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下午,從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出來後,坐上江西朋友的小車往郊區開,穿過「南昌五星農場十裡綠色長廊」,開上鄱陽湖大壩。在鄱陽湖大壩上稍作停留後,開往附近的「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清華大學江西分校舊址。
位於南昌市高新區鯉魚洲管理處、南昌市五星墾殖場的清華大學江西分校校部原址因相對比較偏僻,平時少有人過來,單位組織或者個人想去參觀首先需要預約,並且得購票才能進入,所以該校部原址保存比較完整,真是難得。因事先沒有預約,來到清華大學江西分校校部原址時大門緊閉,通過聯繫管理部門領導,裡面一個看守校址的老漢為我們打開校址鐵門。
進入大門二進院,裡面建有三排紅磚房子,正對面是一幅大宣傳畫:「最高指示,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二進院左邊(面裡)黨委辦、革委辦、實驗室、倉庫等辦公室,右邊設小賣部(已經關門沒開)和發展歷程展示館。二進院裡左右兩邊還有政工組、教改組、軍宣隊、生產組、勞動工具展示館、傑出成就展示館、文獻資料展示館等辦公室和展館,裡面都擺放了相關實物和宣傳畫。二進院最裡面種植了一片花草樹木,可供遊客納涼休息。
發展歷程展示館裡面陳列了很多文革時期的文物,如「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塑像、5.7道路光輝燦爛「沿著五七指示的道路奮勇前進」宣傳畫,當時工農業生產宣傳圖片,以及算盤、刀具、茶杯、書籍、留聲機、面盆、馬燈、小號、花瓶、爐灶用的鉗子等實物展示。在《陳列館參觀旅遊登記簿》上看到7月17~18日、7月21日、7月24日、7月28日和最近的8月1日均有來自江西省的遊客參觀,參觀人數1~15名。
據悉,「文革」期間的1969年5月至1971年10月,清華大學約2100餘名教授、教師和部分家屬,千裡迢迢從北京來到此處,接受所謂的「再教育」,在水田裡忍受著被血吸蟲感染的威脅,幹著最簡單的、繁重的體力勞動。
「清華大學江西分校舊址」地處五星墾殖場東北角,現稱紅井村。村東為堤壩,壩外是浩瀚的鄱陽湖;村南、西、北三面均為水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