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2月21日消息:據今天出版的《城市導報》報導,幼兒教育一直以來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早先本報也曾報導過幼兒園興趣班遭禁止等新聞。新學期伊始,一條「幼兒園禁止拼音教學,若有違反園長將被撤職」的消息引發市民熱議。該條規定是否能徹底終止全市幼兒園拼音教學?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對此有何對應做法?孩子們究竟在幼兒園獲得了什麼呢?
取消拼音教學能否落實到每個幼兒園?
「『幼兒園取消拼音教學』這條規定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不過若是違反園長將被撤職確實是最近新提出來的。」任職於黃浦區某公辦幼兒園莊老師告訴記者,不僅是拼音教學,英語教學也全面停止。那麼孩子們究竟在幼兒園裡學些什麼呢?莊老師說道:「幼兒園教育一般分為四個板塊:學習、運動、遊戲以及生活。家長們在擇園時普遍較為關心幼兒園學習這一版塊的教學情況。一般來講,學習基本上包含語言、音樂、科學等方面的知識,有些幼兒園也會開設常識這一版塊的教育。」當記者問及語言這一版塊幼兒園如何進行教學時,莊老師表示,全市幼兒園教育都基本圍繞《學習活動書》。「幼兒園分為小班(3—4歲)、中班(4—5歲)、大班(5—6歲),《學習活動書》圍繞幼兒園教育,按照階段一共有三本。每一本都含有不同主題的模塊,例如第一本適用於小班的活動書就有一個名為「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主題。這三本教材中都包含許多小故事,語言教學就是老師通過講故事讓孩子們聽懂故事內容,並引發他們思考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
那麼取消拼音教學是否能夠落實到每一個幼兒園呢?記者就此採訪了在某幼兒教育機構工作的李女士,她表示,目前為止公辦、民辦幼兒園均已被禁止教授拼音,「官方層面而言,本市幼兒園應該已全面中斷拼音教學了。」不過,莊老師卻告訴記者,公辦幼兒園基本能夠做到停止拼音教學,但民辦幼兒園能否真正做到就得打個問號了,「他們本來就是靠傳授孩子更多技能來吸引生源的,這也取消、那也取消,那麼還有會家長放棄我們300多元一學期的公辦幼兒園而心甘情願地讓孩子進幾千元一學期的民辦幼兒園嗎?」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幼兒園取消拼音教學的出發點是好的,讓孩子盡情享受學前的快樂時光,但一些規模較小的私立幼兒園可能不會執行。李女士表示,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大多以家長和盈利為風向標的,缺乏強有力的政策和查處力度,恐怕會成為一紙空文。
家長苦嘆:為何為難的總是自己?
幼兒園雖然聲稱已取消拼音教學,但不少家長發現,自家孩子在剛進入小學就落後別人的小孩一大截。女兒已讀小學三年級的程女士告訴記者,她孩子是當時班級裡唯一一個沒有學過拼音的。「孩子剛上學那會壓力特別大,每天回來都要大哭一場。最後,我還是忍不住出手了,讓家裡全部『用拼音說話』。孩子後來克服了學拼音的難題,但是這次經歷對她心理上的傷害還是很大。」
面對種種「前車之鑑」,幼兒園大班甚至中班的家長們開始犯難了:究竟是否要讓孩子提前學習拼音?「幼兒園不教的話,到小學孩子會感到銜接不上的,然後就會導致學得相當費力。我覺得還是應該讓孩子提前學會拼音,這樣上小學就會比較輕鬆一點。」陳女士的兒子現在正讀幼兒園大班最後一學期,今年九月份便要進入小學。她計劃讓兒子在今年暑假去幼兒培訓機構提前學習拼音。
市民李先生也表示,自己是過來人,建議家長還是要早些讓孩子學點拼音:「幼兒園現在的確是不教拼音了,小學也不像傳言中的完全不教拼音。一年級第一學期還是將拼音作為重點來教的,每天有抄寫的功課,但是第二學期抄寫詞語時也需要把拼音標上,進度上比起以前的小學一年級教學要快了很多。」
