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每天成長·進步·幸福
每天學點親子|婚姻|個人成長|管理實用心理學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請後臺回復「心理諮詢」
來源:小步在家早教(ID:xiaostep121 )前兩天,和幾個當媽的同事閒聊,有人給我看了知乎上一篇題為「有沒有人後悔過生了孩子?」的熱帖,底下的留言讓我驚呆了——其實,不止留言裡的這些媽媽,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過類似的情況:在某一時刻,突然覺得自己的孩子非常討厭,恨不得把他塞回肚子裡。美國作家Anne Lamott把這種近乎「路怒症」的情緒稱為「母怒症」。全職媽媽們應該都深有體會,一個人帶娃的「勞動強度」真的很大,經常得24小時連軸轉,有時候連口熱乎飯都吃不上,蹲個馬桶的功夫都得抱著娃,孩子有個頭疼腦熱,就著急上火,焦慮、失眠、掉頭髮……
前幾天還有閨蜜跟我抱怨:「我最近不知怎麼了,看到我兒子我就煩,一點兒不想陪他玩兒……雖然我很愛他,但我真的想逃離當媽的生活。」以色列社會學家奧爾納·多納斯(Orna Donath)曾經做過一個關於「後悔成為母親」的調研,結果顯示,不論年齡多大,有怎樣的經濟條件,婚姻狀況,知識背景,女性都有可能後悔成為母親。有些媽媽還會對自己產生懷疑:他是我的孩子,我為什麼會那麼討厭他,我是不是病了?《親密關係》這本書中把親密關係總結為「絢麗、幻滅、啟示、內省」四個階段,而「開始討厭孩子、怎麼看孩子都不順眼」,就是四個階段中的「幻滅」,也就是親子關係中的養育倦怠。比利時心理學家Isabella曾對1723名父母做過一項養育調查,一句話概括結論就是養育倦怠是一種特殊環境下所形成的與養育情景相關的情緒失調。大約有8%-36%的父母會出現養育倦怠的狀況,以媽媽為主。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緒失調呢?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3種:催產素和愛、信任、人際關係息息相關,能促使人們做出更多的親社會行為(Delgado, 2008)。不論是在產前還是產後, 催產素對於母嬰親密關係的形成以及降低母親壓力反應都有重要的作用(Neumann, 2008)。也就是說啊,媽媽的催產素水平越高,就有可能越愛孩子。你突然開始看孩子不順眼,很可能是催產素在作怪。而影響催產素分泌的三個重要因素是生產、哺乳和老公。所以和奶粉餵養的媽媽相比,親餵的媽媽會更晚出現累覺不愛的狀況。而當哺乳結束後,媽媽們的另外一個催產素來源——寶爸,就開始發揮主要作用。因為催產素是一種情緒激素,看到爸爸與孩子的親密互動,都可以牽動媽媽的催產素水平再次上升。其實啊,長久以來,父親在育兒過程中的缺位都是普遍存在的,他們可以說是那些抨擊「喪偶式育兒」和「詐屍式育兒」文章中當之無愧的男主角。而女性在成為母親後,無論是做全職媽媽還是重返職場,都是養育孩子的主力軍。 (《2019-2020中國家庭孕育方式研究報告》)被老公忽視和付出的不平等,都會激發越來越多的矛盾,導致夫妻關係緊張,婚姻幸福感降低。Moira在《Child Abuse & Neglect》上發布了一項針對歐洲國家的1261名家長的調查,結果顯示:婚姻的滿意度越低的家庭,出現養育倦怠的可能性越大。小步的家長中有很多特別愛學習的媽媽,她們生怕因為自己的失誤而耽誤孩子的健康成長,甚至為此制定了嚴格的日程表。在和一位高知媽媽聊天時,她告訴我:「為了照顧孩子,我辭掉了金融公司主管的工作,希望能做個完美的媽媽。最近孩子正式進入『可怕的2歲』,搞得我很崩潰,我感覺自己喘不過氣來。我老公說,如果請個育兒嫂會不會好一點,我覺得不會,因為我是媽媽,責任還是在我身上。」其實啊,很多媽媽都會遇到同樣的困擾——自己帶,太累;別人帶,又不放心。但追求完美的同時,我們可以試著尋找一些巧方法,讓育兒過程輕鬆起來~除了自我苛責之外,媽媽們還會受到很多來自外界的壓力。