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牛頓和愛因斯坦齊名|詹姆斯·麥克斯韋

2020-12-13 博科園

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 1831~1879)是英國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數學家,經典電動力學的創始人,統計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被譽為是繼法拉第之後集電磁學大成的偉大科學家,與牛頓和愛因斯坦齊名。

2015年距離阿拉伯學者海什木的5卷本光學著作誕生恰好1000年。為了紀念千年來人類在光學領域的重大發現,尤其是光技術在世界各國的能源、工農業生產和醫療衛生等領域中所佔的舉足輕重的地位,聯合國大會決定將2015年定為「光和光基技術國際年」(簡稱「國際光年」)。

在光學的千年發展史中,麥克斯韋創立的電磁場理論無疑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沒有電磁學就沒有現代光學、電工學、電子學,就不可能有電氣化和通信技術,也就不可能有現代文明。

本文簡要介紹了麥克斯韋光輝燦爛的人生以及對科學的卓越貢獻。

1短暫而亮麗的人生

麥克斯韋(1831~1879)出生於蘇格蘭首府愛丁堡。他的父親是一位思想開放、思維敏銳、注重實際的機械設計師,對麥克斯韋影響很大,使他較早地受到科學的薰陶。麥克斯韋在15歲那年向皇家學會遞交了一篇數學論文,並發表在《皇家學院學報》上。16歲時他考進了愛丁堡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19歲時又轉入劍橋大學,跟隨著名數學家霍普金斯專攻數學。

麥克斯韋( 圖片來自網絡)

1860年至1868年間麥克斯韋任倫敦皇家學院和劍橋大學物理學教授,1871年受聘劍橋大學首任實驗物理學教授,並負責籌建該校第一所物理學實驗室——卡文迪什物理實驗室。1874年該實驗室竣工後,他又被任命為該實驗室的第一任主任。1879年11月5日這位科學泰鬥因病在劍橋逝世,年僅49歲。

2電磁理論研究

在先前以及同時代物理學家工作的基礎上,麥克斯韋以其堅忍不拔的科學精神,豐富的物理與數學知識,以及高超的睿智才思,嘔心瀝血,刻苦攻關,終於構築了一座集真、善、美於一體的電磁學理論大廈。

當麥克斯韋剛剛開始電磁學研究時,電磁學才走過了短短數十年的歷程。1785年法國物理學家庫侖公布了用扭秤實驗得到電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即庫侖定律,使電學進入了定量研究的階段。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隨後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經過近十年的實驗,在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即磁產生電的效應。法拉第反對超距作用說法,堅信電磁的近距作用,認為物質之間的電力和磁力都需要由媒介傳遞,由此提出了「場」的概念。為了進一步解釋場,對於磁相互作用,法拉第使用了磁力線(1831年);對於電相互作用,他使用了電力線(1837~1838年),如此等等。法拉第力線為用場論的方法統一解釋各種物理現象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包含有豐富的數學內容。然而出身貧寒,無法受到較多教育的法拉第,對此卻無能為力。

如上所述,靠自學走上科學道路的法拉第,習慣以直觀形象的方式來表達他所發現的電磁感應現象。但是對於一般的物理學家而言,他們因恪守牛頓的物理學理論,而對法拉第的學說感到不可思議。例如有位天文學家曾公開宣稱:「誰要在確定的超距作用和模糊不清的力線觀念中有所遲疑,那就是對牛頓的褻瀆!」

麥克斯韋在劍橋求學期間讀到了法拉第的《電學實驗研究》,深深地為法拉第的思想所吸引,但同時也看到了法拉第在定量表述上的缺陷。而麥克斯韋本人數學很好,獲得過三一學院數學競賽獎和斯密思數學獎。抱著給法拉第的理論「提供數學方法基礎」的願望,麥克斯韋下定決心將法拉第的天才思想以清晰準確的數學形式表示出來。

