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上班族」將車停入居民社區,晚上居民將車停入商業中心。記者從市城管局獲悉,「商業中心+居民社區」停車資源互助共享模式正在全市穩步推進,目前全市有21個商業綜合體與周邊居民社區開展共享停車試點,已釋放停車泊位6000餘個,市民停車更便利。
商業中心停車場閒時向居民開放
位於肥西路與北一環交口的金龍國際大廈,配套建設兩層地下停車庫,共規劃停車位375個。因寫字樓的商務辦公用途,停車流量呈明顯階段性分布。在工作日7:00~17:00為停車高峰,尤其是上午時段,場內幾近飽和;17:00~18:00,車輛陸續離場,18:00後場內空餘停車位約能達到50%,節假日場內空餘車位更是達到70%。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周邊社區停車難。金龍國際大廈停車場地處老城區,周邊老舊小區眾多,普遍建設年代較早,停車位配備不足。
無獨有偶,位於包河區徽州大道的合肥金融港,地下停車場共有1140個泊位,因寫字樓的商務辦公用途,停車流量呈明顯的峰谷性分布。在工作日的7:00~19:00為停車高峰,尤其是日間時段,場內幾近飽和;18:00~19:00,車輛陸續離場,19:00後,場內空餘停車位約有60%。
在城管部門開展停車資源高效利用工作以來,「辦公停車+居民停車」的錯時互補模式迅速受到了廣大車主的歡迎。合肥中電光谷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物管部經理王葉新告訴記者,為釋放閒時停車資源、緩解周邊停車壓力,合肥金融港停車場拿出500個共享車位指標,定向服務於周邊瓊林苑及春融苑等世紀城小區,截至2020年12月,累計共享停車5000餘次。金龍國際停車場和附近居民小區積極對接,以低於市場價的包月服務,面向周邊居民開放停車泊位。
沒買到車位也能有地方停車
1000多戶居民,配建車位只有586個,業主買不到車位就沒地方停車。家住中鐵國際城德園小區的楊蘭女士飽受停車難困擾。在推進停車資源共享工作中,包括中鐵國際城在內的6個社區進行智慧共享社區改造,通過錯時共享,讓空閒車位產生價值,創造和諧鄰裡生活智慧空間。
中鐵德園於2020年11月正式開通共享停車後,截至目前已有超過40位業主積極主動共享了產權車位,運行最高峰時期,單日同時在線共享車位達到39個,其中部分車位24小時對業主共享,車位預約月均使用頻次達到200餘次。「比如說,業主如果出差了,把車位共享出來,既方便了他人,又能獲得一定的收益。接下來,我們會把這種車位錯時共享模式進一步推廣,吸引更多業主參與進來。」中鐵德園物業相關工作人員說。
同樣的停車難,在包河區望湖城、民航家園等小區也普遍存在,而一條馬路之隔的望湖城老少活動中心就有不少空車位。為緩解望湖城、民航家園等周邊小區業主夜間停車難,停車場在保證滿足單位員工車輛及外來辦事人員車輛停放的前提下,拿出50個車位,面向周邊小區業主,先到先租。截至2020年年底,實際辦理53輛。
創新形式倡導停車資源共享
「停車資源的共享,涉及到多個產權主體以及多元化的利益分配,還有賴於信息資源的高效利用。」市城管局考核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商業中心+居民社區」的停車共享模式,可以讓白天的「上班族」將車停入居民社區,晚上小區居民可以將車停入商業中心,此舉能夠有效解決停車難題中的結構化矛盾,是非常有效的一種共享模式。
下一步,城管部門將繼續探索有效的停車資源共享模式,更好地滿足廣大市民的停車需求。
·周燕 張立新 本報記者 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