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翔:理解法律的關鍵:解釋法律

2021-01-08 麗江知名律師郜雲

羅翔:理解法律的關鍵:解釋法律

刑偵案審

英國法學家梅因說,法律一經制定,就已經滯後。因此,理解法律,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解釋法律。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刑法和民法的解釋方法是不同的。民法是私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間的財產關係和人身關係。因為當事人雙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當雙方出現民事糾紛必須通過法律定紛止爭。所以,民法的解釋是可以根據法律的精神比照最相類似的條款進行解釋。在民法沒有明文規定的情況下,也應該尋求民法以外的法理、習慣等作為裁判的依據。但是,作為公法的刑法則不一樣,因為刑法是最嚴厲的法律,輕則剝奪人的財產,重則剝奪人的自由甚至生命,所以,刑法的解釋必須遵循嚴格解釋的方法。

主觀解釋和客觀解釋

關於刑法的解釋原理,存在主觀解釋論和客觀解釋論。

主觀解釋論認為解釋法律一定要探究立法者的原意;客觀解釋論則認為,立法者的原意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假設,時過境遷,立法者的原意也無法還原,因此沒有必要拘泥於立法原意,完全可以根據客觀生活的實際需要去進行解釋。

法律永遠是一種平衡的藝術,刑法解釋既要考慮主觀解釋論,又要採納客觀解釋論。首先,解釋法律必須尊重立法者所規定的語言,不能突破語言的極限,因為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其次,在語言的範圍之內,當然也要根據社會生活的實際需要進行解釋。

1997年立法者在規定「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時候,可能做夢都想不到有一天會出現智慧型手機。1997年大家普遍使用的是BP機、大哥大,而且當時人們使用大哥大還需要辦證,當時的計算機特指電腦。

如果完全按照主觀解釋論,智慧型手機就不能算作計算機。但今天的智慧型手機跟計算機在功能上其實沒有本質的區別。所以,到底什麼叫計算機?你可能會發現,每一個法律概念都有模糊的地方,乍看來很清晰,仔細一看又迷霧重重。從人們對計算機的通常理解,計算機是做文字處理、上網的機器,如今的智慧型手機早就可以實現這些功能了。所以根據社會的實際需要是可以把智慧型手機解釋為計算機的。當然,這其實既符合主觀解釋論又符合客觀解釋論。一方面,智慧型手機沒有超越計算機這個詞語的極限,這是對立法語言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沒有拘束於立法者當時的想法,按照當前對計算機的理解,把智慧型手機解釋為計算機也並不離譜。

形式解釋與實質解釋

第二種有關解釋的理論之爭就是形式解釋與實質解釋。

所謂形式解釋就是探究語言的形式界限進行解釋,而實質解釋則是探究條文背後的法律精神來解釋。當前,主流的立場依然是折中說,在形式基礎上追求實質:一方面我們的解釋不能突破語言的形式界限,否則就違反了罪刑法定原則;另一方面我們又不能拘泥於法律的形式表達,而要去探究它背後的精神。

比如搶劫罪,基本刑是3至10年有期徒刑,如果有8種加重情節則可以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直至死刑,其中有款加重情節叫做「冒充軍警人員搶劫」。某地曾發生這樣一個案件,某女深夜被搶,次日到警局去報案,結果嚇了一跳,因為接待她的民警居然就是昨晚搶劫之人。

那麼,問題來了,真警察搶劫屬不屬於冒充軍警人員搶劫?

從實質來看,冒充軍警人員搶劫,要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那真警察搶劫,是不是更應該處10年以上呢?但從形式上看,「冒充軍警人員」這個語言無法包含真警察搶劫,如果把真警察解釋為冒充警察,司法機關就不是在適用規則,而是在創造規則。所以真警察搶劫,不屬於冒充軍警人員搶劫,只屬於普通型搶劫,只能認定在3到10年有期徒刑中量刑。

還有一個更為奇怪的例子,登載於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參考》。某女遭遇張三性侵,事後女方報警,公安機關發現一個特別的現象,女方是雙性人,有兩套生殖系統,但染色體是XY,也就是在生物學上是男性。那張三還構不構成強姦罪的既遂呢?

如果把被害人解釋為男性,張三主觀上想強姦女性,但客觀上被害人是男性,那張三就只構成強姦罪的未遂。如何去解釋法律,是採取生物學說還是第二性徵說?

如何在刑法意義上理解性別,這顯然也是豐富多樣的社會生活對法律人提出的問題,為了方便大家思考,先看一個相似的案件。張三強姦了李四,後來發現李四是個變性人,他雖然生而為男,但覺得投錯了胎,於是做了變性手術,成為一名女性,染色體依然是XY。那這位變性人在法律上屬於男性還是女性呢?我想大家應該有了答案,雖然在生物學上他是男性,但在解釋的時候,完全可以把她看成為女性。這種解釋就是在形式上考慮實質的需要,根據被害人的第二性徵和社會屬性進行解釋,同時也沒有超越女性這個詞語的極限。

所以,權威判例認為,張三案構成強姦罪的既遂。

想一想

小美想買一部新手機,在學校看到有收購「卵子」廣告,於是賣了一顆卵子,獲款2萬元,收購者構成組織出賣人體器官罪嗎?