3三篇大作

1855年他發表了第一篇電磁學論文《論法拉第的力線》。受物理學家威廉·湯姆孫(後受封為開爾文勳爵)的啟發,麥克斯韋把「力線」和不可壓縮流體進行類比,塑造了電力線的數學模型。把電、磁學中的物理量從數學角度加以分類,提出「源」和「旋」的概念,同時還把流體中的通量和環流移植到電磁學中。雖然這篇論文從總體上可以說是對法拉第力線概念的「數學翻譯」,但這卻是麥克斯韋所邁開的至關重要的一步。後來麥克斯韋和法拉第在倫敦見面,法拉第鼓勵年輕的麥克斯韋不僅僅要用數學來解釋他的理論,還應該作出進一步的突破!麥克斯韋倍受鼓舞。

從1861~1862年,麥克斯韋在英國的《哲學雜誌》上分四部分發表了他的第二篇電磁學論文《論物理力線》,比第一篇有了質的飛躍。麥克斯韋認識到類比方法固然可以抽象出來各種物理現象之間的共性,能迅速地推導出電磁場的一般規律,卻忽略了物理現象自身的特性。換句話說,電磁現象有別於流體力學現象,就是電與磁也各自存在獨特的性質。

麥克斯韋在這篇文章中假設了一個新的模型「分子渦旋」。在這個模型的基礎上,引入了「電位移」的概念,從更高的層次上創造性地提出了「位移電流」和「渦旋電場」的兩大重要假設。

1865年,麥克斯韋發表了他的第三篇電磁學論文《電磁場的動力學理論》。這是一篇關於電磁場理論最重要的總結性論文。這篇論文的目的,就是用動力學的方法,全面概括電磁場的運動特徵和建立電磁場的方程。在這篇論文中,麥克斯韋明確宣告他提出的理論可以稱為「電磁場的理論」。

4確立電磁場理論

麥克斯韋為了把電磁場理論由介質推廣到空間,假設在空間存在一種動力學以太,它有一定的密度,具有能量和動量:它的動能體現磁的性質,勢能體現電的性質,它的動量是電磁最基本的量,表示電磁場的運動性質和傳力的特徵。麥克斯韋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一共包含20個變量的20個方程式,即著名的麥克斯韋方程組。奧利弗·赫維賽德和約西亞·吉布斯於1884年以矢量分析的形式重新構建了該方程組,其微分形式為

這個方程組是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核心所在。

隨後,麥克斯韋辭去了皇家學院的工作,回到家鄉格倫萊莊園專心寫書。在1873年出版了他的電磁學專著《電磁學通論》。在這本著作中,麥克斯韋系統地總結了19世紀中葉前後,庫侖、安培、奧斯特、法拉第和他本人對電磁現象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完整的電磁理論。這部巨著有著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可與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力學)、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生物學)相提並論。從庫侖、安培、奧斯特,經法拉第、湯姆孫最後到麥克斯韋,通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電磁理論的宏偉大廈,終於建立起來。

麥克斯韋方程組的對稱美,很久以前就已被科學家們所領悟和體味,並且該方程組長期以來也一直被科學界奉為科學美的力作,德國物理學家勞厄稱它是「美學上真正完美的對稱形式」。今天,崇尚科學美已成為現代科學精神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那麼麥克斯韋方程組所滲透出的科學美,是如何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呢?

5探索科學美

從數學形式上看,麥克斯韋方程組具有幾乎完美的對稱形式。在真空中如果沒有電荷也不存在電流,麥克斯韋方程組微分形式可以寫成

把公式中的E和B互換,得到,

電場強度E和磁感應強度B的散度公式經過互換後保持不變,從數學上來說兩者是完全對稱的。而旋度公式互換後僅相差一個負號,具有「反對稱性」,因此可以認為電場強度和磁感應強度具有空間對稱性和時間對稱性。

