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被稱為「省尾國角」的汕頭,交通基礎原先十分單薄,限制經濟特區發展,歷經40年荊棘發展,如今早已不復當年落後面貌,交通建設上,公路、鐵路、港口、機場多維立體全面「硬核」提升,高速公路、城市幹道、環線、快速路、高鐵、城鐵、輕軌、通用機場、公交系統、港口碼頭等等悉數在列,目前汕頭綜合立體交通初具雛形,未來汕頭將持續加快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速度,為支撐服務汕頭經濟特區加快發展,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系列目標奠定堅實交通基礎
汕頭鐵路發展
1988年,廣梅汕鐵路工程立項,線路經原汕頭特區設站,1995年9月27日,汕頭站隨廣梅汕鐵路竣工通車建成使用並開通貨運;同年12月28日,汕頭站開通客運,高鐵時代的到來,高鐵動車卻未實現首進汕頭
2013年12月28日,潮汕站正式開通運營,恆大汕頭市民只能選擇跨市乘高鐵,直到2018年12月31日,隨著汕頭站改造工程基本完工,以及廈深鐵路汕頭聯絡線開通,高鐵動車終於進城,汕頭中心城區也終於開啟屬於自己的「高鐵站點」
然而聯絡線很明顯無法滿足汕頭城市發展定位,進一步深化高鐵量級,勢在必行,短短幾年內,汕汕鐵路、汕樟高鐵等相繼落地,汕頭高鐵站也由零到一,如今,汕頭已成功擁有四座高鐵站
◎ 汕頭站首班動車乘客(圖源:汕頭融媒集團)
汕頭高鐵站樞紐
汕頭高鐵站樞紐一體化工程,主要包含新建10萬平方米的現代化高鐵站房,以及佔地4.8萬平方米的東廣場,站場規模為11臺23線,其中高鐵8臺17線,將打造成為集高鐵、普鐵、城際鐵路、城軌等多種方式於一體的綜合性交通樞紐
同時,以高鐵站為核心,將規劃建設3.1平方公裡的中央商務區(CBD),並對周邊47平方公裡範圍進行綜合開發,推動站城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增強汕潮揭都市圈綜合服務功能,強化「雙核+雙副中心」的聯動發展
汕頭高鐵站樞紐一體化工程項目總投資逾32億元,建設資金由建設單位自籌、銀行貸款、發行企業債等多渠道籌措解決,項目建設規模及主要內容包括站前東廣場工程、南北樞紐集散系統工程和軌道交通預留工程
據汕頭市發展和改革局消息:汕頭高鐵站樞紐一體化工程將在2020年12月建設,預計2025年12月完工
汕頭南站
汕頭南站位於汕頭市濠江區濱海街道上頭村南側約500米處,車站西臨光纜路,東臨中信大道,北臨337省道,交通便利,是汕頭市南部新城市中心的核心區域
增設汕頭南站,有利於優化汕頭城市格局,促進汕頭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有利於支撐汕頭臨港經濟區建設,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有利於擴大高鐵覆蓋,提升片區高鐵出行服務水平
根據初步設計方案,汕頭南站建設規模為2臺4線(含正線),總佔地面積約10.4萬平米,站房面積1萬平米,位於線路北側,旅客年發送量遠期可達每年330萬人人次,高峰小時聚集人數遠期可達1500人
汕頭南站車站建築設計適用、經濟、美觀,在滿足客流集散、運營管理及緊急疏散需求的基礎上,充分結合周邊交通網絡,以便綜合疏解鐵路客流和城市客流;充分考慮物業開發空間,匹配濠江區汕頭南新城市中心控制性詳規,助力汕頭南部新城市中心及粵東創新驅動發展新基地的形成及發展
潮陽站
2007年,廈深鐵路潮陽站選址於潮陽區谷饒鎮,2013年,潮陽站開工建設,同年7月24日完成主體建築施工,12月28日,隨著廈深鐵路全線通車,潮陽站投入運營,潮陽站擁有2臺5線
潮南站
汕汕鐵路潮南站位於隴田鎮田三村,站房面積約10000平方米,本站設2座站臺,4線,潮南站的設立也填補了潮南區沒有高鐵的空白
汕汕鐵路潮南段作為潮南對接融入「雙區」「雙核」發展的交通動脈,鐵路的建設對於增強區域發展新動能,提升輻射帶動能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據悉,目前,汕汕鐵路潮南段關鍵控制性工程仙庵隧道、華林隧道、田心跨省道S337大橋、潮南站特大橋、潮南跨深汕高速特大橋、練江特大橋等項目建設正在有序穩步推進中,全線建設已基本實現「無障礙」施工條件
目前,汕汕鐵路潮南段全線建設順利推進中,該項目計劃2023年下半年全線建成,屆時從潮南乘坐高鐵前往廣州只需1個半小時,將大大縮短汕頭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時空距離,促進汕頭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對比廣州、深圳等城市發展軌跡,隨著汕頭城市整體發展,交通網絡規劃必然將持續升級,汕頭未來將繼續打造粵東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經濟文化綜合提升,交通樞紐重要性必須發揮強有力的支撐作用,相信未來汕頭還將有更多樞紐站點設立,如汕頭東站(澄海、南澳片區)等,以滿足城市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