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塑膠袋」背後:百億級風口,千億級潛在增長空間?

2020-12-18 虎嗅APP

每年,人類產生近3億噸垃圾。有800多萬噸垃圾被扔進海洋,至少10億個海洋生物因為塑料垃圾失去生命。


每周,全球人均吃掉一張「信用卡」。因為未被回收的塑料慢慢降解成塑料微粒,出現在土壤、水體、空氣,以及富集在海洋動物體內。世界自然基金會委託的一項研究發現:全球人均每周攝入約2000顆塑料微粒,重量為5克塑料,大致相當於每周吃掉一張信用卡。


自2008年,中國就實施了限塑令。然而限塑十餘年,減速遠遠趕不上增速,塑料越來越多。數據顯示,從限塑令實行至2016年,全國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平均每年節約87.5億個塑料購物袋。但是,僅2016年,全國快遞業塑膠袋總使用量約147億個,國內三大外賣平臺一年至少消耗73億個塑料包裝,僅快遞、外賣帶來的新增數量就是節約數量的2.5倍。


有業內人士認為,減塑之難,關鍵在於沒有使用合適的替代品。人類有多依賴塑料,減塑就有多難。如果有一種環境友好的材料能夠替代塑料,那麼,減塑之路會容易很多。


可降解塑料,就被認為是這樣一種替代品。


普通塑料的自然降解時間可高達500年,同時還會產生有害物質。而某些可降解塑料在工業堆肥環境下,22天內可以完成分解。


今年以來,新限塑政策頻繁出臺。其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底,在重點城市的商場、超市等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不可降解餐具。到2025年底,不可降解膠帶等也被禁止使用。


政策的東風下,可降解塑料進入了黃金髮展期。多家廠商擴充了可降解塑料的產能,準備乘勢而起。因為就全球而言,可降解塑料滲透率低,發展空間大。僅就中國市場而言,可降解塑料也是一個百億級別的風口,並有千億級的潛在空間,這個巨大的市場即將爆發,大小玩家已準備起跑。


一、「最嚴禁塑令」開啟可降解時代


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了新版「禁塑令」,它被行業內稱為「史上最嚴禁塑令」。這份「禁塑令」釋放了一個信號:不可降解塑料將逐漸被全面禁止。


摘錄部分原文如下:


《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到2020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到2022年底,實施範圍擴大至全部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和沿海地區縣城建成區。到2025年底,上述區域的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城鄉結合部、鄉鎮和農村地區集市等場所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到2022年底,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市的郵政快遞網點,先行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膠帶使用量。到2025年底,全國範圍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塑料膠帶、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


緊接著,全國各省市紛紛響應。不可降解塑料成了被重點禁止的對象。


9月29日,上海市提出:到2021年底,全市郵政快遞網點先行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不可降解塑料膠帶使用量下降40%。到2023年底,全市各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膠帶。


一個多月後的11月10日,北京市明確提出,到2020年底,全市範圍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咖啡攪拌棒;外賣以及堂食打包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商場、超市、藥店等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二十多個省份密集發布了新版禁塑令。新華社指出,「生物降解塑料將成為替代材料,預計至2025年,我國可降解塑料市場規模將達到358億元。」


二、為什麼選擇可降解?


減塑毋庸置疑,但也有網友疑惑:為什麼國家不先採取一些措施去逐漸減少塑料的量,而是驟然切換到可降解塑料?


1. 減塑之難


事實上,我國一直在強調「減量」。早在2007年12月發布的「限塑令」中,就明確規定,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都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以收費來倒逼減量。


然而,「限塑令」實施十二年,塑料卻越限越多。


一方面,「減塑」變成了「賣塑」。超市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2018年,「限塑令」實施十年。人民日報、新華網等指出:在部分行業,「限塑令」已經名存實亡,幾乎淪為「賣塑令」。超市購物結帳時,收銀員還會問一句:「要塑膠袋嗎?」 不少人都選擇花兩三毛錢買一個,很方便地裝好拎走。


另一方面,「限塑令」在執行過程中也出現了鬆動。


2018年5月,環保組織零廢棄聯盟對979家零售場所調研顯示,78%的店鋪使用不合規的塑膠袋,僅有9.1%用合規塑膠袋且收費,能遵守「限塑令」所有規定的商家只有36家。


