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2020-12-20 大道知行知行堂

王陽明曾多次強調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這句名言是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總結,也是做人、做事的指導。我們都想做成有意義的事情或事業,但是我們應該知道:想要成就事業,首先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即與我們的立志有關。

王陽明被貶貴州,經「龍場悟道」後,創建了龍岡書院,聚徒講學,並為求學者立下了著名學規——《教條示龍場諸生》。該學規共有四條,其中第一條便是「立志」。他告誡學生:「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在他看來,無論是聖賢豪傑,還是百工技藝,人人都有成就事業的可能,但是首先必須立志。

沒有立志,我們就沒有前進的目標。而一個沒有前進目標的人,如何會有可成之事?無論你是要成就內在的人格,還是要成就外在的事業,首先要確立奮鬥的目標。

王陽明認為,人是否可以成為聖賢,關鍵在於是否要立下成為聖賢的志向。他在《教條示龍場諸生》中提出:「故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沒有舵的船,沒有嚼子的馬,隨水漂流,任意奔馳,最終結果只能是一事無成。很多人都知道,應該確定奮鬥目標,但難能可貴的是確定一個既有高度,又切實可行的奮鬥目標。

其次,沒有立志,我們就沒有奮鬥的動力。我們想要做成事業,必須要有動力,而通過立志確立的目標,則是我們努力奮鬥的動力。為了激發奮鬥動力,宋代士大夫提出了「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的遞進式奮鬥目標,希望士君子在不斷提升目標時而獲得奮鬥的動力。明清之際的士大夫在反省明朝滅亡的教訓時認為,只講成就聖賢人格還是不夠的,必須要有豪傑精神,才不會出現亡國亡天下的慘痛歷史。所以,豪傑精神就成為明清之際的士大夫奔走呼喊的時代心聲。明清之際士大夫的著名代表人物王船山、黃宗羲、顧炎武等,都呼喚豪傑精神。王船山反省了明代滅亡的教訓,認為士大夫必須要具備一種智勇雙全、創造功業的豪傑精神。

同樣講聖賢人格追求,到了王船山這裡,就必須要有經世能力,要有開拓世界的氣魄,特別要能夠創造社會功業。所以,明清時期一大批傑出的士大夫有一個很高的人格理想,即要求一種「聖賢—豪傑」型人格。如清代左宗棠,就是這種「聖賢—豪傑」型人格的追求者。左宗棠在青年時代有「身無半畝,心憂天下」「不為名儒,即為名將」的志向。所以,左宗棠既「讀書萬卷,神交古人」,又留心經世之學。在17歲讀到清初歷史地理著作《讀史方輿紀要》後,他「潛心玩索,喜其所載山川險要,戰守機宜,了如指掌」,為他日後指揮湘軍作戰奠定知識、能力的基礎。「不為名儒,即為名將」的「聖賢—豪傑」型人格立志,是左宗棠一生努力奮鬥的動力。

其三,沒有立志,就不能激發我們的潛能。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潛能,立志則可以使這些潛能激發出來,特別是人一旦立下了高遠的志向,就更加能夠激發自己的潛能,並可以轉化為堅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力量。

孔子一輩子內心深處的追求是「天下有道」,儘管歷經種種磨難,甚至被很多人嘲笑,但是他從不停下追求目標的步伐。曾國藩也是讀書期間就立志做一個「聖賢—豪傑」之人。曾國藩強調:「為聖賢者,亦各有自主自強之道,故能獨立不懼,確乎不拔」,「至於倔強二字,卻不可少。功業文章,皆須有此二字貫注其中,否則柔靡不能成一事」。曾國藩之所以能夠成功,正是由於立下高遠的志向,故而激發出了潛能,並轉化為堅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力量。

