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為人處世「三不爭」,才是真正會做人

2021-02-13 國學文化

作者:子雅儒

來源:最詩詞(ID: shici168)

古語有云:「人生有欲,欲而不止則爭,爭則亂。」

 

人活一世,很多時候就想爭個高低上下、成敗得失。

 

殊不知,功名利祿,熙熙攘攘;炎涼榮辱,浮浮沉沉。

 

高低、上下、成敗、得失,不過都是人生之況味。

 

到頭來,終是鏡中花水中月,恍如夢一場。

 

晚清中興名臣張之洞,曾為自己立下「三不爭」的人生信條:

一不與俗人爭利;二不與文士爭名;三不與無謂之人爭閒氣。

 

楊絳先生說:「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人生從來風雨多,哪裡是晴,哪裡是雨,只在你的為人處世如何。

 

俗人,所最在乎的莫過於利益,為了一己之私利,斤斤計較,爭得頭破血流。

 

只有賢達有志之士,才不會計較小利,而是把精力專注於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晚清之際,官員之間謀權爭利,貪汙腐敗,泛濫成災。

 

《清稗類鈔》中有個故事說,山陰人蔣淵如看到做官有利可圖,便與四友集資捐官,當個縣令。五個人舞文弄法,狼狽為奸,每年斂取不義之財多達二十萬兩白銀。

 

而張之洞雖身居高位,卻不謀取私利,一生堅守「清正廉明」的為官之道。

 

他從不參與官場鬥爭,也不與朝堂小人爭利,經常拿出俸祿來辦小學,救助災荒地區的百姓。

 

張家本來人口眾多,如此一來,生活愈發艱難,因此他成了當鋪的常客。

 

他死後,家裡連辦理喪葬的費用都出不起。

 

在留給子孫的遺囑中,他說道:

 

「為官四十多年,勤奮做事,不謀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間、地不加一畝,可以無愧祖宗。」

 

縱觀張之洞的一生,他的確做到了。

 

他深諳宦海浮沉,明白「利」旁一把刀,若一味爭權逐利,很可能會禍及己身。

 

所以,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事業上,終身首要做成了四件大事:

 

辦新式教學,創實業,練新軍,御外辱。

 

林語堂曾在《風聲鶴唳》中說過:「不爭,乃大爭。不爭,則天下人與之不爭。」

 

這告訴我們:

 

不與庸俗之人爭利,就會少了許多叨擾,少了諸多煩惱;耳根清淨了,心境安靜了,才能騰出時間和精力去做更多的正事。

 

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中提到過:「世上最大的傻子,是為了外在而犧牲內在,以及為了光彩、地位、壯觀、頭銜和榮譽而付出全部或大部分閒暇和自己的獨立。」

 

鼠目寸光的庸俗貪利之輩,如蚊嗜血,如蠅嗜臭。

 

不汲汲於私利的智慧之士,方能成就偉大的事業;

 

人活於世,不困於名,不囿於利,才能安然度過這一生。

 

 

文士,能不為五鬥米折腰,視金錢如糞土。

 

但他們骨子裡又都有一股傲氣,脊梁上有三山五嶽,血脈裡有長江大河。

 

他們往往自視清高,對體面、名望比較在意,你若給他體面、名望,他便舒坦了。

 

「清末怪傑」辜鴻銘學貫中西,博古通今。一生共拿了13個博士學位,可以說得上是一代大名士。

 

然而,學識淵博、性格怪癖,也使得他狂妄自大至極。無論是對平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他從來都是嘴上不留情,因此惹惱了不少人。

 

唯獨張之洞,對之青睞有加,經常抽時間和他聊天。

 

辜鴻銘卻恃才傲物,目中無人,絲毫不領張之洞的情意,反而嘲笑奚落,多次讓他在眾人前丟面子。

 

在當時,張之洞身處廟堂高位,若想找個藉口殺了辜鴻銘,實非難事。可是,張之洞卻經常在人前稱讚他的才華,還處處保護他。

 

在慈禧太后生日那天,辜鴻銘送來的「賀詩」是:

 

天子萬年,百姓花錢;

 

萬壽無疆,百姓遭殃。

 