圖片

(圖片與內容無關)

原文載《刑法學講義》,羅翔主編,雲南人民出版社,2020年7月第一版, P26-28.

整理:江蘇省蘇州市公安局法制支隊(直屬分局)「不念,不往」「詩心竹夢」。

相關焦點

  • 《刑法學講義》:擁有近900萬粉絲的「法律男神」羅翔講刑法
    張三、李四、王五每個人的行徑都如鼻涕蟲一樣令人噁心,但哪個鼻涕蟲必須受到法律的懲罰呢?(答案在本文最後揭曉) 以上案例,出自全網爆紅的「法律男神」羅翔教授所著的《刑法學講義》。這本書是他為每一位普通讀者寫的刑法普及講義。
  • 羅翔對自由的理解錯在哪?
    最近在看羅翔老師的視頻,關於「法律是人類最低的道德標準」和「自由如果不加限制定會造成強者對弱者的剝削」。1. 公眾如何去理解法律和道德以及個人價值觀之間的界限?2. 討論這類問題應該以哪個為先導?非常希望得到吳主任的指點。或者吳主任可以推薦本書。
  • 「願你成為法律之光」火遍全網的羅翔老師,一個幽默的理想主義者
    面對法律,我們多數人對此都感到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籤合同,拆遷補償,結婚...法律和我們息息相關。陌生則是因為,枯燥乏味的法律條文,離我們那麼疏遠,我們大多數人,可能大半輩子都記不住其中幾條。2020年,一位百萬級法律科普UP主——羅翔老師,以一天一個視頻吸粉100多萬,成為了新晉網紅。
  • B站大神羅翔首次給中學生做法律講座 這所學校沸騰了
    而且,羅翔也在講座中親自蓋章認證了:這是第一次給中學生講法律,哈哈,學校和00後的牌面也太足了吧!好事多磨,前兩天,少年很沮喪地說:不用搶綜合課名額了,老師說我們年級不能去大劇場聽講座,只能在教室裡看直播。昨天又峰迴路轉,少年回家時興高採烈:明天可以去大劇場看大神了,我要拿籤名求合影。今天是憲法日,請羅翔講法律很應景。老母親蹭少年們的福利,在學校的直播裡追了一次星。
  • 冤案大案接連發生,羅翔帶你看從古至今的中國法律
    最近一段時間,接連出現很多牽動人心的大案,無論是江西的入室殺人案,還是被羈押26年的張玉環改判無罪,都讓很多網友開始關注中國的法律制度和司法體系。以「法外狂徒張三」而走紅網絡的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老師,對張玉環案也進行了細緻的講解,表達了司法行業從業者的正義、嚴謹和溫情。
  • 羅翔教授講到的法律專業名詞該如何翻譯?
    作為知名刑法法考老師,羅翔教授早已經火到了法律圈外。疫情期間,羅翔教授入駐B站,兩天之內,粉絲數便達到了一百萬,如今粉絲高達550萬。每條視頻的播放量驚人,少則100多萬,高的甚至達到800萬。不論是認真做筆記,準備司法考試的同學,還是喜歡法律,憑著興趣聽聽法學的小粉絲,大家都對羅翔老師的課倍加喜愛。中國日報曾報導「Professor brings humor to legal studies(教授將幽默帶到法律課堂上)」。
  • 羅翔:法律是對人最低的道德要求,需要考慮人性的軟弱|十三邀
    點開視頻,枯燥、高冷的法律形象碎了一地,只有一個男子在「厚大法考」的背景前,將刑法案例變成了一則則有趣的段子。這個男子就是羅翔,北京大學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厚大法考」授課老師。經過 b 站 up 主們的二次創造,羅翔的講課視頻被瘋狂傳播,截至 2020 年 9 月,羅翔的 b 站粉絲數超 900 萬,全站排名第四。
  • 認知,倫理與法律——為什麼AI可解釋性是關鍵 ?
    法律應該如何規範、引導和治理呢?」這引出來題目所說的問題,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人工智慧的認知方式,然後是可能帶來的倫理風險,之後,我們才有基礎來討論如何用法律來規範和管理,而這些問題的基礎,又可以歸結到AI算法的可解釋性上。
  • 法律推理在法官解釋法律過程中的運用
    可見,法律推理不僅存在於法官適用法律的過程中,而且還存在於法官解釋法律的過程中,這兩個階段的推理被有的學者分別稱為」大推理」和」小推理」,前者包括後者,後者是前者的一個成分或子系,二者有重合的部分,解釋中包含著推理活動,推理中含著解釋方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明確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釋關係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的就是法律推理在法律解釋中的具體運用。
  • 論法律解釋的導向
    對構成要件進行形式解釋,似乎從某種意義上說,相當於沒有解釋構成要件。解釋任何構成要件的詞語時,一定是存在某種導向的。說白了,就是到底朝什麼方向去解釋。 如何理解「解釋導向」? 總而言之,「法律的解釋導向」,可以稱之為「法益保護的目的」。 這樣說可能不好理解,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法律的解釋導向」。 比如《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對於現場發現的嫌疑人,可以口頭傳喚。
