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本醫療:開發基因檢測背後的百億級和千億級市場

2020-12-22 金融界

來源:漢網

隨著人類基因技術的進步,精準醫療已成為臨床醫學界的主流應用。特別是在全球腫瘤治療領域,基於基因檢測的精準醫療正成為趨勢,它將顛覆過往的人類腫瘤治療方法和經驗。腫瘤這個威脅人類生命的頑症或將被基因檢測所馴服。

目前,全球基因檢測領域創業公司大量興起,中美兩個市場尤為突出。去年3月,美國最大的基因檢測儀器和試劑供應商Illumina公司CEO Francis deSouza在上海表示,中國和美國應該是全球最大的兩個基因市場。

美國作為全球基因技術最發達的國家,誕生了一批在基因檢測領域領先的公司,比如Illumina、Foundation Medicine(以下簡稱:FMI)、LifeTechnologies和23andMe等。而中國的創業公司也在這個領域奮起直追,一大批原來供職於美國頂尖基因檢測公司的海歸科學家回國創業,帶來了技術和經驗,縮短了中國追趕美國的距離。

中美創業公司競賽基因檢測市場

美國是全球基因檢測應用最開放和領先的市場。去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以下簡稱:FDA)批准了FMI公司的一個三四百個基因全面檢測的產品,這是全球第一個。此後,基因檢測被列入全美醫保體系。這說明,美國監管當局已從政策層面認可了基因檢測的療效。由此,打開基因檢測的市場大門已沒有政策障礙。

中國政府對於精準醫療也極為重視。2015年,中國在十三五規劃中寫入「精準醫療」等內容,基因檢測在中國發展的政策大門被打開。近幾年來,國家相關部委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精準醫療的政策文件。

今年8月,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批准Illumina的基因測序儀MiSeqDx在中國上市,MiSeqDx是首個通過CFDA批准上市的新一代測序(NGS)系統,這對整個中國基因檢測行業來說,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而早在今年7月,Illumina已經提前與至本醫療(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至本醫療)達成合作,雙方將基於Illumina公司的二代測序技術,開發和推廣腫瘤分子臨床應用方案。其中,Illumina提供二代測序儀器和相關試劑,至本醫療提供自主研發的生物信息算法專利技術和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

中國在基因檢測領域相對於美國的優勢在於病例大數據。基因檢測分為上、中、下三個市場層級,美國創業公司憑藉技術優勢佔據了上遊市場,主導了基因檢測器材、試劑等產品的供應,而中國創業公司則在中遊市場進行布局,更加偏應用,比如至本醫療就是主要在生物信息算法方面進行創新研發,搶佔中遊市場。值得注意的是,至本醫療創始人王凱曾經是參與創建FMI的華人科學家,後來,FMI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2018年6月,被瑞士羅氏製藥(ROG.S)全資收購。

至本醫療創始人王凱

中國龐大的腫瘤病患存量和增量市場為中國創業公司提供了堅實的市場基礎。「中國的腫瘤患病人群已經是全世界患病人群最多的,無論從新發,還是從存量腫瘤患者,是全世界最大的患病群體,中國腫瘤病患人群又有很多獨特的特點。」至本醫療營運長秦瑩說。

百億級基因檢測市場和千億級藥物研發市場

目前,中國腫瘤病患存量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000萬,每年新發的腫瘤病患數量為300多萬人,「接近400萬人」,每年接受腫瘤基因檢測的病例僅為10萬例,滲透率不到10%。按照平均每個人支付的上萬的檢測費用計算,現在腫瘤基因檢測整體的市場規模在10億級左右。

隨著政策推動,市場教育期完成,腫瘤基因檢測的滲透率預計會呈現放量增長的局面。未來3~5年,腫瘤基因檢測市場預計會進入爆發期。秦瑩認為,「接下來三到五年之內至少是百億的市場」。

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大Panel將成為腫瘤基因檢測的主流技術。大Panel能夠提供更加全面的基因檢測。對於國內基因檢測初創公司來說,建立大Panel趨勢下的核心競爭力刻不容緩。其中,最為關鍵的是生物信息算法和大資料庫建設。

