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不爭,才是人生大智慧,男人慾成大器,要謹記「三不爭」

2020-12-25 銳傑講歷史

人生太短,歲月太長。生活是公平的,要活出精彩,需要一顆奮進的心。以勤為本,以韌為基,儘自己的全力,求最好的結果,行動成就夢想,奮鬥成就人生。

縱觀王陽明的一生,從天堂墮入地獄,起落無數,磨難不斷。但王陽明卻始終沒有自暴自棄,最終悟出警醒後人的王陽明心學。王陽明因屢遭奸人侵害,被貶謫到龍場,歷經艱辛,卻安然無恙。這都是因為他能夠時刻保持著豁達愉悅的心情。

在王陽明看來,只要修好這顆心,便能百折不撓,在為人處事上便能不為其所累,這是一種心靈境界。那麼怎樣才能擁有這種心境呢?

王陽明的智慧告訴我們:不爭,才是人生大智慧,男人慾成大器,要謹記「三不爭」

不與朋友爭貧富

《論語》有言:「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貧富差距無處不在,有時也會出現在你與相處多年的朋友身上。

倘若看到朋友比你富有,有的人內心會不平衡,懷疑朋友賺錢的手段,抱怨社會的不公。但好生活不是爭來的,而是靠自己努力掙錢換來的。你看到的是朋友人前的富貴,卻不知背後付出的艱辛。

活就,要活得清醒,活得明白,活過痛快,屬於自己的,就珍惜,不屬於自己的,就別去爭。很多感情,是你的不用留,不是你的不必留,何必太執著,緣來坦誠相待,緣去坦然對待。放下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你的生活才會變得容易

幸福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處,不屬於你的東西,沒必要去強求,放棄,也是一種智慧。你要知道,強扭的瓜不甜,那些本不屬於你的東西,就算暫時來到你的手中,也一定會失去。

不爭人生虛名

「非淡泊無以明志」。不去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活出適合自己的樣子,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生活中,往往有人為名利所累,為情所困。看淡了,想透了,也就自然會拿得起,放得下。

人生,爭什麼,爭什麼?爭來爭去一場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幸福不是臉上的虛榮,而是內在的需要;幸福不在別人眼中,而在自己心中。炫什麼?你擁有的,別人未必稀罕。

生活是讓自己快樂的,不是曬給別人看的。多取悅自己,不為虛名所累,才能擁抱命運的更多饋贈。永遠不要讓自己迷失在虛名的負累中。

不爭口舌之快

以前的我,愛逞口舌之快,不懂得什麼是得饒人處且饒人。現在的我明白了,說話有分寸,不是看不透,而是不想拆穿。

真正成熟的人不爭不辨,不動聲色。嘴狠,贏一時,心寬,贏一世,嘴上吃虧又何妨,讓他三分又怎樣。與其爭吵,不如留點空閒,去賞一朵花,望一片雲,品一杯清茗,讓自己的心變得開闊。

「退一步海闊天空。」讓步不是認慫,而是用自己充滿善意的妥協去積極地維護彼此間的關係,這也是每一次幸福時刻的開端。懂得讓步,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智慧,相反,不肯讓步,往往是一種愚昧的堅持。

王陽明說命裡一尺,難求一丈。到了一定年齡,終於領悟到這句話的真諦。生活中的紛擾,可歸結為一個字——爭。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都源自爭。人生漫漫路途,當你嘗過了所有的苦,你終將學會不爭不吵不炫耀。因為,不爭,才是人生至境。

如果你想學習王陽明的智慧,推薦閱讀《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詳細地介紹了王陽明傳奇的一生和其卓越的學習思維。讓你擁有超越自己的勇氣,在人生不同階段去品讀,都會讀出新的感悟。越早讀它,對你的思維方法提升越大。

王陽明心學自誕生以來,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影響了中國,更影響了世界!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閱讀王陽明知行合一,不僅能學習到他的智慧方法,而且能夠幫助自己少走很多彎路,讓你的人生充滿智慧與豁達。

