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瑞基因引機構扎堆走訪 NIPT是百億級市場 腫瘤早診是千億級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近日,機會寶組織機構投資者前往貝瑞基因進行了實地調研。公司董事會秘書王冬、證券事務代表金晉出席了會議,此次調研吸引了嘉實基金華夏基金中信證券海通證券等公募、券商、私募機構投資者的到訪,此次調研主要內容如下:

  一、公司介紹

  2017年淨利潤2.3億,同比增長54%。2018年業績承諾扣非不低於3.1億,同比增長超過35%,業績將維持高增長。過去2年貝瑞基因的經營性現金流為正,經營管理質量高。

  從盈利能力來看,毛利率和淨利率都還有所提升,說明產品質量高和競爭力強。一方面貝瑞產品在持續升級,單價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公司擁有600多人的強大銷售團隊,90%以上的產品通過自己的銷售隊伍直銷到客戶,終端把控能力強。

  公司目前主要業務是NIPT,接近10億收入,是臨床級別的基因檢測項目。產品升級,從貝比安升級到貝比安PLUS,價格有所提升,而且檢測項目從3個病種擴大到100多個,計劃最終做到數千種病,未來會是一個廣大的市場。

  腫瘤檢測布局:1)晚期檢測:目前醫院的接納度很高,但是還不夠普及,空間非常大;2)腫瘤早期診斷,技術已經開發了,正在進行驗證,至少千億市場。

  產業鏈布局:出資500萬美元投資美國原創性公司Bionano,能提高結構變異檢測的效率和正確率,以游離DNA為檢測對象的相關業務都會與此技術掛鈎,未來市場空間非常大。

  二、互動問答

  1、Q:CSMART技術與DDPCR技術在腫瘤檢測方面的不同及CSMART技術的優勢?

  A:CSMART技術與DDPCR技術檢測方法對比

檢測方法技術解析度定量結果重複性(CV)*多突變Panel檢測新發突變檢測
PCR平臺ddPCR1/100020%
NGS平臺cSMART3/100005%

  基於cSMART技術的無創腫瘤DNA檢測可以準確判斷血漿中ctDNA的突變位點及數量,指導制定針對不同病患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此外,可在用藥前後多次取樣,以血漿中含有基因突變的ctDNA比例作為指標,實時監測疾病進展,及時發現耐藥性突變,方便臨床醫生調整治療方案。

  2、Q:血液檢測的優勢?

  A:血液檢測主要針對CTC、ctDNA及外泌體進行檢測,血液檢測可以很好的規避腫瘤轉移甚至無法獲取組織的問題,同時血液活檢在規避腫瘤異質性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血液檢測能夠對患者病情進行實時監控,實現連續性檢測。目前,公司在血液檢測方面的落地,獲得了醫院對我們較高的認可度。

  3、Q:貝瑞基因為什麼出讓福建和瑞的股權?

  A:液態活檢在肝癌和卵巢癌檢測方面的準確度高,很多同行業公司也在融資。技術開發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注入和時間,通過引入投資者能夠加快產品上市。投資者願意投資貝瑞,而且是收益上有封頂,虧損下不保底,也說明了投資者的信心,非常看好腫瘤早診技術,項目將很快進入大規模數據驗證的階段。

  4、Q:公司用500萬美金投資Bionano,未來是否可能會收購?

  A:現在團隊談收購意向還比較早,但是如果公司發展的好的話還是會考慮的,500萬美金還不算大,算是在為將來做儲備。

  DNA變異通常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我們常說的位點突變,另一個是基因結構差異,也就是整個DNA片段的移位、刪除、倒敘等。目前很多公司對位點突變的檢測準確度已經很高了,但是結構上的差異還沒辦法達到高精度。在同行業公司中,Bionano的基因結構檢測做得很好,行業平均水平只有30-40%,一般可以解決70%的問題,另外30%的問題全行業都還沒有突破。

  Bionano運用納米管技術,通過測量兩個鹼基之間的長度來測量距離,如果距離不對,就說明存在結構變異。我們認為Bionano未來會在這項技術上有巨大突破。如果做的好的話,將來會拓展至醫院、形成數據化模式。

  另外,收購Bionano的時候貝瑞基因的股東君聯,子公司福建和瑞引入投資者的時候貝瑞基因的股東君聯、博裕和啟明幾家國內頂尖的投資機構給予了大力支持,他們還會繼續給貝瑞提供很多早期企業的項目投資合作機會,未來還會推薦更多優質的技術領先企業。

  5、Q:2013-2015年基因檢測市場很火,但這幾年市場發展的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快,為什麼?