在旁之人,無不驚得一身冷汗。

 

幸得有張之洞從中斡旋,他才免此一劫。

 

在此之後,辜鴻銘對他感激不已,常伴左右,成為他的忠實助手。

 

張之洞處處對辜鴻銘包容大度,不計一時得失,不爭一時名氣。

 

但他不爭於此,必爭於彼。

 

他爭的不是虛浮的面子和名望,而是輔助自己成就一番事業的經世之才。

 

在大唐,李白、杜甫是詩壇上的「天之驕子」,二人不相伯仲。

 

世人皆知,李白一生俾睨天下、狂放不羈,而杜甫也有「語不驚人誓不休」的傲氣。但是,二人從不去爭詩壇頭銜,而是惺惺相惜,視彼此為知己。

 

一個「詩仙」,一個「詩聖」,兩顆璀璨耀眼之星,以他們的「不爭」,在詩壇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被後人合稱為「李杜」,至今傳為佳話。

 

不爭名者,不好於利;不囿名者,不困於心。

 

智者,看淡名利,不爭名於朝,不謀利於市。因為他們知道,爭了就亂了,亂了就犯了,犯了就敗了。

 

不戚戚於名利者,才有可能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無謂之人,乃閒雜之人。這種人往往糾纏於他人的過錯,耿耿於懷。生活中,老人們常說:「別爭一時之意氣。」真正有修養的人,會把這口「閒氣」咽下去。

 

據說,張之洞生來身材矮小,長相也不好看,人們都對他頗有不敬。

 

有一次,一個無聊畫家,畫了一幅《三矮奇聞》的畫,來嘲笑、醜化他。「三矮」,是指張之洞和他的兩個隨從。

 

畫家在畫展上公然掛出了這幅畫,惹得眾人紛紛圍觀,一時成為當地的熱點新聞。

 

自然,事情很快就傳到張之洞那裡。他的屬下知道後,叫囂著要拿那位畫家問罪。

 

張之洞卻說道:「他只是實事求是罷了,有什麼罪過呢?」隨後,自掏腰包讓人買下了那幅畫,平息了事端。

 

張之洞不計較,這是因為他有做大事的智者格局,和不以權勢壓人的寬宏肚量,也更是不屑與無聊之人爭「閒氣」罷了。

 

他知道:你若惱怒了,便爭了「閒氣」,正中人下懷;倒不如不與之置氣,落個清靜自在。

 

同樣是晚清名臣,曾國藩在年輕時經歷了這麼一件事:

 

他在嶽麓書院讀書備考時,有個同學經常為難他。

 

一次,曾國藩把書放在窗前,那個同學就說書擋住了他的光線。曾國藩就問他:「那放到哪裡合適呢?」他說:「放床上就行了!」

 

夜間,曾國藩讀書時,他又不耐煩地說:「白天不讀書,晚上是專門來打擾別人的嗎?」

 

曾國藩只好默不吱聲。

 

在曾國藩中舉後,那個同學又大動肝火,罵道:「都是你佔了我的風水和運氣!」他聽後,更是絲毫沒放在心上。

 

無謂之人,總是有藉口來找你的麻煩,三番五次針對你。

 

只要你不爭、不理,他便很快消停下去;只要你不爭、不理,就是一場他自己上演的鬧劇,終究是自取其辱。

 

不爭,便沒了「閒氣」;只有沒了「閒氣」,我們才會有精力做好事情;也只有沒了「閒氣」,我們才有一個好心態,才會健康地活下去。

 

寫到這裡,想起大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隨貧隨富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

 

意思是說:

 

人活在世上,就好像侷促在這小小的蝸牛角上,還有什麼好爭的呢?

 

人生短暫,如同石頭撞擊的那一瞬間擦出來的火花,稍縱即逝。

 

不論貧富貴賤,都不要去斤斤計較,做個心胸寬闊、笑口常開的人,這才是處世之道。

 

其實,真正會做人的人,TA從來都不會與人計較一些無關痛癢的事情。

 

因為TA明白:

 

人生本就是一場修行,欲為大樹,莫與草爭,不爭也有你的世界!

