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遊世界第1049次分享,類別【環境保育】。潛水美文伴你潛遊世界。如果你希望收取潛水資訊,請關注訂閱號divetheworld; 如果你還對優惠潛水套餐和行程感興趣,請關注服務號divetheworld_s
出處/綜合編輯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
瑞察·歐貝瑞是第一個和海豚在水下工作的馴養師,三十歲前參與建立了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海豚表演產業,三十歲後卻成了全世界海洋館的敵人——1970年至今,他已經拯救釋放了大約30隻海豚;他主導拍攝的紀錄片《海豚灣》揭開了鮮為人知的日本捕殺海豚的血腥產業鏈。
瑞察年輕時幫海洋館捕捉各種魚類和海豚,瑞察估計只有大約只有十分之一的魚類能活下來,但是當時他並沒有認識到這有什麼不對。他也是第一個和海豚在水下工作的馴養師,他馴養的海豚參與錄製深受歡迎的電視系列劇《飛寶》,這讓他出名得利。扮演飛寶的是五隻不同的海豚。瑞察發現海豚能分清電視上的飛寶是自己扮演還是別的海豚扮演的。毫無疑問,海豚具有自我意識。
1970年4月22日,這是永遠改變瑞察的一天。瑞察曾經馴養過的一隻海豚卡西被關在海洋館的狹窄的展示缸裡,全身布滿黑膿皰,生命垂危。「我的天哪,我到底做了什麼!」瑞察連衣服也沒有換,跳進水裡,抱著卡西。卡西死在他的懷裡。「
我知道海豚自殺聽起來難以置信,但是海豚不像我們是無意識地呼吸,他們的每一次呼吸都是自主的。」瑞察堅持認為卡西是自殺的,淚水爬滿了他的臉。幾天後,他偷偷試圖釋放另一隻自己捕捉的海豚,他剪開了鐵柵欄,海豚自由了,但是海豚依然留在原地。無論瑞察怎麼試圖帶他走,他都一動不動。這隻海豚幾年後因為營養不良死在海底監獄裡。三十一歲的瑞察開始了全新的人生,從那時到現在,他一直過著流浪的生活,到處幫助海豚野放訓練,建立海豚保護組織,演講、著述、拍電影,試圖終結海豚產業。
為了給《海豚灣》同名書的中文版做宣傳,他來到了中國。在第46個世界地球日,北京圖書大廈多功能廳的屏幕上播放著一段震撼的影像:幾個漁民把遭圍捕的海豚拖上船,小海灣霎時一片血紅,一條危在旦夕的海豚最後一次高高躍起……隨即,由中華書局出版的《海豚灣》新書發布會開始,作者瑞察·瑞察、漢斯·佩特·羅德等出席。會前的影像採自同名紀錄片,瑞察正是影片的發起人兼主演。
瑞察,這個75歲的男人,消瘦而強壯,他靜靜坐在北京圖書大廈的一角,黑色T恤上印著一隻海豚。有讀者認出了他是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海豚灣》的主人公,走上前合影。他很溫和地配合,然後還是沉默。
只有在談起海豚時,他激情澎湃。他說要窮盡生命剩下的時間拯救世界上每一條海豚,要讓日本人停止屠殺海豚,要讓海洋館的每一條海豚回到大海,不再為了人類的娛樂而忍受與家人分離的痛苦。而這也是拯救人類自己。
他說,「希望這本書的出版,能促成更多的人以和平的方式阻止海豚進口,假設我們發起一個倡議,在座的有誰願意籤名?」幾乎所有聽眾都舉起了手,瑞察面露喜色。
「中國可能恰好擁有制止捕殺海豚的金鑰匙」75歲的瑞察在接受採訪時說,這也是他此次選擇來中國宣傳新書的原因。瑞察分享他接觸海豚55年來的心路歷程,同時也帶來對海豚娛樂商業的反思:為了教育孩子們保護動物,應該買票觀看海豚表演嗎?根據瑞察的記述,在日本太地町捕殺的海豚,每頭可以賣到500美元,而經過訓練的出口活海豚每頭可以盈利15萬美元。太地町海豚的最大消費國無疑是日本,但目前第二大進口國就是中國,包括北京動物園海洋館在內的我國許多水族館,都從那裡進口過海豚。每年,中國都要從太地町購買30到50頭活海豚,幾乎佔太地町海豚出口額的4到6成。中國購買這些海豚,是為了滿足各地興建水族館熱潮的需求。
