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批次葡萄酒抽檢不合格,如何在春節避免買到假酒?

2020-12-22 騰訊網

年關漸進,家家戶戶團圓席間,酒水自然是不可或缺,而在酒水消費趨勢年輕化、時尚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葡萄酒也越來越受到年輕小資群體的青睞。

但葡萄酒行業魚龍混雜,要從琳琅滿目的葡萄酒中選到自己心儀的酒款還是頗具難度的一件事。

138批次葡萄酒不合格

2019年8月,《消費者報導》整理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收錄的自2014年1月~2019年7月對葡萄酒的質量抽檢情況。

結果顯示,近5年來共檢出120批次不合格的葡萄酒,涉及酒精度、甜味劑、人工合成色素、防腐劑、品質指標以及標籤等問題。

其中,甜味劑成為不合格葡萄酒的重災區。120批次不合格產品中,共有34批次檢出甜味劑,含量範圍從0.2mg/kg~1100mg/kg,包括皇家路邑士、百利威、芭娜娜、蟠桃宴、駝龍、金葡莊園、阿爾金、琴露、園林、民賀、999、雪蘭山、雙喜等品牌。

據悉,葡萄酒中恰到好處的甜味來自飽滿多汁的葡萄原料。但為了改善口感,一些不法生產者開始往葡萄酒中添加某些甜味劑,以掩蓋過於明顯且不夠協調的酸、澀、苦味,而國家明確規定葡萄酒中不得添加人工合成的甜味劑。

值得關注的是,攝入過量的甜蜜素、糖精鈉等容易在體內蓄積,對人體的肝臟、腎臟和神經系統造成危害,特別是對代謝排毒能力較弱的小孩、孕婦、老人的危害更明顯。

此次梳理還發現10批次葡萄酒違規添加了人工合成色素。

據了解,葡萄酒的色素主要來自葡萄皮,屬於天然色素。然而,抽檢中卻發現了摻水染色的「紅葡萄酒」。這種添加人工合成色素的操作一般是廠家為降低成本,從而減少葡萄汁的使用量。

雖然人工合成色素有著色澤鮮豔、著色力強、色調多樣等優點,但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可能有毒。

那麼,作為普通消費者如何輕鬆鑑別葡萄酒真假呢?

生命時報曾做過一個關於「檢驗小蘇打是否能鑑別葡萄酒品質」的實驗。

結果發現,遇小蘇打不變色的一定是假酒(色素勾兌的酒)。

但遺憾的是,小蘇打不能鑑別摻假酒。假酒中,完全不變色的勾兌酒較少,半真半假的摻假酒更為常見。摻假酒中,如果添加了天然果汁或者花青素,遇小蘇打也會變藍。

小蘇打也不能鑑別葡萄酒品質好壞。遇小蘇打後變色的程度,是由花青素濃度決定的。但花青素含量由品種和釀造工藝決定的,不作為鑑別葡萄酒品質的依據。

此外,抽檢中發現有11批次葡萄酒涉嫌假冒,被假冒的葡萄酒以消費者熟知的品牌為主,包括池之王(3次)、長城(3次)、宏力紅(2次)、茅臺(1次)、張裕(1次)、王朝(1次),不合格原因多為違規添加甜味劑和人工合成色素,以及防腐劑超標。

此外,多數消費者比較傾向購買進口品牌的葡萄酒,但值得警惕的是,進口品牌並非意味著就是安全。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2019年1-10月全國未準入境食品化妝品信息,本刊統計發現,共有18批次進口啤酒不合格被拒絕入境,其中,法國產的問題紅酒最多,共計8批次。

【特別聲明】:本篇內容所採用的原始數據均源自國家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官方網站,數據客觀真實。如相關抽檢結果數據經政府有關部門核實及認定後確認有變更事實的,請及時聯繫本刊。

消費提示

1.如何選購安全有保障的葡萄酒

年份與灌裝日期有區別

大部分的葡萄酒的正標上會標註一個年份,例如1982年的拉菲,這個年份代表著釀酒葡萄生長採摘的年份,消費者可根據葡萄採摘年份推斷葡萄酒的質量價格。

除了葡萄酒年份,在葡萄酒背標上還有一個灌裝日期(即裝瓶日期)。

葡萄酒的生產需要經過採摘、發酵、陳年等一系列過程,所以葡萄酒的灌裝日期與年份會有一定時間差異,大家也可通過此時間差異大致推算出葡萄酒的陳年時間。

閱讀標籤信息

進口葡萄酒需貼中文背標。根據我國法律規定:進口預包裝食品應當有中文標籤,葡萄酒的中文背標須涵蓋以下內容:

條形碼很重要

通常進口葡萄酒條形碼需看前面的2-3位數字,不同的數字代表不同的國家,如若條形碼數字與瓶身標示的國家不相符,那麼請勿購買。

2.葡萄酒越「陳」越好?

