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做人的7個為人處世之道

2020-12-25 正心偉岸

李嘉誠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被譽為商界超人。面對這樣一位商界傳奇人物,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讓他擁有著如此成功的人生?很簡單,李嘉誠擁有一個很重要的成功因素:高超的做人藝術。縱觀李嘉誠幾十年的商海生涯,他做人主要有7個為人處世之道。

01以誠信為本

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成大事者「以信義而著於四海」。誠信是一種智慧,是一個人、一個企業的生存之本。李嘉誠善於做人,精於經商,他做生意的秘訣,最看重的就是一個「信」字,始終堅持誠信為本。

在一次採訪中,李嘉誠這樣說:我在1950年開始創業時只有5萬塊港幣,開業的那一天是5月1日,公司只剩下幾千塊港幣,所以當時最大的困難是財政。但是在這樣的財政困境下,他依然堅持了一個「信」字。由於在離開萬和塑膠公司前,李嘉誠曾經對老闆許諾絕不會搶的客戶,所以他拒絕了前來前來他的公司主動找他合作的原客戶,堅持重新開發新銷售渠道來進行銷售。

正是因為這種講信用,才讓李嘉誠有了良好的聲譽,在困難時期得到了許多客戶的諒解和支持,從而度過了南關。因此,信用是鑄就李嘉誠輝煌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

在人的一生中,能夠做到堅持誠實與信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惟其難為,所以可貴。那些經受了考驗,能夠保持誠實與守信品格的人,才會得到人們的信任,才有機會取得更偉大的成就。

02靠人不如靠己

「求人不如求己」,而在李嘉誠這裡則更近了一步,靠人不如靠己。

靠人不如靠己

1959年,李嘉誠正為如何打開國外市場而發愁的時候,恰好有一位歐洲的批發商來到了他的面前。李嘉誠非常熱情地接待了這位歐洲的批發商,商談進行地很順利,臨到籤合同時,歐洲的批發商卻表示,按照慣例應找一位資歷深厚的擔保人才行。當時,李嘉誠雖然已經立穩腳跟,但並未到讓眾商接踵而至的程度。經過幾天的尋找,李嘉誠有了很深的挫敗感,因為他找不到能「靠」的人。

靠不了別人,李嘉誠並沒有放棄,而是選擇了一位更得力的可靠之人,他不是別人就是李嘉誠自己。最終,連夜趕製的精美豔麗的塑膠花和李嘉誠的行動徹底徵服了歐洲的批發商。從此以後,李嘉誠選擇了一個一生中遵守的原則:靠人不如靠己。

曾國藩曾說,危難之際,不要靠別人,只能靠自己。人一旦有了依賴,就不會想獨立,其結果只會給自己的未來挖下失敗的陷阱。李嘉誠的經歷告訴我們,人必須獨立,必須依靠自己,才能開拓自己的前程,才能經受住一切挫折,最終取得成功。

03做人要勤勞

任何人想要成功,都需要付出辛勤地勞動。李嘉誠之所以能夠贏得財富、走向成功,也不例外。

做人要勤勞

李嘉誠曾在1981年談到自己走向成功的因素時,第一句話便是說:「在20歲之前,事業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雙手勤勞換來。」無論你是富有還是貧窮,只要你勤勞,你就有可能獲得事業的成功。

天道酬勤。一個人的發展與成長,天賦、環境、機遇、學識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勤奮努力。

04追求最新的知識

李嘉誠在回憶過去時這樣說:「年輕時我表面謙虛,其實內心很驕傲。為什麼驕傲?因為我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者新的東西,每天都在進步。」

當初,李嘉誠離開家鄉來到香港時,他選擇了努力學習廣州話和英語。因為這能使他儘快融入新環境。當李嘉誠決定開辦自己的工廠時,他選擇了自己非常熟悉的塑膠業,並且努力閱讀與塑膠有關的報紙雜誌。李嘉誠正是由於不斷地針對性閱讀、學習追求新知識,才獲得了前進的動力。