更重要的是,快遞、外賣行業消耗了數量驚人的塑料製品。


據國家郵政局數據,從2008年至2019年,中國的快遞業務量增長了41倍。


隨之來的,是大量的塑料廢棄物。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中國快遞業每年帶來的塑料廢棄物約180萬噸,並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據另外一組被多家媒體引用的數據:2018年,全國快遞業共消耗編織袋約53億條,塑膠袋約245億個,封套約57億個、膠帶約430億米,國內一年使用的包裝膠帶,可以繞地球1077圈。


同樣走上快車道的外賣行業,也成了塑料廢棄物的主要製造者之一。


《財新》雜誌根據2019年數據測算,美團、餓了麼兩大外賣巨頭消耗的各類塑料加起來有50多萬噸。


按照以上數據測算,快遞和外賣僅一年消耗的塑料就有230萬噸。而據發改委數據,「限塑令」實施十年,累計只節約了140萬噸塑膠袋。


也就是說,僅快遞外賣1年消耗的塑料就超過了10年累計節約的總量。「減量」相對於「增量」,杯水車薪。


2. 塑料垃圾能「活」500年


近年來,快遞和外賣行業也進行了不少減塑的嘗試。但是這些減塑嘗試都面臨著成本高、不符合用戶使用習慣等問題,所以運用範圍非常有限。


電商平臺和快遞公司們所做出的包裝綠色化努力,遠遠跟不上其業務規模的持續激增。」綠色和平塑料項目主任唐大旻表示。


那麼,瘋狂增長的塑料垃圾都流入了哪裡?


中國對塑料垃圾的處理是回收再利用,不過,能利用的只是一部分。大部分垃圾會被填埋、焚燒,但這些方法均會對土壤、空氣、水質帶來損害。


除了以上的處理方式,還存在無意中洩露的垃圾。據中國塑協估計,洩露的塑料垃圾約為1%。雖然佔比不大,但是乘以巨大的基數,數量也十分可觀。


如何處理塑料垃圾已經是世界性的難題。全球產生的90億噸塑料垃圾中,只有9%被回收利用。大量的塑料垃圾在自然環境中難以消失,「活」得比幾輩人還要久。


一隻普通的塑料瓶,在自然條件下降解,需要500年以上。


一般塑膠袋的自然降解時間也在200年以上,依然會汙染土壤和水質。


每年有百萬噸塑料垃圾入海,有超過270種動物被塑料纏身而亡,因誤食塑料死亡的動物也超過了240種。人們曾在一頭鯨的胃裡發現了40多公斤的塑料垃圾。


使用可降解塑料的意義在於:縮短塑料垃圾的降解時間,同時減少環境汙染。


2019年以來,在全球,可降解塑料市場需求高速增長。東南亞、南美、大洋洲等地均已開始規模使用可降解塑料替換傳統塑膠袋。在亞洲和美洲,可降解塑料製品市場也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英美等國每年會向別國轉移大量的塑料垃圾,過去,中國是轉移地之一。2018年,中國禁止進口「洋垃圾」,這對全球轉換使用可降解塑料有著促進作用。


在南美地區,因本地缺少可降解塑料合成工業,已開始從中國進口可降解塑料。


三、百億級風口,千億級空間


我國「禁塑令」將從2021年1月1日起全面落地,屆時,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將快速增長,行業或將迎來百億級的風口。


據天風證券數據,目前,可降解塑料在我國的市場需求為4.2萬噸。政策全面落地後,僅外賣、快遞、農膜三個領域的需求將達到154.53萬噸,對應可降解塑料市場約270億元,市場增長空間達36倍。


在今年,某些省市已經開始了試點工作。可降解塑料的需求已經開始快速提升。


「今年下半年,生物可降解塑料基本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現在,廠商們生產多少就能賣多少。」綠色和平塑料項目賈柊楠博士告訴記者。


154.53萬噸的市場需求,僅僅是新政執行後,短期內增加的量,這遠未達到可降解塑料的天花板。長期來看,可降解塑料存在千億級的市場空間。


據國信證券測算,可降解塑料約有1017萬噸的潛在需求空間。對應市場規模約1777億元。


這些需求來自: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塑膠袋、農用地膜和包裝用塑料薄膜四大重點應用領域。


「我們以31%作為生物降解塑料的最大滲透率,該數字來自L.Shen 等學者在文獻中匯總了行業專家訪談的結果,目前各類生物降解塑料與傳統塑料存在性能差異。在當前的性能差距下,生物降解塑料對傳統塑料的最大替代率為31%。」


