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與她的《喜寶》

2020-12-20 與澤

他忽然問我,「在生活中,你最希望得到的是什麼?」「愛。」「呵?」他有點意外?「被愛與愛人。」我說,「很多愛。」「第二希望得到什麼?」「錢。」我說。「多少?」他問。「足夠。」「多少是足夠?」「不多。」我答。「還有其他的嗎?」「健康。」「很實際。」他說。

亦舒的愛情

比起瓊瑤來,這位香港的言情天后似乎在大陸並沒有那麼大的知名度。然而,比起瓊瑤筆下為了愛而呼天喊地的女性,亦舒筆下的女性愛的更加慘烈決絕。

口頭說著不愛的人,往往期待著愛。而口頭說著愛的人,往往並不了解愛。

亦舒的人生,可以說的上是愛情的某種隱喻。

前兩段婚姻,為了愛而愛,結果當愛不是那麼回事時,她自然也對愛情失去了誠意。就好像她筆下的大多數女子一樣,在愛情面前,她們是冷靜的,甚至冷漠的,然而這種冷靜的背後卻是一種狂熱的等待。

未遇見之前,充滿種種幻想,為自己的愛情設定種種框架,遇到自以為是那個的人時,將他放置到那個框架裡,反而忽視掉對方的自主性。當對方的相異面暴露出來時,於是她說,不再相信愛情。

愛的決絕的女子,往往容易喪失掉對愛情的信仰,因為她們是準備拿生命去愛的,然而,生命不知愛情這回事,當她從她的那個小天地走出來時,當她發現生命裡還有除愛情外的事,當她發現生命裡還有各種不同的人,這些人是活生生的,有優點有弱點時,她會原諒他人,也會原諒自己。

所以,第三段的婚姻,亦舒走了下去。因為聰明的女子,學會了原諒的女子,會將人心模糊開來。

亦舒的小說

「因為你的倔強,我喜歡生命力強的人。」

在大二,我開始讀亦舒的小說。當時剛買了kindle,下載了好多書,有金庸的,亦舒的,李碧華的等等,大量補充我匱乏的過去所喪失的空白。

亦舒的小說,是一個全集,我記得那是寒假的火車上,我有讀她的小說。寒假回去,在冷酷的冬季,我躺在暖暖的床上,讀個昏天暗地。

其實很多小說我現在只能說個部分片段,但在這些片段裡,她筆下的女性們卻能輪廓清晰的出現在我面前。

精緻,聰明,冷漠。

某種程度上,我總結其為精緻利己主義者。

一個能洞察所有男性心理的女性是驕傲的,但是一個無法裝的下男性弱點的女性註定是孤獨的。除非忍受寂寞,否則要尋找一位伴侶,就得拔掉自己身上的一些刺。

然而亦舒不,她筆下的女子,往往鋒利逼人,然而,卻想擁有愛,從一個本身有鋒芒的男性或者與她一樣的男性身上尋找愛,其結局必然是悲劇。

精緻利己主義者就是那種,我想要愛,但我不願委曲求全。

這樣的愛情裡,除非誠心足夠,天真愚拙,或許才能天長地久,再或者聰明到底,大智若愚,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結局。但偏偏,一個對愛斤斤計較的人,一個隨時追問著你到底愛不愛我的人,往往會成為愛情的犧牲品。這種人,容易在愛情裡死掉,也容易在死掉裡重生。

未嘗不可說,亦舒筆下的女子有其令人敬佩的一面。比方說獨立。

那些女性能夠依靠自己的智力,去獲得經濟的獨立,在這種不需要依附男性的情況下,女性在愛情裡有更高的自主權與選擇權。這種自主權與選擇權恰好使得雙方兩人都能進行平等性的對話,從而有一種靈魂對靈魂的對視。是的,男女雙方的平等是真實愛情也是純粹愛情的前提,經濟獨立必不可少。

就像去年大火的《我的前半生》,子君某種程度上是現代女性被圈養的吶喊。在魯迅那個時代,一心為愛情的子君只能死路一條,因為她有愛意,但卻沒智力。就算有智力,在那個女性被給予很少生存機會的時代,她也很難在背叛「規則」的時候能為規則所允許。而亦舒則不同,她偏偏要給子君一條活路,這個活路也因為時代對女性的寬容而有延展下去的可能。