在國內的基因檢測創業公司中,至本醫療是在算法和大資料庫建設上具有領先優勢的頭部公司。其獨創的生物信息算法獲得了多項專利,比如DNA重排、全基因組腫瘤突變負荷預測兩項算法。而其研發的「大片段的插入缺失」算法,更是實現了國內基因檢測公司在該算法上的技術突破,在國際上也具有領先優勢。至本醫療在生物信息算法上的領先優勢應該是吸引Illumina進行合作的原因之一。

至本醫療在大資料庫建設上也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在國內基因檢測創業公司中,其覆蓋的腫瘤種類最多。大部分創業公司把關注點放在肺癌、直腸癌和胃癌等腫瘤類型上,其中,80%的公司主要集中在肺癌上,因此,肺癌是腫瘤基因檢測行業競爭最激烈的領域。而至本醫療的腫瘤基因檢測則覆蓋了50多個癌種。每個人通過腫瘤基因檢測出來的海量數據量,因此,覆蓋的腫瘤種類越多,獲得的病患大數據量就越大,數據質量就越高。

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基因檢測公司可以打開千億級的藥物研發市場。在整個基因檢測市場,藥廠處於行業下遊,基因檢測形成的大數據可以為藥物研發提供海量數據支撐。可以說,誰掌握的基因檢測大數據多,誰就在藥物研發市場佔有主導權。

目前,全球頂尖藥廠已經在治療癌症的新藥研發上採用基因數據。11月27日,FDA加速批准Loxo Oncology和拜耳(Bayer)共同開發的癌症新藥Vitrakvi(larotrectinib)上市,該藥主要用於治療攜帶NTRK基因融合的成年和兒童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實體瘤患者,不需考慮癌症的發生區域。這是癌症療法從「基於癌症在體內的起源」轉向「基於腫瘤的遺傳特徵」這一演變過程中的重要裡程碑。Vitrakvi的研發過程採用了來自於FMI等基因檢測公司提供的基因突變信息和治療信息。在中國癌症新藥研發市場,至本醫療也在密切的和藥企開展更深入的合作,建立強大的技術壁壘。

未來,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進步,以及產品規模的放量,成本結構會進一步改善,整體規模成本會下降,這給行業帶來一定利好,能讓更多病患願意接受基因檢測。此外,在引入人工智慧技術後,基因檢測實現流程自動化,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工,進一步帶動成本的下降,從而降低終端檢測費用。去年初,Illumina就曾表示,有一天,基因檢測將進入100美元時代。

成本下降帶來的應用規模擴大,進而形成更為龐大的大數據,推動臨床醫學應用和藥物開發;反過來,臨床醫學應用和藥物開發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後,又會進一步吸引更多病患接受基因檢測,進而形成一個行業的良性正向循環,推動整個基因檢測行業的發展。從趨勢上看,未來整個中國基因檢測行業前景光明。

