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一輩子,三不爭

2021-03-01 國學生活

作者:國學生活向日葵   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

《菜根譚》中有句名言「爭是不爭,不爭是爭,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深以為然。

為人一世,不爭,才是最高的修行。

人這一輩子,總會經歷不順心的事,總會碰到不順眼的人。

當你遭遇不順時,不要埋怨,不要苛責自己,更不要過分與之糾纏,你要做的是謹記這三不爭,如此,你的人生才會更加順心順意!【微信公號:國學生活】

不爭口舌

 

俗話說:「嘴狠只能贏一時,心善方能佔上風。」

的確如此,那些處處逞口舌之快的人,或許能為自己爭來一時的面子,但最終往往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是給自己生活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正所謂:爭什麼,辨什麼,兜兜轉轉煩惱的是自己。

《論語》裡有這樣一則故事。

孔夫子的學生子貢曾與人爭論一年中有多少個季節。

子貢堅持認為是「一年中有四個季節」,而對方卻覺得這是錯誤的,認為一年之中有三季才是正確的。

兩人各持己見,從清晨爭辯到響午,卻依然沒有得出結果,便去請教孔夫子。

孔夫子沉思一陣後答曰:「一年的確是三季。」對方一聽到答案,便滿意地離開。

子貢不解老師為何故意回答錯誤,便再三詢問老師:「一年之中的確是四季,為什麼老師您卻說是只有三季呢?」

孔夫子解釋道:

「與你爭辯的人全身都是呈現的是綠色,他宛如一隻螞蚱,蚱蜢只生存於春天,秋天就消逝了,一輩子只有春、夏、秋三個季節,又怎麼會有冬天的概念呢。所以任憑你再解釋,與他爭論再多,他依然還是會固執己見的。

何為為了一個與自己不同不同層次的人,逞一時口舌之快,將自己陷入了不必要的爭辯之中呢。

即便最後贏了,但也是輸了。不僅是輸了自身的氣度修養,還消耗了時間精力。」

古語說過: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

生活本就不易,何必給自己徒增煩惱呢,不如還自己一份輕鬆,還心靈一份心靜,安然自在地度過餘生。

不爭輸贏

 

常言道:不爭,不僅是一種氣度,更是一種智慧。

的確如此,爭強好勝只能贏一時,大度不爭方能贏一世。

明人所著的《國朝典故》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微信公號:國學生活】

少卿楊復家裡養了兩頭豬,每天家中的童子都會到後湖採萍藻來餵豬。

有一天,楊家的童子又到後湖去採萍藻,碰到法司的家人也在那裡採萍,雙方因為採萍而吵了起來。進而動了手。

結果,楊家的童子被打了,便要求主人懲治那個法司為自己出口氣。

少卿聽童子講完事情的原委,靜而不語,轉身提筆在紙上寫了一首詩。

這首詩說的是:太平堤岸後湖邊的地方,本就不屬於你家的田,若是一點浮萍都忍受不了,怎麼能稱得上是宰相的胸懷呢!

據了解,最後法司聽聞此事後,感到羞愧難當,親自登門楊家道歉。

少卿楊復當時雖是位高權重的朝廷高官,但他卻始終秉持著不與人爭的理念,常懷著寬宏大度的胸襟。

不錙銖必較、不過分在意榮辱得失,既是一種不與人爭的大境界,更是一種豁達大度的為人處世原則,實在是值得後人欽佩。

 

俗話說:輸贏有什麼好爭的呢。你和小人爭,爭贏了,卻讓自己惹禍端。你和朋友爭,爭贏了,卻傷了和氣;你和愛人爭,爭贏了,卻把感情弄丟了。

人生宛如一個空杯,若是事事錙銖必較,杯子很快就被填滿了,幸福和美好便無處安放。

做人凡事都要懂得留有餘地,用退讓與寬容換來和諧有愛的景象,又何嘗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呢?

