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留一刀
去年年底,中國青年報關於一塊屏改變邊遠地區教育現狀的一篇報導,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特別是通過這塊屏幕,成功培養出了88名清華北大學子,更是掀起了社會關於科技如何改變教育,帶來教育公平的深度探討。
5G讓教育普惠更近一步
當時間來到2019年,這塊屏幕背後的技術變成了5G,通過5G技術上課和4G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5G只是技術,教學、教研、信息化等方面的改變,需要國家、學校、教育機構各方的全面合作,共同推進,在教育工具、教學內容、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等方面,實現質的提升。
由於5G帶寬的提升,可以基於運營商的5G服務,極大地提升遠程教學的互動體驗,在VR、AR、MR等新技術上進行探索創新應用,同時直播完成4K高清直播,增強沉浸式體驗。舉例,比如上數學課,遠程老師講幾何圖形,清晰度不夠的情況下,遠程的學生根本看不清細節,更不要說互動,有了5G和XR技術們,既能夠完成高清互動,也能夠完成「實景」教學。目前應用在遠程教育上的「實景」教學,運營商走在了前列,比如中國移動在5G全息投影技術的幫助下,能夠將遠在異地的名師實現1:1真人比例出現在偏遠地區的課堂上。
推動5G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加速教育創新,藉助數位化技術和5G實現教育的普惠,解決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問題,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享受到優質公平的教育資源。可以說,5G對教育的賦能,具有極大的社會價值。
5G飛入尋常百姓家
國慶後,三大運營商推出的5G套餐預約活動中,預約用戶數來到了1000萬,充分體現了用戶對5G的渴望和熱情。
要說,預約用戶如此之多,功臣可不是三大運營商,首要功臣莫過於各大手機廠商。自從5G商用發牌的日子定了之後,手機廠商們搶發5G手機,手機是否真的是5G的尚且不論,消費者買了所謂的5G手機之後,自然迫切希望享受到5G的帶寬速度。
不過想要享受到5G,還需要運營商慢慢建設5G基站,要知道現在的4G網絡完全可以滿足絕大多數場景下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完全不需要5G的補充,換言之,5G對於大家而言是生活質量的提升,而非剛需,因此運營商全面鋪設的動力不大。這是其一。
其二,5G的基站建設成本大於4G,如圖,相同覆蓋面下,所需要的5G基站數量要遠遠多於4G基站。
網絡公開信息顯示,一個5G基站的建設費用高於50萬,即便是傳輸網傳輸網折合到單個基站上的成本約為5萬-10萬元,5G核心網在部署初期的單城市造價約高達1000萬-3000萬元。而不同城市的基站部署數量500-1000個不等,因此建設費用還是很高的,對於運營商而言,4G的基站能用,不會浪費錢在5G基站建設上,不過北京深圳這樣的一線核心城市,5G建設基本完成核心區域的覆蓋,能夠率先體驗到5G速度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