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95後「殺馬特」:打工五年回鄉開網店幫助全村年入300萬

2021-01-07 社會賢達ql

2020年12月,李榮富開著一輛白色皮卡車,載著深山裡的烏雞、雞蛋、紅米,在盤山公路上飛馳,沒有人認得出這就是7年前染著一頭粉色密發的「殺馬特」少年,但那段時光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跡依然可以看到。

眼前這個96年的年輕人,留著大背頭,定型後的頭髮高度超過頭頂七八公分,身穿橙色的羊羔毛外套,在人群中顯得格外出挑。

2013年,在理髮店打工時的李榮富(左),2020年,返鄉創業的李榮富(右)

2020年接近尾聲,一部紀錄片讓「殺馬特」一詞再度走紅,也把「殺馬特」髮型之下的群體拉回大眾視線。他們大多數和李榮富一樣,早已卸下青春期的雷人造型,擁有了穩定工作,或者已經結婚生子。

「2013年那時候的流行趨勢就是這樣子的,加上我有些叛逆,也想獨特一點」,李榮富向南都記者說道,談起初三輟學至今的種種經歷,他沒有過多的情緒,「其實對過去我從來也沒有後悔過,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我從來不害怕成為另類,只擔心自己落後、跟不上時代、被淘汰。」

「不後悔,因為沒有選擇」

李榮富出生在貴州普安縣西隴村。村子坐落在虎跳峽的群山中,斧鑿形狀的山峰直入雲層,陡峻高深的河谷中,水汽會沿著山脊爬升,滋潤出成片的松林與白楊。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美景,也讓交通極度不便,曾經,村民們進一次普安縣城需要翻山越嶺走4個小時,負重前行甚至要6個小時,山路建在懸崖上,僅一步寬,一不小心就會滾落到山谷中。

西隴村

西隴村曾是遠近聞名的深度貧困村。李榮富關於貧窮的記憶,不是吃不飽、穿不暖,而是沒有錢買洗髮水。「大家都到山上摘皂角葉洗頭,很難搓出泡沫,條件好些的人家就用洗潔精洗頭,我們的頭髮又幹又硬。」

李榮富父母對他的期許都落在了名字裡,希望他能夠靠讀書出人頭地、榮華富貴,但他卻在初三那年和3個同學藉故倒垃圾,趁機翻牆逃走,此後再也沒有回過學校。

和村裡大多數年輕人一樣,輟學後的李榮富踏上了到大城市打工之路。他在廣東、浙江多地輾轉,最終在衢州一家相框廠裡落腳做質檢工,月工資2000元。這份工作幾乎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工友大多是50多歲的女性,十幾歲的李榮富顯得格格不入。李榮富沒有朋友,下了班就回到工廠宿舍刷手機,聽音樂、看電影。因為宿舍是一個隔斷,也是同事們上下班必經之道,他的小世界也常常被來來往往的人打斷。

在日復一日的機械勞動裡,李榮富陷入焦慮和迷茫。最開心的事,莫過於發了工資去理髮店給頭髮染個好看的顏色,再到縣城裡逛一逛。他最喜歡的顏色是橙色、紅色,因為走在路上回頭率最高,陌生人的關注讓這個年輕人對生活多了一些期待。

「受身邊朋友的影響,我從小就有些叛逆」,回憶起輟學打工的日子,李榮富說道,「其實我對過去從來也沒有後悔過,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也不會選擇,就這樣一直漂著。」

「不害怕另類,只擔心落後、被淘汰」

2013年,在衢州「漂」了幾年的李榮富選擇回到貴州黔西南州,去理髮店工作,這也讓他的「殺馬特」造型迎來了巔峰期。

回憶起這次人生軌跡的改變,李榮富表示是受到周杰倫影響。2013年的夏日夜晚,下班回到宿舍的李榮富刷到了偶像周杰倫在北大演講的視頻。「我覺得厲害的人,不平凡的人,並不是書要念得多好,我覺得他要有一技之長」,周杰倫在演講中說。