首先是一次性餐具,它來自外賣和線下餐飲打包。


測算得出,2019年總外賣餐盒的使用量為274億個,線下餐飲一次性飯盒使用量為105.12億個。按照31%的滲透率計算,可降解餐盒存在82.27億個的替代空間,相當於使用可降解塑料16.45萬噸。



其次,是一次性塑膠袋。2019年全國塑膠袋使用量為10950億個,可降解塑膠袋存在3055億個的替代空間,約合61萬噸。



第三,農用地膜是應用於農業生產的塑料薄膜,對於播種時期的保溼、保溫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國使用的地膜大部分由聚乙烯經吹塑製成,使用後難以降解,殘留在土壤中的薄膜會對土壤肥力水平、通氣性、蓄水能力造成破壞,甚至會使耕地次生鹽鹼化,最終導致作物減產。


2018年我國農用地膜使用量為178萬噸,假設可降解塑料的理想替代率為31%,可測算得理想市場空間約為77萬噸。


第四,包裝用塑料薄膜。2019年我國包裝用塑料薄膜使用量約為2788萬噸。以此為參照,取31%的最高滲透率計算,測算得可降解塑料的替代空間將達到864萬噸。


四、5年後,產能將擴大7倍


在這個潛在規模達千億級的市場中,目前還處於百舸爭流的狀態。玩家數量多,各自生產的產品種類也不盡相同,而且大部分企業的產能都在5萬噸以下。


這樣的局面是由於行業還處在早期階段,整體來看,可降解塑料現有滲透率低、行業起步晚。但是,玩家們已經開始發力,未來三年,行業規模將快速擴大。


據統計,2019年,我國可降解塑料的總產能為61.7萬噸,但是正在建設、即將上馬的產能是它的4至6倍。


「禁塑令」發布後,企業們紛紛規劃新的產能。國信證券統計了有明確投產時間表的項目,從2021年至2023年,將會新增產能271.3萬噸。如果加上那些已經在規劃,但還沒有明確投產時間表的項目,預計至2025年,國內新增可降解塑料產能達380萬噸。也就是說,相較於2019年,未來三年內,產能將新增440%,五年後,產能將擴大至715%。


這些正在大幅擴張的企業來自各相關領域,如新材料公司、化工公司、生物科技公司等。不過,早在它們湧入賽道前,有一家公司已經在可降解塑料深耕十年,佔據了龍頭地位,它就是金髮科技。


早在2009年,金髮科技成立了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發和生產基地。目前,生物降解塑料年產能已經達到6萬噸,這個數字也讓金髮科技在可降解塑料的賽道上佔據了龍頭位置。在相關上市公司中,金髮科技的已有產能排名第一,約為第二名中糧科技公司的兩倍。


近年來,金髮科技的營收呈上升趨勢。2019年,營收近300億元。其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45億元,同比增長99.43%,



金髮科技的經營範圍包括了多種塑料。但在2019年,完全降解塑料的增長非常亮眼,拉動了整體營收的增長,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同比增長高達83.85%。


金髮科技充分享受到了全球減塑行動的紅利,但是蜂擁而至的後起之輩也威脅著它的地位。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正在建設產能的企業有20餘家,多家企業的計劃產能在10萬噸以上,新疆某新材料公司更是將計劃產能定在130萬噸,預計將於2022年投產。


行業巨大的增長空間,完全可以再容納1到2個金髮科技。


五、可降解塑料的價格困境


可降解塑料看起來很美,但用起來很貴。


各大企業正熱火朝天地布置新產能,不過從需求端來看,價格是制約銷量增長的一大因素。可降解塑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包含的產品種類很多,目前被普遍認可的是生物可降解塑料,而這種材料的價格遠遠高出了普通塑料。


「目前學界已經達成共識,生物降解塑料降解後對環境沒有危害,但缺點是價格太貴,老百姓難以接受。」中國化學會前理事、高分子材料專家胡漢傑表示。


生物可降解塑料又可以分為PBAT、PLA等。


目前,PBAT價格是普通不可降解塑料PE的2~3倍。


價格高的主要原因是:可降解塑料仍處於產業發展的前期階段,需要大量的研發、設備、試驗方面的投入,未來,價格將呈下降趨勢。


價格會下降到多少?天風證券以PBAT為例,測算了價格下降的空間。


當投資設備滿產時,PBAT的單位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製造成本共8502元/噸。與PE相比,單位成本高出 26%。



