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逢年過節的時候,老年人都會炸一些面點果子,來招待親朋好友。不管你是農村人或是城裡人,這些手工製作的面點果子,你也不一定都吃過。而這些小吃由於地域不同,叫法也不太一樣,但是他們製作方法都是一樣的,全都是手工製作。上面這個在我們河南叫做麻葉,它是用小麥麵配以五香粉,芝麻等製作而成,吃起來脆脆香香。不過它的製作過程非常麻煩,需要先把面和好,再擀成薄薄的一層,切成一塊一塊下油鍋煎炸而成。
麻花在北方很常見,吃過的人應該會多一些,麻花也是全靠手工製作,先把面在案子上揉成圓條,繞上勁之後再合成這樣的形狀。在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逢年過節都會炸麻花來招待客人。
這個我們這邊叫芝麻條,相比起以上兩種,這個製作起來稍微的簡單一些。但是味道好不好,全靠掌控好配料和油炸的火候,想炸成這樣金黃脆香,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
芝麻餅的製作方法和麻葉有點相似,只不過這個裡面加了糖,外面又裹了一層芝麻。之前我們這裡也是用油炸的,現在可能會放在烤箱裡烤,但是味道吃起來還都是一樣的,集甜、香、脆於一身,非常好吃。
相信這個在很多人的兒時記憶裡都有印象,我們老家叫它果子棍,裡面被炸成空心狀,外面則是裹著一層厚厚的白糖,當然吃起來也是非常好吃。筆者小時候最喜歡吃這個,每年過春節的時候都會把很多禮盒打開,把這個給挑出來單獨存放。
這個是我們這邊的炸年糕,製作方法和南方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的炸年糕是用小麥麵粉做成,裡面包上肉、豆、紅薯等餡,外面再撒上芝麻,油炸出來之後松鬆軟軟,吃起來非常爽口,很適合老年人。
上圖這個大江南北應該都有製作,它的出現應該會比較晚一點,而且還是一個洋名字「沙琪瑪」,它的製作方法稍微有點複雜,需要先把面炸成長條狀,再配以芝麻、花生等,然後用糖稀粘在一起製作而成。
最後這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它的名字,我們這裡叫它麻豆、面豆。面豆還有一種橄欖現狀的,上面沒有芝麻,我們叫它蠶蛹。上圖這個麻豆也是油炸而成,進嘴既碎,滿嘴留香。
在30多年前,裝滿這種果子的禮盒,是春節最流行的禮品,在那個食物匱乏的年代,很多孩子逢年過節就盼著能夠吃上幾口這樣的果子。筆者小時候提著禮盒去親戚家,在路上還會從裡面摳出幾個偷偷吃掉。不要笑,你有沒有這樣做過,敢不敢給大家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