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能帶來什麼?從教育公平說起

2020-08-29 慕水科技館

文/留一刀

去年年底,中國青年報關於一塊屏改變邊遠地區教育現狀的一篇報導,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特別是通過這塊屏幕,成功培養出了88名清華北大學子,更是掀起了社會關於科技如何改變教育,帶來教育公平的深度探討。

5G讓教育普惠更近一步

當時間來到2019年,這塊屏幕背後的技術變成了5G,通過5G技術上課和4G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5G只是技術,教學、教研、信息化等方面的改變,需要國家、學校、教育機構各方的全面合作,共同推進,在教育工具、教學內容、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等方面,實現質的提升。

由於5G帶寬的提升,可以基於運營商的5G服務,極大地提升遠程教學的互動體驗,在VR、AR、MR等新技術上進行探索創新應用,同時直播完成4K高清直播,增強沉浸式體驗。舉例,比如上數學課,遠程老師講幾何圖形,清晰度不夠的情況下,遠程的學生根本看不清細節,更不要說互動,有了5G和XR技術們,既能夠完成高清互動,也能夠完成「實景」教學。目前應用在遠程教育上的「實景」教學,運營商走在了前列,比如中國移動在5G全息投影技術的幫助下,能夠將遠在異地的名師實現1:1真人比例出現在偏遠地區的課堂上。

推動5G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加速教育創新,藉助數位化技術和5G實現教育的普惠,解決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問題,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享受到優質公平的教育資源。可以說,5G對教育的賦能,具有極大的社會價值。

5G飛入尋常百姓家

國慶後,三大運營商推出的5G套餐預約活動中,預約用戶數來到了1000萬,充分體現了用戶對5G的渴望和熱情。

要說,預約用戶如此之多,功臣可不是三大運營商,首要功臣莫過於各大手機廠商。自從5G商用發牌的日子定了之後,手機廠商們搶發5G手機,手機是否真的是5G的尚且不論,消費者買了所謂的5G手機之後,自然迫切希望享受到5G的帶寬速度。

不過想要享受到5G,還需要運營商慢慢建設5G基站,要知道現在的4G網絡完全可以滿足絕大多數場景下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完全不需要5G的補充,換言之,5G對於大家而言是生活質量的提升,而非剛需,因此運營商全面鋪設的動力不大。這是其一。

其二,5G的基站建設成本大於4G,如圖,相同覆蓋面下,所需要的5G基站數量要遠遠多於4G基站。

網絡公開信息顯示,一個5G基站的建設費用高於50萬,即便是傳輸網傳輸網折合到單個基站上的成本約為5萬-10萬元,5G核心網在部署初期的單城市造價約高達1000萬-3000萬元。而不同城市的基站部署數量500-1000個不等,因此建設費用還是很高的,對於運營商而言,4G的基站能用,不會浪費錢在5G基站建設上,不過北京深圳這樣的一線核心城市,5G建設基本完成核心區域的覆蓋,能夠率先體驗到5G速度和體驗。