國學文化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 | 可讀
    先做人,後做事;先為人,後處世。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修煉內功,提高自己為人處世的品質修為,人做好了,事才有可能做好。只把眼睛盯在事上,無視或輕視做人,是不能把事做好的。人生在世,處世為人,離不開做人與做事,懂得了做事先做人、處世先為人的金科玉律,也就抓住了問題的根本。
  • 鬼谷子:六句話講透為人處世的精華,做人有道,做事有術!
    《鬼谷子》上、中、下三卷表面講的是詐術,其實是講為人處世的長贏之道。歷史浩瀚,文明璀璨,老祖宗曾經為後人留下諸多發人深思的語錄。老實人研習可以增廣見識,精明人悟透不再爭名奪利,這就是做人有道,做事有術。今天就來分享六句為人處世的精華語錄:1、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勝而人不畏也。
  •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事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俗話說得好,要「三思而後行」,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警戒我們遇到事情不要急著馬上做決定,要先仔細的掂量掂量,多思考幾遍在做出更加完善的決定。這種「掂量」之中就是指的人做事的度,所謂是人做事必有度,失度必失誤。以下我們就用幾句話來總結下一些為人出事的話語警句。
  • 李嘉誠,做人的7個為人處世之道
    很簡單,李嘉誠擁有一個很重要的成功因素:高超的做人藝術。縱觀李嘉誠幾十年的商海生涯,他做人主要有7個為人處世之道。人一旦有了依賴,就不會想獨立,其結果只會給自己的未來挖下失敗的陷阱。李嘉誠的經歷告訴我們,人必須獨立,必須依靠自己,才能開拓自己的前程,才能經受住一切挫折,最終取得成功。03做人要勤勞 任何人想要成功,都需要付出辛勤地勞動。李嘉誠之所以能夠贏得財富、走向成功,也不例外。
  • 李嘉誠,做人的7個為人處世之道
    很簡單,李嘉誠擁有一個很重要的成功因素:高超的做人藝術。縱觀李嘉誠幾十年的商海生涯,他做人主要有7個為人處世之道。01以誠信為本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成大事者「以信義而著於四海」。誠信是一種智慧,是一個人、一個企業的生存之本。李嘉誠善於做人,精於經商,他做生意的秘訣,最看重的就是一個「信」字,始終堅持誠信為本。
  • 做人要積八德這是為人處世之道,提升自我影響別人才是真正的人生
    這將影響到你的生活和為人處事的結果。這說明什麼,一個人的素養問題,還有一個人的心態問題,還有一個人的為人處世的態度問題,都將或多或少的影響到自己或周遭的一切。所以我們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無論何時何地,不僅是對別人的尊重,更是對自身的尊重。你連自己都不尊重,還談什麼讓別人尊重你呢?
  • 聰明人,有「三不爭」,越是不爭,福氣越濃厚
    老子認為:「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人也應該效仿自然,學習水德,要有謙下之德,以柔克剛,海納百川,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爭,乃是大爭;不爭,則天下人與之不爭。人到中年,要學會做個聰明人,學會「三不爭」,越是不爭,福氣越濃厚。30歲以後,做到了「三不爭」,好福氣會不請自來。
  •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說的真好)
    其實,人生這一門學問,無非就是做人做事,為人處世。而且在真正的現實生活中,那些活得好的人,也往往是那些會做人做事,懂為人處世的人。如何過好這一生,關鍵就看你怎麼做了。關於如何做人做事,如何為人處世,這句話說得很對:「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
  • 城府深的人,往往會有這三個特徵
    也可以理解為:一個人要有一點城府,才算是真正的會為人處世,情商高!做人,應該有點城府,要不然就顯得很傻瓜;而且有點城府的人,往往情商也高,做人做事更容易成功。城府深的人,往往會有這三個特徵。一個人情商越高,越會有這三個特徵!
  • 聰明人,一輩子,三不爭
    為人一世,不爭,才是最高的修行。人這一輩子,總會經歷不順心的事,總會碰到不順眼的人。當你遭遇不順時,不要埋怨,不要苛責自己,更不要過分與之糾纏,你要做的是謹記這三不爭,如此,你的人生才會更加順心順意!【微信公號:國學生活】
  •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句句在理)
    俗話說,做人做事必有度,失度必失誤。做人、做事、為人、處世,是一門大學問,我們在生活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反思學習,從中體會到為人處事的哲學。45度做人:人生在世,做人要謙卑。只有謙卑的人才能走更遠的路,俯下身子,正視前方,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