不爭對錯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深以為然。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有自己的處事方式。我們不能按自己的標準來要求他人。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把戒尺,我們不能用自己眼光去衡量別人的對錯,要多一些換位思考,多一份包容理解,才能換來祥和與溫暖。

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真理也不只有一個,與人相處時,不要總是爭對錯,要多點體諒,少點口舌之爭,要多包容,少點爭執,你才能收穫美好與真情。

人這一輩子,切不可處處較真,斤斤計較與人爭個不休。有的人因為爭一時之快難受了自己,有的人因為爭輸贏卻傷了人心,有的人因為爭對錯卻失了感情。其實不爭的處世之道,才是人生中必不可缺的態度。

人本是世間的匆匆過客罷了,又何須那麼執著?其實不爭,其實不爭,才換來安然無恙,其實不爭,才是自在人間。

願你我,都能以一顆平常心,來面對無常人世,以一顆淡然心,看淡得失榮辱。


與其執著於爭強好勝,不如修身養性,與其執著輸贏對錯,不如自在逍遙人間!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微信公號:國學生活】

 

*作者:向日葵,多平臺籤約作者,願我的文字能治癒你的心靈,但願日子清淨,抬頭遇見的滿是柔情。

-推薦閱讀-

國學生活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聰明人,有「三不爭」,越是不爭,福氣越濃厚
    老子認為:「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人也應該效仿自然,學習水德,要有謙下之德,以柔克剛,海納百川,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爭,乃是大爭;不爭,則天下人與之不爭。人到中年,要學會做個聰明人,學會「三不爭」,越是不爭,福氣越濃厚。30歲以後,做到了「三不爭」,好福氣會不請自來。
  • 聰明人,一輩子,三個主意
    對於我們身邊那些特別聰明的人,我們總是心裏面充滿著各種羨慕和嫉妒,既羨慕他們為人處事的大智慧,又羨慕他們在事業上的一些成就,其實簡單的總結一下,那些聰明的人一輩子也只不過是充分地利用了下面三個主意,我們一定要學習他們的智慧,讓他們的智慧為我所用,你不就是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了嗎?
  • 聰明人,一輩子,三不做,三不說
    大家都想著做一個聰明人,但是很少有人去觀察,聰明人到底是怎麼為人處事的?其實很簡單,真正的聰明人,一輩子,不會做下面三種事,一輩子不會說下面三種話,好好的學一下他們為人處世的精髓,對自己是一個極好的借鑑。
  • 夜讀丨聰明人,一輩子三不問
    人活一世,值得追求的東西有很多,而需要看淡的也不少,聰明人,懂得一輩子三不問:1不問過往看過一個哲理故事,一位青年背著個大包裹,一路跋山涉水終於找到了當時一個知名禪師,於是向禪師抱怨說:「為什麼我總是感到孤獨痛苦
  • 人生三不爭:不爭對錯,不爭輸贏,不爭得失
    不爭,是人生大智慧!01不爭對錯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不爭,不是示弱的沉默,是不計較,是愛,是珍惜,也是不把自己的寶貴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爭執上。沒想到回信只收到一首詩:「千裡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家人深感愧疚,於是主動讓出三尺地。
  • 王陽明:真正的聰明人,他一輩子「3不問,4不爭」!積福積德
    比如曾國藩,王明陽,他們就是真正的聰明人,他們一生遇到很多事情,走過低谷,上過高山,最後成為了聖人,而讓他們能做到這一步的秘訣,靠的就是一輩子的3不問,4不爭。那麼這3不問4不爭到底是什麼?不爭眼前的蠅頭小利有些人有一點兒好處,就要爭到手,可是這樣做,很可能毀掉自己的運氣。
  • 王陽明:聰明人有三不問、三不爭,早參透,早受益
    古語云:「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明代的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也對這個觀點非常贊同,還曾更具體地提出聰明人該有哪「三不問」,又有哪「三不爭」。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王陽明的教誨,早些悟透,早些受益。
  • 聰明人,一輩子三不問!
    古往今來,凡成大業者,都是能把握現在,活在當下之人。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天賦異稟,年少成名,但因心氣浮躁,十五六歲時便很難有新的突破。看著別人屢次取得成就,心中更是憤懣不已。一日,父親將他帶到後院,並告知:」若是你將眼前八桶大缸水都用成黑色,你的書法必定會有所進步。」