相關焦點

  • 5g能讓什麼小行業崛起, 5g對個人帶來什麼機遇
    從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再談5g,對我們來說是什麼機會!因為5G帶來了新的銷售方式。傳統的服裝店允許消費者試穿、挑選和給商店帶來體驗。但經過層層分銷,價格昂貴。第二,服裝店的服裝尺寸統一,款式統一,只有少數幾種顏色。消費者需求只能受到影響。網上服裝店(d電子商務)隨著4G的普及,帶來了便宜、款式多樣的服裝。但是你不能試穿它,你不能觸摸它,你不能很好地體驗它。5G的到來將使虛擬實境得以發展,消費者可以試穿它。
  • 統一錄取分數,真能帶來教育公平與高考公平嗎?
    高考結束後經常能看到這則消息,流傳的版本考試成績數據基本一致,只有省份名字略有不同,常見的有河北、河南、江蘇等,結尾的信息除了感嘆「XX省的孩子有多麼不容易」,還會提到「為孩子們轉」,有的還附有中介機構幫辦戶口的廣告,此類消息早已被多次闢謠。因為捆綁教育話題,的確容易引起廣泛傳播,遇到此類信息需要謹慎辨別,以免以訛傳訛。
  • 「教育券」能促進教育公平
    「教育券」(也稱「學券」)是經濟學家弗裡德曼於上世紀60年代提出來的,其主要目的是,讓家長和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合適的學校,促進學校之間(包括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之間)的公平競爭。20世紀90年代,為緩解公立學校管理不善、教育質量低下、教育資源嚴重浪費等問題,打破壟斷,刺激學校積極改善管理、提高辦學質量等,美國有些地區實行了學券制,即政府按照所投入的生均教育經費發給每個孩子等額的學券,他們可以持學券擇校就讀,學校則通過向政府兌現學券來獲得相應經費資助。
  • 不學英語與特長教育能帶來什麼
    」近代中國之所以高速發展,是和我們培育了一大批受過教育的年輕人分不開的。我們也應該感受到了這種競爭帶來的生機活力,從管理這個國家的精英到負責一個片區物流的管理員,他們之間教育差距並不巨大,由此,我們更加可以對我們國家的未來充滿信心。
  • 搭乘5G快車,卓越教育聯手聯通率先實現5G+全息教育
    來源標題:搭乘5G快車,卓越教育聯手聯通率先實現5G+全息教育 說起讀書時代的課堂,你會想起什麼?是那木製的一桌一椅,還是老師手中不停切換的幻燈片?亦或是黑板上那用粉筆末寫出的數理化公式?
  • Cover:美國高校入學考試能帶來公平嗎?
    這個組織當時是由十幾所大學和一些大學預科學校組成的,在推進 SAT 考試的同時,還想讓各高中教授的內容標準化、從而能參加標準化的考試。ACT 的情況也類似,它誕生在 1959 年。在設想的情況中,這套機制能克服一部分貧富差異帶來的教育不平等、以及高中打出的平時成績中可能存在的不公平因素。
  • 喻忠恩:職業教育能促進社會公平嗎
    由是,在這些國家裡,教育公平是一個一維的整體的概念。在這一整體概念之下,區分職業教育公平與普通教育公平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因此,我們需要反思的是,職業教育是教育系統的一部分,為什麼其公平性存在區別於普通教育的特殊性?換言之,當我們談論職業教育公平的時候,是什麼導致我們需要從兩個維度來考察職業教育的公平問題?
  • 戲劇教育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
    如今,越來越多的校園開始讓戲劇走到孩子們身邊,但戲劇這種藝術形式,究竟能帶來什麼呢?在由中國教育學會美育研究分會主辦,北京市東城區美育研究會、北京外國語大學外研培訓中心承辦,北京市教育學會中小學美育分會協辦的「美育·戲劇教育」主題論壇上,國內外戲劇教育權威專家和全國500多名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討了「戲劇教育」這個越來越熱門的話題。
  • 朱永新:用「閱讀公平」推進教育公平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號召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年老還是年輕,貧窮還是富有,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與成長
  • 日本:公平教育路不平
    有專家認為,日本的公平教育稱得上致力於教育公平和優質教育資源均等化的一個樣板。然而,近年來這種面向全民的公平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卻遇到了一些困境,遭到公眾的批評和質疑,引發日本還能否將這種公平教育模式再推行下去的思考。
  • 維護教育的公平性,寒門也能出貴子
