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被譽為商界超人。面對這樣一位商界傳奇人物,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讓他擁有著如此成功的人生?很簡單,李嘉誠擁有一個很重要的成功因素:高超的做人藝術。縱觀李嘉誠幾十年的商海生涯,他做人主要有7個為人處世之道。
01以誠信為本
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成大事者「以信義而著於四海」。誠信是一種智慧,是一個人、一個企業的生存之本。李嘉誠善於做人,精於經商,他做生意的秘訣,最看重的就是一個「信」字,始終堅持誠信為本。
在一次採訪中,李嘉誠這樣說:我在1950年開始創業時只有5萬塊港幣,開業的那一天是5月1日,公司只剩下幾千塊港幣,所以當時最大的困難是財政。但是在這樣的財政困境下,他依然堅持了一個「信」字。由於在離開萬和塑膠公司前,李嘉誠曾經對老闆許諾絕不會搶的客戶,所以他拒絕了前來前來他的公司主動找他合作的原客戶,堅持重新開發新銷售渠道來進行銷售。
正是因為這種講信用,才讓李嘉誠有了良好的聲譽,在困難時期得到了許多客戶的諒解和支持,從而度過了南關。因此,信用是鑄就李嘉誠輝煌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
在人的一生中,能夠做到堅持誠實與信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惟其難為,所以可貴。那些經受了考驗,能夠保持誠實與守信品格的人,才會得到人們的信任,才有機會取得更偉大的成就。
02靠人不如靠己
「求人不如求己」,而在李嘉誠這裡則更近了一步,靠人不如靠己。
1959年,李嘉誠正為如何打開國外市場而發愁的時候,恰好有一位歐洲的批發商來到了他的面前。李嘉誠非常熱情地接待了這位歐洲的批發商,商談進行地很順利,臨到籤合同時,歐洲的批發商卻表示,按照慣例應找一位資歷深厚的擔保人才行。當時,李嘉誠雖然已經立穩腳跟,但並未到讓眾商接踵而至的程度。經過幾天的尋找,李嘉誠有了很深的挫敗感,因為他找不到能「靠」的人。
靠不了別人,李嘉誠並沒有放棄,而是選擇了一位更得力的可靠之人,他不是別人就是李嘉誠自己。最終,連夜趕製的精美豔麗的塑膠花和李嘉誠的行動徹底徵服了歐洲的批發商。從此以後,李嘉誠選擇了一個一生中遵守的原則:靠人不如靠己。
曾國藩曾說,危難之際,不要靠別人,只能靠自己。人一旦有了依賴,就不會想獨立,其結果只會給自己的未來挖下失敗的陷阱。李嘉誠的經歷告訴我們,人必須獨立,必須依靠自己,才能開拓自己的前程,才能經受住一切挫折,最終取得成功。
03做人要勤勞
任何人想要成功,都需要付出辛勤地勞動。李嘉誠之所以能夠贏得財富、走向成功,也不例外。
李嘉誠曾在1981年談到自己走向成功的因素時,第一句話便是說:「在20歲之前,事業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雙手勤勞換來。」無論你是富有還是貧窮,只要你勤勞,你就有可能獲得事業的成功。
天道酬勤。一個人的發展與成長,天賦、環境、機遇、學識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勤奮努力。
04追求最新的知識
李嘉誠在回憶過去時這樣說:「年輕時我表面謙虛,其實內心很驕傲。為什麼驕傲?因為我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者新的東西,每天都在進步。」
當初,李嘉誠離開家鄉來到香港時,他選擇了努力學習廣州話和英語。因為這能使他儘快融入新環境。當李嘉誠決定開辦自己的工廠時,他選擇了自己非常熟悉的塑膠業,並且努力閱讀與塑膠有關的報紙雜誌。李嘉誠正是由於不斷地針對性閱讀、學習追求新知識,才獲得了前進的動力。
一個人,只有閱讀學習有新知識有針對性,才能在廣泛涉獵的同時保持機敏的商業嗅覺,同時又不脫離時代。只有追求最新的知識,才能在他人忙於當時流行的賺錢方式之外,嗅出真正有潛力的行業以及真正有價值的信息。
05多結善緣
要成就事業,就要有能夠幫助自己人。
李嘉誠曾說:「對人誠懇,做事負責,多結善緣,自然多得人的幫助。」在李嘉誠的收購史上,滙豐銀行這個財神為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多次幫助李嘉誠完成一系列的收購計劃。
1985年李嘉誠屬下的和黃埔,一舉收購香港電燈公司的大部分款項就來自滙豐。 1988年,李嘉誠通過長江實業全面收購青洲水泥,再次得到了滙豐銀行的支持。 1989年,李嘉誠屬下的和記黃埔之國際貨櫃籌措105億元銀團貸款,也是由滙豐銀行出面組織得以實施的。
由此可見,每一位偉大的成功者背後都有另外的成功者在支撐著。多結善緣,你就在不經意間播下善意的種子,從而在他讓你的幫助下茁壯成長。
06做人要節儉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作為一代富商的李嘉誠對這句話有著深刻的體會,從年輕到年老,始終保持著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做到了不浪費、不奢華。
1995年,李嘉誠在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說:「就我個人來講,衣食住行都非常簡樸、簡單,跟三四十前根本就是一樣,沒有什麼分別。」
古人云:「君子以儉德避難。」一個人的財富固然不是靠節儉省出來的,但是勤儉節約卻會讓財富的擁有者更有修養,更有品質。
07以奉獻為樂
人成為巨富之後,常常面臨這樣的選擇:是為富不仁,還是回報社會?作為富商的李嘉誠對此有明確的回答:奉獻乃人生一大樂事。
李嘉誠熱衷於慈善事業,奉獻社會。1980年,李嘉誠成立慈善基金會,命名為李嘉誠基金會,主要在教育、醫療、文化、公益事業幾方面進行有系統的資助。2006年8月,李嘉誠宣布把其私人持有的約28.35億股長江生命科技股份悉數捐給李嘉誠基金會,這些股權總值約24億港元。2008年5月12日,四川發生大地震,第二天李嘉誠就以李嘉誠基金會的名義,向四川地震災區捐助3000萬元人民幣賑災。第二輪捐助達到1.2億元人民幣。
一個人一生做幾件善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善事。李嘉誠始終堅持做慈善、做公益,也真正付出行動去做慈善、做公益,真實地回饋社會、奉獻社會。
商道亦是人道。要學會經商,首先要會做人。縱觀李嘉誠的經商之道,他始終是把做人看得比任何東西都要重要,他擁有高超的做人藝術,做人主要7個為人處世之道。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