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眥贅皮又稱為"蒙古褶」。是一種通過內眥部的垂直向的弧形皮膚皺褶。內眥贅皮並不是眼部的器質性病變,它是黃色人種的種族特徵之一,也是東方人多數雙眼皮都是開散形態的主要原因。
我國約半數左右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內眥贅皮,多為雙側,具有遺傳傾向,它的形成與遺傳和鼻梁發育有關。因贅皮的弧度往往跟眼瞼往上運動時的皮紋弧度不一致,因此在貼美目膠甚至在做手術重瞼時,如果重瞼的弧度尋找不好,就會與贅皮發生牽拉扭曲影響重瞼的產生。
一般說來,輕者並無大礙,但是如果存在中重度的內眥贅皮又想做雙眼皮的人,效果會因此而受到一定的影響,必須進行內眥贅皮矯正術後,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醫生在徵得受術者的同意後,可以施行內眥贅皮矯正術,以使睫毛露得更多,眼睛更有神採。由於內眥贅皮不同程度地遮蓋淚阜、內眥角,對外觀影響較大,嚴重時也可能妨礙水平視野。
內眥贅皮的影響因素
內眥贅皮的發生和遺傳、年齡、種族等因素密切相關。
(1)遺傳因素 先天性內眥贅皮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為蒙古人種的特徵之一。瞼裂狹小症候群者尤為明顯,在傳代過程中有加重趨勢。
(2)年齡因素 內眥贅皮發生在胎兒時期為常態,後隨著鼻梁的發育而消失。兒童時期的機率最大,鼻梁低平者尤為顯著。
(3)種族因素 內眥贅皮一般在黃種人中多見,而在白種人中較為少見。
分型與分度
根據發生的原因可分為先天性內眥贅皮和後天性內眥贅皮。
先天性內眥贅皮臨床比較多見,一般為雙側性,不伴有眼部其他異常者為單純性內眥贅皮;若伴有小瞼裂、上瞼下垂、眥距增寬者,可見於瞼裂狹小症候群也有的伴有小眼球等其他眼部發育異常。
後天性內眥贅皮多見於外傷後或有局部手術史,單側者居多,由於內眥部的切割傷、燒傷以及眥部手術後的瘢痕牽引,可引起外傷性內眥贅皮。
先天性內眥贅皮根據其形態和走向又可分為以下4型:
(1)眉型內眥贅皮:起於眉下方,呈扇狀逐漸向下匯合,經內眥延伸至淚囊或鼻部。
(2)瞼型內眥贅皮:起自上眼,向下經內眥延伸至眶下緣處,有時可與下鼻顴部皺襞融合在一起。
(3)瞼板型內眥贅皮:起自於上瞼皺襞處,向下延伸至內眥部逐漸消失。
(4)倒向型內眥贅皮:又叫做逆行性內眥贅皮,起自下瞼向上延伸至稍高於內眥的弧形皮膚贅皮,通常伴有小瞼裂、眼間距增寬、上瞼下垂等一系列症狀,稱作KOMATO症候群。
根據內眥贅皮的寬窄和掩蓋淚阜程度多少分輕、中、重度三種:
無內眥贅皮:不存在贅皮,在西方人群中多見。
輕度內眥贅皮:贅皮窄,寬1~1.5 mm,皺襞遮蔽淚阜不足。
中度內眥贅皮:贅皮寬1.5~2.5 mm,遮蔽淚阜1/2~2/3.