如上圖,PBAT的原材料成本大大高於PE。這是因為:


1. 製作PBAT的原材料價格高;


2. 原材料利用率低,造成消耗過大,導致原材料成本上升。目前,我國生產PBAT,原材料利用率在50-90%之間。


簡單來說,某廠家花一萬元購買1噸原材料,可能只有0.5噸有用,另外0.5噸都在製造過程中被消耗掉了。投入一萬元,其實只有五千是有效的。


利用率為什麼低?這跟技術水平相關。據調研,某企業優化技術後,可將原材料利用率提升至83%。而原材料利用率每提升10%,成本最高每噸可下降2000元。


隨著技術水平提升,原材料成本將有較大的下降空間。


另外,過去由於下遊市場沒有打開,PBAT行業產能利用率非常低。2019 年我國PBAT行業產能利用率僅43%,造成固定資產攤銷成本較高。


這是一個重資產、重投入的行業,也就是說,廠家投入大筆資金,購買了生產PBAT的生產設備,但是由於訂單量小,這些設備並沒有滿產,一年的時間就啟動了半年,由此造成了投入成本過大。


打個比方,某廠家投入上億元購買生產設備,滿產的情況下,每年可以生產4萬噸貨,但由於訂單量少,每年只能生產2萬噸,所以造成每噸貨成本過高。


由於政策的刺激作用,未來,下遊市場將快速打開,需求提升,產能利用率也會隨之上升。


經測算,極端假設下,PBAT單位成本下降空間約1557元/噸,有望與PE單位成本基本持平。


多位分析師認為,可降解塑料的發展路徑與光伏產業相似,在政策刺激下,產業規模擴大、企業壯大、技術水平提升,進而帶來成本下降。



不過下降的周期需要多久,目前沒有確切的答案。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就批發價格而言,PBAT仍是PE的2至3倍。除去生產成本外,在運輸、倉儲等環節,PBAT均有較高要求,批發價格下降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六、潛在的千億級市場究竟會不會到來?


可降解塑料未來會怎樣?潛在的千億級市場會不會到來?我們還是要回到產品本身。


回到本文開頭的問題,可降解塑料出現的意義在於:縮短塑料降解時間,減少對環境及生物的傷害;功能上,能夠替代普通塑料。


關於這些問題,現在還存在一些爭議。


爭議1:不堆肥就無法降解?


「生物降解塑料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完美,降解需要在特定條件下發生,流落在自然環境中的塑料很有可能無法降解。某些生物可降解塑料,例如PLA,進入到海洋裡很難降解,有研究顯示,PLA塑料製品在海洋中漂了長達兩年,外表都沒有變化。」


「另外,自然環境中溫度多變,到了冬天,在低溫的環境下,所有自然降解過程都會非常慢。如果到了零下10度的地方,所謂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到底能不能降解?需要多久?這是一個大家都無法回答的問題。」賈柊楠表示。


也就是說,大多數生物降解塑料都需要堆肥才能快速地降解,如果隨意丟棄在水裡、土裡、飄在樹上,降解時間將變得非常不可控。


但是,我國現有的工業堆肥設施特別少,並不足以去接納數量龐大的塑料。


「另外,目前可降解塑料並沒有統一的logo,無論是使用或回收過程,都很難與普通塑料區分。就算有足夠的堆肥場去做後端處理,也很難做到有效收運。」賈柊楠告訴記者。


總之,可降解塑料在回收、處理環節仍然存在問題,並沒有形成閉環。而那些被隨意處理、遲遲沒有降解的可降解塑料,流入海洋中,依然會有動物因誤食、纏身而喪生。


不過,有專家稱,不同種類的可降解塑料,在不同環境下的降解速度不一樣。但排除極端條件,它們的速度都快於普通塑料。使用可降解塑料,能有效降低環境汙染。


爭議2:性能趕不上普通塑料?