李榮富了解到,原來周杰倫沒有考上大學,方文山也只是高職畢業,當過紡織廠機械維修工、電工、快遞員、服務生、高爾夫球童,23歲還吃不起像樣的雞腿盒飯。

聽完這個演講,李榮富深受鼓舞,開始第一次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決定要做一份可以靠技能謀生的事業。很快,這個熱愛追星、愛染髮、甚至小時候還有過明星夢的李榮富,把人生目標鎖定在「當一名酷炫的美法造型師」。「最開始跟很多髮型老師在一起工作,我看上去又小又年輕,我不知道我的優點是什麼,我能帶來什麼,別人為什麼要信任我,我哪裡跟別人不一樣」,李榮富發出一連串的疑問。

染一頭粉色發是他的第一個突破。「我想有自己的審美和風格,就先接受一下歐美國家的文化,先模仿再超越,再創新」,李榮富稱。但光有「殺馬特」髮型還不夠,「殺馬特」撐起的成熟外表之下,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反思來提升自己的能力。

從理髮店洗頭小弟開始做起,李榮富因為雙手長期泡在洗髮水裡,很多地方都潰爛了,最多的時候手上貼了10個創口貼。一年多之後,李榮富存夠了1萬塊錢,馬上報名了專業髮型師培訓班,順利當上了髮型師。

「我要研究很多東西,要跟不同年齡的人接觸,學習每個年代的文化歷史,要不然真的跟顧客不知道怎麼交流」,談起成為髮型師的日子,李榮富眼睛發亮,「比如我要站在30歲女人想要變到18歲少女、40歲女人想要有獨特魅力、50歲叔叔想年輕10歲但也不要顯得刻意裝嫩、70歲老爺爺要給他一些他們年代的經典髮型再加一些現代化的東西也不會有違和感……等等各種角度去思考。」

理髮行業打磨了五年

「財富和結婚起碼完成一件」

在理髮行業打磨了五年之後,李榮富再一次決定回到普安縣西隴村是在2019年5月。

「我二十多歲了,還沒有財富,只有一點青春,那我要先娶妻生子」,李榮富稱。在外打拼多年,他對攢錢沒什麼概念,但對於人生的規劃一直很明確,「財富自由和結婚生子,這是人生的兩件大事,起碼要完成一件。」

當時的西隴村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2018年,一個叫樊陽升的人成了西隴村的第一書記,他是公安部派駐到普安縣的扶貧幹部,按照計劃,他將在這裡工作兩年,完成脫貧攻堅的任務。樊陽升來的第二年,西隴村通往普安縣的懸崖山路變成了盤山公路,村民從山裡進出方便了。但西隴的特產蘿蔔、紅米等農產品單價低、交通成本又太高,村民很難單靠這些農產品致富。所以樊陽升考察之後決定籌建一個烏雞養殖場,通過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的方式,把烏雞賣到全國,提高村民收入水平。

幾乎同一時間,一個叫牛少龍的阿里巴巴的資深員工也被公司派到普安縣,他的任務是利用阿里的資源、用數位化經驗幫助普安脫貧致富,村民稱他為「阿里巴巴脫貧特派員」。

但樊陽升和牛少龍面臨的同一個難題是,「村裡大部分人連上網都不會,更沒人會經營電商」

「我在衢州打工的時候有做過淘寶店,當時自學了PS軟體,經朋友介紹覺得可以試試」,李榮富稱。收到樊陽升的橄欖枝,他立即打道回府,參加了牛少龍組織的電商培訓,從美工到運營到客服,從頭摸起做起了淘寶店。

剛起步的時候,淘寶店沒有流量,李榮富白天在村裡收各家的農產品,晚上回家看視頻學習電商知識,牛少龍組織的每一場培訓都不落下。為了讓買家眼見為實看到這些吃蟲子和玉米渣的烏雞,李榮富還把直播鏡頭對準了養雞場。看到這些烏雞在大山裡自由奔跑、健康生長,買家很快建立了信任,下單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