  • 國學智慧:為人處世的高手,身上會有3個表現,你有幾個?
    意思是說:如果你把世間的事都弄懂了,會發現到處都是學問;如果你把人情世故都摸透了,會發現哪裡都是文章。 自古以來,泱泱華夏就是一個非常講究為人處世的民族,先賢們也留下了許多做人、做事的寶貴經驗和智慧結晶。
  •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
    做人、做事、為人、處世,這是一個不斷的遞進的過程,是人生不斷積累的過程,我們要先學會做人,培養自己的品格,再去認真的做事,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體會到為人處事的哲學,這是人生不斷積累到一定程度所迸發出來的智慧。
  • 爭與不爭,智慧其中
    爭是人類先天的秉性,不爭則是君子後天修養而來的境界。爭與不爭,無有定規,難說是非對錯。爭與不爭,智慧其中。 晚清名人張之洞,當年參加科舉考試時,高中探花。但對他而言,自己失敗了。張之洞曾有個口號是「平生不作第二人想」。意思是要做就做第一,決不屈居第二。
  • 真正的處世高手,往往都有這2個特徵
    能夠讀懂人情世故,高情商為人處世的人,才是真正的處世高手!為什麼是高情商?就是讓他人舒服,自己也舒服;讓他人得到了利益,自己或許暗地裡得到了更大的利益。這就是謀聖鬼谷子所說的:「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也是如道家始祖老子所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 「水低成海,人低為王」:真正的處世高手,都有這「三低」特徵
    同理,人低成王,做人謙虛低調才是王道,做人要虛懷若谷,才能積蓄更多福氣。很多時候,暫時的屈居人下,並不是懦弱,而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以退步為進步的張本。而且,真正的處世高手,往往都有以下「三低」特徵。同理,真正厲害的人,往往姿態放得很低,為人很謙虛低調,因為他們心智夠成熟,更加深知自身的渺小。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家書中告誡兒子:裝傻給你帶來的好處很多很多。裝傻的含義,是擺低姿態,變得謙虛,換句話說,就是瞞住你的聰明。
  • 《論語》告訴你為人處世的智慧
    而且人際關係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你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在這紛繁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我們應該怎麼樣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呢?《論語》為我們找到了答案。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講人與人的關係,《論語》這部書,給我們指出了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和做人的規矩和原則。
  • 王陽明:為人處世「三不管」
    實在是因為他的學識修養與人格魅力,皆是舉世無雙,為人處世更是深具大智慧。生而為人,難免為「三碗面」所累:人面、情面、場面。但王陽明卻說:「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他接著說:「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久久自然有得力處。」為人處世,若是掌握了這「三不管」,真的會自在灑脫許多。
  • 為人處世,悟透這5個厚黑技巧,做人做生意都能事半功倍
    厚黑學作為一門為人處世的大學問,歷來被一些道貌岸然者所痛斥,殊不知,他們自己卻都在偷偷運用。與此相比,情商這個從西方來的詞,這些年卻備受推崇,逐漸成為一門顯學。事實上,兩者對比,很容易就能發現,所謂情商的知識和技巧,其實都在包羅萬象的厚黑學範疇中,如果說古人之厚黑的確有糟粕,那從為人處世的角度講,厚黑學中的情商技巧,對現代人卻依然是極為適合的。以下分享5個提高情商的厚黑技巧。
  • 老祖宗的忠告:為人處世,牢記三句話,餘生順風順水!
    做事先做人;先交朋友,後做生意;小勝憑智,大勝靠德:……這一句句的俗語,無不說明了為人處世的重要性。可以這樣說:一個人,會不會為人處世,將決定其事業的成敗、未來的成就。所以,作為一個現代人,想要成大事、立大業,必先學會正確地為人處世。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總覺得做人好難、人際交往能力弱,那就來聽聽老祖宗的告誡吧?老祖宗的忠告:為人處世,牢記三句話,餘生順風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