從物理內容上看,麥克斯韋方程組揭示了現實物理世界的對稱美。在電流不連續的區域,麥克斯韋方程組引入了「位移電流」的概念,它和渦旋電場這兩個物理概念是完全對稱的。渦旋電場代表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位移電流的本質則是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兩個假設使電場和磁場的地位完全對等;完善的對稱性決定了變化的電場和磁場可以相互轉化,致使電場和磁場二者相互交織、結合成統一的電磁場整體。這個理論在科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即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交變的電場和磁場相互激發,以橫波的形式在空間傳播,這就是電磁波。

麥克斯韋對電磁波的波速作進一步的計算,發現電磁波的速度只與介質的電磁性質有關,在以太(即真空)中傳播的速度,等於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這不是偶然的巧合。麥克斯韋認為「這一速度與光速如此接近,看來,我們有充足的理由斷定,光本身是以波的形式在電磁場中按電磁規律傳播的一種電磁擾動」。這就是麥克斯韋創立的光的電磁學說。

通過這個理論,麥克斯韋把電、磁完美的統一起來,並且把光也包括了進來。麥克斯韋逝世9年後的1888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用實驗驗證了電磁波的存在,電磁場理論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在近代科學史上,這是繼牛頓統一物體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以後實現的第二次物理學大綜合,深刻地影響了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同時實現了從對稱美到統一美,也是美學在物理上的重大成果。

在《物理學的進化》一書中,愛因斯坦和英費爾德評論說:「這些方程的提出是牛頓時代以來物理學上一個最重要的事件,這不僅是因為它的內容豐富,而且還因為它構成了一種全新定律的典範。」

麥克斯韋( 圖片來自網絡)

對麥克斯韋方程組對稱美的深入研究實質上推動了近代物理的發展。方程組在伽利略變換中具有不對稱性,是否說方程組的對稱美不能經受物理變換的考驗?回答是否定的。經過研究,發現了麥克斯韋方程組在洛侖茲變換下仍然保持對稱性,而伽利略變換僅是洛侖茲變換在速度遠小於光速時的極限。因此,麥克斯韋方程實際具有更高層次的對稱性。

愛因斯坦仔細審視了當時物理學的發展過程,認為這是一個實驗—方程式—對稱性的過程。他決定把整個過程逆向進行,從對稱性的角度出發進行研究。即先提出一個對稱來,然後問什麼方程式是否符合這個對稱,再問這個方程式的結果會有什麼實驗?他做了七八年工作以後,得到了狹義相對論,這是對稱美在現代物理的又一重大成果。楊振寧先生把這種思想稱為「對稱性支配相互作用」原理。

麥克斯韋方程組的對稱性對近代物理的另一個啟示是磁單極子。變化的電場激發磁場,變化的磁場也會激發電場;但是電荷能激發電場,卻沒有相應的磁荷激發磁場;有運動電荷激發磁場,卻沒有運動的磁荷激發電場。假如磁荷存在,電磁場就能實現完全對稱。正是這種對稱性的思想,使湯姆遜等人在20世紀初就萌發了磁荷(磁單極子)可能存在的猜想。雖然目前還沒有實驗能證實磁單極子的存在,但它一直是當代物理學中基礎理論研究和實驗的重要課題,被看做解決一系列涉及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重大問題的突破口。

6超越時空的奉獻

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偉大無需多言,但他的電磁理論在他生前並未得到充分的重視。造成這種情況大致有兩點原因,一是麥克斯韋本人過于謙遜和低調,沒有充分地為自己的理論進行宣傳和據理力爭;二是麥克斯韋理論相對於它所處的時代而言過於超前了。在當時的自然觀背景下,人們很難理解電磁場理論所描繪的世界圖景。

麥克斯韋( 圖片來自網絡)