相關焦點

  • 直銷企業紛紛掘金「基因檢測」,千億級市場即將全面爆發
    作者:miudd2015年初美國歐巴馬政府頒布「精準醫療計劃」,今年3月科技部也將精準醫療列入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療受到中美兩國政府的高度重視。而作為精準醫療排頭兵的基因檢測也獲得了學術、資本和產業等多方關注。可以預見的是,基因檢測市場迎來了爆發期。
  • 貝瑞基因引機構扎堆走訪 NIPT是百億級市場 腫瘤早診是千億級
    公司目前主要業務是NIPT,接近10億收入,是臨床級別的基因檢測項目。產品升級,從貝比安升級到貝比安PLUS,價格有所提升,而且檢測項目從3個病種擴大到100多個,計劃最終做到數千種病,未來會是一個廣大的市場。   腫瘤檢測布局:1)晚期檢測:目前醫院的接納度很高,但是還不夠普及,空間非常大;2)腫瘤早期診斷,技術已經開發了,正在進行驗證,至少千億市場。
  • 價格戰「停火」,新技術入局 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將迎轉機?
    近年來,消費級基因檢測因商業模式不清晰、產品噱頭大於功能而飽受質疑,如今行業洗牌加速,或許已到了轉折之處。目前來看,無論是價格戰,還是新技術,都是為了爭奪用戶背後的數據。未來,企業積累的基因數據的數量與質量,將成為核心壁壘與行業的分水嶺。
  • 基因檢測臨床應用領域市場分析(下)
    用於 癌症患者病情監測(治療預後、復發監控)與早期篩查的基因檢測(包括液體活檢) 是更大的百億級市場,預計2022年皆有望達到120~150億元的市場規模。遺傳病篩查與診斷方面易成規模的主要是 單基因遺傳病檢測 ,市場容量百億級,市場規模預計在2022年達到75億元。
  • 價格戰「停火」 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將迎轉機?
    報告也可以根據最新研究成果實現更新,為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提供了更多可能。   價格戰「停火」   2017年,頭部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23魔方將原價999元「祖源+遺傳健康」的基因檢測產品降至499元。競爭對手微基因緊跟其後,也將999元的基因檢測產品價格腰斬一半。   自此,消費級基因檢測價格戰打響。
  • 消費級基因檢測,可以信任嗎(新聞現象)
    如今,面對這樣的疑問,人們有了實際的解決之道:基因檢測。隨著人們對自身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不斷攀升,基因檢測開始走向日常消費。短短幾年時間,消費級基因檢測這一新生事物從無到有火爆起來,不僅催生了巨大的市場,也成為一種頗為時尚的消費行為。   消費級基因檢測緣何受到人們青睞?是否靠譜?看似簡單的消費行為背後又有哪些隱憂?
  • 消費級基因檢測生意經:免費背後的數據「護城河」
    「0元購」背後的數據生意繼6月推出祖源板塊「0元測」後,7月份,23魔方將「0元測」的內容進行了擴充,從最初的祖源板塊推廣到祖源、遺傳風險、遺傳特質、營養需求和藥物反應5個板塊的15項內容。據了解,美國的消費級基因檢測已經非常成熟,兩家頭部公司佔據了90%的市場,中國目前仍有多家頭部公司,未來,隨著資本與大型藥企的進入,行業洗牌將繼續。
  • 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前景火熱 專家卻潑涼水
    基因檢測進入消費者市場大約在2006-2007年,以美國的23andMe公司為代表。這種沒有醫療人員參與,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基因檢測被稱為消費級基因檢測。8年後,我國的消費級基因檢測行業正式起步,一大批從事消費級基因檢測的公司成立,在基因檢測技術進步、成本下降的環境下,借鑑23andMe的經驗迅速發展。
  • 一個「塑膠袋」背後:百億級風口,千億級潛在增長空間?
    僅就中國市場而言,可降解塑料也是一個百億級別的風口,並有千億級的潛在空間,這個巨大的市場即將爆發,大小玩家已準備起跑。一、「最嚴禁塑令」開啟可降解時代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了新版「禁塑令」,它被行業內稱為「史上最嚴禁塑令」。這份「禁塑令」釋放了一個信號:不可降解塑料將逐漸被全面禁止。
  • 基因寶:用商業閉環升級消費級基因檢測的價格混戰
    2019年甫一開年,基因寶就帶著9.9元基因檢測服務進入市場,將原本就已經瀰漫價格戰硝煙的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定價打到極致低,頗像一個攪局者。自2013年破冰後,國內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經歷了2015年的大爆發,和2017年的大洗牌,留下了一群產品趨同,但未來尚不明晰的企業,爭奪市場頭部的位置,價格戰便在彼時不可避免地打響。2017年,國內頭部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23魔方將原價999元「祖源+遺傳健康」的基因檢測產品降至499元。
