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臺灣,現在去旅行時你會發現,從北到南包括離島,都有工廠可觀光,不只開放參觀,還設有體驗區,讓大家動手做做看。
臺灣的傳統產業慢慢轉向「觀光休閒」方向,這些產業強調的是服務、文化、創意與體驗。「觀光工廠」幾乎涉及到與消費者生活息息相關的各個行業,襪子、毛巾、鉛筆、金工、漁具、衣服、保健品等等,這些都可以經過創意設計成為品牌「觀光工廠」,2013年「觀光工廠」在臺灣創造產值高達23億元。在後工業化時代,這是非常好的傳統產業轉型的思路。
縱觀臺灣200多座觀光工廠,大致可以分為六大系列:
1.精緻藝術系列:如臺灣玻璃館玻璃廟、陶瓷紀念博物館、交趾陶工藝園區、音樂(樂器)體驗館、老樹根魔法木工坊、蠟藝彩繪館等。
2.日常生活系列:柴、米、油、鹽、醬、醋、茶等民生必需品,如天仁茗茶和天福茶園、中興谷堡稻米博物館、工研益壽多文化館(醬醋)等。
3.居家設備系列:如睡眠文化館、寢飾文化館、臺南家具產業博物館、彪琥臺灣鞋故事館、灣麗磚瓦文物館、織帶文化園區、藏傘閣、春池玻璃等。
4.地域美食系列:如伊薇特冰淇淋夢工場、釀醋世家、魚丸博物館、酒博物館、蜜餞形象館、珍芳烏魚子見學工廠、蝨目魚主題館、郭元益糕餅博物館等。
5.綠色養生系列:如愛健保健生活館、雅聞魅力博覽館(美容保養品、化妝品等)、立康生技中草藥產業文化館、順天堂漢方養生園區、中永花精芳香體驗坊、萬寶祿酵素品牌文化館、白蘭氏健康博物館等。
6.科技引領系列:如王鼎時間科藝體驗館、元璋玻璃科技館、臺鹽文化創意園、國際觀光醫療園區等。
▷▷▷ 通過5個案例來感受一下臺灣創意工廠的魅力吧!
1、興隆毛巾廠
跨進工廠店鋪,小朋友會格外欣喜,簡直就是個蛋糕坊,架上全是一盤盤誘人的蛋糕麵包,圓的方的三角的,色彩繽紛,讓人忍不住想咬上一口。不僅如此,店鋪還提供DIY的課程教你動手參與。正是這一創意帶給臺灣毛巾業起死回生的機會,讓傳統產業變得好玩又好賣。觀光促進了消費,通過體驗行銷,消費者親自到工廠看見、參與毛巾的生產過程,能進而建立對品牌的信心。
2、宜蘭餅發明館
創始人劉鐙徽師傅有感現代年輕人漸漸遺忘傳統糕餅,所以想要透過一個舒適空間來教導孩子。在館內,除了可以享用美味糕點之外,還可以參觀古今糕餅器具,動動手一起跟著師傅學做各式點心,了解「超薄牛舌餅」的演進。
3、巧克力共和國
博物館為人們提供關於巧克力的一切知識,同時在參觀的過程中能夠了解巧克力的整個製造過程。
4、老樹根觀光工廠
老樹根觀光工廠從「魔法」出發,推出木器彩繪DIY館、木工坊,設計很多活動,適合親子、師生、社團共同體驗,工廠也成為幼兒園、中小學、大學各科系等學校戶外教學與合作的對象。之後,這家觀光工廠又擴大為文創園區,成為一個結合研發設計、製造生產與教育推廣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地」,成立了文創木偶館、創意演藝館等,並設有特色突出的主題酒店。一個小小的木工廠,轉型成樂園、學校、研發基地、旅遊勝地,在創意、美學、環境、活動與教育上大大地增進了附加值。
5、萬寶祿酵素品牌文化館
無科技,不創新,臺灣觀光工廠也特別重視藝術、人文與科技三結合。這家觀光工廠,是一個臺灣少數結合研發、製造、行銷的天然酵素保健食品工廠,巧的是,它將生物科技與養生醫學、生活美學結合起來。
有趣的是,在這裡,遊人不僅能看到草藥、蔬菜、水果經過超音波清洗槽,然後裁切、入桶、加菌、灌裝的全過程,還能品嘗酵素咖啡、酵素鳳梨酥等。
每一個品牌後面都有一個精彩的品牌的故事,每一個消費者也更願意去了解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品牌故事,並參與其中。「觀光工廠」對於消費者來說,就是一場節假日的城市「微旅行」,寓教於樂,愉悅了身心;對於商家來說,「觀光工廠」將企業理念和實際作為用誠意傳播到消費者手中,將傳播變成一種信任,知名度和銷售額在潛移默化中自然增加,這也正是「觀光工廠」的魅力所在。
文章精選自一諾休閒農業規劃
小編微信:weinongchang2015
讓我們一起奔田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