  A:理論上來講如果每人都做基因檢測,確實能達到之前承諾的萬億市場,但是目前還沒有實現普及,這需要時間。貝瑞基因只能一個一個項目的推廣。NIPT應該是百億級的市場,腫瘤早診是千億級。目前醫院在代謝、心血管、眼病方面還在用生化檢查,如果用基因檢測來替換的話,也會是百億市場。如果每個人都有基因檢測的意識,很快就會成為千億甚至萬億市場,要達到這個規模,還需要更多基因檢測項目開展。基因檢測行業從數量上是以2X的速度在增長。

  6、Q:腫瘤早診的基因檢測業務的市場拓展主要來自哪裡?

  A:保險公司、體檢中心、醫院。研發階段主要是醫院(非商業化)。癌症在早期階段用影像設備無法檢測出來,所以要依靠基因檢測才能早發現、早切除,防範癌細胞轉移。貝瑞肝癌、婦科特別是宮頸癌檢測方面最有可能獲得突破。

  7、Q:2017年NIPT完成例數?

  A:整個中國市場大約在350-400萬例之間,貝瑞佔1/3,但是由於貝瑞的價格較高,在金額上會比1/3更高。18年價格與17年相比穩中有降,但不會出現大幅度降價。

  8、Q:試劑銷售快速增長的原因?

  A:公司的基因檢測產品要通過CFDA批准,15年已經取得了醫療器械證。基因檢測業務從提供服務開始,不斷優化設備,使操作流程越來越簡單也越來越方便,最終進入醫院。隨著技術傻瓜化、而且成本也降低,醫院就會採購自己操作,從採購服務轉向採購設備和試劑。大醫院自行開展採購的動力會非常大,因此試劑上量非常快。但是一段時間內,在中國能做產品銷售模式的大型醫院只有400多家,因為只有大醫院有足夠多的樣本,才能降低檢測成本。現在貝瑞產品和服務銷售模式的比例是接近一比一。

  9、Q:公司是否有測序設備研發的策略?

  A:儀器的研發為中下遊應用提供了很大的平臺,中下遊應用領域的市場機會要比上遊更大。上遊測序企業大多依賴下遊能不能開發大規模的技術應用,所以公司並沒有積極布局與上遊設備研發,但是並不排除進行一些技術研發以降低成本。

  10、Q:公司的客戶和供應商比較集中如何控制過於集中的風險?

  A:家輝家輝醫院是我們的老合作對象,2014年的時候他們佔50%,而今年只有20%,也說明了我們對他們的依賴度越來越少,因為我們現在直接賣儀器給大醫院,不需要特別依賴醫院轉診模式。另一方面醫院轉診模式需要銷售團隊,所以貝瑞跟家輝醫院的關係是相互依賴。貝瑞是ILLUMINA的全球最低價格客戶之一,也是前十大客戶,相互之間也是互相依賴的,是ILLUMINA在中國市場上最重要的客戶之一。

(責任編輯:DF381)