一個人,只有閱讀學習有新知識有針對性,才能在廣泛涉獵的同時保持機敏的商業嗅覺,同時又不脫離時代。只有追求最新的知識,才能在他人忙於當時流行的賺錢方式之外,嗅出真正有潛力的行業以及真正有價值的信息。

05多結善緣

要成就事業,就要有能夠幫助自己人。

李嘉誠曾說:「對人誠懇,做事負責,多結善緣,自然多得人的幫助。」在李嘉誠的收購史上,滙豐銀行這個財神為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多次幫助李嘉誠完成一系列的收購計劃。

1985年李嘉誠屬下的和黃埔,一舉收購香港電燈公司的大部分款項就來自滙豐。 1988年,李嘉誠通過長江實業全面收購青洲水泥,再次得到了滙豐銀行的支持。 1989年,李嘉誠屬下的和記黃埔之國際貨櫃籌措105億元銀團貸款,也是由滙豐銀行出面組織得以實施的。

由此可見,每一位偉大的成功者背後都有另外的成功者在支撐著。多結善緣,你就在不經意間播下善意的種子,從而在他讓你的幫助下茁壯成長。

06做人要節儉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作為一代富商的李嘉誠對這句話有著深刻的體會,從年輕到年老,始終保持著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做到了不浪費、不奢華。

1995年,李嘉誠在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說:「就我個人來講,衣食住行都非常簡樸、簡單,跟三四十前根本就是一樣,沒有什麼分別。」

古人云:「君子以儉德避難。」一個人的財富固然不是靠節儉省出來的,但是勤儉節約卻會讓財富的擁有者更有修養,更有品質。

07以奉獻為樂

人成為巨富之後,常常面臨這樣的選擇:是為富不仁,還是回報社會?作為富商的李嘉誠對此有明確的回答:奉獻乃人生一大樂事。

李嘉誠熱衷於慈善事業,奉獻社會。1980年,李嘉誠成立慈善基金會,命名為李嘉誠基金會,主要在教育、醫療、文化、公益事業幾方面進行有系統的資助。2006年8月,李嘉誠宣布把其私人持有的約28.35億股長江生命科技股份悉數捐給李嘉誠基金會,這些股權總值約24億港元。2008年5月12日,四川發生大地震,第二天李嘉誠就以李嘉誠基金會的名義,向四川地震災區捐助3000萬元人民幣賑災。第二輪捐助達到1.2億元人民幣。

一個人一生做幾件善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善事。李嘉誠始終堅持做慈善、做公益,也真正付出行動去做慈善、做公益,真實地回饋社會、奉獻社會。

商道亦是人道。要學會經商,首先要會做人。縱觀李嘉誠的經商之道,他始終是把做人看得比任何東西都要重要,他擁有高超的做人藝術,做人主要7個為人處世之道。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相關焦點

