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學校都陸陸續續開學了,校園也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有很多家長來接孩子放學的時候會問我,我們家娃回家是先讓他玩會還是先做作業呀?才上完一天的課,先做作業會不會太嚴格了。
雖然這道題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是做了這麼多年班主任,我發現順序不同差別很大。我更建議孩子這2件事再寫作業。
第一件:換鞋喝水吃東西。孩子放學回家,跟我們下班回家的狀態差不多,身體雖然離開了高強度的焦慮氛圍,但大腦還沒調整過來,還是昏昏沉沉的,這時候就算馬上投入到緊張的環境,效果也不大。
因此,一定要給孩子留有一定的休息時間,先放下書包換好拖鞋,之後去洗洗手,喝點水吃點東西,補充一下體力。大腦和身體得到適當的能量供應,也會恢復得快一些。
第二件:複習當天的功課。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上課的時候,孩子們的大腦都是瞬時記憶,也就是說容易忘。先複習,可以鞏固當天學到的知識,記得牢寫作業時頻繁翻看書本查看了,大大提高效率。
另外,養成複習的習慣對於鞏固記憶力頗有好處。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當天所學的知識如果不及時複習,會很快遺忘。很多年級尖子生,都有課後複習的習慣。
完成上面2個步驟,就可以開始寫作業了,現在很多家庭會出現這種尷尬的局面:孩子寫作業,全家雞飛狗跳。我建議家長不要在旁邊盯著孩子做作業。等他獨立完成作業後,去玩耍休息時,家長再抽空檢查作業,一舉兩得。
如果這時候發現作業有問題,孩子心情正處在愉悅的狀態,更容易接受和改正。當這種家庭學習模式成為一種習慣時,孩子不會抱怨父母的嚴厲,而且父母和孩子雙方都有充足的時間。
同樣還是兩步走,預習和收拾書包。
檢查完作業之後,最好能督促孩子預習明天功課。預習的目的是確定難點疑點,這樣孩子第二天聽課時可以挑重點聽,提高聽課效率。
收拾書包是結尾,這也是很多家長容易忽視的點,其實讓孩子學會收拾書包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習慣。讓孩子自己收拾書包,能養成孩子做事有條理的習慣,同時也會減少粗心的毛病。久而久之,就能夠養成做事有條理,有頭有尾的人,將來大有益處。
當然可以,但是要注意給孩子規定一個寫完作業的最晚時間點,否則很容易養成拖拉的壞習慣。
最晚時間點可以放在孩子睡覺前,因為老師給孩子布置的作業,一般都是對當天學習內容的總結。碰上節假日,可以用拆分法,把作業拆分成幾天的量,讓孩子自由安排,只要保證他到了那個時間點能夠把作業寫完就行。
但是預習、複習、整理書包這幾個環節不能少,家長要監督孩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