李榮富和阿里巴巴脫貧特派員牛少龍一起通過淘寶直播賣烏雞。

比起直播,讓李榮富更頭疼的是,怎麼把這些烏雞安全得運送到縣城的物流中心。「起初村裡沒車,我把雞裝在兩隻編織袋裡,綁在木棍兩頭,架在摩託車後座運往縣城的物流中心。雖然懸崖山路已澆築成了盤山公路,但也只有單向車道,總共有108道彎,又窄又陡。天氣炎熱,再加上山路顛簸,這些雞總是被摩託車輪胎剮蹭,每拉一趟都要死兩三隻。」李榮富說,每當發生這種意外,他都自責得向樊書記請辭。「不過,賣出烏雞和這些農產品賣出去之後,村裡的貧困戶收入提高了,又踏踏實實得繼續幹下去」。

「不開玩笑,貧窮真的很可怕」

經過一年多的摸索,李榮富把西隴村的烏雞、紅茶、紅米的銷路一點點打通,從年初至今,西隴村農產品線上線下的銷售收入已經接近300萬元。今年3月3日,普安縣如期退出貧困縣序列,李榮富的摩託車也早已換成了小皮卡車。

李榮富把農產品裝車、拉下山

本來村裡對我來說真的是看不到希望,因為原來這裡交通很閉塞,幾十年如一日沒有變化」,談起成長的經歷,李榮富的聲音有些哽咽。「貧窮真的很可怕,不開玩笑真的是很可怕」,他停頓了些許,「我小的時候,7歲小孩子都要開始幹農活,80歲的老人依然要幹活。所以,現在看到那些老人、小孩我只要碰到能幫助到他們一點就會開心一些。」

李榮富拍攝西隴村一姐弟倆在幫家裡人掰玉米。

所幸過去幾年村裡的變化讓李榮富開始看到希望,原來的懸崖小路變成了盤山公路,村裡人的生活也慢慢變好。李榮富說,村民中改變最大的是貧困戶老武一家,「老伍是養雞場的管理人員,也是村裡重點幫扶對象。前幾年,老伍在城裡打工養活一家人,妻子在家照看四個孩子,日子過得緊緊巴巴。2017年,妻子出走,讓這個勉力維持的超生家庭驟然崩塌。老伍不得不回村照顧四個女兒,偶爾到縣城打零工,一年收入才4000元。」

如今,老伍遊走在山崗,將那些散落在各處的淡藍色雞蛋收揀好,逐一擦洗,放進特製的泡沫包裝盒,等待李榮富的皮卡車開上山頂,將烏雞和雞蛋發往天南海北。一年下來固定工資加上分紅,老伍的年收入攀升到了五萬元。日子過好了,四個羞澀怕生的孩子也變得開朗自信。他們也會出現在李榮富直播的鏡頭裡,給叔叔阿姨們唱歌。

李榮富將打包好的雞蛋發往全國各地

儘管已經回歸鄉鎮的平靜生活,李榮富在言談之間還是會流露出一些特別的感慨,像極了當初的「殺馬特」少年們在QQ空間發布的「說說」。

「我沒有顧慮,絕對是天馬行空的」

「我害怕的是,我停在原地沒有進步,跟時代脫節了」

「經歷很多失敗挫折,就發現這個社會沒有那麼簡單」

「我如果沒有了創新,做什麼都很保守的話,那意味著我跟別人都一樣平庸」

說起QQ空間,李榮富笑了起來,「我不想再看QQ空間以前裡的自己」,讓他慶幸的是,他總結這些年「自己是跟著時代在變化著的」,走的每一步都是「踏踏實實地生活」,他給自己的微信名設置為「我為自己代言」。

