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網店、設工廠,85後女孩帶千名婦女致富:想讓民族藝術走出大山

2020-12-20 排頭聚焦

近日,湖南湘西一名網店女老闆獲評為全國勞動模範,85後的譚豔林曾是留守兒童,只能在家苦苦等待父母歸來。在15歲時,她便輟學外出打工,長大後,毅然回到家鄉創業。通過網店和身後的工廠,將湘西民間傳統編織品帶出了貧困的大山。

據悉,譚豔林將扶貧車間落在25個村中,千名留守婦女和200多名殘障人士能在家鄉工作,大山的留守兒童不再日復一日地等待父母。譚豔林的父母在她10歲時,為了養家餬口而外出務工,她和妹妹兩個人為了照顧2歲的弟弟,輪流背著他上學,相依為命的三人一周的5元零花錢,全靠周末在隔壁村的工廠擔任臨時工。

由打工妹一路奮鬥到某公司部門經理時,她的姑姑從樹上摔落,再也不能正常行走,也沒有了經濟收入。2011年,譚豔林手中的辭職書撕了又寫,反反覆覆,最終,她決定回到家鄉創業和幫助姑姑重拾信心,姑姑對手工藝品的特長和電商的快速發展,憑藉一根網線,譚豔林創就年產值高達4000萬的湘西工藝品產品。

不是所有的網店老闆都能創業成功,85後的譚豔林能成功不是偶然。譚豔林曾談及在外打工的經歷,在35℃高溫下,她在30層的高樓窗外進行玻璃窗加固工作,那一年,輟學打工的譚豔林只有16歲,不難看出,譚豔林是一個敢於拼搏的人,在光明的前途和可能失敗的回家創業中,她最終選擇了當時沒有任何頭緒的創業,也充分說明譚豔林是一個有冒險精神的人。

此外,創業過程中,譚豔林能想到利用網店來擴大銷量,也說明了她善於發現機會,而且,在上架一周後,面對10萬元的訂單,只有姑姑和自己一人,不確保能不能完成訂單要求時,她咬牙接下,可見,譚豔林是一個能抓住機會的人。除了譚豔林自身的優秀外,她帶領的這些人同樣也不普通,雖然他們是殘障人士和留守婦女。留守婦女連外出務工都不怕,更能吃苦,尤其是在家門口就能賺錢,避免他們遠走他鄉和能陪伴家人,所以,他們和難以找到合適工作的殘障人士一樣,更加珍惜這個工作機會。

譚豔林不只是讓自己和姑姑找到了新的人生價值,也讓家鄉的殘障人士和留守婦女實現自我價值,更讓家鄉上千名留守兒童能日日看到父母,像普通孩子一樣,在父母的身邊長大。據我國對農村留兒童的相關調查,全國2018年的總人數為697萬餘人,比2016年的903萬餘人下降了22.7%。其中,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照顧的留守兒童人數佔比96%,4%的農村留守兒童由其他親戚朋友監護。

譚豔林反哺家鄉的做法令人動容,更令人感動的是,和她一樣的人還有很多,潮州市的林振芳定居深圳卻情牽家鄉,出資數千萬元蓋學校和修校舍等,讓孩子不再走十幾公裡才能上學。在家鄉成長的他們學會了善良,也深深明白家鄉發展的不易,他們反哺家鄉是為了讓家鄉更好,讓更多人脫貧致富和實現價值,正如他們所言——想為家鄉做點事。

不過,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都和譚豔林一樣回鄉創業,尤其是在外打拼出一些事業的人,即使農村創業有一定的扶持和補貼,這並不是因為他們願意為發展家鄉,而是因為創業的風險太大,有的人敢於創業是因為沒有退路,畢竟創業一旦失敗,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及金錢都將打水漂。

再加上農村的經濟條件普遍不佳,創業如果出現經濟困難,便沒有其他的資金來源,更容易失敗,如果是高學歷人才回鄉創業,會讓一些人認為對方混得不好等,這種歧視或者誤解容易讓創業的人有較大的心理壓力,像是曾引發爭議的北大學子賣豬肉一樣,直到16年後創下18億身家才消除這種偏見。