  • 聰明人,一輩子三不問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聰明人,一輩子,不說三句話,不管三種事
    在我們身邊,那些混得好的聰明人,在說話與管事上,都非常的講究,尤其是下面這幾條,他們非常注重規避 。 一、不說三句話 【1】不說事後後悔的話。
  • 餘生,靜而不爭~
    一輩子究竟有多長,沒人能預測。幾十年光陰,我們只能聽天由命不停走下去,任何人都不能給自己量身定做,唯有順其自然。 楊絳說,我不爭,我誰都不屑爭。是啊,到了一定年齡的人,早就沒了分別心,嫉妒心,日子從容從指尖划過,不驚不擾,放下了所有的情緒的羈絆,有了惰性,平淡如水。
  • 聰明人,一輩子不說的三種話!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暖心的話,讓人如沐春風,對生活充滿希望;一句傷人的話,讓人如墜冰窟,遍體生寒,對生活充滿絕望。說話是人的本能,會說話是人的本事,學會閉嘴是人的高級修養。做人就要做個和善仁慈的聰明人,懂得如何說話,言談做到適可而止。
  • 聰明人,一輩子三不問!(精闢)
    足夠睿智的人,懂得管理情緒,一輩子做到這三不問。01、成熟的人,不問過去過去對於我們的意義,不是用來傷春悲秋,不是用來憾恨不已。
  • 猶太人:聰明人,一輩子三不問,窮人感嘆:別等30歲以後才知道
    猶太人是世界公認的最聰明的和最會賺錢的民族,比如:愛因斯坦,扎克伯格等等都是猶太人,如果你想要變得聰明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向聰明人學習,因為猶太人的智慧往往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猶太人看來,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3不問,窮人感嘆:別等30歲以後才知道。一、不問過去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將我剝得一文不剩地扔在沙漠裡,只要有一隊駝隊經過的話,不久的將來我又能建起一座商業帝國。
  • 往後餘生,靜而不爭
    靜下來的時間   不想折騰了   安靜下來   做自己吧   打理生活   看看書,喝喝茶   留時間給自己   餘生不長   善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文:今生依夢 一輩子究竟有多長楊絳說,我不爭,我誰都不屑爭。是啊,到了一定年齡的人,早就沒了分別心,嫉妒心,日子從容從指尖划過,不驚不擾,放下了所有的情緒的羈絆,有了惰性,平淡如水。靜而不亂,靜而不爭,不爭就少了煩惱,多了溫和。人生短短一輩子,有什麼值得爭得呢?
  • 不爭,不理,不解釋
    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言多必失,聰明人絕對不說的三句話
    就像我們小的時候說話一般用兩三年就學會了,但是懂事之後才明白要用一輩子學習怎麼說話。在社交關係交往當中,我們通常誇別人會說話,就會說他情商高之類的讚美之類的詞語。因為這類人心裡很明白,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也懂得怎麼去說。所以這類人的做人處事能力一定很好,也很聰明。雖然他們有時看似沉默寡言,但是內心卻是從容豁達。
  • 一個老實人與聰明人相處,謹記老祖宗這三句話,永立不敗之地!
    一個人太老實與聰明人相處,謹記老祖宗這三句話,永立不敗之地!為什麼有的人在事業上很成功,有的人去一輩子貧困潦倒,一個人太老實在怎樣和聰明人相處,謹記老祖宗這三句話,永立不敗之地!一、人不知者多矣。知之幸也,不知未咎。譯文:人們不懂的事情太多了,懂得事情多是好事,不懂也不是壞事。
  • 中年以後,四不爭!
    來源:無銘大叔 ID:wmds988 林語堂說: 不爭,則天下與之不爭! 與人爭,贏了未必是光彩,輸了未必是丟人。
  • 王陽明:不爭,才是人生大智慧,男人慾成大器,要謹記「三不爭」
    王陽明的智慧告訴我們:不爭,才是人生大智慧,男人慾成大器,要謹記「三不爭」不與朋友爭貧富《論語》有言:「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貧富差距無處不在,有時也會出現在你與相處多年的朋友身上。不爭人生虛名「非淡泊無以明志」。不去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活出適合自己的樣子,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生活中,往往有人為名利所累,為情所困。看淡了,想透了,也就自然會拿得起,放得下。人生,爭什麼,爭什麼?爭來爭去一場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