事實上,在近期走紅的《殺馬特我愛你》紀錄片中,那些曾經染著五顏六色頭髮的「殺馬特」少年也都像李榮富一樣回歸到了普通而平凡的生活。

96年出生的冉啟福也曾是「殺馬特」一員,他在2014年高中畢業後外出打工,找到一份電商運營的工作,2018年後選擇回酉陽創業,通過電商直播賣土家臘肉,「我把抓豬,殺豬,灌香腸,燻臘肉,吃臘肉全過程直播,沒想到效果很好,每次直播有1萬多人看」,冉啟福稱,從此,他在縣裡村裡泡著,把野生獼猴桃,沒人吃的土豆等各種土家族好貨搬到淘寶直播,去年網店賣了1300多萬元,帶動30多戶貧困戶增收。

另一位來自山西長治平順縣的任舒文則選擇在網上賣當地特色的「花椒芽菜辣椒醬」,一次偶然的機會參與薇婭的脫貧攻堅公益直播,任舒文一次賣出了24000多瓶辣椒醬,也帶動了平順辣椒醬的名氣高漲。「一場直播相當於平時好幾年的銷量,整個縣的商家震驚了,他們萬萬沒想到電商有這麼大的能量,就連種辣椒的菜農都知道了直播」,任舒文稱,去年他用自己的淘寶店幫助160多戶種辣椒的貧困戶每戶增收8000元,而他自己這幾年一共賺了120多萬。

2020年,「殺馬特」的髮型早已一去不復返,但這些曾經的「叛逆少年」們並沒有消失,他們分布在城市或者鄉鎮,在工廠或田間,在流水線上或手機電腦屏幕前,和每一個平凡的普通人一樣努力生活著。

十三五能源效率達標有壓力 限電與農村拆取暖爐子與此有關!