◎本文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王陽明講立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百工技藝,各行各業,都以志為本,如果自己年紀已經不小,卻感覺自己沒什麼成就,是否該反思一下聖人之言,自己是否曾經立過志,是否為曾經的志向付出行動,努力程度又如何呢?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今學者曠廢隳惰,忨歲愒時,而百無所成,皆由於志之未立耳。
  •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大儒王陽明的成功學雞湯
    今天,我們再上碗王陽明的成功學雞湯。 500年前,大儒王陽明認為,要想成功先要立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王陽明在《傳習錄》中如是說。這句話的大意是:做人首先要立志,不立志將一事無成,就算是各種工匠技術,也都是依靠堅定的志向才完成的。王陽明之所以成為一代聖賢,就是因為他從小立志要做聖人,儘管父親的不斷打擊,而且尋求成為聖人的道路崎嶇,但他一直堅持自己的理想,在求聖的路上不拋棄、不放棄,最終創立「心學」,圓了立德、立功、立言的追聖之夢。
  • 王陽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精闢之論流芳百世不無道理
    在宋明理學盛行的情況下,更是誕生出王陽明、李贄、黃宗羲等「大家」。尤其是王陽明的學說,後來相繼傳入朝鮮、日本等地,深受當地的追捧。除了是一位心學集大成者的儒生以外,王守仁還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大將,曾經總督兩廣,鎮壓江西民變,平定「寧王之亂」等,這跟他的「精闢之論」不無關係。
  • 習近平用典摘讀: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一個政黨的衰落,往往從理想信念的喪失或缺失開始。我們黨是否堅強有力,既要看全黨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黨員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
  •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
    王陽明說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就是說,一個人不立志,沒有明確的目標,一輩子將難有所成,哪怕我這個草根,若想不負此生,不隨波逐流,也得給自己定一個明確的目標。成功幾要素,不管是三要素也好,十要素也罷,立志、立大志,定目標、定長遠的大目標永遠是第一位的,我昨天其實也談了這個問題,雖然我把它放到第二位,在我心裡,它是第一,絕對的第一。
  • 王陽明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讓孩子從小樹立聖賢之志
    王陽明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一個人如果沒有志向,即使博學強識,學富五車,也可能一生一事無成。「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舵是船控制方向的裝置;銜,是馬嚼子,是控制馬匹的活動的。不立志,沒有志向,人生就如同無舵之舟、無銜之馬,如同大海中飄蕩的浮萍,隨波逐流。
  • 王陽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立志的根基在哪?
    陽明先生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在2017年我還曾經無志,當時並未覺得無志,因為那時的志向就是賺錢。人的焦慮就在於把欲望當做志向,把賺錢當做理想。我那時就是這樣,非常的焦慮,攀比心很強。直到生意失敗,才開始思考:我人生的路在何方?思考這一輩子究竟該怎樣活?
  • 王陽明:志在心上立;心學的精華、人生的要旨!
    王陽明在頓悟時刻認識到的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人人皆可成為聖人,有了這一基礎,就人人可以參悟心學智慧,向人生的更高處邁進。就在龍場期間,王陽明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一文,用以告誡和教導追隨他的弟子門生。一曰立志,二曰勤學,三曰改過,四曰責善。
  • 王陽明心學精華:這4件事是人生根本,現在知道還不晚!
    一、立志原文: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不立志,天下就沒有可成之事,各行各業有所成就的人,無不以立志為根本……一個人不立志,就好比沒有舵的船,只能隨波逐流;又好比沒有銜環的馬,只能盲目奔跑……到哪裡才是個頭呢? 「有志者,事竟成」,這也算是老生常談了。
  • 人物誌 | 漢美國際集團董事長譚業輝: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譚業輝:我國著名學者餘秋雨曾說過:「我是漢族,我說漢語,我寫漢字,是因為我們有著一個偉大的王朝——漢朝,漢中是漢朝歷史重鎮,這樣的地方不來太遺憾了,因此我提一個建議,讓全體中國人把漢中當作自己的老家,每次到漢中就當作回一次老家。」
  • 王陽明:不立志,就什麼事情都做不成
    1508年,王陽明在環境惡劣的貴州龍場驛任驛丞。當地人在與王陽明日益親近之後,不忍心看著他居住在糟糕的環境裡,於是集體出力為他建了龍岡書院、何陋軒和君子亭等。王陽明深受感動,當時就寫了一篇名叫《教條示龍場諸生》的文章,是為龍岡書院成立後追隨他的學子們而寫的。這篇文章較長,他從立志、勤學、改過和責善四個方面寫的。今天我們就先從立志說起,淺談王陽明為什麼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意思是如果一個人不立志,就什麼事情都做不成。
