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就中國中小學語文教育來說,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轉捩點。就在本年度,語文課程、教材、考試等都出現了一系列重大變革,這不僅需要全囯各地語文人研究和探索,而且需要社會各界人士關注和思考。鑑於此,2019年12月23日,語文報社新媒體團隊通過走訪、諮詢和大數據分析,遴選並發布了15個年度語文教育備選關鍵詞,包括重大政策,重要人物、事件、現象,新生思潮和核心學術觀點等。截至2019年12月29日,閱讀人數達2.3萬人,投票人數達4445人。現根據得票多少,正式揭曉2019年度語文教育十大關鍵詞。
1、群文閱讀(1945票)
群文閱讀是群文閱讀教學的簡稱,指師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而後圍繞這個議題展開閱讀和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
群文閱讀的「群文」是相對於「單篇」而言的,但「群文」的「群」卻並非單篇的簡單疊加,「群文」組合的機理是結構化,這是群文閱讀最主要的特質。在群文閱讀過程中,「群文」的議題是意義點的核心,圍繞議題聚合在一起的文本,都必須在議題的屬性之內,並從不同角度來解釋議題,形成理解議題的一個有層次性、程序性的認知體系。
2019年,統編版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指出:「群文教學」有利於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但不要理解為「群文」學習就比單篇教學更「高級」,也不是「群文教學」要取代單篇教學。在新教材中,單篇教學和「群文教學」是並存的。
2、核心素養(1851票)
2017年高中語文新課標提出: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四個方面,即「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
2019年秋季,隨著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的投入使用,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進一步引發熱議,其影響遍及整個大中小學語文教育界。
3、統編教材(1780票)
2019年8月27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投入使用及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全覆蓋工作情況。
按照教育部部署,2019年秋季新學期,統編版語文教材在義務教育階段各年級實現全覆蓋,並在第一批和第二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份高中起始年級推行,其他省份高中最遲將於2022年秋季開始使用統編版語文教材。
據統編版語文教材總主編,山東大學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溫儒敏介紹,新版高中教材是嚴格遵循2017年高中新課標編寫的,新版初中和小學教材的編寫,主要遵循現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但也接受了2017年高中新課標的一些新理念。使用新教材,不只是教學方法要變化和適應,最主要的還是教學觀念要更新。
4、整本書閱讀(1643票)
2019年秋季開始使用的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中,整本書閱讀作為學習任務群之一專設了2個單元,指定《鄉土中國》和《紅樓夢》為必讀書目。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則以名著導讀的形式出現,每冊指定必讀書2種,三年共計12種。
1941年,在《論中學國文課程標準的修訂》中,葉聖陶先生便曾明確提出要閱讀整本書:以整本書為主體,以單篇短章為輔佐。
2017年版高中語文新課標正式提出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整本書,拓展閱讀視野,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驗,形成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提升閱讀鑑賞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入學習和思考,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5、於漪(1056票)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籤署主席令,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17日下午表決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授予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決定,授予42人國家勳章、國家榮譽稱號。其中,上海語文特級教師於漪作為基礎教育階段唯一代表人物,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
被長期公認為「育人是一代師表,教改是一面旗幟」的於漪,是一個談到改革開放以來語文教育時不能不大書特書的人物。她從教68年,開設公開課近2000節,培養了三代特級教師,著述數百萬字……正是在她的大力倡導下,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被寫入了課程標準。2018年12月18日,她曾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被評為「基礎教育改革的優秀教師代表」。
如今,年逾九旬的於漪,依然以不懈奮鬥的姿態,站在教育改革和教師培養最前沿。
6、學理(1009票)
以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一零一中學副校長、語文特級教師程翔為代表的部分名師,近年一再強調語文教師在教授語文課時,要高度重視語文教學的「學理」。
程翔在《課程•教材•教法》2019年第11期所發表的《論學理觀照下的語文教學》一文中正式提出,語文教學的「學理」,具體指的是語文教學實踐層面的原理和法則,這是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基石。其具體內涵是:語文教師必須憑藉漢語學、文獻學、文藝學、文章學、文體學、解釋學、閱讀學、寫作學、敘事學、語言學、教學論和課程論的原理和法則,對學生進行讀、寫、聽、說的訓練。這些原理和法則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具有約束性和指導性,提供學理依據,是理性的。學理應科學地分布在各個學段、單元之中,體現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學理之間具有一定的邏輯關係,體現語文學科的內部結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7、學習任務群(998票)
學習任務群也是2017年高中語文新課標一大亮點,旨在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它超越以往單篇課文的教學模式,以學習任務為導向,整合相關的學習資源,強調語文學習的任務性、情境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特點,力求改變傳統語文「少慢差費」現象,發揮語文課程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整體功能。語文新課程分為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包括18個學習任務群。
2019年,在中學乃至大學語文教育界,學習任務群的研究開始破題,並湧現出大量新成果。
8、優秀傳統文化教育(992票)
九年義務教育統編版語文教材中,整個小學6年12冊選入優秀古詩文124篇,佔所有選篇的30%;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佔所有選篇的51.7%。高中統編版語文教材共選入古代詩文67篇,佔全部課文數(136篇/首)的49.3%,其中古詩詞33首,古文34篇。
近年中高考語文試題也高度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查,而且出現一系列新的變化。比如: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從材料選擇、題目設置等方面充分挖掘優秀品德文化內涵,切實發揮優秀文化的浸潤功能、榜樣人物的示範功能,利用傳統的優秀品格感染學生、影響學生;2019年北京中考語文《考試說明》在「基礎·運用」中,增加了「認識篆、隸、草、楷、行五種字體,了解其大致演變過程」的表述,強化對書法常識和書法欣賞的考查。
9、批判性閱讀(785票)
批判性閱讀是批判性思維在閱讀中的應用,其前提是發現問題,關鍵是文本細讀,核心是分析論證。批判性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索等能力的良好途徑。其過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整體感知、初步理解等較淺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對文本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分析、判斷、推論,從而形成個人有理有據的觀點。
近年,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以上海師範大學附中副校長、語文特級教師餘黨緒為代表的一批教師,對批判性思維及批判性閱讀教學不斷進行深入探討,2019年更是風生水起,引起越來越多的人共鳴。
10、考綱取消(737票)
2019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頒布《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與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命題,要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為依據,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試大綱。
2019年11月,教育部頒布《關於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提出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嚴格遵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命題,不得超標。試題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也要注重考查思維過程、創新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意見》要求合理設置試題結構,減少機械記憶試題和客觀性試題比例,提高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試題比例,積極探索跨學科命題。
這意味著,今後的中高考語文,也將由「考什麼,學什麼」,走向「學什麼,考什麼」,每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當為之警醒。
本次評選活動特意開放了留言平臺,網友們還在此推薦了一些自己心目中的年度語文教育關鍵詞,以下幾個尤為大家看重:
大語文
古詩文
立德樹人
大單元教學
項目式學習
自主寫作
青春語文
一語立骨
……
責編:欒雨石、陸寧遠
31692648,.群文閱讀、核心素養……2019年度語文教育關鍵詞有這些,.2020-01-02 10:57:42,.204158,.欒雨石、陸寧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