相關焦點

  • 高揚與貝瑞基因的十年:對腫瘤早篩信心比NIPT更強
    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際,貝瑞基因董事長高揚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專訪時,回憶創業過往分享了上述趣事。十年時間,貝瑞基因以NIPT為突破口,逐步搭建起以測序平臺、試劑為上遊,以生育健康、遺傳病、腫瘤等領域的檢測為中遊,以大數據應用、消費級基因檢測等為下遊的基因檢測全產業鏈條。公司在2017年登陸A股主板上市,現市值超過200億元。
  • 回購+腫瘤,貝瑞基因內生和外延協同發力
    從2019年的半年報和三季報看,貝瑞基因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保持良好增長,在國內上市的基因測序公司中拔得頭籌。另據公司三季報預測,貝瑞基因2019年預計實現淨利潤4.1億元-4.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超過53%至64%。公司業務增長穩健,給市場極大的信心。從貝瑞基因的股權結構來看,前十大股東中私募基金佔了6席。
  • 至本醫療:開發基因檢測背後的百億級和千億級市場
    來源:漢網隨著人類基因技術的進步,精準醫療已成為臨床醫學界的主流應用。特別是在全球腫瘤治療領域,基於基因檢測的精準醫療正成為趨勢,它將顛覆過往的人類腫瘤治療方法和經驗。腫瘤這個威脅人類生命的頑症或將被基因檢測所馴服。目前,全球基因檢測領域創業公司大量興起,中美兩個市場尤為突出。
  • 臨床需求「催熟」大Panel基因檢測市場 貝瑞基因搶佔腫瘤精準治療...
    多個基因可以是一個Panel,數十個基因也可以是一個Panel,數百上千個基因也可以是一個Panel。近期,貝瑞基因的參股子公司、致力於腫瘤全生命周期的基因檢測公司和瑞基因也發布了公司的大Panel基因檢測「和全安」系列新品——實體瘤全靶點基因檢測(654基因)。
  • 基因檢測:腫瘤檢測市場最大 試劑盒是放量關鍵
    基因測序產業鏈的上遊為測序儀器和試劑供應商;中遊為基因檢測服務提供商;下遊為醫院、藥企、科研機構以及病人本身。據悉,在我國基因測序的二級市場中,涉及布局測序儀器生產的僅有四家,分別是:華大基因、達安基因、貝瑞和康以及紫鑫藥業。其實,我國的測序企業要想進入測序儀市場,其突圍模式不外乎兩種。
  • 布局全產業鏈探索泛癌症領域 貝瑞基因切入數據精準解讀
    近年來,這一名字則更為資本市場熟知,2017年8月貝瑞和康成功通過*ST天儀(000710,SZ)借殼重組,正式登陸深圳證交所,變更後股票簡稱為貝瑞基因。近年來,資本市場上基因概念不斷升溫。在貝瑞基因7年多的發展歷程中,憑藉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該公司率先將人類基因組測序技術實踐於臨床檢測,是將基因測序技術實現臨床轉化的行業領導者。
  • 直銷企業紛紛掘金「基因檢測」,千億級市場即將全面爆發
    全球基因檢測將達千億級市場規模根據艾瑞整理公開數據顯示,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呈逐年增長的趨勢,2007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為7.9億美元,到2014年市場規模為54.5億美元,預計2018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將超過11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21.1%。
  • 價格戰「停火」 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將迎轉機?
    報告也可以根據最新研究成果實現更新,為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提供了更多可能。中國的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發展比美國晚五年,美國消費級基因檢測目前的人口滲透率大概為7.9%,中國僅有0.03%,基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行業未來前景可觀。   數據顯示,過去4-5年間整個市場的增速非常大。2016年,中國做過消費級基因檢測的用戶大概是10萬人次,2017年增長到了30萬,2018年已經達到100萬人次。
  • 獨家揭秘 | 貝瑞基因NIPT Plus竟然是這麼誕生滴
    夏院士有一個願望,他希望可以通過多機構合作,開展疑難遺傳病檢測、診斷、產前診斷與遺傳諮詢,有效阻止遺傳病患兒的出生,切斷致病基因在該家系中世代相傳的遺傳鏈條,使更多家庭生育健康的孩子。  我們相信,隨著貝瑞基因(000710)的大力推廣,這項突破性的檢測技術可以惠及更多的家庭。
  • 不止NIPT:出生缺陷防控市場正從中間紅海走向兩端藍海
    NIPT是最早商業化的基因測序技術,從2008年誕生至今,這裡已經是一個紅海市場。但將基因技術應用到1級和3級防禦中,所涉足的企業數量並不多。相比之下,這還是一個藍海市場。
  • 貝瑞基因牽頭,肝癌早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啟動