相關焦點

  • 11年讓1600名女孩走出大山,拿命拼!央視點讚「扒皮」校長張桂梅
    而在雲南,遙遠的大山深處,卻有一位名叫張桂梅的女校長,捨身忘我,創辦了一所免費的女子學校,將1600多名女孩送出大山!因為張桂梅的關係,福利院女孩通過高考從大山走出,考入名校浙大。多年之後,當張桂梅再次見到女孩時,女孩已為人婦,育有一女。張桂梅看著被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小姑娘,故意問這位學生:你咋不生個男孩?
  • 走出大山的女孩
    誰都有走出大山的夢想和憧憬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和機會把夢想和憧憬變成現實家住大山深處的女孩蔡志英是幸運的,因為她遇到了張桂梅。否則,她很可能也會像許多同齡人一樣,任由遐想在雪山上翱翔,自己卻始終長不出一雙飛出大山的翅膀。
  • 從網遊高手到網店達人 85後女孩賣檸檬年銷千萬
    會打網遊的女孩,不一定能賺錢;會賺錢的女孩,不一定能把網遊玩好。但是,資陽市安嶽縣龍臺鎮上,一名來自長沙的85後姑娘用6年時間證明,一切皆有可能。    龍臺鎮 319 國道旁,10餘平方的門店裡,3名女孩正在不停地敲擊鍵盤,這便是一家年銷售額過千萬網店的所在地。門口10餘名工人正將金黃的檸檬打包,準備寄往上海、天津、寧波、徐州、哈爾濱、銀川等地。
  • 中國版姐姐來了:女校長讓16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網友的評論淚目
    為了讓姑娘不要早早被嫁人,走出大山,她的拼命又改變了多少女孩的命運。沒有高尚的人格,很難堅持下去,她太了不起了,是中國最美的女校長。我們就叫大山裡的女孩。」對於女孩的自尊保護,張校長真的讓人感動,想到之前一些受捐者還要被合影,心裡是挺難受的。
  • 大山裡的女子高中:63歲女校長重病纏身,卻改寫1645名女孩的人生
    ,重男輕女的思想依然殘存,有些女孩剛一出生就被拋棄,未被拋棄的「幸運兒」背負著偏見長大後,又早早困在成家生孩的「義務」裡,活在農間地頭的辛勞中,在貧瘠的土地上飛速枯萎成了她們的宿命,她們被奪走了受教育的權利,也失去了走出大山的機會,傳統和愚昧的父輩觀念像一道枷鎖,鎖住了她們去發現世界的步伐,她們甚至以為,那就是她們的「命」!
  • 63歲的張桂梅,12年來送16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
    這是全國第一家全免費的高中,招收的都是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後無法繼續求學的貧困山區女孩。今年7月,張桂梅剛送走它的第十屆畢業生,在今年參加高考的159人中,綜合上線率100%,其中,本科150人,在麗江市排名第一。
  • 讓1600名女孩走出大山的校長張桂梅,這才是真正的女權主義者
    今年高考,一所藏在雲南深山中的高中火了,這所叫做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學校,建校12年,連續10年高考綜合升學率100%,一本上線率達到40.67%,本科上線率達到82.37%,改變了1645名大山裡的女孩的命運。
  • 走出大山再回到大山 只為書聲琅琅
    那時她剛剛成為一名中學教師,得知班裡有學生打算放棄中考外出打工,便和班主任去家訪,勸說這名學生回校。「我也是山裡的孩子,知識讓我有了走出大山的能力,更可以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韋君玉是這樣回答的。這算得上「現身說法」。
  • 「張桂梅的瞬間」走出大山的女孩
    趙黎浩 攝前言:誰都有走出大山的夢想和憧憬,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和機會把夢想和憧憬變成現實。家住大山深處的女孩蔡志英是幸運的,因為她遇到了張桂梅。否則,她很可能也會像許多同齡人一樣,任由遐想在雪山上翱翔,自己卻始終長不出一雙飛出大山的翅膀。那是2009年的暑假,和往年一樣,我和同事們利用假期到麗江市玉龍縣招生。
  • 讓1600貧困山區女孩走出大山上大學,她,其實也是個苦命人
    讓1600貧困山區女孩走出大山上大學,她,其實也是個苦命人9月7日,教育部下發《關於在教育系統深入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通知》,號召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大力弘揚她矢志不渝跟黨走、痴心執著辦教育、無私無我育新人的崇高品格。
