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預產期,建議孕媽儘早戒掉幾個動作,以免耽誤胎寶順利入盆

2020-08-18 媽之道


執筆:王筱銘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隨著孕周的的推進,就意味著媽媽離見到寶寶的時間越來越近,尤其是胎兒入盆後,可能不到1~2周寶寶就會出生。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關於胎兒入盆

它是指孕晚期,胎兒即便被胎膜、羊水所包裹著,但是他的頭部往下移動到孕媽的骨盆入口處,臀部向上,全身蜷縮起來。

時機一到,胎兒就會讓頭部進入到媽媽骨盆入口處,達到骨盆腔,使自己的身體所處位置得到鞏固,為後面的分娩默默做著準備。

胎兒入盆後,孕媽會感覺到腹部發緊,且伴隨有墜痛感,尿頻、便秘、水腫等情況會變得更嚴重。

胎兒入盆時間受哪些因素影響?

1、胎次

對於初產婦來說,早的會在孕32周左右就已經入盆,正常的則在孕36周開始入盆,晚的則在臨產前1~2周入盆,而經產婦會在臨產後胎頭才慢慢下降,大部分會出現邊入盆邊生的情況。

2、胎位

到了孕晚期,胎兒的體積變大,那麼在子宮內的空間就會變小,那麼胎位就會逐漸變固定,如果是頭位或是臀位,入盆不會出現阻礙,可假如是橫位,那麼入盆即便是不可能的。

3、頭骨不對稱

在孕晚期,胎兒逐漸下移,可久久不能入盆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胎頭過大、孕媽骨盆過小等造成的頭骨不對稱,讓胎寶寶在下移的過程中受到了阻礙,從而無法入盆。

除此之外,如果臍帶過短,胎兒發育異常,如腦積水、連體兒等,都有可能會對入盆造成影響。

要想胎兒順利入盆,孕媽要避免做這幾個動作

1、半躺半坐

孕晚期,孕媽腹部隆起的程度會更大,會對呼吸和動作造成一定的影響,準媽媽也會感覺到很勞累,因此就想要找個舒服的姿勢,這時候就選擇了半躺半坐的方式來緩解腹部的壓力。

可是這種姿勢,會讓人變得懶散,甚至在無意間就延長了倚靠的時間,可長期不運動,就很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不適,還可能會對骨盆造成影響,從而延緩了胎兒入盆的時間。

2、蹺二郎腿

還有些孕媽在孕晚期,會採取蹺二郎腿的方式來緩解腹部壓力過大造成的腰酸、腰疼等情況,還有些是由於孕前就有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了孕期。

可這樣的姿勢會對孕媽腿部血液循環的速度造成影響,增加水腫、靜脈曲張的可能性,甚至會擠壓到腹部,對胎兒生長發育造成影響。

此外,蹺二郎腿還可能會造成脊椎、骨盆、腰椎等位置發生偏移,從而導致胯骨變形,誘發胎位不正,讓胎兒入盆的時間被推遲。

綜上所述,這兩個坐姿在孕期不要做,以免影響到胎兒入盆時間。

孕媽多做這幾個運動,可以幫助胎兒順利入盆

1、深蹲

這裡所說的深蹲,不同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深蹲,因為孕婦的腹部較大,上半身會比較笨重,在做這個動作時,最好能夠扶著椅子或是床。

具體動作如下:

孕媽將自己的雙腿打開,比肩寬稍大一點,雙手扶著椅子或是床,上半身緩慢下移,做出下蹲動作,然後再緩慢站起來。

對於體力較好的準媽媽可以重複10次,體力虛弱或是胎盤較低的孕媽,就不要進行嘗試了。

2、爬樓梯

孕期爬樓梯,可以調整胎位,還可以促進胎兒入盆,但是要注意適量,切不可讓自身過於勞累,最好是在家人的陪同下進行,以免發生意外,尤其是在出現腹部發緊時,要立馬停止活動,進行休息。