今天,麥克斯韋之所以被看作是與牛頓和愛因斯坦齊名的科學家,是因為電磁學以其不可思議的有效性和無窮的生命力,強有力地推動著全人類科學事業的蒸蒸日上,進而為現代人謀福利。例如:物質電磁性質的研究推動了材料科學的發展,建立在電磁場理論基礎上的光學研究拓寬了光學研究領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感受最直接、最深刻的無疑是對電磁波和電磁輻射的研究導致的信息傳輸技術的飛躍。傳統的紙質媒體一般稱為第一媒體,以電磁波為媒介的廣播和電視媒體則分別稱為第二媒體、第三媒體,相比於紙質媒體具有信息傳播及時,傳播範圍廣泛等優點,一直是家庭、個人的首選。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光纖之父"高錕提出在電話網絡中以光波代替電流,以玻璃纖維代替金屬導線傳遞信息,掀起了一場光纖通信的革命。光纖通信具有傳輸容量大,保密性好等優點,是現代通信的主要支柱之一,美、日、英、法等20多個國家己宣布不再建設電纜通信線路,致力於發展光纖通信。在此基礎上更是衍生了光纖網絡,被認為寬帶網絡中多種傳輸媒介中最理想的一種。正是依賴於光纖提供的網速,才成就了今日幾乎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網際網路。

除了在電磁學等方面的卓越貢獻,麥克斯韋設計並建立的卡文迪什實驗室科研效率之驚人,成果之豐碩,舉世無雙,在鼎盛時期甚至獲譽「全世界二分之一的物理學發現都來自卡文迪什實驗室。"電子、質子、中子和DNA的發現就是其中的幾個典型的案例。

正如量子論的創立者普朗克指出的:「麥克斯韋的光輝名字將永遠鐫刻在經典物理學家的門扉上,永放光芒。從出生地來說,他屬於愛丁堡;從個性來說,他屬於劍橋大學;從功績來說,他屬於全世界。」

■ 邵瑞、程民治 / 文 (中科院高能所 發)來源:《現代物理知識》第28卷第2期,原文題為「劃時代的貢獻——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

