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殺馬特」青年,小學學歷,曾在流水線上打過工,在理髮店當過髮型師,如今成了電商脫貧帶頭人,通過淘寶把村民們的烏雞、蘿蔔、紅米等農產品賣向全國,全年銷售收入突破300萬元。
李榮富出生在貴州普安縣西隴村,曾經是遠近聞名的深度貧困村,村民們進一次普安縣城需要翻山越嶺走4個小時,負重前行甚至要6個小時,山路建在懸崖上,僅一步寬,一不小心就會滾落到山谷中。
一年賣出烏雞和紅米超300萬的李榮富
初中還未畢業,李榮富就遠赴廣東、浙江等地工廠打工,月工資2000元。李榮富說,流水線工人的生活枯燥乏味,最開心的事,莫過於發了工資去理髮店給頭髮染個好看的顏色,再到縣城裡逛一逛。他最喜歡的顏色是橙色、紅色,因為走在路上回頭率最高,陌生人的關注讓這個年輕人對生活多了一些期待。此後,李榮富索性轉行學習美容美髮,在理髮店幹了3年,一度成為店裡技藝最高超的燙染師傅。 不過,李榮富的職業軌跡,因為兩個人的到來,發生了改變。2019年,公安部派駐到普安縣的扶貧幹部樊陽升為了幫助西隴村的村民脫貧致富,籌建了一個烏雞養殖場。西隴村空氣好、山林多、山上還有天然藥材,是放養烏雞的絕佳場所。
這一年,通往縣城的懸崖小道也修成了盤山公路,村裡的農產品也不愁運不出去了。按照樊陽升的規劃,養雞場分兩條腿走路,除了傳統的線下銷路,還要通過淘寶這樣的電子商務平臺,把烏雞賣到全國各地,而雞場的收益最終惠及村民。
但誰來負責這個養雞場的線上銷售呢?樊陽升正發愁的時候,他迎來了一個新搭檔,他叫牛少龍,是阿里巴巴的資深員工,2019年4月被公司派到普安縣,工作任務是利用阿里的資源、用數位化經驗幫助普安縣脫貧致富,大家都稱他為阿里巴巴脫貧特派員。牛少龍來到普安縣之後就馬上組織電商培訓,計劃培養一批電商人才,為當地的紅茶、紅米等農產品找到突破口。曾經在大城市打過工,愛逛淘寶,曾經也研究過開淘寶店的李榮富參加了這場培訓,被選為養雞場的運營負責人。
李榮富和阿里巴巴脫貧特派員牛少龍一起通過淘寶直播賣烏雞
剛起步的時候,李榮富白天在村裡收各家的農產品,晚上回家看視頻學習電商知識,牛少龍組織的每一場培訓都不落下。在牛少龍的建議下,李榮富還學習了淘寶直播,把鏡頭對準了養雞場。
看到這些烏雞在大山裡自由奔跑、健康生長,買家很快建立了信任,下單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行情好的時候,一天就賣出上千個雞蛋,訂單排隊到了半個月後。如今,西隴村已經有了3個烏雞養殖場,村民們的收入有了更多保障。
李榮富說,村民裡,改變最大的是貧困戶老伍一家。老伍是養雞場的管理人員,也是村裡重點幫扶對象。前幾年,老伍在城裡打工,妻子在家照看四個孩子,老伍一個人養活一家人,日子過得緊緊巴巴。2017年,妻子出走,讓這個勉力維持的超生家庭驟然崩塌。老伍不得不回村照顧四個女兒,偶爾到縣城打零工,一年收入才4000元。
養雞場建成後,固定工資加上分紅,老伍的年收入攀升到了五萬元。日子過好了,老伍四個羞澀怕生的孩子也變得開朗自信。他們也會出現在李榮富的直播鏡頭裡,給叔叔阿姨們唱歌。
連續兩年,包括西隴村烏雞、紅茶、紅米在內的普安農產品都進入了阿里巴巴雙11的興農會場。從年初至今,西隴村農產品線上線下的銷售收入已經突破300萬元。目前,西隴村第四個養雞場也在籌建中。今年3月,普安縣已如期退出貧困縣序列。但李榮貴決心要幫助村民賣更多農產品,賺更多錢,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迪
編輯 陳茜茜
編審 劉丹 劉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