  • 消費級基因檢測突圍 F155染色體劉姓者或是劉邦後代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兩毫升唾液中的祖源與家譜:消費級基因檢測突圍百億市場在消費級基因檢測領域,多家公司開展了用戶爭奪戰,例如通過基因信息與家譜相結合的方式,幫助用戶尋找自己的家族遷徙過程,尋找失散的家譜。
  • 聖湘生物董事長戴立忠:千億元核酸檢測市場空間剛剛打開 「今年...
    12月9日,聖湘生物董事長戴立忠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未來公司面臨的是千億元級別的市場空間,今年只是新的起點。聖湘生物作為國內分子診斷行業龍頭,在全球的新冠疫情防控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公司新冠核酸檢測產品已服務於全球近150個國家和地區疫情防控一線,「聖湘方案」成為全球抗疫核酸檢測的主導方案。
  • 看消費級基因檢測怎麼說
    消費級基因檢測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  與科研和醫療相關的專業級基因檢測不同,消費級基因檢測直接面向大眾,可為大眾提供例如運動、營養、美膚等個性化的基因檢測內容。用戶通過網際網路或APP下單購買,收到採樣盒後,將口腔試紙或唾液放置於特製試管中,並寄回至實驗室。
  • 華大基因投資百億在武漢建千億產業園
    在生物環保領域,該項目將以水汙染治理、有機垃圾治理為重點,發展高性能水處理生物技術和高效生物脫氮除磷新工藝,解決村鎮汙水處理問題;開展城市有機垃圾堆積發酵新技術的開發研究,提高有機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水平。
  • 消費級基因檢測的創新和磨合,從FDA政策和23andme發展
    消費級基因檢測通常在家裡收集DNA樣本(比如通過臉頰內部),並將樣品寄回實驗室。在某些情況下,該人必須到診所進行抽血。消費者通過郵件或電話或在線得到結果。在某些情況下,遺傳諮詢員或其他醫護人員可以解讀並回答諮詢問題。DTC基因檢測的價格從幾百美元到一千多美元不等。
  • 一滴唾液裡的前世今生:消費級基因檢測是黑科技還是智商稅?
    目前基因檢測技術可以分為三個級別,分別是科研級、臨床級、消費級。科研級的基因檢測側重於基礎研究和藥物研發。臨床級基因檢測應用在生育健康、遺傳病及癌症篩查、罕見病篩查等領域,可以作為在醫療機構就診時的輔助材料。
  • 單基因遺傳病檢測市場規模或突破100億元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蘇贊)近日,國內醫療服務平臺動脈網發出了基因測序行業單基因遺傳病檢測市場報告。該報告稱,估計單基因遺傳病檢測潛在市場規模約為75億元,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36家企業提供相關服務。而記者發現,市面產品從百元到千元不等,且銷售渠道不盡相同。
  • 醫療器械工程師:一個正在掘金千億級市場的職業
    文章導讀:隨著國家大力支持醫療改革和發展,醫療器械市場不斷蓬勃發展,伴隨著醫療器械的醫療器械工程師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雖然醫療器械工程師準入門檻很低,但是其實它的要求還是很高的。關於醫療器械行業,職鶴君前面推送過《純乾貨!
  • 國外裁員頻發國內花式求生 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錢燒完了?
    Ancestry的CEO兼總裁Margo Georgiadis發布博客稱,裁員6%是為了應對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需求下降。並強調目前市場正處於拐點,公司要實現未來增長,需要與消費者之間建立信任關係,並開發具有更大價值的新產品。據了解,Ancestry的核心業務是祖源檢測,如今,他們也將大力拓展其健康領域業務,比如向消費者進行健康風險提示。
  • 為什麼說基因檢測公司會倒下一大批?
    不能解決痛點的生物高科技一大批消費級基因創業者繞開艱深的醫療科研領域,把方向瞄準消費級娛樂市場,開發出了一系列童話般的基因檢測產品:檢測酒量、檢測唱歌跑調、基因檢測天賦、基因檢測抗霧霾、檢測情商、檢測二胎智商、檢測早戀、檢測網癮、祖源檢測等,然後通過互聯方式進行營銷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