對於有早產徵兆或是身體不適的孕婦,就更不要做這一動作了。

3、散步

散步在孕期是一項不錯的運動,不僅能夠鍛鍊身體的,還能夠促進胎兒順利入盆。最重要的是,它是一項很舒緩的運動,孕婦基本都可以輕鬆完成。

可即便是如此,在散步的時候,也需要注意不要過度,每天2~3次,每次3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最好能夠選擇一個空氣清新,且有人的位置,這樣能夠保證生命安全,避免意外發生。

相關焦點

  • 沒到預產期卻有宮縮疼的感覺,孕媽別先慌,這可能是胎兒入盆
    瀟瀟這天中午照常吃完飯,慢慢的被老公攙扶著躺上床,誰知剛躺下,瀟瀟突然感覺孕肚發緊,而且還有些疼痛,孕肚下方還有往下墜的感覺,瀟瀟頓時有些慌了,自己懷孕還不足9月啊,預產期還沒到就要生產了嗎?丈夫看到這情況,帶著瀟瀟就去醫院,誰知醫生檢查後卻不當回事,醫生這時候不應該立刻安排病房生產嗎?醫生說這只是正常的胎兒入盆,不是胎兒要出生了。
  • 孕晚期想要胎寶順利入盆,孕媽除了不能久坐,還要多做這4個動作
    孕晚期想要胎寶順利入盆,孕媽除了不能久坐,還要多做這4個動作在孕晚期的時候,嬰兒隨時準備入盆生產了,所以這個時間段要特別的注意,由於妊娠晚期胎兒的增加,孕婦的體重很重,所以總是喜歡坐著。如果孕婦通常都是坐著的,這對胎兒進入盆腔是不利的。
  • 孕晚期想讓胎寶"乖乖"入盆,寶媽注意「3免2多」,讓生產更順利
    可是眼看著臨產在即,卻出現了一些意外狀況,那就是胎頭始終無法順利入盆。即便是醫生和護士忙活了好幾個小時,胎頭也還是沒有順利入盆,眼看著子宮內漸漸缺氧,王女士宮縮陣痛的也越來越厲害,最終醫生為了母子的安全,決定臨時採用剖腹產的形式進行生產。經過幾個小時的奮鬥,終於成功的將胎兒取出,若是時間再晚幾分很有可能就會由於缺氧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傷害。
  • 預產期臨近,孕媽如何判斷胎兒是否已入盆?以下「信號」就是暗示
    文|好孕姐 對不少孕媽而言都有這樣的感觸,那就是越是臨近預產期,她們心裡就越忐忑。因為臨近生產,要經歷的事情也會更多,尤其是對一些初產婦來說,因沒有過生產經驗,各方面的顧慮也會更多。今天我們要談論的話題是預產期臨近,孕媽該如何判斷自己肚裡的胎寶寶是否已入盆呢?
  • 臨近預產期,孕媽身體有什麼反應,胎兒可能在2周內要出生了?
    孕媽媽臨近預產期的時候,就會把隨時會出現的胎寶寶發動分娩的一些信號作為預知最終分娩寶寶的信號。可是,並非是所有的孕媽媽都會對於這些分娩前的預知信號有所了解,很多時候,只是略知一二,並未對此有清晰地認識。
  • 臨近預產期,如何讓寶寶提前發動?胎兒出生的早晚與這些因素有關
    每一個孕媽媽,雖然經歷著孕期的各種「磨難」,但依舊不影響即將作為媽媽的開心。尤其是臨近預產期的時候,心情是既緊張又興奮。許多孕媽媽還會有,讓寶寶提前出生的想法。然而世界萬物都有自然地規律,人為的幹預胎兒的出生時間,非常的不科學,而且有很大的危險。寶寶的出生時間,無論是預產期前還是預產期後,只要檢查指標健康,就屬於正常現象。
  • 臨近預產期,如何讓寶寶提前發動?胎兒出生的早晚與這些因素有關