重度內眥贅皮:贅皮寬度超過2.5 mm,淚阜幾乎或完全被遮蔽。
內眥贅皮手術治療時機
內眥贅皮一般來說並非是非治不可的,它是一種選擇性手術。通常在青春期矯正比較適合。這是因為人的幼年時期,鼻骨和畫部結構發育不夠完善及穩定,隨著年齡增長,內眥贅皮有自然減輕或消失的可能,在這個期間最好不要手術。因此若程度較輕,不伴有其他眼部畸形,對容貌美觀影響不明顯者,可不必手術。
若內眥贅皮明顯,影響美觀,手術時機應該推遲到16歲以後進行。對於合併小眼睛、上眼皮睜開困難或者倒向型的內眥贅皮,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應該儘早進行分期或聯合手術。臨床上主張矯正內臟贅皮不必過於提前,只有伴有其他畸形需要儘早矯正時,才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內眥贅皮手術適應症及手術方法
1、適應症
先天性輕、中、重度內眥贅皮以及外傷、燒傷引起的內眥贅皮。
2、手術方法
內眥部單純皮膚切除法
沿內眥贅皮走形方向,設計新月形皮瓣,按設計線切開並在皮下分離切斷部分,切除內眥韌帶前錯位錯構分布的眼輪匝肌以及增厚的皮下組織,露出內眥角後縫合,該術式雖然簡單,但需嚴格掌握適應證,對於內眥皮膚張力較大者,極易留下永久且明顯的瘢痕。
Z成形法
受術者取平臥位,以內眥贅皮軸為中線,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兩個方向相反的三角皮瓣,按設計線切開Z形切口,在皮下分離切斷部分,切除內眥韌帶前錯位錯構分布的眼輪匝肌以及增厚的皮下組織,使內眥處三角皮瓣能夠鬆動,分離出兩個三角形皮瓣。將兩個皮瓣交換位置後,觀察形態間斷縫合。
Y-V成形法
受術者取平臥位,向鼻側牽拉皮膚,連線新、原內眥點,原內眥點向下側瞼緣」Y」形切口線,切口線距上下緣1~2mm,長度4--6mm。
手術操作:常規局部浸潤麻醉後,將內眥贅皮向鼻側牽拉,切開設計的「Y」形切口線,廣泛分離切口周圍皮膚。分離切斷部分切除內眥韌帶前錯位錯構分布的眼輪匝肌以及增厚的皮下組織,使內眥處三角皮瓣能夠鬆動,並將原內眥點下方的皮下組織與相應的鼻背筋膜用7-0單股尼龍線縫合固定,以使原、新內眥點重合。儘量舒展上下皮膚,切口用7-0單股尼龍線間斷縫合,無菌紗布包紮1天,5~7天拆線。
L成型法
患者仰臥位,平視前方,用亞甲藍沿新內眥點A點與原內眥點連線畫線C點,其連線與內眥贅皮外側交點為B點,再從原內近點沿睫毛根部向下瞼方向畫線CD,CD長度可根據內眥贅皮的嚴重程度調節。在內眥部及下瞼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按設計線切開皮膚,在內眥及下瞼部位皮下游離,切斷皮膚與眼侖匝肌之間的緻密結締組織,剪開部分內眥贅皮下眼輪匝肌,必要時摺疊縫合內眥韌帶。將ABC三角瓣向下瞼方向轉移切除多餘的皮膚,將C點縫合於A點處,縫合切口,術畢。
內眥贅皮手術注意事項
1.對於不同的內眥贅皮嚴格掌握其分型及分度,術前需要準確判斷,選擇適合的手術方法,進行合理的術前設計。
2.由於內眥贅皮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輕或消失。兒童期的內眥贅皮一般不需手術。隨年齡的增長,鼻骨及面部結構發育趨於穩定後,根據具休情況選擇手術治療,一般應推遲到至少16歲以後施行。
3.合併有上瞼下垂、瞼裂狹小者,特別是倒向型內眥贅皮者,不會隨年齡增長而消失,可提前於2歲以後手術。
4.若內眥贅皮同時伴有下瞼內側部的內翻倒睫,且有畏光、流淚症狀者,如保守治療無效,應及早手術。這種內翻倒睫在內眥贅皮矯正手術後往往可以得到矯正。
5.後天性的內眥贅皮多因外傷後局部瘢痕所致,應於傷後6個月瘢痕軟化穩定後再進行手術。
6.重新定位的內眥贅皮切口必須在無張力情況下閉合,遠期瘢痕的可見程度與縫合時張力情況呈正比。
內眥贅皮手術併發症
1.感染
內眥贅皮矯正手術雖然是一個很小的手術,手術前的準備和術中的嚴格無菌操作是避免感染的關鍵。
2.內眥皮膚瘢痕
切口瘢痕難免,但與幾種術式比較起來,Z成形術的瘢痕應是最小的。
3.瘢痕增生
術中的操作要輕柔而準確,否則,易在術後產生明顯的切口瘢痕。對於採用皮瓣法的手術,有可能出現皮瓣壞死,導致術後瘢痕攣縮後產生更嚴重的內眥畸形、淚小點外翻後的長期溢淚,給受術者造成身心負擔。一般情況下,由於內眥部的血液供應比較豐富,只要嚴格地執行無菌和微創操作,術後基本不會產生問題。
4.內眥的回退現象
由皮膚的自然收縮機能復原性導致,可按設計略做大些即可。
5.影響眼部形態
形態異常內眥贅皮矯正過度,形成過圓或過尖的眼角。
本期作者:中華整形大典 · 醫學編委 張越
備註: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
關注中華整形大典,獲取更多醫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