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秀麗
俗話說,讀萬裡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高人指路。如果你現在要找一位師傅學習,你會選擇什麼樣的師傅呢?
我想可以從師傅傳授的三個層級來考慮。
傳授的第一層次是形傳,第二層次是心傳,第三層次是神傳。
形傳,簡單理解就是知識的傳授,「傳道、授業、解惑也」。我發現在學習心理學的過程當中,很多同學都會被某些老師淵博的知識所折服,甚至是跟隨老師聽課多年,老師跑到北京,他去北京聽,老師到上海,他去上海聽,但其實並沒有跟老師過多打過交道,並不真的知道老師的為人。僅限於知識層面的傳授就是第一階段——形傳。
形傳最主要的是練,也就是所說的複製。只要學生足夠勤奮,就可以學的很好。
這一點在學校的教學上尤其突出。老師上課只需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要求學生去不斷的練習鞏固。至於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默契與配合程度,老師是個什麼樣的人,好像大家都不太那麼重視了。
傳授的第二個層級是心傳,主要靠接。誰來接呢?是學生來接,心傳的過程突破了有形的階段,不需要老師說什麼、做什麼了,學生就能夠悟出來老師所能傳達的意思。
前兩天上課的時候,老師提問了我一個問題,我沒有回答出來,感覺很尷尬。老師說:「這個問題你接不住是不應該的」,然後又跟其他的同學說:「這問題難道大力不會嗎?當然不是,只是她沒有接住我說的這個問題而已。」當老師說這句話的時候,我明白老師的意思,他不是在批評我,而是在鼓勵我。
儘管在老師的眼中,我沒有接住他的問題,但是在我的眼中我,理解到了老師說這句話的良苦用心,從這個方面來說,我覺得達到了心傳的目的。
為了讓同學們理解什麼是心傳,老師現場背誦了一首詩:
無題
李商隱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譯文:
昨夜星光燦爛,夜半卻有習習涼風;我們酒筵設在畫樓西畔、桂堂之東。
身上無彩鳳的雙翼,不能比翼齊飛;內心卻象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鉤嬉戲,隔座對飲春酒暖心;分組來行酒令,決一勝負燭光泛紅。
可嘆呵,聽到五更鼓應該上朝點卯;策馬趕到蘭臺,像隨風飄轉的蓬蒿。
心有靈犀,就是心傳。
(註:百度解釋)
傳授的第三個層次是神傳,神傳靠的是融。什麼是融呢?老師這個人與他講的知識融在了一起,換句話說,知識就是人,人就是知識,老師把所知多學已經應用於自身的一言一行,他這個人本身就是一門學問。
一說孔子,您會想到什麼?仁!孔子就是仁的象徵,孔子就是仁,他們兩個合二為一,已經融在了一起;一說佛陀,他已經成為摒棄人類身上貪嗔痴的形象,代表著普惠眾生;一說耶穌,就想到了上帝,因為他就是上帝。
寫到這兒,我想到了之前曾經遇到過一位老師,他給大家傳授的法寶是,讓大家不停念一句話:我是一,一切。接著又念:我是愛,我是光,我是一,一切。
一開始我覺得很可笑,可是看大家都認真念,我也認真念了起來。我覺得,在那種情況下,解決痛苦效果也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的。但現在我覺得,那位老師可能是想讓大家學會神傳,讓大家把想像的自己與現實的自己融為一體罷了。
跟著形傳的老師,只要勤加練習,您會複製的很好,跟著心傳的老師,即便老師不在你身邊,你依然能夠感受到老師就在你的心裡,時時引導著你,跟著神傳的老師,老師就是道,你也將成為道中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