亦舒確實激勵了很多女性,雖然她的小說以愛情為主,雖然小說某種程度很狹隘,但這不妨為一些正在愛情上迷失的女性一些指點,經濟獨立,自愛自尊,這樣才能贏得男性的尊重與喜歡。

然而,物極必反,就像女權主義有時候喊太盛,反而喪失掉最初要求平等的意願,反而以某種「壓迫」男性的趨勢走下去。公平就是,我能站在你對面,能跟你有一場毫無阻礙的交流。然而不公平卻是,我站在你面前,我生著氣,你哄著我,交流也不過虛情假意的一個包包的承諾。

亦舒筆下的女子,太過獨立,以至於成為似乎可以成為男性的化身,以至於她們的世界裡可以沒有男性。如果愛情,只跟自己戀愛,如果一個人,能享受孤獨,成為一個男性的女性未嘗不可,這樣的人生也足夠自由。

然而,問題卻出在,想成為男性的女性卻渴望有另一個男性的愛。而這個,內心住著一個強大男性的女性卻本身對男性有著強烈的攻擊性,除非對方真的是一個極其強大的人,否則,這樣的女性必然無人能忍受。

所以,為什麼亦舒筆下的悲劇多於喜劇,為什麼寂寞多於熱鬧,是因為她懷著一股冷血,想要狂熱的活下去。矛盾之下,必有損傷。

關於《喜寶》

我跟家明說:「生命真是空虛。」

她的小說裡,我印象最深對我影響也最大的就是《喜寶》。記得我當時看完她的全集給舍友推薦,她看完後說她對《喜寶》無感,反而喜歡《我的前半生》。

她問我為什麼那麼喜歡《喜寶》,我大約記得我看完這部小說的感覺,我仿佛看到了我的一生,一種無力的,蒼白的,仿佛一眼就看到結局的一生。

「對不起。」我說,「我的一生一世,我真不明白,我的一生一世原來是這樣的。」

當時讀這部小說的時候,我正對自己的人生處於茫然狀態。這種茫然差不多持續了兩年,我不知道活著是為了什麼,我也不知道有什麼值得我去奮鬥。

大多數人說是為了錢,可看完《喜寶》,我想說,如果人的一生是未來錢,那挺可悲的。

當時,我未察覺到亦舒所給的答案,她說她想要好多好多愛,愛不行錢也可以,錢沒有健康也行。

後來,我才了解到,人活著其實為了愛。所有人的奮鬥其實是為了愛,能夠被愛,能更好的去愛。而這種愛,卻是在強大的精神下支撐,也是在不被剝削,人身自由,經濟獨立的基礎下才可能的。

「是,」他說下去,「可以買得到的東西,我不會吝嗇,姜小姐,我自問沒有條件追求你,我除去錢什麼也沒有,我已是一個老人。我很坦白,毫不諱言地說一句,原諒我,我非常地喜歡你,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們作一項交易如何?」他很流利地把話說完。「我替自己悲哀。我看上去像妓女?」我問,「你看上去像嫖客?我們兩個人都不是那種人,為什麼你要把情況暴露得這樣壞?」他說:「我喜歡你。我急於要得到你。」他還是笑了。「但我是個人,一個女人。你不可以這麼快買下一個不是妓女的女人。最後我或許會把自己賣出來,但不是這麼快。這是人與東西之別。」我轉頭出門。

姜喜寶遇見勖存姿是21歲左右,本該很美好的年紀,生命力最強盛的年紀,她卻帶著一種看透人世的冷漠與淡然。這種冷漠與淡然無不與其過去貧困的剝奪有關。長期處於貧窮的人容易喪失自我,也容易早熟,容易在喪失中強大,因為一無所有的人往往沒心沒肺。

我沒有想到死亡,我有想到畢業,我要拿到劍橋法科文憑,我要進入英倫皇家律師協會,我要取到掛牌的資格,我要這一切一切。我只想到揚眉吐氣,鶴立雞群。我只想到可以從勖存姿那裡獲得我所要的一切。