「去菜市場買熱豆腐,如果用可降解塑料,熱豆腐放進去、拎起來,塑膠袋一下子就壞了。」某商家抱怨道。


「聚酯類的可降解塑料如PBAT、PLA,一見著水,尤其溫度再高,非常容易發生降解和軟化。它裝不了熱豆腐。」胡漢傑告訴記者。


如果用這種材料做農用地膜,也存在不穩定性。


「一方面來看,用這種材料做農用地膜很好,因為農用地膜需要降解,減少對土壤的傷害。但是,你很難控制它的降解時間。因為各地的土壤成分不一樣,空氣溼度不一樣、溫度也不一樣。如果要求農用地膜在一年內不降解,恐怕很難保證。」


現在有些廠家為了讓降解塑料更好用,會在裡面加一些耐候劑、增強劑,讓它更耐熱或者更有韌性。但是,這些非降解成分的添加到底對環境有沒有害,這又是一個新的問題。


爭議3: 到底用哪種可降解塑料?


可降解塑料其實是非常大的概念。按照2006年出臺的國家標準 《降解塑料的定義、分類、標誌和降解性能要求》,按照降解方式分為生物分解塑料、熱氧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可堆肥塑料。


我國出臺「禁塑令」時,並沒有明確規定到底哪種塑料才是可降解塑料。目前,行業及協會普遍認可的是生物分解塑料,即上文的生物降解塑料。


但是在採訪中,不少業內人士對生物降解塑料存在質疑。一方面是因為價格高,另一方面是我國的堆肥、回收等配套設施匱乏,難以保證生物分解塑料能夠真正實現降解。


胡漢傑去山東考察時,曾發現過一種「生態塑料」。它由催化劑和普通塑料聚乙烯製成,催化劑能促使PE被空氣中的氧氣、熱催化氧化,變成帶羥基等極性基團的分子,從而PE斷鍵、降解成親水性分子,進而可被微生物進一步分解、降解,回歸自然界。


「從原理上看,這是可行的,因為催化劑能將塑料從十幾萬分子量驟變成低於一萬的含氧小分子,此時已不再是塑料,很容易被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分解吸收和利用,從而回歸生態圈。」


「生態塑料製成的農用地膜,在山東、安徽等地種花生、馬鈴薯、棉花、大蒜、菸草等已經快十年了,效果不錯,目前看來沒有影響作物。」


因為其基礎材料是普通塑料,這種「生態塑料」的使用感與普通塑料相似,同樣耐熱、不怕水、有韌性,而且價格也和普通塑料差不多。胡漢傑表示,希望相關部門能重視這種在價格、性能上都更有優勢的塑料,同時加強環境評價研究。


胡漢傑還指出,現在大量企業都在生產一種「生物基塑料」,也作為可降解塑料售賣。它們減少了一些普通塑料的成分,增加了一些生物質的成分。比如用澱粉和普通塑料PE、PP混合在一起。澱粉可以降解,但PE、PP不能降解。


「這種材料有一定積極意義,因為它減少了普通塑料的成分,進而減少了石油的消耗。但它只是一種過渡材料。我認為,這種材料可以製作一些耐用性產品,算是一種生物科技,但不能把它叫做可降解塑料。」


... ...


市場有待規範,價格有待下降,回收程序、堆肥裝置都有待建設,可降解塑料看起來沒那麼好。但是,它也沒那麼差。


「因為縮短了降解時間,它大大減少了塑料在環境中的累積,完全降解後,它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在全球塑料垃圾日益增多的嚴峻形勢下,使用可降解塑料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現在,它並不完美,但是我們並不能去否定它,並因此而停滯不前。」


就像電子計算機,在發展初期,它笨重、耗電,第一臺計算機ENIAC甚至重達30噸,耗電功率150千瓦。但是,到了今天,電子計算機改變了世界,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對於可降解塑料,我們也需要時間。