    就像平靜的內心忽然被硬生生的撕開了一道口子一樣,那道口子就是一個鮮血淋漓的現實,在告訴你,其實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在那之前,我一直信奉著書上寫的「人人生而平等」這句話,並對此深信不疑。可看完劉媛媛這一期的演講之後,我卻陷入了困惑之中。雖然劉媛媛也在後面說到:寒門也能出貴子,只是需要更加努力而已。
  • 因材施教才是最大的教育公平
    後來,我又擔任了A班的班主任和教學工作,感覺亦是如此,但後來,當教學走入「熬粥」的大鍋飯節奏後,一切都慢慢起了變化,教學過程越來越難,感覺也遠遠沒有以前好了。我一直在反思,公平,什麼是教育公平?我們設想一下,隨意分班,不考慮學生的基礎差異,是否就真的體現了教育公平?
  • 我們的教育「公平」嗎?該如何看待現實中的「教育公平」呢?
    所謂教育公平,是指國家對教育資源進行配置時所依據的合理性的規範或原則。教育公平是社會現實與教育理想的統一,具有特定的歷史意義,包括它的歷史合理性和歷史局限性。教育公平一般有三個層次: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
  • 星河互聯:在線教育真的能捍衛教育公平嗎?
    提起這筆投資,扎克伯格在自己的Facebook上表示,他是希望應用在線教育讓每一個學生,不論自己的學習水平如何和地理位置在哪,都能獲得學習和改變人生的權利。在線教育仿佛一下成為了捍衛教育公平的衛士,顛覆傳統教育的革命和免費獲取知識的捷徑。當我們認為在線教育會讓農村的孩子不再受地理位置和教育資源而影響自己前途的時候,它卻在像學區房一樣悄無聲息地成為家長們比拼財富的賽場,加速著貧富分化。
  • 2020全國兩會再談教育公平性,誰會是改變教育公平的「馬雲」
    2020年全國兩會再談教育公平性問題,政府工作報告也為教育劃了重點,這些都是老生常談,在這裡就不再次解說了。今天說一些「尖銳」的也是眾多家長關心的教育公平問題,一直在說中國的教育不公平,不公平在哪些地方?為什麼這麼多年一直著手解決還是未解決?中國的教育公平底線在何處?
  • 高考 教育公平的遊戲 or 社會公平的法制
    K12教育培訓已經成為一個海量規模萬億級的成熟市場。尤其是K12線上教育,自疫情爆發以來今年頭五個月更是獲得高達百億的融資額,好未來、新東方、跟誰學三家的股票更是大漲。業界共識是教育領域一定是賦能AI、網際網路+帶來巨大流量入口的在線教育才會成為黃金賽道。
  • 你認為現在的教育資源分配公平嗎?實現教育公平尚需全社會的努力
    最近看到有人引用了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第九任校長劉彭芝的一句話來談教育:「教育公平是機會公平,而不是讓所有孩子接受一樣的教育。給天賦秉異的孩子提供一樣的教育,是形式上的公平、實質上的不公平。真正的教育公平,是讓每一個孩子都接受適合其發展的教育。」
  • 智慧教育能帶來什麼?高考之際「聯想智慧中國行」討論科技助力教育
    教育資源公平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重視。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到:「要優化投入結構,讓教育資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讓他們有更光明未來。」近年來,我國在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推進教育公平方面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人們的期望仍有距離。特別是疫情發生之後,網際網路並沒有消除城鄉教育的差距,反而很可能拉大了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的距離。
  • 【關注】湯敏:慕課能實現教育公平嗎?
    歡迎點擊上方藍色字體中國教育新聞網關注我們如今,擇校熱、學區房等問題成為教育中的頑症,而主要原因就是不同學校之間的教學質量存在差異。父母背井離鄉,學子漂洋過海,都是為了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其實,就是在發達國家也不可能達到教育質量上的公平。然而,國務院參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湯敏卻說,慕課就有可能做到。慕課如何促進教育公平記者:您曾經說過慕課有可能促進教育公平,為什麼?湯敏:我們的實驗證明,慕課之下的教育公平是有希望實現的。
  • 論教育中的程序公平與實質公平
    教育中的實質公平關注更多的是,在遵守教育程序公平的前提下,整個受教育群體所獲得的實質公平,不因為受教育群體的階層差異而存在實質結果上的不公平。誠然,在遵照正當程序公平時,才能在真正意義上體現出受教育群體在享受教育政策成果時感受到平等公平的待遇。實質公平在某種程度上講,是在執行正當程序公平後適當向弱勢群體傾斜,從而得到實際意義上的實質公平的結果。第三,教育中程序公平與實質公平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