  • 被稱為「魔鬼」、「周扒皮」的她,讓1600多名女孩走出貧困大山
    她身上散發的這束光,指引著山裡的人走出去。她就是張桂梅,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校長,沒有家庭、無車無房、一身病痛.張桂梅圓了山區女孩的讀書夢。大山裡的女孩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從2008年建校至今,共有1645名大山裡的女孩
  • 彝家繡娘:小針頭織就五彩致富路
    小小針尖,經過縣、鄉、村婦聯整合,不僅讓民族傳統技藝在繡娘手中得以創新與發展,那密密的針腳,正在編織的還有新時代彝家人勤勞致富的小康路。居家實現新增收博什麼日洛,49歲的螺髻山鎮德育村婦聯主席。「村裡很多男人打工去了,婦女在家帶娃、餵豬,下不了地。」博什麼日洛說:「現在不一樣了,大家空了就在家做針線,不用出門也掙錢咧。」她說,「長遠來看,繡娘的收入不一定比打工的少!」目前,德育村繡娘隊有9名骨幹,她們都是多年縫紉本民族服飾的熟手。有她們坐鎮,博什麼日洛主任心裡很有底氣。
  • 祿豐:大山裡種出「洋果子」 敲開群眾「致富門」
    祿豐:大山裡種出「洋果子」 敲開群眾「致富門」 2020-10-23 16:5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為大山女孩打開廣闊人生
    2020年高考錄取結果出來後,張桂梅不斷收到學生發來的喜訊,又一批大山裡的女孩子考上大學了。12年來,她全力推動發展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已經有1800多名大山裡的女孩從這所學校走出,走進大學,走向她們更廣闊的人生。
  • 中國首所全免費女子高中,是她讓1645名女孩走出大山
    綜合排名一直是全市第一1645名女孩走出大山、圓夢大學......即使如此,只要一出院她總會第一時間出現在校園她沒有家庭、無車無房、一身病痛卻用生命和行動來詮釋「蠟炬成灰淚始幹」在大山深處建起全國第一所專供貧困家庭女孩就讀的免費高中
  • 甘洛中學的90後班主任:重返大山,是為了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2020年9月,王呷呷開啟了她在甘洛中學做語文老師的第三年,而作為班主任她所帶的第一屆學生也正式踏入了畢業班的行列。對於王呷呷而言,不僅是早上需要到的更早,晚上離開教室的更晚,隨之而來的還有更大的壓力。「感覺自己最近頭髮掉得特別厲害,還真有一點擔心年紀輕輕便禿頭了。」
  • 為了讓貧困女孩昂首走出大山,張桂梅究竟有多「拼」?
    全國第一所公辦免費女子高中,12年累計讓1800多名大山女孩考入大學,學校本科上線率、一本上線率穩居雲南省麗江市前茅……63歲的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創造了這個大山裡的教育奇蹟。    談起「女高奇蹟」,張桂梅說:「這是老師學生拼搏出來的。我們不拿出這樣拼的架勢,孩子們怎麼和外麵條件好、基礎好的孩子比?」
  • 「中央媒體看甘肅」大山的迴響——三個民族自治縣的70年巨變
    搬出大山天地寬,走出大山心敞亮。「十三五」以來,東鄉縣共實施易地扶貧搬遷2.8萬人。白銀中帶領全家搬遷時,扔掉了燒柴的大黑鍋等很多舊家什,但有兩樣「舊家什」白銀中捨不得扔,一樣是挑水的大水桶,一樣是以前專門走泥路穿的「泥鞋」。在東鄉人的眼中,水和路的改變,跟命運密切相關。
  • 63歲,無兒無女,無家庭無財產,卻把1645名女孩送出貧困大山
    01窮人家裡的孩子有多少人能走出大山?貧窮家庭的女孩子就更不用說了,當城裡的孩子坐在乾淨整潔的教室裡早讀時,她們正背著背簍穿著破爛的布鞋行走在泥濘的山路上;當豆蔻年華的城市姑娘們聚在一起討論著班裡心儀的男生,山裡的女孩正在鄰村男孩的家裡,聽雙方父母討論婚嫁和彩禮。
  • 婦女學苗繡 增收帶娃兩不誤
    增收帶娃兩不誤  【解說】苗繡是指苗族民間傳承的刺繡技藝,是苗族歷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現形式之一。據了解,苗族婦女刺繡不打底稿,憑藉豐富的想像力,形成一個豐滿的繡品。加上苗繡針法的豐富多變,這些因素讓苗繡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