過程中,如何有效選擇患者和樣本,使得基因檢測的結果更具有臨床指導意義?
  • 至本醫療:開發基因檢測背後的百億級和千億級市場
    來源:漢網隨著人類基因技術的進步,精準醫療已成為臨床醫學界的主流應用。特別是在全球腫瘤治療領域,基於基因檢測的精準醫療正成為趨勢,它將顛覆過往的人類腫瘤治療方法和經驗。腫瘤這個威脅人類生命的頑症或將被基因檢測所馴服。目前,全球基因檢測領域創業公司大量興起,中美兩個市場尤為突出。
  • 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前景火熱 專家卻潑涼水
    對於基因檢測技術,也許大部分人的印象還停留在小說或者影視劇裡的DNA親子鑑定,或者是十幾年前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如今距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基本完成已經過去了十幾年,而基因檢測技術早就從臨床應用悄悄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 質譜儀行業市場規模、下遊應用領域及前景分析(附報告目錄)
    2018-2026年全球質譜儀市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7.70%。在下遊應用領域需求的拉動下,全球質譜儀市場將保持穩健增長的態勢。目前,全球質譜儀市場主要被國際行業巨頭佔據,全球質譜儀市場的主要參與者為沃特世、丹納赫、布魯克、安捷倫、賽默飛、生物梅裡埃、島津等公司,大約佔據全球了90%的市場份額。
  • 產經報導|專訪和瑞基因CEO周珺:「植根」腫瘤全病程臨床檢測 多...
    腫瘤市場廣闊,靶向藥物的基因檢測被認為是未來3-5年的一個爆發點,癌症患者需要通過基因檢測,來制定相應的靶向治療方案,而癌症早篩領域更被認為是一片藍海,市場前景被業內看好。目前,和瑞基因、華大基因、燃石醫學、泛生子等多家基因檢測頭部公司均加大研發投入,深耕腫瘤領域,搶佔市場份額。
  • 2018腫瘤基因檢測市場研究報告丨鯨準研究院
    團隊構成:CEO漢雨生,曾任BioTek Instrument中國區總經理、北極光創投投資經理;COO揣少坤,擁有生物信息學與轉化醫學領域13年的資歷;CMO劉顥,曾於諾華、輝瑞主持新藥研發。團隊成員約450人,研發部、醫學部、生物信息分析部、市場部佔比較大。
  • 基因檢測在遺傳性耳聾中的應用
    這一切,都決定了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是目前最為有效的病因學分析方法之一。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就是通過分析被檢者的DNA,確認與耳聾相關的基因是否存在缺陷,從而為耳聾的臨床診斷提供依據。另外,耳聾基因能檢測也可用於耳聾發病風險的評估,鑑別致病基因的攜帶者,進行產前診斷或預後判斷。基因檢測比傳統檢查擁有更高的準確性、更遠的前瞻性,它首次使人們面對耳聾從只能患病後被動治療,而轉為可以提前主動的預防和幹預。
  • 寫在華大、貝瑞上市之際--基因檢測行業深度報告
    目前基因檢測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是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PT),NIPT細分行業的增長將成就第一波龍頭企業,如華大、貝瑞、安諾優達等;3. 基因測序是平臺,在下一個應用領域的快速布局,才能保證下一個成長階段突出重圍,受益行業增長。
  • ...診斷,新技術,不孕,診治,不育,分子,臨床,基因晶片,檢測,醫學會...
    近日,由上海醫學會主辦的首屆東方分子診斷學術會議傳出消息:近年來,隨著精準醫療的推廣,分子診斷技術迅猛發展、臨床應用也更加廣泛。在兒科感染疾病、不孕不育等領域,分子診斷技術已大幅提升疾病診治成功率。未來基因晶片技術、下一代測序技術等分子診斷新技術還將在臨床不斷擴展,以此造福更多患者。
  • 尹彤教授解讀他汀個體化用藥:基因檢測的臨床應用
    隨著藥物基因組學的研究,遺傳因素對他汀不良反應的影響越來越多的進入到臨床醫生的視線。 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心血管內科的尹彤教授近日在丁香播咖上分享了降脂藥物-他汀藥物基因檢測的臨床應用。
  • 華大基因:基因檢測行業中流砥柱,領跑國內NIPT
    公司為快速成長的國內基因測序龍頭企業。公司致力於基因檢測的科學研究和醫療診斷服務。目前已具備多組學全產業鏈資源,業務涵蓋生育健康、基礎科學研究、複雜疾病、藥物基礎研究四大類,足跡遍布全球,已形成「覆蓋全國、輻射全球」的網絡布局,成為國內基因檢測行業龍頭和產業領跑者。基因檢測為生物產業的核心的技術手段,市場規模將超百億。
  • 盤點丨基因檢測存在的投資機會與風險
    基因技術在臨床上具體有哪些革新作用?在一級市場上,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一些投資機會?目前基因檢測行業存在哪些風險?近年,隨著各國政府對精準醫療的重視、技術應用在臨床上的突破進展、測序成本的大幅降低、雲服務及大數據技術的成熟,基因技術相關行業儼然已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資本也隨之蜂擁而入。近期,美國知名生物醫學數據分析公司七橋基因(Seven Bridges)獲得4500萬美元A輪融資。2016年4月4日,總部位於美國聖地牙哥的基因組學領域初創公司Human Longevity Inc.
  • 基因檢測成金域醫學第一大業務板塊
    10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公布了《關於第二批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建設方案的復函》,又有多個省市的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建設方案獲批。國家的支持,使得臨床級別的基因檢測產品和服務得到快速發展。金域醫學是國家首批27個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