在葡萄酒儲存期間,酒中的風味物質在瓶子裡不斷發生氧化還原變化,其狀態隨時間的變化類似拋物線,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漸漸變好——達到最佳——不斷衰敗。

在「漸漸變好」階段,酒通常香氣簡單濃鬱,缺乏複雜性,紅葡萄酒單寧酸澀,白葡萄酒酸味尖銳,平衡性較差。

達到「最佳飲用」期時,酒體的果香、木桶香和陳釀香能夠融為一體,實現香氣的平衡,單寧變得柔和,同時結構飽滿、立體。

進入「不斷衰敗」期時,酒體往往由於過度氧化而變得十分薄弱,顏色變成棕紅色,果香幾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醬香,甚至醋味、醬油味,單寧的澀度已經非常柔和,而酸味明顯,口感的平衡再次被打破,接下來的走向會越來越差。

3.過期的葡萄酒能不能喝?

其實,不同酒的「最佳飲用期」不同。對於大部分低價酒來說,最佳飲用期一般在1~2年內;對於少部分中等價位的酒來說,最佳飲用期可能在三五年之後,10年之內;僅極少量優質年份的名莊酒,最佳飲用期可能超過10年甚至更久,而這需要釀酒師有深厚的經驗和極強的預判能力。

決定酒適飲期長短的另一個關鍵因素還有保存條件。葡萄酒對存放環境要求十分嚴格,但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買回家的酒可以平躺放置於小型恆溫恆溼櫥櫃中,或短期保存在冰箱冷藏室內,避免日曬、高溫等。

那麼葡萄酒過期了還能不能喝呢?判斷方法其實很簡單,開瓶後,如果出現明顯的醋味、醬油味或黴味,沒有果香,顏色暗沉失光,有大量沉澱,表明已經失去飲用價值;反之,如果保存條件良好,酒體沒有出現過度氧化,還可以喝。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酒已開瓶沒有一次性喝完,剩餘的酒必須密封后橫臥放置於冰箱冷藏室,最好一周內喝完。

最後還需提醒大家的是,美酒雖好,也切勿貪杯。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男性飲用葡萄酒每天不要超過250ml,成年女性每天不要超過150ml,孕婦、酒精過敏人群、病患人群、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應避免飲酒。

(來源:消費者報導綜合生命時報、深圳消委會)