許多家長坦言,幼兒園裡不允許教拼音和算術,可是不少小學的教學進度快得「驚人」,拼音一個月就要「過關考」,讓很多沒有學過的孩子壓力大得不得了。「這還沒開始跑,我們在起點就已經落後,這對將來孩子今後的學習有很大的負面影響,不得不提早學起來啊!」這是記者採訪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也道出了不少學齡前兒童家長的心聲。
課外輔導機構:成最大「贏家」
家長搶跑導致一年級新生入學時,水平參差不齊。有孩子拼音全會,識字量成百上千,而有孩子則是一張白紙。這樣的循環只是讓選擇提前學習拼音的孩子越來越多。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跟不上進度,乘著寒、暑假紛紛把孩子送去參加「學前拼音班」,這也催生了高價培訓課程。
市民張女士的兒子先在正處於中班階段,讀的是公立幼兒園,「我孩子幼兒園的確是不教拼音了,但它是公立的,我擔心私立幼兒園還是在教拼音,所以只好讓他今年寒假到外面去讀輔導班了。」張女士介紹,它兒子上的拼音培訓課一節課在100元左右,培訓機構裡面還設有也有一對一的教學,每小時360元。「我們學拼音、認漢字,甚至數學思維訓練、英語星級考都報了。現在不讀,到時候哪裡拼得過私立幼兒園出來的小朋友啊。」
除了家長的錢包遭殃外,孩子們似乎也面臨這不小的壓力。幼兒園不教拼音,爸媽又擔心自己輸在起跑線,面對他們的就只有各種課外輔導班。這一情況使得現如今的幼兒園教學陷入一種怪圈:小朋友們白天上課的時候都在玩玩樂樂,等到周末和暑假了,卻要上各種輔導班。「主菜不吃,零食卻吃得起勁」,這讓不少家長也擔心起孩子們的身體。如此巨大的學習壓力,孩子們受得了嗎?
此外,就課外輔導的專業質量而言,不少小學教師也紛紛搖起了頭。任職於徐匯區某小學的王老師告訴記者,由於一些培訓班的老師並沒有參加過普通話等級考試,不標準的發音影響著孩子,這也給她們小學教育增加了不少難度。「這樣有發音誤區的孩子,其實還不如完全不會拼音的孩子學得快。就好比遊泳,從一點不會到學會遊泳其實並不難,但要糾正錯誤的動作,就得費上不少時間。」還有老師表示,有不少學生因為已在幼兒園學過拼音,失去了新鮮感,因此上課時注意力會不集中,反而會在最初學習的時候就養成較差的學習習慣。
「隨文識字」讓不少孩子皺眉頭
幼兒園階段要不要學拼音讓人糾結,小學怎麼教拼音同樣也有爭議。根據2004年全面實施的「二期課改」,「隨文識字」顛覆了多年的傳統教學方法。
不少小學老師表示,以前把拼音單獨拿出來教,學生學會了就能查字典,通過拼音來認字;現在不是由淺入深、由表及裡,而是認字的同時兼學拼音,不僅學生學得很累、老師教得也不容易,最後往往只能通過死記硬背來認字。據了解,這種教學方式下,學過拼音的孩子能學得很快,但如果沒有基礎就會跟不上,即使幼兒園裡再優秀,上學後別人懂的他不懂,自信心也會受到打擊。
減負讓孩子越來越苦?
「二期課改」中減負的口號一直都圍繞在學生、家長的耳邊,但孩子們真的減負了嗎?事實上,不少「80後」,甚至「70後」表示,在他們看來,孩子越來越苦了。
「我們以前去幼兒園就是去玩的。」陳女士的一句話似乎勾起了不少「80後」的回憶。據其介紹,當時每天去幼兒園就是去聽聽老師講故事、做做遊戲,根本不會學什麼拼音、珠算,英語也是小學三年級以後才學的。「每天最難過的時候就是午睡,因為不能和別的小朋友講話、玩耍。想想現在的孩子,真的心疼他們。」
姜先生也是一名「80後」,他回憶,自己小學一年級學了整整一年的拼音,到兩年級開始學看圖說話。「我當時的水平放到現在,估計是留級生了。」姜先生調侃道。
如何讓孩子在幼兒園階段保持天真爛漫的個性,同時在不抹殺他們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前提下獲取一定的知識,這也許正是學前教育目前所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相關教育部門在教育改革問題上不僅需小心謹慎,更需周全考慮,而並非讓家長成為最難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