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背街小巷,如何搖身一變,成為讓居民滿意的「回家路」?麻將館擾民、餐館佔道經營該怎麼整治?從「最差街道」之一到公園城市示範街區,這條街經歷了怎樣的蝶變?…… 如今,走在成都大街小巷,不少街道已換了「新顏」。
今年初,我市啟動了園林綠化建設行動,在全市打造35處公園城市示範街區點位。記者從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獲悉,目前這35個示範街區均已打造完成。昨日,記者走進了成華區、武侯區等公園城市示範街區點位,實地感受新街區帶來的全新體驗。
文化塑景 要「面子」更要「裡子」
走過利通橋就到了武侯區沙堰街,這條幾百米的街道上,麵館、超市、醫療診所鱗次櫛比,一家家規劃得宜、乾淨整潔的鋪面與街道相得益彰。煙火氣息中又流露出幾分靜謐與閒適。但在兩年前,這裡卻是成都市「最差街道」之一。
「以前小餐館佔道經營很常見,遇上下雨天,雨水混著食物殘渣流到馬路上讓人煩惱。」家住附近翠堤春曉小區的劉女士說,現在再也沒出現過這些情況了,上下班、接孩子都好走,下雨天也不用再擔心那些惱人的情況出現。
「不僅要面子,更要裡子。」武侯區晉陽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呂敬東告訴記者,為了解決路面積水問題,街區重新鋪設了400餘米的雨水管網。工程耗時長,但商家和居民都很配合,縮短了工期。
沿著沙堰街漫步,記者關注到,街道還更有「文化」了。牆上有各類精美的浮雕,且每隔一段路,其風格就有所變化。據武侯區晉陽街道綜合執法協調辦主任張延渠介紹,這是沙堰街打造的重點,這些具有鑄造工藝之美的浮雕分為川西印象、童年記憶和逝者如斯三個主題,希望依託晉陽街道的厚重文化,打造以三國蜀漢文化為底色的街景。
在道路盡頭還坐落著一座即將對外開放的小遊園。「我們將原來的空地重新利用起來。」上述負責人介紹,遊園內古風元素與現代設計元素融合的建築還將被用以開展三國文創產品研發和文化交流,為沙堰街小學的同學們提供了解三國文化的平臺。
「從文化角度激發街區內生動力,也是我們在街區有機更新過程中找到的『法寶』,未來希望為市民提供更多可知、可覽、可參與的新場景。」呂敬東表示。
特色鮮明 新增多個主題廣場
成華區長天路公園城市示範街區
來到成華區長天路公園城市示範街區,又是另一番不同的感受。此地,可在綠地中體驗多功能輪滑跑道、攀巖運動場;可在法治廣場看普法動漫、了解法治典故;還可在綠地走廊重溫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
順著長天路下行,曾經的違法建築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綠意蔥蘢的開敞空間;曾經的柵欄搖身一變,成了充滿生機的綠籬。在長天路法治廣場,沿著醒目的指示牌,「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法治石刻躍然眼前,這是長天路社區法律之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草一木,一桌一凳,主題清晰。右側是新打造的「青年活力時尚運動廣場」,突出運動、休閒、交流等功能,成了居民休閒健身的好去處。
位於雙慶中學旁的一條道路也煥發了生機。「以前道路兩側雜物堆放和車輛亂停亂放嚴重,尤其在雨天,給周邊居民通行帶來不便。」成華區公園城市建設和城市更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徵集居民訴求和學校意見,在街區改造中,修建了符合校園風格的便道,增花添彩、設置休閒設施、體育健身路徑,增設路燈等。
不僅如此,街區還搭建起了社區「兩委」、居民代表、規劃團隊等人員共同組成的工作坊,聘任熱心為社區出力的居民為「社區居民志願者」,共同維護新建成的小遊園、微綠地,做到每一塊草坪都有人養護、補植,共同呵護城市「綠肺」。
多方參與 街區場景更豐富
目前,全市35個公園城市示範街區均已打造完成。每個點位都根據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呈現出了各自不同的風格。
根據《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社區園林景觀建設技術導則》,記者注意到,公園城市示範街區打造內容十分豐富。比如,中心城區結合「中優」相關工作部署,其他區(市)縣結合舊城更新改造,在歷史文化片區、特色商業區和社區等區域,統籌提升街區內部道路綠化、院落綠化和遊園綠地建設,探索場景植入和生態價值轉換機制等。
同時,打造過程中還充分發動社區、居住小區等社會單位參與共建共治共享,整體提升街區環境,集中塑造具備公園城市特色的城市空間。
「通過公園城市示範街區的打造,營建更多場景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精緻景觀,讓市民在城市綠化建設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綠化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楊靜耕 李菲菲 本報記者 王琳黎 文/圖
原標題:一街一特色 一步一視界 成都35處公園城市示範街區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