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全產業鏈探索泛癌症領域 貝瑞基因切入數據精準解讀

2020-12-25 每日經濟新聞

「基因檢測行業走到今天,我一直認為未來會越來越信息化,依靠信息、利用信息,把這個行業變得更加智能化。」貝瑞基因CEO周代星說。

成立於2010年的貝瑞和康,致力於高通量測序技術在基因診斷領域裡的臨床應用,在基因檢測行業一直頗受矚目。近年來,這一名字則更為資本市場熟知,2017年8月貝瑞和康成功通過*ST天儀(000710,SZ)借殼重組,正式登陸深圳證交所,變更後股票簡稱為貝瑞基因。

近年來,資本市場上基因概念不斷升溫。在貝瑞基因7年多的發展歷程中,憑藉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該公司率先將人類基因組測序技術實踐於臨床檢測,是將基因測序技術實現臨床轉化的行業領導者。

目前在基因檢測行業中,無創產前檢測(NIPT)是主要應用領域之一,貝瑞基因則是此領域的先行者和開拓者。在先天性遺傳疾病篩查和診斷上,貝瑞基因開發出具有全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貝比安無創DNA產前檢測技術,最早實現了胎兒染色體疾病的無創式產前檢測,並在遺傳病篩查和診斷領域持續不斷深入。

同時,貝瑞基因在腫瘤分子診斷領域也在不斷推進,成功推出了國際領先的基於高通量測序技術的腫瘤分子診斷產品,並通過產前檢測、遺傳病檢測及腫瘤檢測領域累積的數據,構建了具有中國人群特色的基因組大資料庫。9月12日,貝瑞基因與百洋智能科技在北京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利用各自資源,有效促進?Watson for Genomics(簡稱WfG)在中國的落地發展,這也是WfG解決方案首次引入到中國的腫瘤治療體系。

正如周代星所說,希望未來十年能夠實現腫瘤全過程的良好管理,希望在更短時間實現一部分腫瘤或大部分腫瘤的早期發現和診治,貝瑞基因的業務布局及對外合作,亦在不斷印證著這一發展路徑。

布局數據精準解讀

基因科技領域的產業鏈分為樣本採集、基因測序和軟體分析,如果大規模應用必須建立在海量基因數據的積累和解讀基礎之上,所以基因測序產品和生物信息分析是基因檢測細分市場的瓶頸和核心,其中的數據解讀是整個行業最有價值的部分。

正因如此,貝瑞基因近年來積極開展對外合作,希望提升精準解讀數據的能力。2017年9月12日,貝瑞基因與百洋智能科技在北京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利用各自資源,有效促進Watson for Genomics(Watson基因解決方案,下稱WfG)在中國的落地發展,這標誌著WfG解決方案首次引入到中國的腫瘤治療體系。

IBM Watson for Genomics即IBM Watson基因解決方案,以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為基礎,對於臨床醫學文獻搜索與基因信息解讀,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方案。今年年初,百洋智能科技成為IBM Watson Health中國地區的主要戰略合作夥伴,貝瑞基因與百洋智能科技的合作,將成為IBM Watson for Genomics在中國基因測序行業的首次正式落地。

「藉由我們今天跟IBM Watson的合作,我們把IBM Watson結合進我們整個大的系統裡面,更多醫學文獻資料庫的結合,讓這整個系統除了有分子層次的基因數字之外,還有更多的醫學文獻跟現有數據的一加持,讓整個系統更加完善。」貝瑞基因腫瘤事業部總經理王簾讀說。

多數腫瘤的發生和發展,伴隨多個基因的多種變異形式。人體所攜帶的癌症相關基因近500個,會有近1000萬種基因變異表達方式,但目前全球領先的非人工智慧基因測序公司可識別的基因變異種類最多不超過10萬個。人工解讀如此複雜及海量的腫瘤基因變異信息,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同時,由於解讀人員水平參差不齊以及基因資料庫匱乏等問題,在解讀過程中難免遺漏,因此腫瘤精準治療需要一個精確且無遺漏的智能決策助手。