點擊下方圖片購買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在於悟透這一「心學智慧」
    而王陽明之所以能夠取得這麼大的成就,與他開創並秉持的「心學功夫」密不可分。王陽明認為,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是要不斷超越自己,而要想超越自己,就要克制自己的內心,因為勝負往往就在心動與不動之間,總結其核心,不外乎八個字: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修煉好24個字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修煉好24個字。這24個字就是王陽明提出的12種2字「心學」。「心學」是王陽明的聖人之學,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修煉好「心學」這兩字,能少走不少彎路。那麼,我們又該如何修煉好」心學「這兩個字呢?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在人生低谷時,記住這2句話,成功不難
    從古至今,有抱負的男人都想要成就一番是事業,但是成功的道路上不會可能一帆風順。很多偉人,成功人士都經歷過低谷時期。就像我們熟悉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大器晚成的代表。四十多歲失業離婚,還欠錢。但他依然重新出發,成就一番大事業。
  • 人生三不爭:不爭對錯,不爭輸贏,不爭得失
    說個新聞,要爭個高低,覺得自己觀點更能立足;聊個八卦,要爭個輸贏,認為自己看法更準確。時時處處透漏著一種「我很博學有才」的優越感,殊不知這樣並不會得到大家的尊重和敬仰。南懷瑾曾說:「生命,只有在被欲望迷亂了的人心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謹記八字真言
    而男人這一生有那麼幾個重要的階段,也總有那麼幾個低谷,如果選擇妥協,只會讓自己沉淪下去。而男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僅僅靠能力就夠了嗎?那肯定是不夠的,想必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能力夠,為什麼還是不能成功?其實很早以前王陽明就對男人的人生方向給出了很重要的建議,值得後人受用。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金錢次之,修煉7字真言,註定是人上人!
    都說男子成就一番事業,離不開金錢的支撐,然而心學大師王陽明卻認為,男人慾成大器,金錢次之,關鍵在於自身,只有身外物無,做到這七點,才能成為人上人。所謂人脈、資源都只是外力,強大內心,修煉自身,才是根本。二、知男人慾成大器,不能沒有志向,但是也要有自知之明。
  • 王陽明:男人想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修煉好「六心」,少走彎路
    一、修心:內心強大的男人,才會大有作為男人想成大器,必須內外兼修,修心不是與自己鬥,更不會與他人鬥,這是很自然平和的過程。心強大,能力方能得到正常甚至超常發揮;心弱小,則被外物所擾,難有大作為。二、孝心:百善孝為先,成大事者不可不守孝道男人成大器與孝道看似關係不大,實則聯繫緊密。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順是男人一生最大的使命,也蘊含著無盡的幸福,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其實是生命應該承載的大智慧。
  • 聰明人,一輩子,三不爭
    為人一世,不爭,才是最高的修行。人這一輩子,總會經歷不順心的事,總會碰到不順眼的人。當你遭遇不順時,不要埋怨,不要苛責自己,更不要過分與之糾纏,你要做的是謹記這三不爭,如此,你的人生才會更加順心順意!【微信公號:國學生活】
  • 爭與不爭,智慧其中
    孔子在《衛靈公》中說「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意思是君子矜持、自重而與人無爭,合群而不結黨;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中記錄著名外交家晏子的話:「凡有血氣者,皆有爭心」,《淮南子·道應》中也說:「爭者,人之所本也。」
  • 楊絳: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不爭!
    楊絳先生說:「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初看這句話就感覺眼前一亮,過了好幾年無意中再次讀到時,奉若經典。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道理卻質樸實用,越咀嚼越有味。經歷才知道,爭是必然,不爭是智慧。一、比來比去,只會苦了自己人到中年,煩心事是一籮筐一籮筐的,幸福感也是最低的時候。因為這時候你的負擔和壓力特別多,人也容易變得執著,尤其對物質方面無法做到真的放下。
