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智慧:「始於立心,得於人和,順於天道,成於勤懇」!

2020-12-11 王老師教育說

王陽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立心就是立志,立下志向,心也就有了方向。

王陽明是誰?

明代思想家、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本應被人追捧的聖人,卻逐漸被人們所遺忘,王陽明是可以與孔子相媲美的聖人,是中華五千年裡唯二的聖人。多年來,文史界的學者和專家都肯定了「陽明心學」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義。

王陽明:「做人做事,始於立心,得於人和,順於天道,成於勤懇」

王陽明作為年幼時就曾立志做一個「聖人」,雖然遭到了無數人的嘲笑,但最後王陽明做到了,正如他所說的,只有立志,天下就沒有完不成的事情。

一、始於立心劉邦志得天下,並且在志向的督促下不斷進步,取代了秦二世,開創了一個新朝代。

正因劉邦志向遠大,連接帶著智力和能力發揮到了極限,從而才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

二、得於人和俗話說得好,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

做事講究的是人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擅長的與不擅長的,大家互補合作才是王道。單槍匹馬闖天下,總不如有個團隊好。

三、順於天道

孟子有句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就國家而言,民心就是天道。

一個人順應民心、順應天道,不逆天而為,才能順風順水,免受厄運。

四、成於勤勉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辛勞一份才。付出一份辛勞,才能有一份收穫。

司馬光小時候記憶力差,別人讀一遍他要讀三四遍,別人背三遍,他要背誦十遍。勤學苦讀的司馬光後來成為宋朝的宰相。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勤勉刻苦,不斷積累,才能厚積薄發。

想要成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卻也不是什麼難事,你是否成功,全都源自於你是否有做好這四點,老天不會偏心任何人,與其羨慕別人「投了個好胎」,不如把心思放在「立志、人和、天道、勤勉」之上,志向遠大的人才會交到與你有益的朋友,順應天道自然並且勤勉為上又何談不能成功呢?

有人說,人的一生就該讀讀王陽明!

心學既是一門精神藝術,又是一門實用功夫

很多成功人士,比如曾國藩,稻盛和夫,梁啓超等人,都是通過王陽明的「心學」思想不斷激勵自己,最後超越了客觀上的困難條件,實現了自我超越,慢慢強大起來。

王陽明的心學,的確是值得所有人一看的,心學不僅僅是在思想上帶給你全新的感悟,更能直接作用到你的生活當中,讓你感悟到: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做人做事,始於立心,得於人和,順於天道,成於勤懇。

如果您想了解關於更多王陽明心學的內容,給大家推薦的就是王陽明的《傳習錄》與《知行合一》,兩本書一本講述了王陽明的生平事跡,一本講述了他的作品精髓。

書中的內容,是原汁原味的王陽明作品,還有詞語的注釋、註解,還有引申的感悟,這樣的話,即使是讀不懂文言文也沒有關係,這套書的作用,就是能讓你對王陽明的作品、心學產生更加深刻的記憶、理解與感悟。

人生是一場修行,生命一定有其他意義。用王陽明的觀點看世界,學做良士致良知!