相關焦點

  • 一個「塑膠袋」背後:36倍增長空間,千億級的巨大市場即將爆發
    僅就中國市場而言,可降解塑料也是一個百億級別的風口,並有千億級的潛在空間,這個巨大的市場即將爆發,大小玩家已準備起跑。「最嚴禁塑令」開啟可降解時代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了新版「禁塑令」,它被行業內稱為「史上最嚴禁塑令」。這份「禁塑令」釋放了一個信號:不可降解塑料將逐漸被全面禁止。
  • 千億級市場風口 龍頭猛拉20%!最強限令倒計時一個月 概念股來了
    原標題:千億級市場風口,龍頭股猛拉20%!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零售業門店(含配送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等。  如今年底將至,距離最強限塑令要求的2020年底前禁售僅剩最後一個月。截至最新,全國近30個省市頒布了「限塑令」。
  • 益生菌市場:下一個千億級市場風口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受疫情影響,一季度澳優營養品業務增長迅猛。 從嬰幼兒配方奶粉到營養食品,澳優(01717.HK)正加速在大健康領域的布局。作為近年增速最快的細分領域之一,益生菌有望成為下一個千億級大健康市場風口。去年澳優錄得收入約67.36億元,同比增長25.0%,其中自有品牌配方奶粉業務銷售收入約60.23億元,佔總收入的89.4%。營養品業務貢獻的收入仍然不多,佔集團總收入的不足2%,但去年澳優在營養品上的布局卻是有史以來地多。
  • 可降解塑料迎來百億級風口,市值醫生:重點關注3個門檻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這段視頻:一隻被塑膠袋堵住嘴巴的烏龜,從它的嘴巴裡拉出血肉模糊的塑膠袋滿是淚痕。看完視頻在感嘆塑膠袋對海洋生物的危害同時,也對限塑令發起深思。我國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限塑令,實行十年以來,白色汙染沒有減少,反而讓塑料生廠商大賺了一次。
  • 至本醫療:開發基因檢測背後的百億級和千億級市場
    去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以下簡稱:FDA)批准了FMI公司的一個三四百個基因全面檢測的產品,這是全球第一個。此後,基因檢測被列入全美醫保體系。這說明,美國監管當局已從政策層面認可了基因檢測的療效。由此,打開基因檢測的市場大門已沒有政策障礙。中國政府對於精準醫療也極為重視。
  • 酒high深度|習酒圓夢百億 下一個5年靠什麼完成業績翻番?
    醬酒熱下,貴州的醬酒品牌被吹上風口,在習酒圓夢百億之外,更多的後排玩家提出了宏遠目標,有的要再造一個茅臺,有的要衝擊百億……在醬酒爆發的風口上,包括習酒5年實現業績翻番的目標被一同拿到檯面上接受大眾審視,以及它們靠什麼完成這些宏圖大志也成為眾人關注焦點。
  • 灣區級交通+千億級產業!惠陽的高光時刻來了
    近兩個月,惠陽共有中諾、科信、恆昂等7宗總投資400多億元的大項目陸續動工建設,千億級園區建設取得新進展。 2019年12月30日,總投資473億元的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在三和動工。 2020年8月17日,總投資20億元的中諾智慧谷數碼城在鎮隆鎮動工。
  • 冠豪高新逆勢上漲背後:搏擊千億可降解塑料市場 聰明資金連續買入
    2019年特種紙及紙板生產量380萬噸,較上年增長18.75%;消費量309萬噸,較上年增長18.39%。2010~2019年生產量年均增長率8.66%,消費量年均增長率7.29%。1)食品級白卡紙有望成為塑料餐具主要替代產品根據國家標準GB4806.8-2016《國家食品安全標準食品接觸用紙和紙板材料及製品》,食品級包裝用紙必須使用原生木漿為原料,市場普遍認為食品級白卡紙是替代塑料餐具的最合適材料。
  • 冠豪高新逆勢上漲背後:搏擊千億可降解塑料市場聰明資金連續買入
    2019年特種紙及紙板生產量380萬噸,較上年增長18.75%;消費量309萬噸,較上年增長18.39%。2010~2019年生產量年均增長率8.66%,消費量年均增長率7.29%。1)食品級白卡紙有望成為塑料餐具主要替代產品根據國家標準GB4806.8-2016《國家食品安全標準食品接觸用紙和紙板材料及製品》,食品級包裝用紙必須使用原生木漿為原料,市場普遍認為食品級白卡紙是替代塑料餐具的最合適材料。
  • 又一個千億級國企巨無霸總部,要搬通州!
    北投、首旅等市屬國企總部將向副中心轉移趙磊表示,圍繞行政辦公、文化旅遊、商務服務、科技創新四大功能定位,北京城市副中心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以打造總部經濟、財富管理、文化旅遊等七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為目標,加快構建「高精尖」產業體系。
  • 張剛:15派之中能出現的超越BAT的千億級企業