相關焦點

  • 普安95後「殺馬特」青年開淘寶店幫助村民脫貧,一年賣出烏雞和紅米...
    96年「殺馬特」青年,小學學歷,曾在流水線上打過工,在理髮店當過髮型師,如今成了電商脫貧帶頭人,通過淘寶把村民們的烏雞、蘿蔔、紅米等農產品賣向全國,全年銷售收入突破300萬元。一年賣出烏雞和紅米超300萬的李榮富初中還未畢業,李榮富就遠赴廣東、浙江等地工廠打工,月工資2000元。李榮富說,流水線工人的生活枯燥乏味,最開心的事,莫過於發了工資去理髮店給頭髮染個好看的顏色,再到縣城裡逛一逛。他最喜歡的顏色是橙色、紅色,因為走在路上回頭率最高,陌生人的關注讓這個年輕人對生活多了一些期待。
  • 留學生開網店賺學費 1年1萬鎊驚呆小夥伴
    1年前,本科留學英國的小康在淘寶網開了一家網店,專門提供輔導英語寫作的服務。由於英語水平高、服務質量好,1年後,網店的收入竟幫小康賺回了在英國讀1年本科約1萬英鎊的學費,可以說是驚呆了周圍的小夥伴。
  • 說什麼殺馬特,他們不過是你我身邊的打工少年
    曾統領20萬「殺馬特大軍」的少年任教於四川美術學院的李一凡頭一次知道「殺馬特」,是在2012年前後。一個朋友拿著手機,給他翻看一些殺馬特少年的圖片,帶點嘲諷的口吻。在當時藝術圈的人看來,這就是群「土朋克」「鄉村視覺系」,反正是兩頭都沒學好,結果出來個不倫不類的樣子。
  • 殺馬特,中國打工少年的保護色
    那段時間,大街小巷的廣告,開餐飲的,學英語的,搞房地產的,都跟上了這波熱潮。賈君鵬究竟是否真有其人,已經不再重要,一場瘋狂的創作巨浪就此開始,「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迅速喚醒了一代人的共情。值得玩味的是,直到2020年,這個帖子下仍有窸窸窣窣的回覆,從未間斷過。
  • 56歲村支書帶全村致富:村民種地一年收成僅2萬,如今賣魚竿銷售2000萬
    要知道,在2012年,1個壯漢勞力去工地打工,每天賺的不過七八十元,開網店要比打工強多了。 很快,訂單量越來越多,全家老老少少忙得不可開交。多的時候,一天300個訂單,全家上陣,陳雷和老婆打包裝,兒子做運營,兒媳婦做客服。當時快遞單全靠手寫,光是抄寫訂單,兒子兒媳就得從晚上12點寫到凌晨5點,「寫訂單變成了最愁人的事兒。」
  • 很迷茫,是開網店,還是繼續打工?
    今天下午,我在微信上讀了成都一朋女兒發的帖,內容是關於開網店的的一些想法:她說:「我一直想開網店,但是就沒有很系統的想過開的是什麼樣的,文化理念怎麼樣,我的構想很簡單,就只是想開個屬於自己的小店,不需要賺很多錢,也沒想過要成什麼樣的規模,經營自己比較喜歡的項目(一直在糾結要找什麼樣的項目和貨源從哪裡來這兩個問題
  • 開網店、設工廠,85後女孩帶千名婦女致富:想讓民族藝術走出大山
    近日,湖南湘西一名網店女老闆獲評為全國勞動模範,85後的譚豔林曾是留守兒童,只能在家苦苦等待父母歸來。在15歲時,她便輟學外出打工,長大後,毅然回到家鄉創業。通過網店和身後的工廠,將湘西民間傳統編織品帶出了貧困的大山。
  • 實現年入百萬,打工還是創業?
    沒有五年以上想都不用想,第三老闆要高度認可你的人品,信任你。普通人想通過打工這條路突破階層相當的困難。創業在很多人心裡遙不可及,很多人對創業產生恐懼。沒有人天生會創業,沒有人天生會打工,這都是後天學習摸索自我訓練的結果。你總想著自己只能打工,沒有其他出路,那麼你只能踏踏實實的在公司裡面打工。
  • 90後大學生開網店,1年後卻又重新回工廠打工?是何原因?
    現如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有很多大學生在從大學畢業以後,他們認為自己可以通過創業,比如說進入電商行業開網店,讓自己有更好的發展,可是近日有位90後大學生也是吐槽道:在經營1年網店以後,他認為自己並不適合創業,而且又通過自己所學的專業技術,重新回到了公司和工廠打工
  • 他是「80年代殺馬特第一人」,火遍全國後開美髮店,如今怎樣了?
    羅福興出生於廣東一個小地方,他不喜歡讀書,對課本內容都感覺不感興趣,父母也對他缺乏管教,讓缺愛的他最終走上了一條不夠主流的道路,他後來上一檔節目時還談起過童年經歷,他說自己有整整5年時間沒有見過父母,因此總是感覺自己受到了忽視。
  • 80後打工仔賣湯九年,年入300萬,如今已是千萬富翁
