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熱夏夜不在家孵空調 去尋找螢火蟲?別驚擾了"夜精靈"

2021-01-15 東方網

  原標題:悶熱夏夜不在家孵空調,去尋找螢火蟲?噓~別驚擾了「夜精靈」

  

  悶熱的夏夜,什麼樣的事情能讓市民情願放棄在家孵空調,來到沒有路燈的草叢、樹林、池邊?原來吸引他們的,是潛伏在上海夜色中的「夜精靈」——夜行性動物和在晚間開花的植物。

  近年來,尋找「夜精靈」類活動越來越火爆,上海植物園、上海辰山植物園、上海共青森林公園等推出的相關夜遊活動,報名名額幾乎都被「秒殺」。

  大多數夜遊活動,有著重要的生態科普作用,讓長期遠離「野趣」的人們更加了解自然,進而愛惜和保護自然,但也有不少環保人士站出來反對,認為過多、過於頻繁的夜遊活動,會打擾「夜精靈」,甚至影響和破壞它們的生存環境。

  科普和環保都很重要,是否可以不是對立的關係,而是相輔相成?

  

  熱鬧的現場,大人和小孩一樣興奮

  開心夜遊,離不開嚴管

  上海植物園夏天的「暗訪夜精靈」夜間自然觀察活動,今年已是第9屆,接受報名的名額多達2400個家庭(每個家庭限一名成年人和一名孩童),接待人數比去年翻了一倍。

  人多了,會不會不堪重負?「總的接待人數雖然上去了,但每次活動的人數有嚴格控制,所以多的是活動頻次。比如有些周末只有一晚,現在增加到兩晚,甚至周五晚上也有。」上海植物園自然科普老師郭江莉表示,除了每次夜遊的人數有嚴格控制,上海植物園對夜遊方式和工具的管理更加嚴格。

  在夜遊方式上,園方強調距離,觀察者儘量避免觸碰觀察對象,主要靠看和聽,比如在沒有光源的黑夜裡,用肉眼尋找螢火蟲、用耳朵「搜索」蟬鳴。只有少部分受近距離接觸影響較小的生物,可以在領隊的指導下,嘗試接觸,比如聞紫茉莉的香氣或蝽分泌的臭味,又或者觸摸甲蟲堅硬的體表等。為了不打擾非夜行性動物休息,夜遊路線也會嚴格控制,比如只走公園主幹道、草坪、灌木叢,遠離鬱閉度高的樹林,因為那裡是鳥類的家園,人的喧鬧和光照會驚擾到它們。

  「發給遊客的光電設備,都可調節亮度,而且嚴格控制亮度上限。我們會勸阻遊客攜帶有強閃光功能的拍攝設備。」郭江莉介紹說,只有領隊能攜帶專業燈具,在判斷不會影響生物的前提下,短暫地直射觀察對象,供大家觀察。

  

  活動現場,領隊支起白布和明亮的燈光,吸引昆蟲停靠,形成天然的「黑板」,圖為被燈光吸引的蝶角蛉

  

  運氣好的觀察者,正好遇到金蟬脫殼的「現場直播」

  

  捕食蜚蠊的蜘蛛  黃琳 攝

  生態不達標,沒有「夜精靈」

  「不考慮環境承載能力的夜遊活動,肯定難以為繼。」上海辰山植物園植物學博士郗旺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園內開展夜遊活動前,會做謹慎的調研,如果環境承載能力或動植物的豐富程度不能滿足夜遊的條件,是絕不會貿然行事的。

  令人欣喜的是,在上周的夏令營夜遊活動中,郗旺帶隊的學生們幸運地看到了黃脈翅螢,這種螢火蟲此前在辰山植物園內沒有觀察記錄。「我們從未刻意引進過螢火蟲,園內出現的螢火蟲,可能是周邊有螢火蟲的種群分布,它們中的小部分『看中』了辰山的環境。」郗旺表示,螢火蟲的出現,還與辰山植物園內部分區域堅持不打蟲藥和除草劑有關,它們對脆弱的螢火蟲是致命的,也會殺滅螢火蟲的主要食物蝸牛。

  

  黃脈翅螢  郗旺 攝

  

  黃脈翅螢  郗旺 攝

  作為上海植物園夜遊「招牌」的螢火蟲,今年的數量較往年也有一定的增加。上周由於雨水充沛,一些觀察者一次觀察到了10隻以上的螢火蟲。「螢火蟲數量增加,可能與近日高溫高溼的天氣有關。」郭江莉表示,這還要歸功於上海植物園在改善生態環境上的不懈努力,才能獲得螢火蟲的青睞。據介紹,螢火蟲喜歡生活在人為幹擾少、燈光汙染少、水草豐茂之地,因此被譽為生態環境指示物種之一,其多寡可以用來判斷一方水土生態環境的優劣。環境好了,螢火蟲才會有、才會多。

