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清宮劇《延禧攻略》的熱播,靈敏機智的女主角魏瓔珞紅遍大江南北。而魏瓔珞的歷史原型就是乾隆皇帝的令妃,即後來乾隆追封的孝儀皇后。她是繼富察氏、烏拉那拉氏之後的乾隆第三位皇后。
令妃即魏佳氏,出生於正黃旗包衣世家。父親魏清泰為內務府總管,女兒魏佳氏被乾隆立為令妃後,魏清泰父憑女貴,由包衣管領提升為包衣佐領。在乾隆四十年正月的時候,也就是在令妃去世前幾天,乾隆將令妃的娘家由正黃旗抬為鑲黃旗。
魏佳氏出生於雍正五年(1727年),大約在乾隆六年的時候,通過內務府選秀入宮。魏佳氏秀外慧中,人美心也美,溫順善良,善解人意,長她十六歲的乾隆皇帝非常喜歡她。所以在魏佳氏十九歲的時候,就被乾隆封為「令嬪」,位列眾嬪首位,而家世顯赫的舒嬪卻在她排名之後,可見乾隆對她是非常寵愛。
此後,魏佳氏聖眷日隆,品階上升之快令人咋舌。三年之後,她又被晉封為令妃;乾隆三十年的時候又立為皇貴妃。由於孝賢皇后早逝,烏拉那拉氏皇后又被打入冷宮,這時魏佳氏成為後宮實際的管理人。
魏佳氏從乾隆二十一年至乾隆三十一年,十年之間為乾隆誕下四子二女,是為乾隆養育兒女最多的一位后妃。從生育子女的密集程度分析,乾隆對魏佳氏的寵愛幾乎到了專寵的地步。那魏佳氏為何卻以副皇后之名統領後宮,生前離皇后僅一步之遙,卻無法扶正上位?下面,本人談談粗淺看法,歡迎指正討論。
首先,魏佳氏的娘家有點弱勢,也就是魏佳氏的出身不太高貴。你看順治的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父親綽爾濟是科爾沁貝勒、鎮國公,孝莊太后是她的姑奶奶;康熙的皇后赫舍裡氏,爺爺是輔政大臣索尼,老爹是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叔叔是權臣、世襲一等公索額圖;雍正的皇后烏拉那拉氏,父親為內大臣費揚古,母親為多羅格格覺羅氏,而覺羅氏是努爾哈赤的玄孫。
而我們再看一看魏佳氏娘家的背景。魏佳氏的娘家只是一個中等公務員家庭,魏佳氏的老爺爺嗣興只是一個護軍校,是內務府護軍營的一個下級軍官。爺爺武世宜最大官職也只是個內務府總管。反觀清朝的前幾位皇后,要麼是皇親國戚,那麼祖上軍功赫赫。而相比之下,魏佳氏的出身則有些寒酸。立後也是朝廷大事,魏佳氏出身低微,一旦要母儀天下,定會招致群臣反對。而乾隆也是明智之人,不會為了一個女人的名份,搞得君臣不快,影響安定團結。
而乾隆的老母親崇慶皇太后也因為魏佳氏出身低微,極力反對立魏佳氏為後。乾隆是個大孝子,必不會忤逆母親的意思。而這個崇慶老太后又長壽,直到乾隆四十二年以八十六歲高齡去世。而此時,魏佳氏早已去世三年了。
最後一個原因,本人覺得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乾隆為了儲君順利繼位,所以沒有立魏佳氏之後。我們知道清朝的前幾任皇帝都是庶出的,而到了乾隆這裡,他立儲的人選都是嫡生皇子。他曾秘立嫡長子、孝賢純皇后的兒子永璉為儲君,但可惜的是永璉在九歲的時候夭折。後又欲立孝賢純皇后的另一個兒子、皇七子永琮為儲君,但永琮在二歲的時候也夭折了。退而求其次,乾隆決定立魏佳氏的兒子永琰為儲君。考慮到此時若立魏佳氏為後,定會遭到群臣反對,而按照乾隆以前立儲的慣例,群臣也馬上會推測出永琰是儲君人選。此時封后,也不利於永琰順利接班。
所以,基於以上幾點原因,魏佳氏在生前並沒有戴上皇后的桂冠。但令她欣慰的是,乾隆六十年的時候,永琰的儲君身份被公示,魏佳氏也被追封為孝儀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