勖存姿遇見姜喜寶時,生命即將走向暮年。與姜喜寶利用他金錢的自私相比,這個錢權一身的男人卻拿姜喜寶的命來損耗。

小寶,我愛你就是為你的生命力。像你這樣的女孩子……遲暮的老人忍不住要徵服你,即使不能夠,借一下光也是好的。

這是一種最不對稱的愛情(我不知道兩人之間究竟有沒有愛,他們都太過聰明,太過看清世人心眼,太過冷酷,也太過強大。兩人自始至終都在博弈,結果卻是,誰也沒贏的了誰,只有死亡終結了一切),這種愛情裡,姜喜寶剩下的對這個世界的活力被這個被死神拽了一半到土下的老頭所掐死,而這個終於得到大批大批錢的女孩卻成了乾枯的活死人,在年輕的25歲,眼睛再也沒有了光芒。

他把菸斗放進口袋,他輕輕地抱著我。「你還是個年輕的女人。這個老頭一隻腳已進了棺材,他要把你也帶著去。你或許可以得到整個世界,但是賠上自己的生命,又有什麼益處呢?

姜喜寶的人生,多麼像一些為了物質而委身於油膩中年男人的年輕女孩,她們有的是青春,有的是活力,有的是健康,唯獨沒有錢(或許有錢,然而那些終於敵不過她們的物質欲望),於是她們連愛都不需要了,只要有錢就好了。