    每一個孕媽媽,雖然經歷著孕期的各種「磨難」,但依舊不影響即將作為媽媽的開心。尤其是臨近預產期的時候,心情是既緊張又興奮。許多孕媽媽還會有,讓寶寶提前出生的想法。寶寶的出生時間,無論是預產期前還是預產期後,只要檢查指標健康,就屬於正常現象。然而有些老人想選一個「好日子」讓寶寶出生。都是不正確的。孕媽媽心急,想要胎兒早出生,人為幹預險出錯小凡是一位孕媽,丈夫是一位軍人,因為即將結束探親假。小凡因臨近預產期,但丈夫卻不能陪伴自己,一起迎接這個小生命的降臨,而一次次的偷偷抹眼淚。
  • 臨近預產期,孕媽兩種坐姿不利於胎兒入盆,三個動作有助順利生產
    孕媽經常保持這樣的癱坐姿勢,容易使胎兒的後腦勺正對孕媽脊柱,形成枕後位,眾所周知,胎兒處於左枕前位才是最適合順產的胎位,而枕後位無疑會導致胎兒難以入盆,給順產帶來困難。,且動作要緩慢輕柔,避免擠壓到胎寶。
  • 預產期臨近不知該何時入院?這些「先兆臨產」的表現孕媽應多關注
    視頻裡的這位寶媽可以說是很幸運了,可以在大家的幫助下順利生產,因為如果一般情況下,這件事情如果是發生在一些較為偏僻的地方,那孕媽媽和胎寶寶無疑都是非常危險的。因此,建議各位孕媽媽們還是應該以此為戒,在臨近預產期的時候最好不要獨自出門,以免寶寶突然迫不及待的要提前出來見媽媽。
  • 孕36周出現這5種感受,預示著胎兒已順利入盆!內附胎兒入盆圖解~
    孕媽有這5種感受,預示著胎兒已順利入盆每個孕媽對胎兒入盆的身體感受不一樣,有的孕媽對入盆沒有很大的感覺,只是發現肚子靠下了,有些孕媽則會有小腹墜脹微疼,還有少數反應比較明顯。4、胎頭入盆後宮底會下降。5、胎兒入盆後,對胃、心臟、肺等器官擠壓減弱,孕媽會比較舒服,但是可能容易出現尿頻尿急、便秘、腰腿疼痛等情況,從而影響睡眠。到了日子胎兒沒入盆是為什麼?
  • 臨近預產期,有這3種「表現」的孕媽偷著樂吧,說明很適合順產
    在臨近預產期的時候,很多寶媽總是會特別糾結,到底要選擇什麼樣的方式來進行分娩呢?眾所周知,順產要比剖腹產對寶媽和胎兒有好處。然而在生活當中,並不是所有的寶媽都適合順產的,所以很多情況下,迫於無奈,只能夠選擇剖腹產手術來進行分娩。但是你知道嗎?有這3種表現的孕媽很適合順產,竊喜吧!
  • 臨近預產期,這些孕產知識提前了解,對孕媽和胎寶寶都好
    導讀:臨近預產期,這些孕產知識提前了解,對孕媽和胎寶寶都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臨近預產期,這些孕產知識提前了解,對孕媽和胎寶寶都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孕42周還沒生,胎寶會缺氧有危險,在預產期前孕媽要注意這4點
    其實過期不產並不是什麼疑難雜症,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危險,一般情況下孕期是40周,過了預產期2周還沒有生,胎兒就容易出現意外,發病或者是缺氧。所以孕媽要在預產期前要注意這4點。1、注意胎動越是臨近分娩,胎動在正常反胃下就應該越頻繁,孕媽平時對胎動的情況也會比較敏感,過了預產期就更應該多加關注,如果胎動的次數下降了,每12小時達不到20次,或者胎動減弱,都是需要儘快到醫院進行確認的。
  • 臨近預產期,產婦如何判斷是不是要生了?記牢以下「暗示」準沒錯
    臨近預產期,產婦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要生了呢?有經驗的產婦可以根據以往經驗去判斷,沒經驗的產婦怎麼辦呢?牢記這幾種胎寶寶發動前的「暗示」,對生產會有很大幫助。孕媽和其家人,尤其是孕媽的老公都應該了解。具體而言,每位寶媽的實際情況不同,各自的身體「暗示」也是不一樣的。首先,我們先來說說有規律的宮縮,一般來說進入孕晚期,孕媽們就會有不同程度上的宮縮問題了。大部分都是正常情況下的宮縮,只不過這些宮縮無規律可言。而有的孕媽受到驚嚇或者遭遇一些突如其來的打擊也會加重宮縮。而胎兒要發動時的宮縮是有規律的,並且宮縮多半還伴隨著陣痛。