  除了螢火蟲,上海植物園草藥園一帶近期還發現了久違的竹節蟲。「可能是新建的草藥園內,移植而來的植物種類豐富,竹節蟲隨之遷移過來。也可能是它們長期以來『潛伏』得很好,沒被發現。」郭江莉說,無論是哪種可能,生態環境的改善、優越都是必須條件。近年來,上海植物園種植了結果較多,受小動物們「歡迎」的植物,如:細花泡花樹、柿樹、海棠、櫻桃、山楂等,為生活在園區裡的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又比如,園方儘可能選用高效低毒的無公害農藥,減少病蟲害防治對生態產生的負面影響,為保證夜遊活動的效果,每年春末至夏末,園方還在主要活動區域儘量避免噴施農藥,使「蟲況」比較活躍。

  

  竹節蟲和蜈蚣  黃琳 攝

  

  同樣十分少見的笄蛭渦蟲

  郊野棲息地,能否保護起來

  業內人士坦言,如果能夠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讓遊客「有禮節」地觀察「夜精靈」,這樣的夜遊活動值得提倡和鼓勵。只有了解它們,人們才會知道良好生態環境的來之不易和脆弱,進而激發他們的環保意識。

  不過,目前「有禮節」的夜遊活動,主要集中在一些公園內,相應的規模和對環境的影響,可以得到較好的控制。相比之下,一些郊野的開放空間,雖然具備不錯的生態環境,目前「夜精靈」的種群和數量也較為豐富,但缺乏保護,容易在遊客的趨之若鶩下「淪陷」,這樣的夜遊活動還是越少越好。

  

  很受男孩子歡迎的巨鋸鍬甲,曾經因為一些人無節制的收集愛好,遭到威脅

  青浦區內某座村落的「螢火蟲效應」就是一個典型的教訓。有昆蟲愛好者表示,這可能是上海唯一能看到黃脈翅螢和條背螢兩種上海「土著」螢火蟲的區域。近幾年,當地的螢火蟲景觀成為一大賣點,但隨著遊客量的增加,生態環境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壞。有民間環保志願者表示,當地可觀察到的螢火蟲數量在2012年到2014年出現銳減,2012年的一些夏夜,還能看到上千隻螢火蟲,2014年同期卻連200隻都不到。

  據悉,垃圾汙染當地水體及周邊地區,破壞了螢火蟲的棲息地,可能是主要原因。棲息在近水區域的螢火蟲對水質要求非常高。數量減少本身,也會對螢火蟲構成威脅,因為螢火蟲近親交配的概率會提高,導致種群基因庫縮小,引起基因滅絕,整個種群也可能消亡。

  

  薄翅天牛雖是害蟲,但在特定觀察期內,上海植物園為讓更多人認識它,在其主要活動區域避免噴施農藥

  今年5月,上海「城市荒野工作室」的自然愛好者在奉賢區一處螢火蟲棲息地開展夜行動物觀察時,發現疑似「雌光螢」的昆蟲,若獲得認定,將為上海螢火蟲記錄添新。值得玩味的是,具體觀察到螢火蟲的地點沒有言明,業內人士表示,可能是擔心新發現被曝光後,反而吸引大批人員來「追星」,對本就脆弱、稀少的雌光螢構成威脅。

  專家建議,要遏制上海郊野螢火蟲減少的勢頭,不妨參照國外的經驗,在螢火蟲的聚居地設立保護區,並在條件成熟後,逐步開放生態旅遊功能,同時對遊客的行為嚴加控制,這樣可以「以遊養蟲」,為後續螢火蟲的保護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在日本,為保護螢火蟲,先後指定了10個螢火蟲保護區,建立了諸多賞螢地點,每年都有大批的遊客前往參觀。紐西蘭的懷託摩螢火蟲洞則被一些人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洞內的螢火蟲燦若繁星。

  