美國知名癌症研究院北卡羅來納大學萊恩伯格綜合癌症中心對WfG進行了綜合的評估研究,一年內,每周入組20例腫瘤患者,WfG不僅在10分鐘內完成了專家團隊耗費一周的解讀,而且WfG解讀結果和專家團隊推薦方案一致性達到99%,同時也為30%以上的患者了更多的靶向藥物選擇。

WfG解決方案的誕生,是實現腫瘤患者精準治療大規模應用的關鍵。

「此次我們與百洋智能科技在WfG解決方案的合作,可以幫助患者提高治療的精準性。」周代星說。目前,WfG解決方案已經可以支持19類腫瘤的92種分型,包括但不限於肺癌、乳腺癌等常見的實體腫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在內的血液腫瘤和原發灶不明及罕見腫瘤等。同時,WfG已經與美國14家頂級癌症中心和獨立醫學實驗室的專家團隊建立了合作社團,使臨床解讀更加規範化。

開啟泛癌症領域市場探索

近年來,基因測序行業逐步成熟,中國測序市場增速明顯,已成為全球基因檢測市場規模增長最快的國家。中國測序市場規模2016年約為54億元人民幣,預計2020年將突破百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約為20%~25%。

腫瘤是基因檢測的重要類別。我國每年腫瘤新發病例超過400萬人,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腫瘤的診斷診療支出將繼續增長。根據瑞士銀行UBS預測,腫瘤的全球潛在市場大約230億美金,這個領域也是貝瑞基因近幾年的業務延伸。2016年,貝瑞基因正式成立腫瘤事業部,截至目前在腫瘤基因探索以及腫瘤基因變異信息解讀的臨床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努力,並積累了大量和寶貴的經驗。

基於對循環腫瘤DNA(ctDNA)檢測的深刻認識,貝瑞基因成功研發了準確、快速、高靈敏度的患者血液腫瘤突變檢測方法(cSMART技術),並在早期的臨床試驗中充分顯示出優越性。目前貝瑞基因已經可以在cSMART平臺基礎上開展血液和組織樣本的精準腫瘤基因檢測,實現有效的靶向用藥檢測和療效檢測,開啟了腫瘤個性化醫療和癌症早診的新篇章。

作為行業內液體活檢ctDNA檢測的領導者,貝瑞基因通過非侵入性活體檢測技術來發現血液中癌細胞脫落的DNA片段。眾多醫學結果證明,基因測序可以獲取更多具有臨床可執行性的突變檢測結果,然而希望幫助患者獲取精準的治療方案,需要對檢測結果進行快速的臨床解讀,對於本身就需要得到快速、準確治療的腫瘤患者來說時間是最為珍貴的,因此貝瑞基因選擇引入WfG解決方案,旨在更精準、迅速地解讀數據。

對貝瑞基因而言,藉由此前在婦產領域的深厚底蘊,從婦科腫瘤領域登陸腫瘤市場是明智的選擇。2016年,隨著基於cSMART技術的腫瘤液體活檢在市場逐漸站穩腳跟,時機漸漸成熟,貝瑞基因在2017年開始泛癌症領域的市場探索。目前貝瑞基因正在開展基於cSMART技術在結直腸癌領域的應用研究,據推測未來幾年將逐步推出針對單獨癌症的檢測產品,由點到線,再到面,逐步覆蓋癌症檢測市場。

對於腫瘤精準醫療的未來趨勢,王簾讀認為,基因檢測、動態觀察以及一些臨床訊息整合,結合大數據及參考資料,貝瑞基因尋求整合出適合每一個人的最佳治療方案,這就是對精準醫療未來的期許,也是腫瘤精準治療在臨床上的願景。

全產業鏈打通上中下遊

貝瑞基因目前已經布局了基因檢測的全產業鏈。具體而言,涵蓋上遊(基因檢測儀器、試劑耗材、軟體和基因資料庫的研發與生產)、中遊(婚前、孕前、產前、新生兒的遺產疫病監測、腫瘤檢測服務)、下遊(面向終端用戶與醫療機構的服務於諮詢)。