  • 男人慾成大器,在人生不順時,悟透這四種「忍術」,註定是人上人
    俗話說,「忍得忍上忍,方為人上人」,在競爭激烈的當下,男人慾成大器,更加需要做到一個忍字。對此,心學大師王陽明就曾說:「一起一伏,一進一退,自是功夫節次。」總的來說,男人慾成大器,在人生不順時,悟透這四種「忍術」,必為人中龍鳳,早晚飛黃騰達,註定是人上人。
  • 張之洞:為人處世「三不爭」,才是真正會做人
    古語有云:「人生有欲,欲而不止則爭,爭則亂。」 人活一世,很多時候就想爭個高低上下、成敗得失。 殊不知,功名利祿,熙熙攘攘;炎涼榮辱,浮浮沉沉。 高低、上下、成敗、得失,不過都是人生之況味。 到頭來,終是鏡中花水中月,恍如夢一場。 晚清中興名臣張之洞,曾為自己立下「三不爭」的人生信條:一不與俗人爭利;二不與文士爭名;三不與無謂之人爭閒氣。
  • 王陽明:男人如何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記住24個字
    王陽明一生成就斐然,不僅做到了文人的最高志願「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還和孔子並稱為「聖人」,而他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王陽明第一次、第二次參加科舉都沒有通過會試,第三次他才考過。王陽明認為人在低谷時,能力不是唯一,只有做到這24字才能走出低谷成就大器。
  • 聰明人,有「三不爭」,越是不爭,福氣越濃厚
    老子認為:「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人也應該效仿自然,學習水德,要有謙下之德,以柔克剛,海納百川,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爭,乃是大爭;不爭,則天下人與之不爭。人到中年,要學會做個聰明人,學會「三不爭」,越是不爭,福氣越濃厚。30歲以後,做到了「三不爭」,好福氣會不請自來。
  • 沉住氣,成大器!男人慾成大器,掌握五大情緒法則,註定是人上人
    靜水潛流,深水無聲,男人慾成大器,應該悟透其中的智慧,平時不顯山、不露水、不虛張,做人做事,始終平心靜氣,保持耐心、堅毅;不管遭遇怎樣的事情,都不要讓負面情緒左右自己,而是踏踏實實做事,拒絕浮躁,從點點滴滴累積做起,如此,才不會被世間的誘惑所動,才不會被各種打擊所擊倒,也才能真正全力以赴地專注於自己的事業。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事,人脈是次要,悟透3字真言餘生順風又順水
    都說男人慾成大器,成就一番事業,需要眾多的人脈與錢,殊不知王陽明卻認為,男人的下半生運勢,靠的並不是錢和人脈。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個道理放到男人身上一樣適用。好男兒志在四方,想變成一個成功的男人,需要具備眾多要素,除了不可或缺的人脈,王陽明的三字真言一樣重要。
  • 王陽明:聰明人有三不問、三不爭,早參透,早受益
    世界之大,總有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人世紛雜,也總會有氣不過、看不順眼的人出現。但其實我們大可不必太執著於這些人和事,無需尋根究底,也無需非要一較高下。古語云:「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
  • 真正格局大的男人,往往有五種包容的智慧,早晚能成大器,錯不了
    男人慾成大器,必有大格局!修煉五種包容的智慧,擴大你的格局;真正格局大的男人,往往也有這五種包容的智慧,早晚能成大器,錯不了。一、包容不是軟弱,是堅強!如果說格局最重要的因素是包容,那也不為過,因為有包容才有大的眼界和高的層次,男人如果能始終以一顆包容的心去面對所有的人和事,何愁不能成大器?
  • 王陽明告誡:男人後半生靠的不是錢和人脈,3大「天規」要牢記
    他就是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王陽明的一生坎坷波折,最後取得了這樣的豐功偉績,被世人所推崇,他是有什麼樣的訣竅?人生的道路本就是十分坎坷,不是平坦的,王陽明留給世人的三大天規,卻讓世人得到了警醒。三:靜時存養,動時省察王陽明有言:省察是有事時存養,存養是無事時省察。困難過後的王陽明,在仕途越走越順,但他仍然不忘時時提醒自己,要謙虛待人做事,不可得意忘形。如果一個人沒有辦法看清自己,就會高傲過頭。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事,悟透這五句話,或許可能飛黃騰達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事,悟透這五句話,必為人中龍鳳,大富大貴男人成大事有沒有訣竅?是否存在捷徑?很多男人應該都想知道答案。答案是:有。當然,這裡所謂的「有」並不是一步登天那種訣竅和捷徑,而是男人成大事的一些做事上的絕學,掌握了這些絕學,其實就是有了訣竅,也就是走了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