打扮的珠光寶氣,在貪婪吸乾她們年輕活力的男人身上一個個遊走,最終,她們富有了,出人頭地了,她們也不再有愛的能力。

何為愛,愛就是,給我大批大批鈔票,數不清的衣服包包,一套套豪車豪宅,世界各地的遊走。

以色事人,色衰而愛馳,更何況,她們沒有姜喜寶的聰慧。

相關焦點

  • 亦舒《喜寶》:「頂級撈女」喜寶,最後得到她想要的了嗎?
    這兩天,電影《喜寶》上映,讓我想要再次重溫亦舒這本書,以前讀過一遍,那時還小,沒讀出其中的味道,現在越看到後面,越覺得悲涼。一個本來能靠自己過上幸福生活的女孩子,就這樣一步步淪落了,可說到底,這都是她自己的選擇,就像她說的:「事到如今,後悔也沒有用了。」
  • 「顧裡」上身的《喜寶》,為什麼不像亦舒女郎?
    今天,範主就給大家扒一扒,顧裡版本的喜寶和亦舒女郎之間的差別吧~-----我是分割線-----先給沒看過《喜寶》電影版&原著和《小時代》系列電影的朋友,簡單科普下姜喜寶、顧裡、「顧喜寶」的區別。
  • 沒有一種獲得不需要付出,喜寶——非斯讀亦舒
    我不喜歡亦舒的喜寶。也許是亦舒通篇都在標榜現實,卻始終透露著狹隘和天真;也許是喜寶所代表的群體太極致,很難讓人產生共鳴;也許是整部小說裡,沒有一種感情是正常的,讓人無法呼吸。總之我不喜歡喜寶。但我又希望可以成為家庭正常可以認真在劍橋上完學的喜寶。足夠聰明足夠漂亮足夠刻苦,或許是不一定有富足的人生,但至少擁有機會,選擇未來的機會。不過亦舒不會那麼設定。亦舒的人生,不夠平凡,她的小說她的喜寶們,都是在一個非正常的邏輯環境裡當著現代女性。
  • 電影《喜寶》開機 亦舒著作再登大銀幕
    由著名香港女作家亦舒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喜寶》近日開機,本片是繼《我的前半生》後,又一部將亦舒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影片主要講述了在歐洲名校念書但家境清寒的年輕姑娘姜喜寶,偶遇富家女勖聰慧,卻與其父富豪勖存姿萌生的一段忘年戀情。
  • 喜寶評分3.4 再度印證了那句話:「亦舒難拍」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喜寶評分3.4 再度印證了那句話:亦舒難拍 最近,改編自亦舒同名小說的電影《喜寶》上映, 但郭採潔版《喜寶》在豆瓣上的評分只有3.4。一星差評達到56.6%,再度印證了那句話:亦舒難拍! 那麼,豆瓣評分3.3的《喜寶》,它為何如此讓人失望?主要有以下幾點。
  • 《喜寶》上映爭議不斷,霸道爺爺愛上灰姑娘的橋段讓亦舒經典變味
    師太亦舒是誰?她被評價為最懂如何講人生故事的人,與倪匡、金庸並稱"香港文壇三大奇蹟"。亦舒最近,由師太亦舒原著改編的電影《喜寶》上映了「顧裡式」歇斯底裡其實,所有看過亦舒原著的人都知道主人公喜寶是個標準的拜金女,但神奇的是,無論你是不是金錢至上主義者,從喜寶的身上你都會感受到複雜的味道,我們無法愛她,卻也無法恨她
  • 全香港最難伺候的撈女喜寶,也作不過亦舒
    亦舒的那個時代,仍然是男權社會,職業女性的上升空間不高,也沒有什麼榜樣可以遵循。 即便是在劍橋讀法律的喜寶,仍然擔憂自己會成為打字員。 寫喜寶的時候,亦舒33歲。 婚姻不順、戀愛不順、事業不順,十分憎惡自己的出身,極度渴望物質的世界,借撈女喜寶之口澆自己心中塊壘。
  • 《喜寶》原著本就非常一般……請停止尬吹亦舒
    說《喜寶》毀原著,並不準確,尤其是跟另外那幾部作品擺在一起講的時候。 因為這部的原著,比較一般。 今天手欠翻了豆瓣的影評,發現很多原著書迷一通解讀喜寶這個形象,然後對比書和影片,一頓痛罵,更誇張的還有人講,覺得亦舒比張愛玲好,因為亦舒更懂愛情。 把我都看懵了,個人閱讀感受:亦舒跟張愛玲之間,差了三五七個金庸吧。
  • 郭採潔飾亦舒《喜寶》女主 攜手張國柱演繹忘年戀
    郭採潔飾亦舒《喜寶》女主 攜手張國柱演繹忘年戀 喜寶小酣1905電影網訊 由亦舒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喜寶》
  • 《喜寶》上映豆瓣評分3.4,看完才知道這不是亦舒筆下的喜寶了
    創作過《我的前半生》、《流金歲月》等現象級作品的亦舒女士,絕非單純寫些追求噱頭的言情故事而已,因此且不提影版《喜寶》將原著改得面目全非吧,我們來著重看看亦舒創作《喜寶》的初衷。 《喜寶》初版於1979年,正是改革開放初期,香港經濟快速發展然而拜金主義盛行的時期。
  • 《喜寶》近期亦舒經典小說被改編電影上映,為何爭議如此之大
    喜寶一籌莫展之際,卻偶然間結識了單純可愛的富家千金勖聰慧(李彥漫飾),富家女勖聰慧熱情地邀請剛認識的劍橋高材生薑喜寶參加自己的家宴,有意製造機會以撮合她和哥哥勳聰恕。並因此結識了她的父親:一個單身多年的富商父親勖存姿(張國柱飾)。聰慧的父親勳存姿,也向喜寶展開追求。
  • 亦舒《喜寶》:她是高級「撈女」,主宰青春做自己的女王