  • 王陽明智慧:「始於立心,得於人和,順於天道,成於勤懇」!
    王陽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立心就是立志,立下志向,心也就有了方向。王陽明是誰?明代思想家、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做人做事,始於立心,得於人和,順於天道,成於勤懇」王陽明作為年幼時就曾立志做一個「聖人」,雖然遭到了無數人的嘲笑,但最後王陽明做到了,正如他所說的,只有立志,天下就沒有完不成的事情。一、始於立心劉邦志得天下,並且在志向的督促下不斷進步,取代了秦二世,開創了一個新朝代。
  • 王陽明:如果不給自己立一個志向,這輩子或許一事無成
    王陽明就曾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王陽明作為一代思想家,他對於人生立志,看得比較重。燕雀不知道奔赴遠在千萬裡之外,到底有什麼用,所以對能夠觸及的一些小小的幸福心滿意足。如果燕雀也能夠翱翔在很遠的天空中,那麼他就不會滿足於眼前的一些小幸福。王陽明從小就是像這樣胸懷大志,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和他的老師和他的父親說過,他要做一個聖賢之人。有一天,剛剛年僅12歲的王陽明上學的時候,他問他的老師:人生第一大事是什麼?
  • 王陽明最經典名言名句,字字珠璣,學習入世的智慧!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一顆純粹真誠的心,拿玉石來做比喻,就是純,無瑕疵。心無瑕疵,即心中無賊。能看透世事者,心中自然無賊;能心無疑惑者,心中自然無賊;能心地坦然者,心中自然無賊。惟天下之至誠,然後能立天下之大本一個人只要真誠,總能打動人,即使人家一時不了解,日後便會了解的。繞圈子,躲躲閃閃,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實話實說,只要態度誠懇、謙卑恭敬,無論如何人家都不會對你怎麼樣的。」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假如我們沒有誠意,就會什麼事情也做不好,做不成。
  • 王陽明經典名言
    11、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12、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3、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閒話,管閒事。14、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15、 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16、 攻吾之短者是吾師。
  • 王陽明龍場悟道:這4點做人之道,助我走向成功之路
    想必大家也很想知道他在龍場悟道的的內容,他悟道後給自己弟子寫了一封信,寫出了自己悟道的主要內容,其中總結下來就這4點:1、立志王陽明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也。從吾遊者,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勤學永遠比聰明更重要。不勤奮努力的人幹不成大事。成功需要很多因素,有些是我們控制不了的,比如運氣,但是我們能控制的就是自己,勤學苦練永遠是成功的基礎。那些成功的人一生都不會捨棄的東西就是學習。莊子說過「吾生有涯而學無涯。」
  • 《王陽明心學》精選10句人生智慧,每天讀一遍,做個內心強大的人
    《王陽明心學》中的人生大智慧,字數不多,卻深有內涵。不妨收藏起來慢慢品讀學習。1、欲修身,先養心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人應永遠保持「初心」,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光明磊落,坦誠純粹,永遠長新。什麼是「初心」?不自私,存大愛。7、至誠勝於至巧惟天下之至誠,然後能立天下之大本。傅雷曾說:「一個人只要真誠,總能打動人,即使人家一時不了解,日後便會了解的。
  • 王陽明:世間事,不動心,不煩惱
    如果主宰安定,如同天地運行一樣永無停息,即使日理萬機,也經常從容自在,也就是所謂的「天君泰然,百體從令」;若無主宰,便只有氣在四處奔流,怎麼會不忙呢?感悟:修身養性的最高之境,在於無論面對何事都能不急不焦保持內心的寧靜。忙碌是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的一種生活狀態。
  • 王陽明:一個人不成熟,有五大表現
    來源:儒風大家(ID: rufengdajia)不成熟的人,像一艘沒有帆的船,風往哪裡吹,他就往哪裡走。走走停停,一生蹉跎,終究無法到岸。王陽明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無論是做什麼,都需要有一個確定的目標和方向。沒有目標只能隨波逐流,人生變成一盤散沙。
  • 心學大師王陽明,在那場決定人生的龍場頓悟中,究竟悟出了什麼
    從詩中可以看出,王陽明認為,人生之路的關鍵,首要在心,而良知則藏在心中,它指引著人生的方向與價值,所謂善惡之間,存乎一心便是此理。而在最重要的做人之道上,王陽明也是給出了自己的見解。王陽明認為,為人的第一要務是立志。他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