人生早一點讀王陽明,也就少走一段彎路!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古人八句經典名句:順於天道,得於人和!
    人運用智慧,沒有做不到的事,但天道卻不是人力所能改變。一些人為了爭權奪利,其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但上天是不容許他們這樣偽詐的。二、人之所欲,適與天相值實難選自宋·蘇軾《邵茂誠詩集敘》。所欲:主觀願望;適:恰巧;天:客觀現實;值:適合。
  • 王陽明的三句話,道破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奧秘!
    作為中國五百年來第一等的人物,王陽明在書法、詩詞、散文、哲學、軍事、政治、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用三句話道破了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奧秘,值得我們用一生去體悟,去踐行。亁象徵天,具有至大,志剛,至正的特點,因此君子應該如天那樣運行不止,剛毅堅卓,自強不息,以體現「生生不息」的天道。人的一生,不管是先天也好,還是後天也罷,總會經歷或大或小的惡劣環境。但有一點定需入心,即,越是困難時,越要向前行。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沒有天道的自強精神。
  • 王陽明「心學」智慧:心若安定,萬事皆可成
    王陽明「心學」智慧:心若安定,萬事皆可成中國五千年一共出了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剩下半個是曾國藩,今天就說和孔聖人齊名的王陽明。人生在世間時時刻刻像處於荊棘叢林之中一樣,處處暗藏危險或者誘惑。只有不動妄心,不存妄想,才能使自己的行動無偏頗,抵制誘惑。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在於悟透這一「心學智慧」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在修身、立學、為文、武功方面均有大成的人,這一點似乎只有清代的曾國藩能與之相提並論。然而曾國藩在為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卻「屢敗屢戰」,且兩次因為遭逢慘敗而急得想跳水自盡,其勝負之機、其為將風度又與王陽明四十二天內平定寧王朱宸濠之亂相去甚遠。
  • 王陽明:知識不是學問,聰明不是智慧
    王陽明回答說:「只要曉得,如何要記得?要曉得已是落第二義了,只要明得自家本體。若徒要記得,便不曉得;若徒要曉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體。」 王陽明認為,一般人讀書只是記得書中的話,這是在學知識。因為記得只是你記住了書中的話,但這「知識」對你有沒有影響、觸動?
  • 王陽明:不爭,才是人生大智慧,男人慾成大器,要謹記「三不爭」
    王陽明的智慧告訴我們:不爭,才是人生大智慧,男人慾成大器,要謹記「三不爭」不與朋友爭貧富《論語》有言:「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貧富差距無處不在,有時也會出現在你與相處多年的朋友身上。活就,要活得清醒,活得明白,活過痛快,屬於自己的,就珍惜,不屬於自己的,就別去爭。很多感情,是你的不用留,不是你的不必留,何必太執著,緣來坦誠相待,緣去坦然對待。放下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你的生活才會變得容易幸福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處,不屬於你的東西,沒必要去強求,放棄,也是一種智慧。
  • 王陽明大智慧:小人惹不起?格局大的人不糾纏,智慧高的人會周旋
    那些小人當時都要比王陽明厲害,很多次都把王陽明逼上絕境,甚至多次危及到性命!但是王陽明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他自有一套方法對付他們。並且,王陽明把這些磨難當做歷練自己內心的最佳時機,泰然處之,反而成為了他的心學大成的磨練石。
  • 《傳習錄》:讀懂王陽明,感悟心學大智慧
    而集中體現王陽明良知精神的著作是《傳習錄》。」《傳習錄》堪稱「心學」第一書,是我們讀懂王陽明,感悟心學大智慧必讀的一本經典。01.謙虛其心,宏大其量。解析:《周易》中說,天道虧盈益謙,地道變盈流謙,鬼神害盈福謙,人道惡盈好謙。天地運轉不息,人不斷前進,靠的就是「謙」之道。
  • 王陽明心學智慧:能成大事的人,落魄時懂得這樣改變,內心更強大
    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想生活得更好唯有改變自己,讓自己去適應周圍的環境。學習王陽明的心學智慧,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推薦大家讀這兩本書:《知行合一》《傳習錄》。《傳習錄》是王陽明心學智慧的精華,書中有王陽明對心學智慧的感悟,還有王陽明和他弟子之間的書信往來,這是王陽明智慧的結晶,教會我們凡事要遵循自己內心的想法,做到知行合一。在遭遇苦難的時候或者是感覺迷茫的時候,《傳習錄》可以給你指引方向。
  • 王陽明:一個人情緒不好,是差點智慧的表現(寫到你心坎的智慧)
    在贛州的時候,陳九川病倒了,王陽明對陳九川說:「生病這件事,正確面對它確實很難,你感覺如何?」陳九川說:「這方面的功夫,確實很難。」王陽明回答說:「經常保持快樂的心情,就是功夫。」在王陽明看來,保持快樂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能力。是一種通過智慧和修行就可以獲得的能力。