具體而言,貝瑞基因布局了婚前孕前、產前、新生兒的三級預防。按照衛生部發布的《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我國的出生缺陷率約為5.6%,平均每30秒就有一個缺陷兒誕生。基於我國存在的出生缺陷現狀,貝瑞基因以研發遺傳疾病檢測技術與產品為目標,實現出生缺陷三級預防防線全覆蓋的遺傳疾病監測產品線,做到婚前孕前夫妻雙方了解自身的遺傳狀況及可能出現的生育風險;產前對胎兒進行全面、安全的產前篩查與診斷;產後對一出生的新生兒進行遺傳疾病篩查,做到遺傳疾病早發現、早幹預、早治療。

早在2011年11月,貝瑞基因便與國際知名基因測序儀供應商Illumina建立了長期的合作夥伴關係。其後,雙方合作研發的NextSeq CN500基因測序儀,成功實現了基因測序儀的國產化,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T13/T18/T21)檢測試劑盒(可逆末端終止測序法)已於2015年3月獲得CFDA醫療器械產品註冊。

除了測序儀的合作研發,目前對於我國的基因檢測公司而言,數據解讀能力和準確度也是各基因檢測類公司差異化競爭的主要方面,也是研發能力的集中體現。除了藉助WfG,基因資料庫的建立和完善也尤為重要。

貝瑞基因在自身積累基因數據的基礎上,多方合作力圖實現對個人基因組數據的更精確解讀。2015年8月,貝瑞基因與阿里雲達成在「神州基因組數據云」方面的合作,共同打造以海量的中國人群基因組數據為核心的數據云,實現對個人基因組數據的精準解讀。該項目利用貝瑞基因自有100萬餘中國人的基因數據,建設基因組大資料庫,包括對中國人群基因組的批量計算、分析和存儲。神州基因組數據云目前已經和貝瑞基因的一些列醫學檢測產品整合,在遺傳和腫瘤相關篩查項目中最精準解讀的堅實支撐。

無論是更加精準、規範、迅速的基因數據解讀,還是基因檢測全產業鏈的布局,從NIPT開始踏上基因檢測臨床應用之路的的貝瑞基因,眼界顯然不止於此。

「我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實現腫瘤的找準。」周代星說,未來貝瑞基因將會在腫瘤檢測、腫瘤用藥各方面檢測做比較大的投入,在今後幾年形成一個體系,把腫瘤和遺傳疾病領域結合起來,實現精準檢測、精準診斷加精準治療的體系。「希望能夠為社會做點事,整個過程中也希望這個行業能成為一個很好的行業。」周代星說。 文/陳樹