    電影《喜寶》裡曾說:我想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那就要很多很多的錢。有些人批判這句話的現實,有些人評價這句話的真實。有人說她是高級「撈女」我卻認為她是自己的女王。01青春是一種資本電影中喜寶一出場便是撲面而來的朝氣,雖然家境貧寒,卻是妥妥的劍橋大學「女學霸」。遇見富家千金勖聰慧並結識了她的父親,這大概是她這一生的轉折。她憑藉自身魅力獲得勛存姿的青睞和追求。喜寶美麗年輕,可她需要錢,如她所說:無論如何,青春都會過去的。所以,她心甘情願墜入別人為他編織的那張富麗堂皇的蛛網。
  • 《喜寶》是亦舒的小說 喜寶擁有了花不完的錢卻並不幸福
    《喜寶》是亦舒的小說《喜寶》是作家亦舒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如果說華語小說裡有一個和《飄》的女主角斯佳麗一樣鮮活的角色,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姜喜寶。喜寶其實是三十年前的人物,然而。放到今天,她頑強的生命力、古靈精怪的性格,以及對金錢、愛情、人生的許多思考,卻仍然超前而不過時。
  • 亦舒《喜寶》:她是高級「撈女」,卻道出何為女人的幸福
    亦舒在《喜歡》中說:我要很多很多愛,如果沒有愛,就要很多很多錢,如果兩者都沒有,健康也是好的。01姜喜寶,父親是有名的花花公子,母親是美麗的空姐,喜寶相貌十分美麗。可是攤上了一個不成事的爹和一個一心想要往上爬的母親,喜寶缺愛又虛榮早熟。
  • 亦舒的喜寶,如何從貧家女到頂級情婦
    #首屆書評創作大賽# 《喜寶》亦舒筆下的姜喜寶,說實話令我心疼,每次讀完喜寶讓我很難受,心裡總有一股悲涼。喜寶是羨慕勖聰慧的,因為她有她不能擁有的天真,有天真的資本,就像她第一次碰到勖存姿的時候說的那樣,勖聰慧有個有錢的父親,她有資本天真。喜寶並沒有帶有任何企圖和聰慧交往,勖聰恕看向她時,她也沒有想過與他有續集,她知道聰恕不適合自己,喜寶只是覺得有些高興,自己居然能被有錢人家的男孩所看上。
  • 電影《喜寶》開機,亦舒的又一部小說改編,郭採潔擔任女主
    電影《喜寶》開機,亦舒的又一部小說改編,郭採潔擔任女主最近,由著名的香港女作家亦舒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喜寶》將要開機,這部作品是繼《我的前半生》之後,亦舒的第二部小說作品改編的影視作品。亦舒的作品不僅高產,而且質量也很好,從之前的《我的前半生》就可以看出,至於小說《喜寶》已經被翻譯過十多個語言的版本,而且這部電影的電影是王丹陽,她也是一位女作家,這次也是她的熒幕首秀,選擇這個作品,也是希望對當下女性的思想帶來更多的解讀。
  • 亦舒作品改編電影《喜寶》將映 郭採潔遇虐心真愛
    亦舒作品改編電影《喜寶》將映 郭採潔遇虐心真愛 原著《喜寶》曾被譽為是「少女成長聖經」,這部重新改編的電影作品也很好回答了當下年輕人面對愛情和麵包難以抉擇的實際問題,相信隨著電影上映,亦舒女郎「喜寶」將再次登上熱搜榜。
  • 亦舒《喜寶》:頂級撈女喜寶,早已超越大部分人
    ——亦舒很多人喜歡用「頂級撈女」來形容喜寶,覺得用身體和尊嚴來換取金錢的女人很可恥。很多人不喜歡喜寶,假如你跟喜寶有一樣的境遇,你會如何選擇呢?在讀《喜寶》這本書時,我偶然看到這樣一條評論:20歲時,讀過喜寶,被喜寶的三觀震碎。過了10年,再讀喜寶,卻發現她比任何人活得通透。我相信這位讀者,一定是發現了「愛」之於「金錢」,前者才是奢侈品。就像喜寶,她能用美貌和青春換來金錢,卻不能換來永久的愛和安全感。
  • 亦舒《喜寶》:別再用「撈女」稱呼姜喜寶,她真的一點都不「撈」
    重溫亦舒《喜寶》,姜喜寶的選擇,沒有錯《喜寶》是作家亦舒所寫的長篇言情小說,為何要寫這種題材的小說呢?說起來,這還源於當時金錢社會,對年輕女性的影響,造就了不少像「姜喜寶」這樣的女孩。小說講述的故事內容,相信很多人都沒有太多精力去看小說,哪怕是不久前上映的電影版《喜寶》,更是沒人願意看,因為,郭採潔主演的《喜寶》,被不少人定義為了「爛片」。諸多因素的影響,《喜寶》女主姜喜寶就這樣被戴上了「撈女」的帽子,其實,不去細細品讀《喜寶》,很難讀懂像「喜寶式」這樣的女性,同時,女主姜喜寶一點也不「撈」。
  • 亦舒《喜寶》:「頂級撈女」喜寶,是如何一步一步套牢男人心的?
    毫無疑問,是亦舒筆下的姜喜寶。亦舒的《喜寶》裡,女主角喜寶就是這樣一個充滿魅力的女人,她有著卓爾不群的才華,有著自己獨特的想法,她在世界上最好的學校——劍橋,就讀法律專業。但這種「資助」是因為男女朋友的關係,喜寶或許也曾喜歡過韓國泰,她也曾想將自己的一生交付給他。但當她問他是否結婚時,得到的答案讓喜寶明白自己是多麼天真。很快,恢復了理智的喜寶,明白錢對於自己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