  • 李嘉誠,做人的7個為人處世之道
    李嘉誠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被譽為商界超人。面對這樣一位商界傳奇人物,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讓他擁有著如此成功的人生?很簡單,李嘉誠擁有一個很重要的成功因素:高超的做人藝術。縱觀李嘉誠幾十年的商海生涯,他做人主要有7個為人處世之道。
  • 真誠和善良,既是做人之本,更是處世之道
    商品經常社會,人們都很注重為人處世之道,只是人們的處世方式不同而已。在不少眼中,認為做人的處世之道就是做人要圓滑,能夠會拉關係、會說又善拍。於是,有的人為了使自己在處事中左右逢源,得心應手,還學會了察言觀色,有的人則偽裝自己,以達到別人的好感,以為如此就是會處事的人。
  • 為人處世,悟透這5個厚黑技巧,做人做生意都能事半功倍
    厚黑學作為一門為人處世的大學問,歷來被一些道貌岸然者所痛斥,殊不知,他們自己卻都在偷偷運用。與此相比,情商這個從西方來的詞,這些年卻備受推崇,逐漸成為一門顯學。事實上,兩者對比,很容易就能發現,所謂情商的知識和技巧,其實都在包羅萬象的厚黑學範疇中,如果說古人之厚黑的確有糟粕,那從為人處世的角度講,厚黑學中的情商技巧,對現代人卻依然是極為適合的。以下分享5個提高情商的厚黑技巧。
  •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 | 可讀
    先做人,後做事;先為人,後處世。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修煉內功,提高自己為人處世的品質修為,人做好了,事才有可能做好。只把眼睛盯在事上,無視或輕視做人,是不能把事做好的。人生在世,處世為人,離不開做人與做事,懂得了做事先做人、處世先為人的金科玉律,也就抓住了問題的根本。
  • 做人要積八德這是為人處世之道,提升自我影響別人才是真正的人生
    無論遇到得失亦或是成敗,都是每個人必經之過程,沒有失敗哪來的成功,你的一句鼓勵勝過世間的一切形態(成功了有人像個蒼蠅一樣圍繞著你,盯著你。這說明什麼,一個人的素養問題,還有一個人的心態問題,還有一個人的為人處世的態度問題,都將或多或少的影響到自己或周遭的一切。所以我們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無論何時何地,不僅是對別人的尊重,更是對自身的尊重。你連自己都不尊重,還談什麼讓別人尊重你呢?
  • 李嘉誠辦公室懸掛一副對聯,來源於左宗棠,教你如何成功
    他治軍有方,收復新疆,又滿腹經綸,將為人處世的哲理和智慧,囊括於胸中,就比如這一副說盡為人處世的對聯,讓後世無數人引為座右銘。上聯: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下聯: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往寬處行。這副對聯既闡明了成功之道,又告誡世人該如何去做人做事。商人李嘉誠就把這副對聯懸掛於他的辦公室多年,用此對聯來時時警醒自己,在商海奮戰、在世間行事,難免會有手足無措之時,而這副對聯就成了李嘉誠道路上的明燈。
  • 王陽明:為人處世,你想要事事順利,請掌握這三個根本的生存之道
    一個懂得為人處世的人, 往往不會居功自傲,更不會把自己說得天花亂墜,而是懂得把功勞做好分配,才能最大的激發別人的努力與付出。我最佩服的企業家是馬雲,馬雲在公司業績最好的時候,選擇退下,然後把機會讓給更多的年輕人,他的氣魄讓更多的人佩服,而他也避免了樹大招風的危險。
  • 《論語》告訴你為人處世的智慧
    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講人與人的關係,《論語》這部書,給我們指出了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和做人的規矩和原則。這些道理看起來很簡單,很平常,也很樸素,但是這些方法和原則中確蘊藏著大智慧。它告訴我們的是為人處世應該把握的原則和分寸。《論語》裡,孔子特別強調為人處世的原則和分寸。
  • 「兩靜兩動」的為人處世之道
    在這個充滿現實與喧囂的社會上,學會為人處世能讓一個人在生活中避開很多麻煩,在職場上混的如魚得水,同時也能讓自己跳脫出紛繁喧囂的世故,不在庸人自擾。都說方是做事之本,圓是為人之道,懂得方圓的人就懂得立世之本。方為矩,是框架,是做事之本做事要有規矩;圓,是光滑潤澤,包容寬和,圓絕對不是圓滑世故,更不是平庸無能,這種圓是圓通,是一種寬厚、通融,是大智若愚,是與人為善,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
  • 鬼谷子:六句話講透為人處世的精華,做人有道,做事有術!
    《鬼谷子》上、中、下三卷表面講的是詐術,其實是講為人處世的長贏之道。歷史浩瀚,文明璀璨,老祖宗曾經為後人留下諸多發人深思的語錄。老實人研習可以增廣見識,精明人悟透不再爭名奪利,這就是做人有道,做事有術。今天就來分享六句為人處世的精華語錄:1、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勝而人不畏也。