相關焦點

  • 貝瑞基因董事長高揚:基因測序行業將演變為大數據行業
    當下公司的業務範圍覆蓋生育健康領域、遺傳病檢測、腫瘤基因檢測及腫瘤早診早篩等全生命周期臨床需求。2017年8月份,貝瑞基因完成重組上市,由此,公司成為基因測序領域第一股。數據顯示,貝瑞基因2017年至2019年分別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3億元、2.68億元、3.9億元,順利完成了業績承諾。
  • 臨床需求「催熟」大Panel基因檢測市場 貝瑞基因搶佔腫瘤精準治療...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張敏近年來,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是腫瘤治療的熱門領域,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都需要分子診斷和基因檢測。「未來進行精準的醫學是現代醫學向未來發展的一個主要的方向,精準醫學的目的實際上是通過現有的技術手段把患者從當年的一個病分成真正的不同群體,為每一個群體的合適的患者找到合適的治療。」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楊帆教授向記者介紹,隨著腫瘤基因組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腫瘤驅動基因被揭示,藥物靶點也越來越多,臨床對大Panel基因檢測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
  • 高揚與貝瑞基因的十年:對腫瘤早篩信心比NIPT更強
    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際,貝瑞基因董事長高揚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專訪時,回憶創業過往分享了上述趣事。十年時間,貝瑞基因以NIPT為突破口,逐步搭建起以測序平臺、試劑為上遊,以生育健康、遺傳病、腫瘤等領域的檢測為中遊,以大數據應用、消費級基因檢測等為下遊的基因檢測全產業鏈條。公司在2017年登陸A股主板上市,現市值超過200億元。
  • 基因測序的發展趨勢與商業模式——探討精準醫療
    近日,銀河證券歷時兩個多月,對基因測序行業龍頭企業華大基因、貝瑞和康和達安基因相關上市公司進行了全方位調研,對行業政策環境,技術趨勢及行業巨頭的商業模式和投資邏輯進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深入研究基因測序全產業鏈,梳理了 23andMe、Illumina、羅氏和谷歌的商業模式變革,並發布了《基因測序的發展趨勢與商業模式
  • 國內基因測序行業不容忽視的十家公司 你看好哪一家
    研發團隊由高揚博士與曾參與高通量測序儀設計研發的周代星博士帶隊,由高通量測序領域和臨床基因檢測領域內頂尖的實驗、研發、生物信息分析專家組成,並與領域內全球知名的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貝瑞和康已成為全球領先的高通量測序技術及應用研究中心。
  • 基因測序:一個比肩新能源的新故事
    同年,Illumina推出的HiSeq X Ten基因測序儀,能使測序成本大幅下降至1000美元,由此奠定了其在全球基因檢測設備市場的龍頭地位。  2015年,華大基因相繼推出了自主研發的高通量測序系統「超級測序儀」Revolocity和桌面化測序系統BGISEQ-500,實現了基因測序全產業鏈布局。
  • 專訪|貝瑞基因董事長高揚:全方位剖析上市之後行與思
    堅持內生式增長 有序布局打通產業鏈高揚的信心還源於對貝瑞基因核心競爭力的認識和整個定位。「貝瑞基因核心競爭力在於,可以非常快速地將一個創新技術轉化為臨床可用產品,」他談到,「貝瑞基因並不看重資產,更多強調的是服務臨床客戶,廣泛聽取客戶建議和需求,甚至還會向基因測序領域內的同行請教,為產品迭代和技術創新提供準確方向。」
  • 基因檢測之癌症早篩行業深度報告:藍海市場,新興賽道
    4、產業篇:創新萌芽期,多企業布局 ‍ 4.1、癌症早篩產業鏈 腫瘤早篩是基因測序行業最為活躍的方向之一。目前國 內布局腫瘤早篩項目的企業主要有:貝瑞基因、燃石醫學、泛生子、鵾遠基因等 十餘家。在數據分析服務中,業務主要是大數據的存儲、解讀和應用,國外領先 公司有 CLC Bio、NEXTBIO 等專業基因測序數據分析公司,以及谷歌、微軟等數 據分析公司;國內公司主要有華大基因、榮之聯、貝瑞基因等。
  • 貝瑞基因牽頭,肝癌早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啟動
    該課題由貝瑞基因作為責任單位,聯合海軍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等29家單位共同實施。預期成果將可從整體上推動肝癌防診治的研究水平,並為實現本專項肝炎領域的整體目標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撐,進一步提升我國在重大傳染病快速診斷領域的整體實力,項目已於2018年開始進行,計劃在2020年底全部完成。中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在我國約8600萬B肝病毒攜帶者,是肝癌發病的重要易感人群。
