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這個女高,我可以把命搭上。」
—— 張桂梅
63歲的女校長張桂梅,堅守滇西貧困地區40多年,放棄優越的工作條件,毅然投身深度貧困山區教育扶貧主戰場。
攻堅克難,執著奮鬥,為當地教育發展和脫貧攻堅作出重要貢獻。
她矢志不渝,克服種種困難,努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建成針對貧困山區家庭困難女孩的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
使1600多名貧困家庭學生圓夢大學,託舉起貧困家庭脫貧發展的希望與信心。
「十幾歲的姑娘就被嫁出去了,我絕不讓我教的班級的孩子因為交不起學費輟學。」
——張桂梅
看了張校長的採訪視頻,被她的話感動熱淚,也為她憔悴的面容感到心酸。
在貧困地區辦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她承擔了多大的經濟壓力和精神負擔。
為了讓姑娘不要早早被嫁人,走出大山,她的拼命又改變了多少女孩的命運。
沒有高尚的人格,很難堅持下去,她太了不起了,是中國最美的女校長。
去年高考,華坪女高應屆畢業生一本上線率達40.67%,本科上線率達到82.37%,排名麗江市第一。
面對採訪,張校長說:「我想讓孩子們全部上一本,雙一流大學。」
她想讓這些姑娘們看見世界,接觸到最好的視野,想給他們最好的前途和命運。
「我沒有提貧困兩個字,我覺得貧困對女孩子來說,是一種隱私。我們就叫大山裡的女孩。」
對於女孩的自尊保護,張校長真的讓人感動,想到之前一些受捐者還要被合影,心裡是挺難受的。
華坪女高招收的,是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之後,無法繼續讀書的山區女生。
從2008年建校至今,共有1645名大山裡的女孩從華坪女高走進大學。
當記者採訪班裡的一個女生時,她說:「其實村裡很多像她這樣的同齡人,就嫁人,生小孩了。我想走出去,走遠一點。」
記者問她:「靠什麼能該改變。」
她說:「靠知識。」
曾經,年輕時的張校長,17歲離開遼寧到雲南支邊,後隨丈夫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中學任教,那裡是她丈夫的老家,她以為自己就從此紮根在那兒了。
1996年,不幸的是,丈夫因胃癌去世,黯然神傷的張桂梅申請從大理調出,來到了麗江。
緊接著,她被查出了有子宮肌瘤,然而,之前為了給丈夫治病,已經沒有積蓄了,她想,自己活不長了。
從醫院走到學校的路上,她很難過很絕望,生與死的抉擇再次折磨著她。
當學校的老師們知道後,跟她說:「你不怕的,你治療,你不行還有我們。你不要看我們再窮,我們都會救活你。」
當時開婦女代表大會,大家給張桂梅捐錢,山裡的婦人,手裡只有五塊錢,是留著路費回家的,但是當時全給張桂梅捐了。
那一刻她在想:「自己沒為這個小縣做過一點點貢獻,她們把我救活了,我活著要幹什麼,我就想做點事。」
後來她把心力都放在教書這份事業上,但是發現課上著上著,女孩就不來上課了,去山裡家訪發現,家裡把她嫁人了。
張桂梅自己掏錢,不用這家裡人出錢,把孩子撈回來上課。
一個高三的女學生,被家裡叫回去幹活,而這家的兒子讀初二,卻被帶去縣城上補習,張桂梅不理解,家長說:「因為他是兒子。」
張桂梅擔任兒童福利院的院長,發現這裡很多都是被遺棄的女嬰,這讓她意識到,在山區裡,女生想要得到教育有多難。
她說:「女孩子受教育,她可以改變三代人。所以我一定要辦一所女子高中。」
母親受了好的教育,她就不會遺棄自己的孩子,她會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
但是要辦一所高中,她沒有錢,那時候沒有網絡,她只能拿著自己獲得的特級教師榮譽,去一個個找人捐助,卻被當騙子。
五年了,她才籌了不到一萬,這已經花費了她所有的心力。
就當她想要放棄時,剛好有一個去參加人大代表會議的機會,縣裡給她7000塊的路費和買衣服的錢,她用來買了一臺電腦辦公。
去參加會議的時候,褲子膝蓋的地方破了,她沒注意,卻被一個新華社的記者發現了。
當時人家說她褲子破洞,她很不好意思,捂著說現在也沒辦法回去換了,北京太堵車。
那個記者卻說:「開完會,您跟我說說您的事吧。」
就這樣,一篇關於張桂梅的報導發表,引起了全國的關注,最後,由政府合資,辦了這所女子高中。
她去大山裡撈孩子來讀書,基礎差,沒關係,只要肯讀就行。
逃回家的,繼續去撈回來,不能讓她們走,因為她們是一個家的希望,就交到我們手裡了。
當時她開會,跟老師說:「全部要上本科,不願意幹的,就辭職。」
16個老師,走了八個。
剩下的八個老師,對著所有學生,最後繃不住了,縣裡說要把學生分散到其他學校,依然是免費上學。
張桂梅沒辦法,感覺已經走到絕境了,但在她準備交接資料的時候,發現八個老師裡,有6個黨員。
她忽然心裡震了震,把老師叫過來, 說:「如果是在抗戰時代,只要有一個黨員在,一個陣地都不會丟,現在,我們有6個黨員在,但是,我們把這塊扶貧陣地,丟了。」
於是,她讓老師們重溫誓詞,條件簡陋,就自己畫了塊黨旗,但是,誓詞還沒念完,他們都哭了。
最後,所有人,老師和學生一起,靠著自己的意志,拯救了這所女高,成為全市升學率第一的學校。
這些姑娘們,上浙大,川大,武大……無數名校。
她們出來工作的第一份工資,全部捐給學校,但是張桂梅說:「不用感謝我們,請孩子和你們的家庭,好好享受這份努力的成果吧。」
當記者問到張校長:「您覺得自己的價值是什麼?」
校長說:「我這輩子的價值,是救了一代人。」
看完這個紀錄片,真的全程像彈幕說的:眼睛進磚頭了。
底下評論都是:哪裡捐款,哪裡捐款。
這個世界上,雖然不是每一朵鮮花都能在出生時,就能擁有陽光和雨露,雖然,他們走的路要比別人艱難,布滿荊棘和玻璃碎片……
但是,他們還是成長起來了,他們鮮血結痂,卻無上榮光。
為這些默默用生命付出的老師們致敬,他們改變無數命運的信仰,感動中國,感動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