  • 孕媽胎盤會老化?這三種孕媽要特別注意,尤其是到了預產期
    胎盤老化的問題,基本都會發生在孕晚期。有些胎寶寶到了預產期,並沒能如約出生,寶媽們就希望讓寶寶多在子宮裡待一會兒,好能繼續吸收營養,其實事實並不是如此。超過預產期一周左右的胎盤,它從母體給胎寶寶輸送氧氣和營養物質的能力就會下降,不僅會影響胎寶寶的正常發育,也有可能會造成胎寶寶缺氧,甚至出現生命危險。所以,在寶寶超出預產期卻依然還沒有動靜的時候,還是建議孕媽們及時到醫院做檢查,有必要的話可以選擇剖腹產,以免寶寶再出現差池。
  • 孕期,這4類孕媽可能預產期要往後推遲,胎寶寶要晚點出來了!
    第一類孕媽:預產期算法的問題對於懷孕前月經不準的孕媽來說,預產期在計算上面就沒有月經準的孕媽預產期算的更加的準確,因此有可能胎寶寶會在預產期後出生;還有如果月經不準推算預產期的時候,孕期第一次產檢的時間也相對比較往後的孕媽,寶寶也有可能在預產期後出生,如果孕早期去做B超檢查,醫生可以根據檢查結果大概比較準確的預測到預產期
  • 預產期前兩周,這幾個問題孕媽要弄清楚,和分娩息息相關
    文|好孕姐閨蜜懷孕已經38周了,天天盼著寶寶發動,真的是度如日年般過日子,每一天對她來說都很漫長。前幾天閨蜜突然「開竅」了,她打電話問我,臨近預產期,是不是要準備一些什麼,或者要清楚了解一些關於生產的知識。
  • 臨近預產期外出散步,需要注意什麼?孕媽媽要心裡有數
    最近有一寶媽說寶媽的遭遇讓人驚心,真是有驚無險,幸好遇到好心人,送了寶媽去醫院。再看兒子真是懂事又勇敢,為了救媽媽毫不猶豫下跪表示感謝讓人感動。相必兒子當時一定也很感謝轎車車主才能做出這樣的舉動了。兒子能屈能伸,以後必成大器啊!同時,寶媽的遭遇也讓更多剛懷孕和臨近預產期的孕婦反思。這樣的意外其實是可以避免的,臨近預產期的孕婦不能隨意出門,即使出門也要有家屬陪同,而不是讓一個孩子跟著。
  • 臨近預產期,孕媽身體若沒出現「這種」信號,分娩可能會晚一些
    臨近預產期,孕婦身體若沒出現「這種」信號,可能會晚一些生產臨近預產期,孕媽身體若沒出現「這種」信號,分娩可能會晚一些1、沒有出現假性宮縮。其實越是臨近預產期最後一周的時間內,孕媽媽出現假性宮縮是最為頻繁的,這也是因為胎寶寶在入盆之後會有規律性的下墜情況,導致孕媽媽產生一定的宮縮,我們說假性宮縮的出現,是在為臨產時的真工作做準備,而如果孕媽媽在這個時候還沒有出現假性宮縮的話,那或許預產期會推遲一些,可能是肚子裡的胎寶寶還沒有完全入盆,畢竟在寶寶要出生的時候,宮縮的情況也是比較明顯的
  • 妊娠末期身體的四種表現,告訴孕媽預產期會提前,做好準備吧
    我懷大寶的時候,還沒到預產期就生了,所以,就像李主任所說,預產期並不是寶寶出生的唯一標準。如果在孕晚期,身體有著四種狀況出現,或許預產期會提前幾天,孕媽別傻等預產期了。表現二:下身黏黏的臨近預產期,身體會為分娩做準備,孕媽的宮頸會變薄變軟。上廁所時你會感覺有黏黏的分泌物流出,而且會越來越多,這其實是為了分娩做準備的。軟化宮頸口和潤滑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