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佛教信仰人數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大年初一十五,寺院裡總是香客不斷、人滿為患,人們都希望能到寺院做些功德,為自己及家人祈求一份平安吉祥。但是又有太多的人對佛法知之甚少,信佛信的極端又迷信,致使功德散失,並沒有真切地受益。也有一些信眾盲目跟風,一味人云亦云,別人怎麼做自己不明白只是照做而已,如此敷衍功利,是不可取的。
佛菩薩從來不缺世人的那根香,一切供養行為都是自己的自願和發心,是內心恭敬的外化,佛菩薩也不會因為供養多寡而區別對待。燒香拜佛看似是做給佛菩薩看的,其實受益的還是自己。燒香是點燃人內心的清淨自性與智慧之光 拜佛是懺悔往昔罪業,更是敬畏因果,發願向佛菩薩學習,利益無量眾生。
我們始終要明白的是:我們信佛信的不是神通,佛教也從來不以顯示神通來渡人,我們信的是因果、學的是智慧,「神通也難敵因果業力」,你自己造的惡業,佛菩薩也幫不了你。燒香拜佛時,心中默念這2句話,功德無量!
一、要懺悔往昔罪業,發願行善積德。
燒香拜佛要發懺悔心,很多人都想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力,而這加持力不是物質的換取,不是你多燒香多磕頭就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的。佛經中說道: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我們燒香拜佛求福報,離不開的是我們的那顆心,若能以心敬佛、清淨自性,自然能感受到佛菩薩的慈悲加持力。你的心不清淨,業障太重而不知懺悔,做再多也是徒勞。
一切眾生,自無始劫以來都有不同的業障,先把業障消除了,人生才能諸事順遂。所以,要先用心懺悔,如佛門《懺悔偈》裡所說: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懺悔不可流於形式,而且要發誓不再犯。「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懺悔若不用心,就沒有功德可言,惡業就無法消散,拜佛也就無益。
有些人喜歡在燒香拜佛的時候許願,想讓佛菩薩幫助自己這個、幫助自己那個,要知道,願望的實現不在於你多麼虔誠地跪拜,而在於你的因果、你的行為、你的努力。佛菩薩只是你願望的一個見證者,而不是你的「護身符」,隨時為你保駕護航。與其苦苦求佛,不如多種善因、積德行善,人生的風水才會越來越好,好的因緣也自然成就好的命運。
二、要一心不亂、心無雜念掛礙。
佛菩薩渡人渡什麼?渡的是心。然而,生活中有太多的信眾,信佛浮於形式,搶著做表面功德,卻未曾用好此心、真心,未曾攝心、靜心,如此這般信佛,「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人為什麼要信佛、念佛?不是為了幫助自己獲取更多物質利益,而是能讓我們在這個娑婆苦海中找到心靈的依怙,能讓我們遠離愚痴無明,少些煩惱妄想,獲取心靈的一片淨土。
《華嚴經》裡有首著名的偈語: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人的一切苦樂皆由心而造,心中妄念叢生、掛礙太多,口不照心,念千遍萬遍佛號也不過是自裱功德、華而不實。唯有心清、心靜,智慧才會顯現,燒香拜佛、誦經念佛的功德利益才會落到實處。
《心經》開篇就提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自在」,即觀心自在。萬法皆空,不可執著,執著就會有煩惱、有障礙。放下心中的雜念貪慾,照見清淨自性,就是佛菩薩最真實有力的加持,遠離世間一切困苦災難。「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心無雜念、一心清淨、心不散亂,自然功不唐捐。
以上這2大點,希望大家牢記在心,並敬畏因果、斷惡修善、善用其心。感恩閱讀與分享,祝您福慧圓滿、諸事順遂。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