相關焦點

  • 楊振寧的科學地位到底能不能和牛頓、愛因斯坦相提並論?
    上個世紀最初的二三十年是物理學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就是在那個時期建立起來的,同時也造就了愛因斯坦、狄拉克等一大批傑出的物理學家。尤其是愛因斯坦,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建立起了相對論,同時他提出的光量子概念對之後量子力學的建立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 麥克斯韋是電磁學的集大成者,為什麼不如牛頓和愛因斯坦知名度高
    在物理學領域,「一牛二愛三麥」已成為大家比較認可的共識,也有一些人認為愛因斯坦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位居其次。總的來說,牛頓與愛因斯坦並駕齊驅毫無爭議,麥克斯韋緊隨其後。 但是就從物理學的貢獻來說,牛頓與愛因斯坦是一個等級的,而麥克斯韋又是另外一個等級。
  • 愛因斯坦升級了牛頓的萬有引力,「他」升級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若問對人類科學發展做出不朽貢獻的科學家有哪些,相信裡面必然會有牛頓和愛因斯坦。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並提出力學運動三大定律,是天文學發展的推動者,物理科學基礎理論的奠基人,只這兩項被世人熟知的偉大科學貢獻,就足以讓牛頓之名永垂科學史冊。
  • 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
    中世紀歐洲,人們對彗星缺乏科學了解,以為彗星是災難和痛苦的預兆。1682年,一顆彗星掠過英國上空,在全國引起了恐慌。一個叫哈雷的天文學家對這顆彗星十分著迷,他就去拜訪那個時代最大的大牛,正好他也姓牛,牛頓(Isaac Newton ,1643年-1727年)。牛頓告訴他:「這顆彗星沿橢圓軌道運動,控制它的力來自太陽,力的大小和太陽彗星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 愛因斯坦和牛頓對科學界的貢獻誰更勝一籌?
    牛頓與愛因斯坦都是物理學界的大神級人物,科學界流傳著「一牛二愛三麥」的說法,也就是說大多數人認為歷史排名牛頓第一,愛因斯坦第二。但是在這個問題上筆者認為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畢竟他們的差距實在太小了。微積分的出現,成了數學發展中除了幾何和代數意外另一個重要的分支——數學分析,並進一步發展為微分幾何、微分方程、變分法等等,這些又反過來促進了理論物理學的發展;可以說,牛頓的一生是天才的一生,戰鬥的一生,更是孤獨的一生,因為他一生未婚,全部的時間都貢獻給了科學事業(儘管他後期沉迷於神學)。
  • 愛因斯坦和牛頓都在晚年研究神學?這是真正的答案
    這個腳印代表了現代人類文明的頂峰,不接受反駁這樣輝煌的成就,離不開人類的努力和創造,更重要的是,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了偉大的科學家的指引。在過去的500年裡,無數偉大的科學家誕生了,其中牛頓和愛因斯坦是兩個重要的代表。由牛頓創立的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揭示了宏觀世界的運動定律,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為人類認識微觀世界開闢了一個新的大門。
  • 人們把牛頓和愛因斯坦相提並論,麥克斯韋對電磁學的貢獻又如何?
    牛頓統一了物理學,愛因斯坦統一了空間和時間、能量和質量,而麥克斯韋統一了電和磁,三人都是人類科學史上的集大成者。在物理學中,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地位不相上下,1999年英國廣播公司(BBC)發起的評選「千年思想家」當中,前三名依次是馬克思、愛因斯坦和牛頓,而麥克斯韋排在第九位。
  • 愛因斯坦和牛頓,誰對科學界的貢獻更勝一籌?都有什麼?
    一,從對人類貢獻時間長短和日常需要上的比較首先兩人都很偉大,他們對人類科學的貢獻相差無幾。單從科學水平和思想上,愛因斯坦當然比牛頓要高得多,儘管有很多人不接受他的相對論。但愛因斯坦和牛頓時代畢竟相差二百多年,牛頓對人類科學的影響比愛因斯坦多了二百多年,先不論他倆誰貢獻大,單從時間上,牛頓對人類科學的貢獻就比愛因斯坦多了二百多年,目前當然是牛頓的貢獻多一些。
  • 牛頓和愛因斯坦是怎麼看引力的?
    在1687年,艾薩克牛頓使用他的萬有引力定律量化了這一現象,並將其表述為:在宇宙之中,每一個物體都吸引著其他所有物體,並且任何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他們質量的乘積成正比,和他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在此,我們假設M和m是兩個物體的質量,r是它們之間的距離,G是引力常數,那麼就可以得出:F = GMm/r^2 。
  • 牛頓和愛因斯坦誰對人類歷史影響更大?
