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每日推送更多各科學習、記憶方法,讓孩子高效學習,輕鬆拿高分!
鍾南山35歲才開始學的英語,去16個國家英文演講。疫情期間向國外分享抗疫經驗更是全英文溝通,毫無壓力。所以,想學習英語,方法很重要!
一、以終為始,抓住在一切場景中的開口機會
鍾南山院士在1979年努力申請到前往英國公派留學的機會,但他大學主修的外語是俄語,對英語一竅不通。
當時,他不管是生活交流還是上課學習都成問題。
但是不久之後,他可以流暢地進行英語學術研討,課堂發言,日常閒聊更是不在話下。
他怎麼做到的呢?
答案就是,以終為始,抓住在一切情景中開口的機會。
鍾南山院士一直以來都是目標清晰、執行果斷,他很清楚自己希望在正式場合和非正式場合需要達到什麼樣的英語水平,但他更清楚,抓住一切開口機會才是最重要的。
於是他把自己放置到終點情境中,假裝自己已經是個可以流暢交流的英語母語者,不斷歷練,最終成長為想要的樣子。
其實做法很簡單——每天都跟老師互問互答,並且每天都和英國同學進行日常對話,哪怕他沒有刻意想要分情景練習,但實際環境卻會自然而然幫他分化出兩種不同場合下的口語能力。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往往這個過程,很多人都會遇到下面兩個問題:
1、在情景對話中,結巴、詞不達意、語法錯誤等等,這些都是必然的,但是不能因此而因噎廢食,否則只能止步不前。
之前報導的一位外賣小哥就是運用這種方法,敢於犯錯,勇於交流,最終搭訕到外國小哥,所有人都被他折服!
2、因為英語不熟練,想要表達意思的時候都是很費勁的。
這種費勁,一方面是組織語言過程中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另一方面是我們明知道每天都要面對這種痛苦,為了成長,不得不在生長痛中砥礪前行。
因為痛苦的感覺是一直存在的,所以很少有人能日復一日地堅持練習下去,更遑論堅持幾年、十幾年。
可換言之,只要克服以上兩點,口語飛速進步就指日可待了。
二、以錯為燈,每天必寫作
鍾南山院士英文寫作水平之所以能突飛猛進,除了他自身努力之外,也有他父親的緣故。
他初到英國直到離開,每天必用英文給父親寫一封信,而他父親的回信中,也會附上兒子寄來的信件,其中的語法錯誤、用詞錯誤都用紅筆一筆一畫修改過,父親還會勾畫出結構規整、行文流暢、表意準確的句子,又或者在一旁標註上更地道的說法。
這就是為什麼說,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可能很多人會說,鍾南山院士的父親也很厲害,我們比不了。但是,作為父母,我們一樣可以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
一位49歲媽媽,中專生,因為自己好學的態度,硬是通過學習和孩子同年考上了研究生,做兒子的「隱形研友」 !老公也因為這位媽媽的影響,從一個普通的技工,考到了博士!
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從鍾南山院士的經歷裡我們能看出,英語寫作能力的提升,除開主觀努力,也需要藉助他力,畢竟學習就是一個不斷吸收新知識、在輸出中掌握知識、在矯正中完善能力的過程。
在當代,我們的通信比1979年便捷許多,教育資源也比鍾南山院士曾擁有的豐富得多,不需要像他一樣跨越幾個國界去借力。
所以,提高寫作能力的方法無非是「不斷寫+不斷改」,大道至簡卻又至難。
方法雖笨,但卻是行之有效,鍾南山院士正是靠這樣的方法,最終做到無壓力閱讀國外學術資料,還能用英文撰寫學術論文。
「永遠要有自己的追求,辦事要嚴謹要實在,只要有這兩條,你們就會不斷地取得進步,而且會比我們取得更多的成績。」
所以,想要學英語,辦法總比困難多。終南山院士那個年代都能把英語學好,更何況現在那麼好的條件。
關注我,每日推送更多各科學習、記憶方法,讓孩子高效學習,輕鬆拿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