    今年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一年,大批創業者應運而生,中國30年來第四次創業大潮蜂擁而至,「15派」也應用而生,作為作為「15」派的首位倡導者,財視傳媒CEO張剛認為15派的勢能已經形成,完全能摧生出更大量級,更大規模的企業。
  • 創新尖峰+產業高地 華夏幸福布局都市圈的「百億級範式」
    其中,外埠收入貢獻前五名的都市圈,業績出現了大幅增長:杭州都市圈,同比增長190%;南京都市圈,同比增51%;鄭州都市圈,同比大增1388%;武漢都市圈,同比增長370%;合肥都市圈,同比增124%。「百億級」新範式都市圈概念得到廣泛認同後,會產生什麼樣的核反應?這個問題的完整回答,可能還需要時間的檢驗。但作為都市圈的先行者,華夏幸福正幸福地收穫著一個又一個百億級的大項目。這或許可稱得上「百億級」新範式。
  • 貝瑞基因引機構扎堆走訪 NIPT是百億級市場 腫瘤早診是千億級
    、海通證券等公募、券商、私募機構投資者的到訪,此次調研主要內容如下:   一、公司介紹   2017年淨利潤2.3億,同比增長2018年業績承諾扣非不低於3.1億,同比增長超過35%,業績將維持高增長。過去2年貝瑞基因的經營性現金流為正,經營管理質量高。   從盈利能力來看,毛利率和淨利率都還有所提升,說明產品質量高和競爭力強。
  • 產值百億級+全國規模最大 兩大項目籤約,重慶江津厲害了
    江津區負責人表示,這個百億級項目的落戶,將在江津區起到龍頭示範作用,對推動江津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江津區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帶來新活力。打造全國規模最大的玄武巖纖維新材料產業基地江津區此次籤約的另一個百億級戰略性新型材料項目,是由重慶智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智篤科技」)投資50億元打造的玄武巖纖維新材料產業基地。
  • 資本驅動+單品突圍,「好智粒」如何攪動千億級飲品市場?
    原標題:資本驅動+單品突圍,「好智粒」如何攪動千億級飲品市場?12月2日,由潤美滋飲品(北京)有限公司(下簡稱:潤美滋)主辦的《好智粒 好擔當 好未來| 2020年渠道合作夥伴年會》盛大舉行。一場經銷商發布會能吸引了來自全國300多家經銷商,也成為行業內的現象級事件。
  • 打造戰略增長極:臨港新片區要形成這幾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來源:一財網臨港新片區揭牌一周年之際,前沿產業的發展目標鎖定為要加快形成若干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上。8月20日發布的《關於以「五個重要」為統領 加快臨港新片區建設的行動方案(2020-2022年)》(下稱《行動方案》)提出,新片區要推動產業規模能級跨越發展,全力打造智能汽車、高端裝備、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民用航空等千億級產業集群。
  • 迷你歌詠亭現狀及前景:兩平米內的百億級大市場
    兩平米內的百億級大市場——迷你歌詠亭發展現狀及前景透視大到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小到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經濟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近來,一種外形迷你的共享KTV出現在各大城市的商場、影院、遊戲廳等消費場所中,成為時下熱門的網紅產品。
  • 動輒億元大單,環衛裝備喜提千億級「福袋」,想像空間還很大
    如此搶眼的成績單背後,很大程度上源於垃圾分類「強制時代」的政策催化。「2020年內,分類運輸環節防止『先分後混』,加快提高與前端分類相匹配的處理能力。」這是住建部印發的《關於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對46個重點城市制定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目標。
  • 百億級私募遭遇批量贖回
    出口數據可觀,背後邏輯如何解讀,資本市場避雷公司,個人投資者如何防抗,來新浪理財大學,看《董小姐帶你讀新聞》,解讀新聞背後的投資邏輯。原標題:做到50%年化收益率也有錯?百億級私募遭遇批量贖回 來源:上海證券報近日,多家百億級私募直呼:做得好也贖回,不好也贖回,我太難了!據悉,百億級私募今年以來業績頗為亮眼,截至10月末,有六家百億級私募今年以來收益率超過50%,但業績不斷創新高的同時,多位百億級私募人士稱投資者贖回情況也愈發嚴重,更有投資人稱:「今年這麼多收益已經夠了。」
  • 百度千億營收背後,BAT還是BAT?
    小米2017年營收首次超過千億,其絕大部分還是作為硬體業務的手機零售貢獻,和網際網路企業的核算方式也不同。此外,2017年小米經調整淨利潤為53億,而百度則超過180億元,淨利潤也遠高於京東、小米等公司。千億營收背後,BAT依然是BAT,仍然還未有其他網際網路公司真正在營收和淨利潤方面挑戰BAT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