    答|百度派 @莫逆1:這個怎麼說呢,就理論上來說二者所處的時代不同,所以很難比較,但是我個人而言可能比較傾向愛因斯坦,至於為什麼呢,主要在於愛因斯坦的理論改變了人類對於我們這個世界的認知,給我們重新描繪了一下這個宇宙的基本法則,雖然就目前來說愛因斯坦的理論大多數沒有實際意義,但實際上愛因斯坦的理論給人類指明了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而愛因斯坦相對論顛覆性的改變在於否定了絕對時間和絕對參照物的存在,從而改變了我們對空間和時間認知的概念,即時間和空間是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而不是物質相互作用的背景,而在未來假如人類進入宇宙之後能擺脫低速度的困擾,那麼愛因斯坦可能比現在還要偉大。
  • 牛頓和愛因斯坦誰的理論更準確?
    甚至,到了現在,還盛傳著一個關於牛頓發現引力的謠言,這個謠言就是牛頓之所以發現引力是因為被蘋果給砸了。當然,這個故事其實並非出自於牛頓之口,牛頓很早就開始就思考「引力」現象,而且恰恰他的住所門前有一顆蘋果樹。後來,由於他的侄女在和伏爾泰聊起牛頓時,可能是牛頓的侄女,也可能是伏爾泰就捏造了這麼一個故事。
  • 為什麼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和牛頓,下半生都去研究神學?
    更不用說站在人類科學頂端的兩位「巨人」愛因斯坦和牛頓了,他們肯定也不會相信神學的。但是令人驚訝的是愛因斯坦和牛頓在晚期都去研究神學了。這是為什麼呢?自人類文明起源以來,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東亞、東南亞中南半島的很多國家都信仰佛教,如中國、韓國、日本、越南、泰國等。
  • 牛頓和愛因斯坦相提並論,為什麼統一電磁學的麥克斯韋卻低一檔?
    有個比較通俗的說法可以評價這三位大佬的成就,一牛二愛三麥,說的就是科學界的第一大佬是牛頓,第二是愛因斯坦,第三是麥克斯韋,但有朋友會認為牛頓和愛因斯坦應該愛因斯坦排第一位,比如下圖就是科學界的另一種排位方式:其實這都沒有關係,來了解下這三位大佬的成就,大家心裡就對他們的位置排行有個數了!
  • 牛頓和愛因斯坦誰的成就更高?馬斯克:「他倆真不是人」!
    在科學界有兩位掃地僧級別的頂級牛人,一位是牛頓,另一位是愛因斯坦!樹大招風,關於二都誰更牛的話題,經常被人們提起,有比較就有爭吵,普通人的觀點多數都不讓人信服,那麼在科技巨匠埃隆馬斯克的眼中,牛頓和愛因斯坦誰更牛呢?
  • 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起源
    關鍵詞:物理學   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   牛頓物理學   狹義相對論   幾何學   廣義相對論百年一百年前的1915年11月,愛因斯坦向普魯士科學院提交了他的新理論——廣義相對論。這個理論毫無疑問是巨大的成功。
  • 為什麼牛頓、愛因斯坦和霍金之後,楊振寧就是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人類歷史上有沒有比愛因斯坦更牛的物理學家?不少人都認為,愛因斯坦的大腦非同一般,以至於負責其逝世後遺體解剖的醫生,趁著難得的親近機會將這個讓世人好奇的器官直接偷走,就連愛因斯坦的眼球都沒有放過。
  • 愛因斯坦和牛頓為何都信奉神學?這些故事告訴你答案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和牛頓都是物理界的大人物。成就顯赫,到目前為止,沒有出現過與其相媲美的人物。他們的理論影響至今!愛因斯坦他創立了相對論、提出了光電效應、建立了質能方程式、宇宙常數等等。而牛頓提出了著名的三大運動定律(牛頓三定律)、萬有引力定律、他與萊布尼茨共同發明了微積分學、光的色散原理等。
  • 牛頓、愛因斯坦和達爾文的理論總是受到攻擊,這是為什麼
    其中,被反對得最多的就是牛頓的經典力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達爾文的進化論,為什麼會這樣呢?試想,電磁理論也很重要,但卻基本沒有人去攻擊。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把達爾文、愛因斯坦和牛頓的理論捋一捋,愛因斯坦和牛頓的理論都是物理上的理論,經典力學和相對論也有一脈相承的韻味,所以我們先不談,我們先談達爾文的進化論,因為進化論在科學當中非常獨特。
  • 牛頓與愛因斯坦的時空觀,科學從不給任何人面子
    時間還在繼續向前流逝,牛頓與愛因斯坦兩個人的名字卻在時光的長河裡永垂不朽了,這兩位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卻好像一對從未見過面的冤家,牛頓建立了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觀,愛因斯坦則用相對論讓牛頓無地自容,要是他兩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我真怕牛頓會殺愛因斯坦滅口,這事他做得出來,畢竟胡克與萊布尼茨可是前車之鑑
  • 如果有人能夠統一四大基本力,那他能否超越牛頓、愛因斯坦?
    物理學家熱愛統一我們都知道,牛頓和愛因斯坦是物理學史上最頂級的物理學家。我們會發現,最頂級的幾位物理學家都完成了物理學的部分「統一大業」,比如: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三定律,讓我們知道物理學定律是具有普適性的,宇宙中的和地球上的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