  • 一點高人:《易經》解讀——處世之道
    《易經》是群經之首,涉及範圍也是十分的廣泛,可現代大部分都只覺得易經就是風水命理測算之術,殊不知這只是易學當中的冰山一角。更甚者有人認為《易經》屬於封建迷信並強烈抵制,殊不知《易經》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之本,從軍事、文化、醫療、飲食等都都受到此書的影響,甚至是為人處世的許多至理名言都在其中。(這種感覺就像是世界上很多人都在使用者中國製造的東西,卻又口口聲聲的詆毀中國製造和中國人,揚言無論如何都不會用使用中國製造的東西,可是結果呢?)
  • 《論語》中蘊藏的為人處世之道,細細品味,獲益終生!
    《論語》教了我們許多處世的方法和做人的規矩,這些道理看起來很樸素,實則告訴了我們為人處世的原則和分寸。一、君子敏於行而訥於言孔子說:「仁者,其言也訒」,「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訒、訥均為言語遲鈍之意。「訥言」就是主張言語要遲鈍、簡約,說話越少越好。
  •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說的真好)
    其實,人生這一門學問,無非就是做人做事,為人處世。而且在真正的現實生活中,那些活得好的人,也往往是那些會做人做事,懂為人處世的人。如何過好這一生,關鍵就看你怎麼做了。關於如何做人做事,如何為人處世,這句話說得很對:「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
  • 居官十年的鄭板橋,用親身言行闡釋了「難得糊塗」的為人處世之道
    比較有意思的是他對自我的評價,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因此整日悶悶不樂,妻子見狀,便安慰道:「既然皇上不問,欽差不理,你也裝糊塗吧!」 鄭板橋聞言,怒斥道:「裝糊塗我可裝不來!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變糊塗更難!」 這便是「難得糊塗」的由來,而這句話最後也成為四個字的款跋。
  • 做人就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梁宏達一語道破為人處世的奧妙
    說來也巧我身邊就有一位這樣圓滑的朋友,但是他的為人處世並不讓人討厭。他有一雙滴溜溜亂轉,透著靈氣的雙眼,有的不大,但聚光。和他相處時,你的一舉一動都能通過他的這雙眼傳遞到大腦,然後供他快速做出判斷和選擇,之後說出讓你舒心的話。
  • 《周易》30個成語,30種為人處世之道
    在中國文化史上,《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六藝之源」。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周易》裡的30個成語,我們一起領略古老的處世智慧。
  •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
    做人、做事、為人、處世,這是一個不斷的遞進的過程,是人生不斷積累的過程,我們要先學會做人,培養自己的品格,再去認真的做事,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體會到為人處事的哲學,這是人生不斷積累到一定程度所迸發出來的智慧。
  • 方為立身之本 圓乃處世之道
    其實他們所推重的立身處世之道,也在方圓之間。那做人的方圓在哪裡呢?我覺得曾國藩有句話說得好:「做人之道,以剛介為自立之基,以敬恕為養心之要。」所謂方,應當方在內心的剛介中正,對操守原則的堅守上;所謂圓,應當是圓在處世的通達圓融,待人的尊重體諒上。
  • 增廣賢文:牢記這7條醒世格言,幫助我們輕鬆掌握為人處世之道
    所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保持對社會與人性的洞察,學習、積累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和經驗,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控自我命運。而這個道理,早在數百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已經明了,並且為了讓後代子孫從小就能正確看待人世、學會如何為人處世,還專門編撰了一本啟蒙讀物——《增廣賢文》。
  • 國學智慧:為人處世的高手,身上會有3個表現,你有幾個?
    自古以來,泱泱華夏就是一個非常講究為人處世的民族,先賢們也留下了許多做人、做事的寶貴經驗和智慧結晶。 總的來看,大部分關於為人處世的古訓無外乎就是下面這九個字——若是能夠牢記這些先人的教誨,定然會使我們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