    1981年出生的羅文波是骨之味的董事長,是個標準的「80後」。如今身家千萬的羅文波9年前還在打工。公司的員工們說,羅文波是很平易近人的人,平就穿著大力水手或叮噹貓的T恤在辦公室之間穿梭,是個很活潑很有青春力的年輕人。
  • 「殺馬特」創始人在深圳開理髮店:想當社會學家
    2006年,16歲的他去村裡的理髮店搗鼓了一個爆炸頭,染成粉紅色,抹了口紅,戴上白色耳環,塗上紋身,同時,建立的「殺馬特家族」QQ群,從幾十人發展到幾萬人,從一個群到幾十個群他也是中國最早發起洗剪吹髮型的人之一,由此90年出生的他被貼上「殺馬特」創始人的標籤,江湖尊稱他為「殺馬特」的「教父」。但隨著年齡的增大、父親的去世,羅福興身上的叛逆逐漸褪去。他開始回歸主流,希望通過一技之長擔起養家的重任。
  • 朋友開網店月入10萬,為什麼卻建議我不要開網店?
    有的網店那銷量簡直都快成天文數字了,肯定能掙不少錢吧!看到這裡很多人也產生了想要開網店的想法,但是一位開網店的朋友介紹說,最好還是不要開,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吧!這位朋友的網店一個月都要有將近10萬的營業額,這讓我們這些打工族都非常羨慕,但是這位網店老闆卻說出了實情,真是讓我們這些沒有開店經歷的人大吃一驚!
  • 曾被人看不起的殺馬特髮型,是許多打工青年追求過自由的證明
    2020年,殺馬特終於從現實裡滅絕了。對於許多網民來說,一場持續了17年的,圍剿「腦殘」審美的「撥亂反正」戰役終於迎來了全面勝利。從2003年開始,從反對低俗土味的「小清新」,到反對哈韓哈日的「愛國者」,再到單純不理解殺馬特的路人們,曾共同對殺馬特發起過一次規模史無前例的大圍剿——
  • 女大學生自己創業開網店,年賺可達30萬
    2012年4月,小魏還是在上大三大學生,她便投入5000元開起了網店。當時,小魏沒有經驗,但是網店的攝影、美工、售前售後等都需要技巧,她只能一步一步摸索,失敗了再重來。當時,她每天打理網店,從早上9點一直坐到晚上11點,壓力非常大,提起前期的艱辛,小魏現在還有點叫苦不迭。
  • 江西瑞金「90後」深山養孔雀 年入10萬被稱「孔雀王子」
    一隻只孔雀或在窩棚裡散步或在木架上棲息,偶有一隻雄孔雀張開羽翼,開出五彩斑斕的尾屏。4月18日,劉金飼養的藍孔雀在大棚裡棲息。 李豁達 攝這個「90後」小夥子名叫劉金,2015年回鄉創業,養殖藍孔雀。經過兩年多的打拼,劉金從當年的打工小夥,變成年入10萬的小老闆,還成立了瑞金市金歌藍孔雀養殖基地。
  • 李一凡:殺馬特工人和城市白領,兩者的壓抑非常類似
    大多數90後殺馬特,在15、16歲就出門打工了。李一凡:幾乎每一場放映,都有觀眾會說,其實自己的內心和殺馬特很像,但沒有殺馬特勇敢,沒有勇氣來抵抗這個特別規訓的社會,不敢做一點出格的事。這一點有些出乎我的意料。觀眾大多是90後、95後,在城市做一份白領工作,有些人看起來家庭環境還不錯。兩者的壓抑,其實非常類似,這可能是一代人的共同問題。
  • 他開網店賣布,不料成了皇冠級布料賣家,月入4萬
    魏巍15歲就不讀書了,跟著老鄉四處打工。後來意識到這樣下去不行,在姑姑的建議下,2002年他來到無錫開始創業做紡織品。當時在錫滬路上的新天地布料市場租了一個90平米的店面,賣坯布和染色布。當時魏巍對布料一竅不通,開業的前三個月又趕上淡季,幾乎沒什麼生意,有時候接連幾天一米布都賣不出去,心裡真是急得不得了。
  • 80後放棄百萬年薪回鄉種無花果:他的理想是全村人都種上無花果
    兩個人都是1986年出生。兩年前,黃金還是手遊王者榮耀的高級運營經理,年薪百萬。三年前,劉翠萍還在北京做房產銷售,又在四川廣元開房產銷售公司,也算收入不菲。  那麼,他們為什麼忽然轉型,回到家鄉當起了農民呢?為此,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對他們進行了深度專訪。
  • 《殺馬特,我愛你》:導演買了915條視頻,探尋殺馬特的根源
    2006年,11歲的廣東少年羅福興初涉網絡世界,在給自己起網名時,想到了英文單詞smart,他用自己拼音式的讀法,把他念做「斯馬特」。又覺得「斯瑪特」沒有霸氣,就把「斯」換成了「殺」,殺馬特就此誕生。直到四、五年之後,一位深圳的朋友打電話給他:「你不是找殺馬特嗎?我現在能聯繫到一個叫羅福興的人,你過來見見吧。」李一凡沒想到,他第一個找到的殺馬特竟然是他們的「教主」,立馬趕往深圳。然而二人的第一次面聊,李一凡毫無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