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招聘信息的時候,會發現有些公司常年在招人,總是招不滿人,一看公司規模卻又很小。而不少面試者投了簡歷,經過層層面試,最終也沒有被錄取。明明招聘信息上面寫的是高薪,等你面試的時候,卻被告知只是普通員工的待遇。
其實這些都是企業招聘常見的一些套路,在和多個HR深入交流後,發現招聘並不是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其中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內幕。
內幕一:通過不停面試來套取方案
小馬是一家傳統電商的HR,公司如今流量低,業績下滑了很多,領導想嘗試做些新渠道的引流,但公司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於是決定通過招聘的方式,去獲取一些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小馬在招聘網上發布了相關的職位,月薪高達上萬,很快就收到了一百多份簡歷。經過認真的篩選,小馬選擇了十來位資深從業者邀約面試,他們分別在不同渠道和平臺有著不錯的經驗。
每次面試的時候,面試官都會把公司面臨的難題當成面試題目,詢問面試者如何解決,然後這些答案都匯總起來,交給運營部去參考、學習。
十來位面試者當然沒有被錄用,因為他們只是「炮灰」,是這家公司新渠道的調研對象,通過這種方式既節約了經費,又能得到最新的運營方法,一舉多得。領導高度表揚了小馬,給了不少獎金。
內幕二:高薪職位只是常年給公司打廣告
有些公司某個高管職位常年都在招聘,投了簡歷也不見回復,或者只是官方性的回覆,基本都是石沉大海。而且這類崗位對工作具體要求不明確,絕大多數人貌似都能幹,薪資開的特別高。
其實要麼是這個崗位公司並不急著要人,用這樣的方式給公司打廣告,增加知名度,要麼就是收集資料和信息,交給銷售部門做業務開發,某些地產公司常用此類方式。
你要是經常能接到一些推銷的電話,有可能就是通過上面的方式,洩露了你的個人信息。
內幕三:九成公司的薪酬範圍,都是左邊最低的那個
招聘信息上所寫的薪酬範圍,其實都是HR用的障眼法,儘管後面附加說會根據經驗和能力來決定最終薪酬,但9成的面試者都只能拿到最低的薪酬。
比如一家公司薪酬範圍寫的3-5000元,那么正常的底薪就是3000元,另外的2000是浮動績效工資,不一定能拿到。有些更過分的公司連3000元的底薪都進行了再拆分,如果不達標,可能3000都拿不到。
在面試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具體薪酬是多少,基本薪酬裡面是否包含了社保、補貼等等,越清楚對求職者越有利。
內幕四:很多招聘崗位都是空崗
常常能看到一家公司十幾個崗位都在招人,一查信息公司都成立好幾年了,這種公司並不是需要那麼多人,發布很多招聘崗位,只是為了增加招聘的成功率,給人感覺公司實力非常強大,崗位眾多,其實都是錯覺而已。
正常的公司不會一下子招聘很多人,否則那種公司要麼就是出現了重大問題,大部分人才流失,要麼就是剛成立的公司,急需人才,都存在一定的風險,求職者需要仔細甄別。
內幕五:投簡歷成為陪襯品
不少大型企業或者事業編招聘的崗位很火爆,每年投簡歷的非常多,錄取比例非常低。為了滿足一些形式過場的要求,會讓很多人來投簡歷。
但最終能進入複試的基本都是打過招呼的或者關係戶,而通過正常投簡歷的很難入選,最終錄取拼的也是關係,而不是實力。因此那些火爆的崗位,大量的應聘者只是成為了陪襯品。
如果你投簡歷經常沒有結果,或者面試後沒有消息,很可能也是栽了這些坑,並不是你自身的原因,因而不要灰心喪氣,繼續去找合適自己的工作即可。
你在求職中有沒有被企業套路,栽過坑呢?歡迎留言交流,給其他人做個提醒。
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出處。關注公眾號:職場生存法則說,查看更多職場文章,以及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