  • 張志銘:法律解釋概念探微
    從理論上說,有法律,就有對法律的理解和解釋活動。法律解釋的歷史同法律存在和發展的歷史同樣久遠。這三個特點也可以說是目前國外法律解釋理論中對法律解釋概念認識的主要特點。當然,在這三種理解或界定之間,也包含著很大的差異。此外,從上述九種理解或界定看,它們一般都把法律解釋理解為對「法律規定」或「法律規範」的意義內容的闡明或說明。有鑑於此,為了對什麼是法律解釋這一問題進行系統的分析,我們想先提出一個關於法律解釋的操作性定義,即法律解釋是對法律文本的意思的理解和說明。
  • 法律解釋的同類規則
    [ii]  理解同類解釋,需要把握如下幾個要點:一是適用同類解釋規則的原因,在於同類詞語通常具有性質上同質性、價值上相同或者具有類似的價值,基此才可以對兜底語或兜底條款進行同類的解釋。二是兜底條款是立法機關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所使用的模糊條款,司法中應當嚴格限定其適用範圍,不能認為法律例舉以外的任何行為都可以被兜底語或兜底條款所包容而進行任意解釋。
  • 法律用語的相對解釋
    這則笑話雖然不大端雅,但對理解法律用語的相對解釋卻很啟發意義。從解釋學角度來看,本則笑話的核心意義在於:由於「方便」一詞的多義性或模糊性,必須在特定的語境下才能準確把握其準確的含義。這就揭示了這樣的一個法律解釋的語用學規則:同一個法律用語在不同的法律規定甚至同一法律規定的不同款項中,其含義可能有所不同,也即法律用語具有相對性。因此,對法律用語的解釋應當根據不同的語境進行相對解釋。
  • 法律解釋與法的事實判斷
    ]BD  [解析]本題考查法律解釋與法的事實判斷的理解。傳統的法律解釋亦即狹義的法律解釋,是指當法律規定不明確的時候,以文義、體系、法意、比較、目的、合憲等解釋方法,澄清法律疑義,使法律含義明確化、具體化、正確化。狹義的法律解釋重在在文義的限度內探究立法者的意圖,分為文義解釋、體系解釋、法意解釋、比較解釋、目的解釋及合憲解釋。體系解釋是指以法律條文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即依其編章條款目的前後關聯位置或相關法條的意思闡明規範意旨的解釋方法。
  • 過了「追訴時效」的案件,法律如何處理
    過了「追訴時效」的罪犯,法律是否就真的束手無策?對此,記者採訪了相關刑法專家。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刑法學研究所所長羅翔對制度背後的法理進行了解釋。   「具體到本案中,還涉及適用新法還是舊法的問題。」阮齊林指出。   如果按照現行刑法(1997年刑法)規定,由於司法機關已經立案了,罪犯逃避偵查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即追訴時效不適用。但有一點疑義是,法律對如何理解「逃避偵查、審判」並沒有明確,實務中也沒有相關判例可參考。
  • 不能用《新華漢語詞典》的解釋去理解法律?
    不能用《新華漢語詞典》的解釋去理解法律? 前天,本號推送的《陝西興平市檢察院,你們發給市場監管局的這份《檢察建議書》,錯了!》一文引發廣泛關注,支持者有之,質疑者有之,這本屬正常,筆者也十分歡迎聽到來自各個方面的不同聲音。但其中一位網友的質疑還是有點兒出乎筆者的預料。
  • 論法律解釋規則
    上海 200050  內容提要:法律解釋規則是法律解釋方法的基本構成要素,它為法律解釋提供確切的思維路徑指引,並為法律解釋過程提供精細化的操作準則。倡導法律解釋規則的適用,在於解決法律解釋方法研究的哲學化、複雜化之問題,凸顯法律解釋規則的實踐意義。為清晰地認識法律解釋規則,需要從概念釐定、性質之辯、功能定位及研究旨趣等角度展開。
  • 法律解釋的標點規則
    而在斷文釋句尤其是對法律規定進行標點解釋時,解釋者首先應當重視將標點符號作為解釋詞語文句或法律規定含義的重要參考因素,同時也要防止將錯就錯地以本被誤用誤置的標點符號作為解釋詞語文句或法律規定含義的依據。
  • 法律解釋的相關內容
    一、按照法律解釋的主體和效力不同把法律解釋分為法定解釋和學理解釋兩大類。(一)法定解釋。法定解釋又稱正式解釋、有權解釋,官方解釋和有效解釋,是指法律確定的國家機關或個人依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對法律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釋。
  • 陳輝 | 論功能主義法律解釋論的構建
    我們認為在解釋學的發展譜系中,客觀性問題是其基本立場發展與改變的核心關切,正是隨著對客觀性難題的解決嘗試引發了解釋學三種立場的出現和發展。在我們看來,以詮釋學為基礎,主張功能主義解釋論立場,是解釋學理論擺脫困境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