相關焦點

  • 煙臺市市場監管局抽檢100批次食品樣品 不合格4批次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9年11月13日,煙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2019年食品抽檢信息公示(第三期),開展了100批次的食品監督抽檢。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檢驗和判定,其中合格樣品96批次,不合格樣品4批次。煙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此次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已按照相關規定進行了處置。
  • 寧夏抽檢酒類樣品18批次 不合格1批次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9年11月1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廳網站發布《2019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示(第四十二期)》。信息顯示,近期,寧夏回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廳抽檢酒類樣品18批次。其中:葡萄酒15批次,合格;黃酒3批次,2批次合格,1批次不合格。
  • 西安市灞橋區抽檢101批次食品樣品 不合格4批次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據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人民政府網發布的《灞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101批次食品抽檢情況的通告(2019年 第42號)》,近期,西安市灞橋區組織監督抽檢餐飲食品、炒貨食品和堅果製品、澱粉及澱粉製品、豆製品、糕點、罐頭、酒類、糖果製品、冷凍飲品、糧食加工品、肉製品、蔬菜製品、薯類和膨化食品、速凍食品、調味品、飲料101批次,不合格樣品4批次。
  • 如何辨別優質的葡萄酒?教你簡單的辨別技巧,再也不怕買到假酒!
    如何辨別優質的葡萄酒?教你簡單的辨別技巧,再也不怕買到假酒!現在人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了,所以紅酒成為我們在生活當中非常受歡迎的一種酒水飲料,尤其是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對紅酒不了解,所以說在購買的紅酒不知道該怎麼辨別優質的紅酒,那麼接下來跟大家說一下,教你簡單的辨別技巧,再也不怕買到假酒了。
  • 西安市未央區市場監督管理局:11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
    批次,不合格11批次。總體情況本次抽檢餐飲食品22批次,餅乾4批次,蛋製品2批次,澱粉及澱粉製品21批次,豆製品8批次,方便食品3批次,蜂產品2批次,糕點10批次,罐頭7批次,酒類16批次,糧食加工品44批次,肉製品4批次,乳製品7批次,食糖1批次,食鹽2批次,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5批次,蔬菜製品11批次,薯類和膨化食品5批次,水果製品6批次,速凍食品1批次,糖果製品1批次,調味品35批次,飲料
  • 春節備貨要避開!廣東26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
    離春節長假還有15天各位小夥伴買好年貨了嗎2020年的第一發食品抽檢結果新!鮮!出!爐!這些不合格的零食、肉製品和酒類已要求整改下架大家要仔細看好根據2019年國家和廣東省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計劃,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抽檢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調味品、肉製品、乳製品、飲料、速凍食品、薯類和膨化食品、糖果製品、酒類、蔬菜食品、水果製品、澱粉及澱粉製品、特殊膳食食品、保健食品、食用農產品等
  • 山東抽檢13類食品115批次不合格 醬醃菜檢出致病菌
    人民網濟南1月12日電(宋翠)今天,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了2015年第一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全省17市對13類產品、合計2613批次進行了監督抽檢,發現115批次抽檢樣品不合格,合格率為95.60%。
  • 安徽通報7批次黃金珠寶抽檢不合格 主要問題標識物不合格
    原標題:7批次黃金珠寶抽檢不合格主要問題標識物不合格據安徽商報報導明明是「足金合成紅寶石戒指」擺上櫃檯卻被標註為「硬足金紅寶石戒指」……昨日,安徽省工商局公布流通領域黃金珠寶商品抽檢結果,標稱商標「上海老廟」戒指、標稱商標「上海亞一」掛件等7批次樣品不合格。
  • 臨沂食藥監局抽檢食品60批次 不合格4批次
    共抽檢產品60批次,其中合格產品56批次,不合格產品4批次。抽檢不合格案件已批轉相關縣區處置。20150118//沂水縣昊特食品廠不合格20141206//郯城元廣食品有限公司不合格20150212//臨沂柴旺食品有限公司不合格
  • 甘肅省食藥監局抽檢酒類96批次 不合格1批次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據甘肅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2018年8月20日發布的甘食藥監公告【2018】第95期總第545期,近期,甘肅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抽檢2類食品共253批次。其中,抽檢酒類96批次,不合格1批次。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個別項目不合格,其產品判定為不合格產品。
  • 食藥監總局抽檢酒類樣品101批次 不合格1批次
    1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發布通告稱,近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抽檢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肉及肉製品、水果及其製品、飲料、焙烤食品和酒類等6類食品918批次樣品,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910批次,不合格樣品8批次。    本次抽檢的酒類主要包括白酒、葡萄酒。
  • 12批次電熱毯抽檢不合格
    12批次電熱毯抽檢不合格    部分產品易觸電、著火 電熱毯使用3~5年後沒壞也應更換    本報訊(華商晨報 掌中瀋陽客戶端記者趙威)電熱毯是冬季廣泛使用的電暖產品,一旦存在質量問題或使用不當,易發生觸電、著火等人身安全事故。
  • 江門市市場監管局:1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
    通告稱,春節將至,江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期組織對全市範圍內經營的13大類應節食品進行監督抽檢工作,具體包括糧食加工品、水產製品、水果製品、食用油、速凍食品、酒類、肉製品、薯類和膨化食品、餅乾、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糕點、食用農產品、餐飲食品,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134批次,內在質量不合格樣品1批次。
  • 廣西食藥監局抽檢食用農產品樣品138批次 不合格6批次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10月1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2018年第39期總第160期)》。信息顯示,近期,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抽檢4類食品318批次樣品。其中,抽檢食用農產品樣品138批次,不合格6批次。所有抽檢樣品遵循隨機抽樣原則。
  • 山東25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涉及酸奶,紅酒……
    本次抽檢的有煎炸過程用油、發酵麵製品、油炸麵製品、發酵乳、酒類等5類食品及相關產品,共抽檢樣品574批次,檢出25批次樣品不合格,合格率為95.64%。  省食藥監局表示,對本次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生產經營企業所在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已責令企業查清產品流向,召回、下架不合格產品,控制風險,立案調查,並分析原因進行整改。
  • 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3批次瓜子樣品抽檢不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日,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發布關於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的公示(2018年第43期),3批次樣品不合格。近期,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抽檢10類食品141批次樣品,不合格樣品3批次。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個別項目不合格,其產品即判定為不合格產品。
  • 899批次羽絨服抽檢不合格,李寧、波司登均上榜
    臨近雙十二,各大品牌各大商家也開始新一輪的促銷活動,面對琳琅滿目的羽絨服,消費們更應該理性消費,不要只看表面,買到不合格的商品也會對身體有害。《消費者報導》在十一月份公布了2011年至2020年關於羽絨服產品的抽檢情況報告,在這十年間國家、省級監管部門共抽檢發現了899批次不合格的羽絨服,其中3.6%的兒童羽絨服、96.4%的成人羽絨服。
  • 抽檢:4批次日用紡織品不合格,大牌子也能中招?
    那麼,你買到手的毛巾真的物美價廉嗎?近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天貓、京東、百聯3個網絡平臺銷售的20批次圍脖、頭巾、吸汗巾、吸水巾進行了監督抽查。然而,經檢測,有4批次不合格產品,不合格檢出率為20%。
  • 中國食品安全抽檢26批次不合格 宿州福香源上榜
    原標題:中國食品安全抽檢26批次不合格包括食用油等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近日公布2015年第13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抽檢信息涉及11大類食品552批次樣品,抽檢項目不合格樣品26批次。
  • 德清縣市場監管局抽檢4大類食品26批次樣品 不合格2批次
    從德清縣食品安全信息網獲悉,德清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告了2015年第4季度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涉及炒貨食品及其堅果製品、酒類、水果製品、肉製品4大類食品,抽檢樣品共計26批次,不合格2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