  對水質有要求的中華大蟾蜍,現在能在多座公園觀察到  呂林 攝

相關焦點

  • 看螢火蟲飛舞 帶孩子追逐一個仲夏夜之夢
    2018-07-30 14:54 | 浙江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 王萍 實習生 江敏微漆黑的廢棄山洞中,哥哥將螢火蟲捉進蚊帳,漫天飛舞的螢火蟲在夏季悶熱的深夜裡明明滅滅。不過,還是有這樣一群有心人,他們在夏夜裡舉起相機,為我們拍下了如今難得一見的螢火蟲之夜。近日,本報記者特地找到幾位攝影愛好者,打探到幾個可以看螢火蟲的好去處。想看螢火蟲,一定要在草木繁盛的潮溼處7月20日晚,攝影愛好者金文豪又到溫嶠梅溪追螢了。
  • 夏夜觀看螢火蟲可以去這幾個地方
    夏夜觀看螢火蟲可以去這幾個地方 澎湃新聞記者 劉玉俠 2019-05-20 14:33 來源:澎湃新聞
  • 螢火蟲:仲夏之夜的夢幻精靈
    仲夏之夜,一隻雄螢,正興致勃勃地追求著配偶。每過數秒,它便閃動一次信號,並耐心等待對方回應。終於,雌螢也發出微弱的閃光,很顯然,它的求愛獲得了成功,不大工夫,兩隻螢蟲雙雙起舞,飛向了一片緊靠水面的灌木叢……這樣的場景,在夏日炎炎的川北農村,在雜樹叢生的灌木間,仲夏之夜的暮色裡,曾幾何時,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 還記得第一次看見螢火蟲的夏夜嗎?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
    還記得第一次看見螢火蟲的夏夜嗎?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 夏天的晚上,樹叢裡草地上,螢火蟲閃著黃綠色的光飛來飛去,像一盞盞小燈籠,又像飛舞的小精靈。
  • 攝影技巧|夏夜精靈舞者「螢火蟲」拍攝前後期全攻略
    仲夏夜的記憶,總是很豐富的,比如天幕上流卷的疏雲,比如樹梢間斷續的蟬歌,比如水泥地上斑駁的月影,又比如自己身邊的小竹凳、蒲葵扇、冰西瓜……這其中最浪漫的,莫過於浮於虛空、點點流轉的螢火。柳永詞中有寫道:「疏篁一徑,流螢幾點,飛來又去。」
  • 國內螢火蟲觀賞地:一場仲夏夜的追光之旅
    夏日之夜 微風吹拂流螢如一盞盞懸空點燃的小燈籠舞動出獨屬夏夜的寧靜和美妙
  • 南京靈谷寺「小精靈」:點亮夏日夜色,遊客不文明螢火蟲逐漸減少
    這份熱鬧的製造者與擁有者,最開始只屬於一個群體——螢火蟲。當太陽剛躲進西邊的群山裡時,當淡淡的夜色開始籠罩大地時,這些如精靈般的小傢伙便零星的出現了,它們猶如一場舞會裡積極的組織者號召者,拿著火把忙碌地穿梭在古剎的樹林裡、草叢邊、小橋邊、小溪上、臺階上、城牆上等,張羅舞會並呼喚自己的小夥伴們趕緊出來。
  • 童年記憶裡的螢火蟲
    童年記憶裡的瑩火蟲晨 流《白浪情》網友夏天,望著漆黑的夜空,我便常想起那些在童年記憶裡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山鄉的夜很靜,也很寂寞。尤其是講到鬼怪的故事時,大人們把鬼怪吃小孩時掏肝挖心的情節描述得繪聲繪色,嚇得我們一個個鑽進父母的懷抱,連大氣都不敢出,女孩子們更是嚇得連眼睛都不敢睜開。在哪些沒有煩惱,沒有憂傷的童年時光裡,黑夜也沒能關住我們快樂的童心。寧靜的星空下,最誘人最快樂的事莫過於追捉那些提著燈籠飛來飛去的塋火蟲了。螢火蟲是光的使者,那一盞又一盞忽閃忽閃的小燈,點亮起山鄉的黑夜,也點亮起我和小夥伴們的快樂心情。
  • 夏夜飄飛的螢火蟲
    常常會想起那些夏天的夜晚,想起水稻田邊或草叢中輕輕飄飛的螢火蟲,想起在一片綠色螢光裡微笑著的她,還有郊外恬靜的夜空。  1978年的夏天,一天下午,騎著自行車到了位於千佛山醫院路北的躍進電機廠,準備去上中班,剛到翻砂車間,就看見了停電的通知。
  • 螢火蟲、天牛、蟬……北京夏夜的這些蟲趣,你見過嗎
    上周末通州舉辦的螢火蟲之夜活動引來了大批市民,很多帶著孩子的家長希望能在這裡讓孩子看到真正的螢火蟲。由於天熱,由外地運來的螢火蟲大量死掉,活動並不成功。一些家長感嘆說,不僅孩子,甚至自己小時候也沒在北京看到過螢火蟲。
  • 夜幕下閃耀的小精靈,關於螢火蟲你知道多少?