每次聽到「媽媽是超人」「不給孩子餵母乳是最自私的行為」這種「聖母」言論,我都氣得不行,這簡直就是把媽媽的辛苦和付出視為理所當然,也會讓我們的倦怠感和挫折感不斷加重。當然,每個人都會疲憊,但「養育倦怠」不同之處在於,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疏解,很可能會導致非常可怕的後果。雖然比較極端,但我想說的是,養育倦怠不僅讓父母痛苦,還極有可能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傷害。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對31對母嬰的腦-腦同步情況進行過一次測量實驗。結果發現,育兒壓力大的母親對孩子的情緒狀態不怎麼敏感。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嬰兒不會說話,但是媽媽可以很敏銳地分別它不同的哭聲代表的是餓、害怕還是不舒服……而處於高壓狀態下的媽媽就做不到,她們會覺得自己不再愛孩子。那麼,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和處理這種倦怠情緒呢?我建議大家從下面3個方向努力~英國兒科醫生溫尼科特在《萬千心理:孩子、家庭和大千世界》中提出,最好的爸爸媽媽不是完全為了孩子而犧牲自我的「100分父母」,而是更能顧及自身需要的「60分父母」。這裡的「100分」和「60分」不是對孩子愛的程度,而是育兒態度哦~大亨剛出生那會兒,我總想給他最好的,感覺自己付出再多都不算什麼,但我慢慢發現,這樣下去很容易覺得自己的努力和回報不成正比,然後就特別焦慮和委屈。後來,我開始調整自己,從追求完美到盡力而為,給大亨我們能力範圍內最好的,但絕不讓自己受委屈,媽媽自己的快樂也很重要。一直以來,母親這個詞總是和道德感捆綁在一起,如果誰說自己後悔生孩子,很容被推到道德的制高點接受各方的評判。但意識到問題,拿到檯面上來討論,遠遠好過遮掩、迴避和傷害孩子。我在Facebook、Quora和Reddit上看到過不少類似「我後悔當媽媽」的版塊供媽媽們吐槽發牢騷,並且點讚數輕易過萬。其實啊,絕大部分坦誠自己後悔成為母親的人,本質上都是希望解決問題的。我們不妨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內心,問問自己為什麼會後悔:這些養育過程中的問題,只有被說出、被看見,才有可能被解決。全職媽媽們會發現,我們辭掉的不只是工作,還有自己的社交圈。微信裡的「姐妹群」慢慢被「媽媽群」「育兒群」取而代之,每天的話題都是寶寶的吃喝拉撒、抱怨老公、吐槽婆婆……而上班族媽媽們呢?生活節奏更是緊湊,除了白天高強度的工作,晚上回到家還要抓緊陪娃,把娃哄睡之後,都會感覺耗盡了老母親渾身的力氣。如此無縫喘息的一天,很容易讓人覺得人生無趣,渴望「一鍵還原」到沒有娃的時光。育兒是持久戰,媽媽們一定要學會忙裡偷閒,給自己喘息的機會,在孩子睡著或周末的時候,製造一點獨處的空間,做個瑜伽,看個電影,或者約閨蜜一起美甲、做SPA。我全職帶娃那年,也沒有放棄自己的愛好,比如,逛煩了動物園,我就帶大亨去看我喜歡的畫展,沒時間去健身房,就趁大亨玩兒的時候,練會兒瑜伽……總之啊,即使成為媽媽,也要堅持愛自己,讓自己電量滿格,這樣很多家庭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小步在家早教(ID:xiaostep121 ),榮獲新浪2018媽媽信賴早教品牌獎,968萬父母的選擇,每天10分鐘,在家做早教,養出聰明寶寶。
薩提亞育兒
——————————————
ID:satirxlqinzi
簡介: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盡在薩提亞育兒!
關注每天和孩子共聽一首睡前故事!
薩提亞實用心理學
——————————————
ID:satirdauquan
簡介: 親子|婚姻|個人成長|管理實用心理學
關注回復「2」得100多篇婚姻家庭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