  • 王陽明智慧: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可能是犯了這4個忌諱
    一個人若想取得成就,不僅需要天分、才能,最重要的是把握時機,天時、地得、人和缺一不可。在股市有一句話叫「在風口,豬都能飛上天」。這意味著,只要選對了時候,即使股盲也能賺到錢,可見,抓住機遇的重要性。第三次在40歲以後,此時,人已經趨於穩定,綜合實力到達了最頂峰,縱觀歷史上成大事的人,展現實力的時候往往在30-50這個區間。如王陽明、曾國藩、馬雲、任正非等。但這時,也是最容易被放棄的,因為人過40,失去了挑戰性。
  • 王陽明最經典名言名句,字字珠璣,學習入世的智慧!
    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假如我們沒有誠意,就會什麼事情也做不好,做不成。心即理也。無私心即是當理,未當理便是私心心的本體就是最本真,不矯揉造作,不過分修飾,不畫地為牢,不損人利己。人應永遠保持「初心」,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光明磊落,坦誠純粹,永遠長新。什麼是「初心」?不自私,存大愛。
  • 王陽明的人生大智慧,就這2個詞5個字
    「誠意」和「事上磨」這兩個詞五個字體現了王陽明的人生大智慧。陽明心學的關鍵詞很多,諸如慎獨、立志、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根本上說的其實都是誠意。所以修習陽明心學,要抓住兩大關鍵詞——心能誠意,事上磨練。修心做事兩不誤,出世入世能兼得,這正是王陽明人生智慧的精髓所在。
  • 王陽明心學精髓:一生受益的終極智慧(必看)
    王陽明從小立志做聖賢,後來果然成為聖賢,則為此作出了最好的詮釋和證明。立志為什麼重要?因為志向就是意志,就是方向。只有如此,人在有限的時間、精力和複雜的現實之下,才可能意志堅定、少走彎路,而大大提高完成目標的可能性。古人言:求其上而得其中,求其中而得其下。所以立志一定要高,那樣即使不能完全實現人生目標,至少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 《天道》智慧:比能力更重要的,是一個人能否具備這種思維方式
    說到改變思維方式,就不得不提到一部電視劇《天道》,改編於《遙遠的救世主》,劇中王志文主演的丁元英是一個異乎於常人的人,丁元英到底與常人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其實答案很簡單,只是思維模式的不同而已!百貨公司的香水,95%都是水,只有5%不同,那是各家秘方。
  • 《天道》丁元英說:能夠成大事的人,都沉得住氣,都耐得住煩
    在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就是一個能夠坐得住的高人,丁元英擁有跟普通人不一樣的思維方式跟與普通人不一樣的經商技巧,他是一個商業鬼才。我們看看電視劇天道,丁元英這位高人的宅!從兩個方面,就可以看出丁元英宅的境界。《天道》丁元英說:能夠成大事的人,都沉得住氣,都耐得住煩。
  • 王陽明論「良知」與「良知之樂」
    這些精靈,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從此出,真是與物無對。人若復得他完完全全,無少虧欠,自不覺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間更有何樂可代。」此段是王陽明晚年在浙江與黃曾省等弟子關於「良知」與「良知之樂」的對話,收為《傳習錄下》第261條。眾所周知,貴州是陽明心學的發源之地。
  • 「古今完人」王陽明的智慧
    王陽明一生酷愛講學,即使政務、軍務繁忙之時,陽明也不廢講學。後來,經過王陽明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的廣泛傳播,「良知學」逐漸風靡海內外,成為了和朱子學分庭抗禮的學問。王陽明認為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是我們修養身心的道場,他堅持事上磨練,無論是日用常行還是百死千難中,都堅持致良知工夫,因此他的人生境界不斷得到提升。
  • 智慧活法 | 王陽明: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
    月餘後,他卻深表起遺憾來:「您講得真精彩,可是我不能每天都來聽,身為官員,好多政事纏繞,不能抽出太多時間來修行啊。」王陽明接口道:「我什麼時候讓你放棄工作來修行?」該官員吃了一小驚:「難道在工作中也可以修行?」
  • 王陽明:情緒不好是因為智慧不夠?情緒穩定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關於情緒管理,"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這樣說:"凡人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氣正到發揚時,便翕然能收斂的;憤怒嗜欲正到沸騰時,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意思是說:一個人說話正到快意的時候就能截然忍住,默默不說;意氣正到發揚時就能翕然收斂得住;憤怒和嗜欲正到頂點時就能廓然消除:這些如果不是天下大智大勇的人,是做不到這些的。王陽明認為只有大智大勇的人才能夠做到以上三點,換而言之,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是因為你的智慧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