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寺廟拜佛時,不是簡單的一跪一拜就好了的,有許多人只要一感覺不順,就會第一時間跑去寺廟裡想要通過燒香拜佛的手段,來化解不順。其實,你這樣拜佛是盲目迷信的,如果你在拜佛的過程中得到老僧的一句話,就會突然被點醒。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拜佛時,心裡默念一句話,好運自然出現,希望大家能喜歡。
佛經曰,「是諸眾生若千種心,如來悉知,悉見」。所以你在佛前發願,甚至在平時生活中的心念,佛都知道。但是佛並不是阿拉丁神燈,不是你許個願,佛就來滿足你。現在很多信徒都來燒香許願,其實是不符合佛教的教義的,佛只是提出了離苦得樂的方法,能不能成功還是要靠自己。
佛家認為,拜佛時,默念一句話,好運自然出現。如果你嘗試著改變過去拜佛的方法,心中默念佛家說的這句話,你的運氣就會越來越好。
通過佛家這句話,會讓我們明白了佛教的教義,懂得佛法的精髓,擁有了正知正見,生活中的煩惱和不順就會被化解掉。佛家說:拜佛時,想要得到什麼,不要直接去求,要默念一句話:「得到是福報,放下是智慧。」
這句話看似很普通,但意義卻非常大,很多人去寺廟拜佛,總是盲目去求福報,卻得不到正知正見,更別說有所開悟了。
佛家認為,看破一切,放下一切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得到。可世間凡人總愛生起搏取的念頭,搏而不得,徒添煩惱。為何不乾脆讓眾生心願一瞬都了,不是更多人會有拿起、放下、看破的機緣?
放下,是對已有的不貪戀,對沒有得不希求。擁有不是放下的前提,同樣是擁有的不多,有人能安貧樂道,有人連一根針也放不下;放下也不是擁有的必然結果,一些人有了能放下,一些人有了更放不下。
佛陀的示現告訴我們,即使擁有世人追求的一切,也並不能解決生命的根本問題。為什麼很多人做得到「得到」,卻做不到「放下」?「放下」為什麼那麼難?
佛家說,「得到」主要靠的是福報,「放下」需要的是智慧。福報易得,智慧難求。進一步說,智慧需要更大的福報,而多數人的福報不夠。
人自私的根源如果來自沒有生存的安全感的話,那麼為什麼生活越安全的人,越沒有生活的安全感?
佛家認為,不安全感主要是源於對無常的抗拒和對自我的執著。如果沒有對無常和無我的認識,生活越富足,擁有得越多,想留住、怕失去的也就越多,因此就越沒有安全感。
佛家認為,福報並不是靠拜佛菩薩就能求來的,而是靠自己的實際行動去修來的,拜佛時最好能明白這個道理,當你懂得福報和好運是修來的道理時,好運自然出現。
佛家認為,福德就是你得到這個福報,功德就是你得到所修的這些功,福德是講五欲六塵,對外的,功德是自己內在的,內在的功夫,這個沒有辦法給別人。
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和得到,都是福報的體現。當下,我們要學會提高自己的智慧,及早種下善因,才會收穫善果,一個人只有福報大了,好運才會出現,所以我們應該把精力放在積累福報上,而不是求佛保佑。要想有好運降臨到自己的身上,就得要靠自己不斷地去努力。
佛家認為,富貴之人的命很好,但並不是命好決定了他們富貴的,而是他們身上的福報和智慧決定的。
我們要想改造好自己的命運,讓自己越活越有福氣,富貴、平安、快樂等等,這些美好的事物,我們想要擁有就能得到,但就要知道福報和智慧的相互作用。
我們能擁有富貴的人生,美好的生活,這其實是一種得到,人生就在得與失之間不斷循環著。我們只要會得到就一定會失去,要想讓自己得到更多,同時還能掌控快樂,我們就一定要悟透福報和智慧對人生的影響。
我們得到主要靠福報,而放下則需要的是智慧。福報和智慧其實也是一體的關係,福報就是智慧,智慧也是福報,一個人福報大了智慧自然就高了,一個人智慧高了他的福報自然不會太少。
而我們需要追求的不是福報,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才是更大的福報。但由於福報是智慧的組成部分,所以要求智慧首先要學會積累福報。
福報可以幫助我們獲得理想的生活,擁有美好的人生,但我們要清楚,世間萬事萬物皆是因緣和合而成,有得必有失,有生必有滅,有積聚必然就會有消散。
我們學佛、拜佛不僅要修福修慧,還要擁有放下的智慧,對沒有得到的不要貪求,對已經得到的不要執著,當你懂得世間之事,只不過是因緣和合的現象時,你又何必求佛?你又何必執著?
佛家認為,一個人就算福報很大,聚集富貴、平安於一身,他也無法將這種美好的狀態,永遠讓它保持不變,因為無常才是世間的常態,就算一個人通過修行,修成了正果,能享受人天的最大福報,福報也終有享盡的一天。
現在你所遇到的不順,往往是因為太過執著,太想要獲得福報和好運,卻忽略了福報和好運的因果關係,並不是求來的。所以,當你去拜佛時,一定要懂得去修福報和智慧,好運不需要去求,自然就會來找你。
種善因,結善緣,得善果!感恩您閱讀、讚賞與分享本文。感恩您點點「關注」,如果你對此文有何看法或建議,請積極參與留言,與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