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價格戰「停火」,新技術入局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將迎轉機?)
由於產品同質化嚴重,消費級基因檢測行業一度深陷「價格戰」困局。去年,23魔方一度甚至將原定999元的產品價格壓縮至299元的極限。
但是,《華夏時報》記者查詢發現,今年兩家頭部公司23魔方與微基因的價格已悄然回調,價格戰告一段落。同時,貝瑞基因投資的圓基因攜名為「WES」的新技術加入戰局,這種技術不限於檢測已知位點,可以發現新的信息,後續用戶的檢測報告也可以根據最新研究成果實現更新,為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提供了更多可能。
近年來,消費級基因檢測因商業模式不清晰、產品噱頭大於功能而飽受質疑,如今行業洗牌加速,或許已到了轉折之處。目前來看,無論是價格戰,還是新技術,都是為了爭奪用戶背後的數據。未來,企業積累的基因數據的數量與質量,將成為核心壁壘與行業的分水嶺。
價格戰「停火」
2017年,頭部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23魔方將原價999元「祖源+遺傳健康」的基因檢測產品降至499元。競爭對手微基因緊跟其後,也將999元的基因檢測產品價格腰斬一半。
自此,消費級基因檢測價格戰打響。2018年6月,23魔方再次發布降價公告,從499元降至299元,將產品的市場價格壓縮至極限。
23魔方的頻頻降價備受關注,燒錢補貼、惡性競爭的質疑也隨之出現。對此,23魔方CEO周坤表示:「檢測成本的下降是產品降價的直接原因。此外,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發展迅速,而近千元的價格無法支持更大的爆發式增長,所以降價是必然,這也是重塑行業標準的必經之路。」
但是,這場戰役並未持續多久。《華夏時報》記者查詢發現,去年10月,23魔方產品悄然回調至399元區間;今年1月,其產品又回調至499元。微基因官網上,同類型的檢測產品定價為399元。
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對於消費級基因檢測產品,公司獲得融資後可能會短期內讓利消費者,換取更多用戶數量,但在目前商業模式不清晰的情況下,長期價格戰模式會給企業帶來不小壓力。
消費級基因檢測於2015年興起,天賦基因、運動基因、減肥基因等五花八門的噓頭投向用戶,23魔方、微基因、水母基因等百家初創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生長。他們成功利用了用戶的好奇心,號稱探究基因內的秘密,解答遺傳密碼。用戶只需要寄回2ml唾液樣本,就可以收到一份包含祖源、運動健康、遺傳風險等多個項目的檢測報告。
這種商業模式在美國已經成熟,如23andMe、Ancestry等頭部公司均實現盈利。中國的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發展比美國晚五年,美國消費級基因檢測目前的人口滲透率大概為7.9%,中國僅有0.03%,基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行業未來前景可觀。
數據顯示,過去4-5年間整個市場的增速非常大。2016年,中國做過消費級基因檢測的用戶大概是10萬人次,2017年增長到了30萬,2018年已經達到100萬人次。
但是,要想在國內的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掘金」,尚存兩大難題。一是用戶對基因檢測概念了解度不高,付費意願不強,公司需要花費高昂成本教育市場,二是商業模式不清晰,盈利需要時間,即便是最被看好的數據價值,也需要在積累大量樣本量後,才能實現價值轉化。
某業內人士曾向《華夏時報》記者坦言,為了贏得用戶、獲取數據,檢測產品的定價並不高,去除檢測的成本,以及用來開拓市場的渠道與銷售費用,產品幾乎不賺錢,等於白送。「就是在燒投資人的錢,看誰能笑到最後」。
這種打法並不稀奇,美國的消費級基因檢測巨頭23andMe也是在燒錢十年,積累百萬樣本數據後才轉向逐步盈利。
巨頭試水
行業面臨洗牌,只有優質的頭部公司能夠分到蛋糕。具有遠見的基因檢測巨頭早早開始「試水」。去年年初,華大集團參投微基因B輪融資,今年4月,貝瑞基因投資成立了「Circle圓基因」,並在2018年年報中稱,投資圓基因「是公司嘗試進入消費級基因檢測領域,實現基因檢測產業鏈向下遊合理延伸的一次戰略布局。」
圓基因為消費級基因檢測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公司全線產品採用了WES(Whole Exome Sequencing)全外顯子組測序技術,可一次性檢測人類基因組中約20000個與疾病相關的候選基因,有利於發現新的信息和未知位點,後續用戶的檢測報告也可以根據最新研究成果實現更新。
此前,WES主要應用於臨床級基因檢測,市場價格在4000-6000元之間浮動。此次應用於消費級產品,一方面,與貝瑞基因的技術成熟度導致成本進一步下降有關;另一方面,也彰顯了貝瑞基因在贏得用戶方面的野心。目前,圓基因產品定價在880-1680元。
相比而言,23魔方、微基因等公司主要採用性價比高的晶片技術進行基因檢測。這種技術更加成熟,成本也低於WES,但僅限於檢測已知的位點特徵。
對於高昂價格是否能夠贏得用戶,《華夏時報》記者採訪了圓基因CEO嚴峻。嚴峻表示,這個價格相對應的價值與後續服務是值得用戶為之買單的。為什麼會有價格戰,因為產品同質化嚴重,導致彼此都失去了定價權。如果是在不同產品的比較上,價格戰是毫無意義的。我們會持續的把自身的市場做好,把市場教育做好,用更有競爭力的價格讓用戶買單。
其實,無論是通過價格戰「以價換量」快速獲客,還是使用新技術吸引用戶為高價買單,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想要尋求長遠發展,實現盈利,關鍵還是要積累大量、有效的樣本數據。
(責任編輯:DF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