    微涼夏夜,草叢邊,半空中會有一些綠瑩瑩的、可愛的小東西飛來飛去,就像是天上的星星,又像是一群群玩耍的小朋友,在黑夜裡盡情地遊玩。那種美麗,總是讓人流連忘返。本期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種夜幕中的小精靈----螢火蟲。螢火蟲很小,一般體長几毫米,最長的長達17毫米以上。
  • 探訪臺灣螢火蟲:夏夜裡的「火金姑」
    原標題:臺式田園第23期:夏夜裡的「火金姑」   爸爸告訴我,閩南語中的「火金姑」其實是「螢火蟲」,這支童謠記錄了他們與螢火蟲的往年趣事。爸爸在南投鄉下長大,他說以前只要螢火蟲的季節到來,晚飯後就會和姑姑、叔叔們一起去「探秘」,看到整片的螢火蟲海他總是特別興奮。童謠朗朗上口,小朋友們幾乎都會唱,但從小生長在都市的我卻少有機會看到螢火蟲。
  • 國內那些可以邂逅螢火蟲的聖地
    最重要的話寫在最前面,韓寒說「愛要克制」,螢火蟲很美是大自然饋贈,但是我們不能自私的獨佔美麗,破壞它們的生態環境。我甚至聽說有的商家為了能用更高的價格販賣螢火蟲,企圖讓螢火蟲滅絕。我想我們都不希望螢火蟲出現在動物滅絕圖鑑中。
  • 南京靈谷寺螢火蟲:點亮夏日夜色,夜晚出玩的好去處
    這份熱鬧的製造者與擁有者,最開始只屬於一個群體——螢火蟲。當太陽剛剛躲進西邊的山裡,當昏黃的夜色開始覆蓋大地,這些精靈般的小傢伙就零星地出現了。他們就像舞蹈中活躍的組織者和呼叫者,舉著火把,忙著在樹林、灌木叢、橋梁、溪流、臺階、城牆等中穿梭,籲他們的朋友出來。他們就像一個舞蹈領袖。
  • 攝影師拍夏夜螢火蟲之光 美不勝收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2日報導,攝影師亞當·道恩(Adam Dorn)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拍攝了一組夏夜螢火蟲之光的圖片,美不勝收。  亞當稱,在2014年的一個溫暖夏夜,他在威斯康星州一個地方發現數以百計的螢火蟲,它們發出的光芒就像夜空中閃爍的星星,仿佛整個銀河系就在你的眼前。他為此也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專門拍攝那裡的美景。為了將此景以最好的形式展現出來,道恩還特地觀察研究月亮和銀河系的運行模式,希望能將銀河系和螢火蟲的光融為一體。
  • 夏夜裡的夢幻,是螢火蟲和你
    相信很多人都一樣,很久沒見過螢火蟲了吧?記憶中的螢火蟲,就像夏夜裡的朦朧夢境,忽明忽暗,美麗異常。小時候會學囊螢映雪(只學了補螢手法==!),抓幾隻螢火蟲裝進玻璃瓶,鑽到被窩裡看著他們一閃一閃,好玩得很。
  • 南京靈谷寺螢火蟲路亮了!猶如銀河墜落,驚豔你的仲夏夜!
    南京靈谷寺螢火蟲路亮了!猶如銀河墜落,驚豔你的仲夏夜!它們是夏夜流光四溢的精靈圖源:蘇坤飄忽不定 微微閃爍的光瞬間將你帶入一個純淨的童話世界那些從歷史中遺留下來的古蹟在靈動的螢光環繞下也變得如同仙境一般圖源:蘇坤還有那些白日裡若是你路過
  • 2h看螢火蟲!成都周邊的小眾秘境,藏著夏日的小精靈!
    對著電風扇啃最後一塊西瓜,放學回家扔下書包在冰櫃裡叼一根冰棍,約上小夥伴去溪邊玩捉螃蟹……吃了晚飯,獨自拿著手電筒去森林尋覓散落凡間的小精靈,放進玻璃瓶,能照亮回家的路……屬於螢火蟲的季節,已經如約而至。
  • 你還記得在如夢如幻的夏夜裡,和小夥伴一起捉螢火蟲的趣事嗎?
    打小的時候,夏季的夜晚最為有趣的事情就是捉螢火蟲。怎麼也都想不來蟲子的屁股會發光。不知是出於好奇還是螢火蟲的光太亮眼,總是和小夥伴們到處跑著捉螢火蟲。我和幾個小夥伴們把捉來的螢火蟲裝在玻璃瓶子裡,那星星點點的螢光很是好看,一個夜晚都會沉浸在螢火蟲帶來的快樂中!
  • 散文| 螢火蟲,我可愛的小精靈
    行程表介紹,到此一遊有兩個主要看點,一是紅樹林,二是螢火蟲。紅樹林,樹形有點兒像灌木。其實它的表皮是綠色的。扒開樹皮能看見紫紅的枝幹。這種植物紮根海灘水下,海水常年浸泡,根不腐葉不爛,有點兒神奇。「螢火蟲啊?那有什麼好看的?」遊客中有人對此不感興趣。導遊解釋說,民丹島的螢火蟲與眾不同,體型較大,發光亮度強。 螢火蟲也有優異種群嗎?我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