    新京報訊(記者張秀蘭)新京報記者3月4日獲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病毒性肝炎相關肝癌人群預警和早診試劑盒及相關設備研發」啟動會於3月1日舉行,該課題也是2018年公布的首批54項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中,唯一專注於腫瘤早診的課題。
  • 專訪|貝瑞基因董事長高揚:全方位剖析上市之後行與思
    獨闢蹊徑的貝瑞基因如果將基因檢測市場比作一片海,身在其中的各大醫療機構和第三方檢測公司,如同船隊在既定航道上競相追逐「魚群」——基因檢測服務,而它正是進一步推動醫學發展,更好造福人類的一大單憑貝瑞基因自身力量,短期內很難實現這一遠景,幸運的是,成長中的貝瑞基因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紅利及時降臨,其下一步規劃的實現或將如魚得水。創新成就產品 產品贏得服務無創新,不長久。談及貝瑞基因的發展模式,董事長高揚將其歸結為兩個關鍵詞:創新、專注。
  • 市場滲透率不斷上升,但「少子化」令NIPT的增長面臨觸頂
    貝瑞基因在年報中表示,NIPT 的市場需求正在迅速向普篩發展,對 2020 年公司全年業績增長非常有信心。將時間撥回三年前,2017 年 4 月 26 日,北京貝瑞和康借殼天興儀表上市方案獲得中國證監會審核通過,標誌著貝瑞和康借殼上市取得了實質性的成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基因測序第一股;僅僅兩個半月之後,7 月 14 日,華大基因也在創業板上市。
  • 市場滲透率不斷上升,但 「少子化」 令NIPT的增長面臨觸頂
    4 月,貝瑞基因(000710)與華大基因(300676)先後發布 2019 年度報告,分別實現營業收入 16.18 億元、28 億元。貝瑞基因與華大基因都是中國產前檢測行業的龍頭企業。華大基因的核心產品為生育健康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生育健康業務在 2019 年實現營收 11.76 億元,佔總營收 42%。
  • 基因檢測臨床應用領域市場分析(下)
    用於 癌症患者病情監測(治療預後、復發監控)與早期篩查的基因檢測(包括液體活檢) 是更大的百億級市場,預計2022年皆有望達到120~150億元的市場規模。遺傳病篩查與診斷方面易成規模的主要是 單基因遺傳病檢測 ,市場容量百億級,市場規模預計在2022年達到75億元。
  • 價格戰「停火」,新技術入局 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將迎轉機?
    但是,《華夏時報》記者查詢發現,今年兩家頭部公司23魔方與微基因的價格已悄然回調,價格戰告一段落。同時,貝瑞基因投資的圓基因攜名為「WES」的新技術加入戰局,這種技術不限於檢測已知位點,可以發現新的信息,後續用戶的檢測報告也可以根據最新研究成果實現更新,為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提供了更多可能。
  • 2018基因技術商業價值實現報告:10年催熟了NIPT,腫瘤檢測與微生物...
    2001年個人基因組測序費用約1億美元,2014 年Illumina公司開發的測序平臺 HiSeq X Ten將人類全基因組測序成本降到了1000美元以下。HiSeqX的全基因組測序時間為72小時,NovaSeq系列則將時間縮短為40個小時。儘管沒有真正意義上實現100美元測序,但Illumina表示這一目標將在未來幾年內實現。NovaSeq系統的推出,至少標誌著基因測序百元級時代的到來。隨著技術再一次升級,相信基因測序市場價格將下降到100美元,屆時基因檢測將擁有更多的用戶和更廣泛的應用。
  • 產業的崛起:從產前診斷到腫瘤檢測,基因測序開啟預防治療新時代
    在這一輪機遇中,測序服務機構的規模和效率門檻將大大升高。生育健康診斷:基因檢測的第一個殺手級應用,百億級市場基因測序在生育健康相關方面的應用主要有無創產前檢測(NIPT)、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PGD/PGS)、遺傳疾病風險檢測等。其中NIPT是當前市場規模最大、最成熟的領域。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扎堆上市:中國腫瘤NGS檢測第一股燃石醫學領跑
    來源:嘿財經腫瘤基因檢測賽道競爭膠著,扎堆上市也意味著競爭進入新階段。中國的臨床腫瘤學NGS市場規模可能在120億左右,以目前腫瘤領域測序公司的營收情況來看,現有市場規模不到20億,整體市場估計還有6倍左右空間。
  • 無創產前篩查(NIPT)全球市場格局
    我國監管部門也採用積極的舉措來規範整個市場,今年2月份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發布《關於加強臨床使用基因測序相關產品和技術管理的通知》叫停基因測序臨床應用。然而,僅僅一個月後,國家衛生計生委又發布了《關於開展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臨床應用試點單位申報工作的通知》,希望通過試點的形式來規範和探索無創產前篩查在臨床上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