  • 基因測序行業研究報告
    從市場需求的角度來看,基因測序的市場發展十分廣闊。從疾病發病率趨勢看,近十年來我國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上升,從實現時間和療法本身的潛力角度來看,癌症的測序應用將會是未來一段時間最大的市場。   目前國內的基因測序公司,多分布在產業鏈中下遊。
  • 寫在華大、貝瑞上市之際--基因檢測行業深度報告
    華大基因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基因測序中心。上遊:國內部分公司逐步布局上遊,主要以自主研發和OEM貼牌生產的模式,如華大基因,貝瑞和康、達安基因、博奧生物均採取和外國知名測序儀製造商合作OEM;少量廠家具備自研能力,比如華因康、瀚海基因、華大收購的CG等企業。
  • 獨家揭秘 | 貝瑞基因NIPT Plus竟然是這麼誕生滴
    100種,源自臨床,解讀精準  貝比安Plus所檢測的100種染色體疾病,全部有首報作者,報告年限和表現症狀,是有臨床意義,能夠進行臨床解讀的疾病!  貝比安Plus所檢測的100種染色體疾病,也是真正在中國人群中存在的疾病。
  • 貝瑞基因引機構扎堆走訪 NIPT是百億級市場 腫瘤早診是千億級
    產業鏈布局:出資500萬美元投資美國原創性公司Bionano,能提高結構變異檢測的效率和正確率,以游離DNA為檢測對象的相關業務都會與此技術掛鈎,未來市場空間非常大。   二、互動問答   1、Q:CSMART技術與DDPCR技術在腫瘤檢測方面的不同及CSMART技術的優勢?
  • 2015年基因測序領域產業格局分析
    1.2 大數據分析工具的出現和進步,使得基因測序能夠進入現實應用領域針對大量基因組數據,大數據處理能力提升也為分析和解讀基因數據提供支持,測序技術及大數據分析能力的不斷提升將會推動精準醫學進入快速增長的軌道。
  • 華大基因前三季度業績超預期 不斷加碼主營業務布局
    資料顯示,華大基因是基因測序行業的龍頭企業,業務布局包括生育健康服務、腫瘤防控類服務、病原感染類服務、多組學大數據與合成業務、精準醫學檢測綜合解決方案等5大板塊。 在生育健康類服務方面,公司從出生缺陷三級防控角度出發,涵蓋孕前、孕期、新生兒及兒童各階段,開展與生育健康相關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
  • 代表未來醫學診療發展方向的精準診斷有哪4大熱點投資領域?
    安吉莉娜·朱莉通過基因檢測,發現她帶有這個癌症易感基因,通過數據分析,她罹患乳腺癌的概率高達87%。因此她選擇了切除乳腺,來預防乳腺癌。這是一個通過基因分析,來預測疾病發生,從而達到早預防效果的案例,這個案例就屬於精準診斷,即個體化診斷。
  • 抽血、測基因、查癌症,聽起來挺簡單的……
    他們試圖解讀「癌症基因早篩」概念,挖掘其中的技術原理與產業進展,希望你再次聽到這個詞時不會一臉茫然——關注「放大燈」,看看技術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美東時間2019年11月21日,一家名為「泛生子基因」的精準醫療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招股書;12月17日,另一家名為燃石醫學的公司,也傳出明年上市的消息。
  • 華大基因:一季報業績亮眼,感染防控業務迎高增長
    五年營收複合增速超兩成,生育健康業務提供穩定現金流 華大成立於世紀之交的1999年,2017年華大基因登陸A股資本市場,目前是國內基因行業少數實現全產業鏈、全應用領域覆蓋的企業。同時,公司的BGI-PETA系統也已上線,助力腫瘤數據輕鬆探索。根據國家癌症中心2019年1月發布的《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全國2015年新發惡性腫瘤病例約392.9萬例,發病率為285.83/10萬;惡性腫瘤死亡病例約233.8萬例,死亡率為170.05/10萬。
  • 華大基因:一季報業績亮眼,感染防控業務迎高增長
    五年營收複合增速超兩成,生育健康業務提供穩定現金流華大成立於世紀之交的1999年,2017年華大基因登陸A股資本市場,目前是國內基因行業少數實現全產業鏈、全應用領域覆蓋的企業。同時,公司的BGI-PETA系統也已上線,助力腫瘤數據輕鬆探索。根據國家癌症中心2019年1月發布的《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全國2015年新發惡性腫瘤病例約392.9萬例,發病率為285.83/10萬;惡性腫瘤死亡病例約233.8萬例,死亡率為170.05/10萬。
  • 2016年精準醫療專題研究報告
    基因測序為個體提供連續的基因大數據,結合大數據的存儲和運算實現疾病的「精準」診斷和治療。二代基因測序技術(NGS)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極大推動了基因測序技術在基礎研究和臨床方面的應用。據 Illumina 的預測, 腫瘤領域應用市場容量約佔全球基因測序市場容量的六成,原因主要在於全球癌症發病率逐年攀升以及腫瘤所具備的顯著的個體性差異,需藉助基因測序技術進行檢測為個性化治療提供指導。麥肯錫預測基因測序在肺癌、腸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滲透率較高,達到 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