2011年3月17日,10隻從日本大阪進口的海豚搭乘航班飛抵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天津機場海關在接到進口報關單後,馬上開通綠色通道,迅速安排相關部門聯合作業,快速為海豚辦理了驗放手續。這10隻海豚中,有8隻太平洋瓶鼻海豚在天津極地海洋館進行表演,2隻點斑原海豚將前往北京海洋生物館。它們被稱為「中日友好使者」。
近年來,美國已經有超過一百萬人籤名反對太地町殺戮海豚,並引發極大的社會關注。瑞察相信社交媒體集聚的能量,對於國際相應法規方面的「一潭死水」是一劑強心針。由於現今並沒有一條法律能令監禁圈養海豚變得人道,就像一位英國作家曾經說的那樣:「馬戲團裡動物受威脅這回事,沒有什麼比法律要求表演應該儘可能『富有教育意義'更虛偽的了。戴聖誕帽或小丑眼鏡的海豚、人們用馬桶刷幫它刷牙的海豚、表演『生日快樂歌'尖聲高叫版本助興的海豚--這些都是普遍流行的『富有教育意義'的表演。這些表演說明的,與其說是什麼和海豚天性相關的東西,還不如說它闡明了人類,以及人類與大自然的疏離。」現在可以做的是藉助網際網路傳播,讓越來越多人明白什麼是正確的動物保護方式。
「我並不是一個極端的動物保護主義者,」瑞察只是堅持自己所做的事情,希望可以藉助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關注到保護動物的權益上來。同時,他也理解不同文化中對於動物的使用界限有所不同,他的心願是「中國的朋友們也站出來保護我們的海洋動物朋友」,也希望「個人微弱的聲音可以通過網絡和社交媒體傳到更多人那裡」。
數據顯示,野外生存的虎鯨從來沒有發生過一起傷人事件,而生活在水族館的虎鯨,卻有數起「故意」傷人事件被記錄在案。
瑞察介紹,在加州聖地牙哥「海洋世界」樂園裡,有一頭名叫「卡沙德卡」的虎鯨曾經在眾多觀眾面前襲擊它的馴養師。它咬住馴養師的腳,把他拖進水裡三十秒鐘,之後又把他拉進水裡整整一分鐘。另一個類似的「意外」發生在特內裡費島(加那利群島)上的「鸚鵡公園」休閒樂園裡。一頭虎鯨在表演開始前,非常猛烈地衝撞一位女馴養師,使她肺部撕裂、臂部雙重骨折。1991年,潛水客莉薩·寇斯特蘿於夏威夷近海遇到野生的長肢領航鯨,被拖到水底12米左右深的地方,所幸長肢領航鯨在最後一刻將她再度拉回水面,才保住了她的性命。她的同伴將那驚恐的幾秒鐘錄了下來。
「我十歲的女兒對恐龍很有興趣,做了大量研究,但她沒可能看過恐龍秀」,瑞察說。
因為自己曾經是馴養師,瑞察很清楚,海豚表演對於幫助海豚研究、教育可謂毫無幫助。在他看來,這其中不僅有針對海豚的傷害,對年輕人也是一種毒害, 「習慣(觀看動物表演)這種教育方式後,年輕人會覺得很有意思,潛意識裡也會認同這種行為,但實際上訓練海豚是一種強加的行為,並不符合動物的天性」。
我回想起自己曾經在海洋館看過海豚表演,當時本能地感覺很不舒服,但是看了紀錄片《海豚灣》和同名圖書,才知道海豚表演背後的血腥產業鏈。首先,海豚被一種野蠻的方式驅逐到日本太地町一個狹小的海灣,最漂亮的被篩選出來賣到海洋館,剩下的多數被屠殺,作為人類的食物——雖然海豚肉含有高度危險的化學物質和重金屬,但是人們還是認為這是來自深海的健康食品。還有很多死去的海豚屍體被運到化肥廠,瑞察的調查發現,這些有毒的化肥被出口到了中國。
瑞察因為海豚的這個習性,難過得幾乎抓光了自己的頭髮。大屠殺幾個小時後,海灣的潮水依然是血紅的。
因為瑞察及其同道的努力,世界輿論的譴責,日本太地町的海豚屠殺數量大幅減少。去年瑞士已經立法禁止所有活鯨類動物及其產品的進口。英國、愛爾蘭、挪威已經不允許海豚館存在。
瑞察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他受委託野放了巴西最後一隻受監禁豢養的海豚。瑞察微笑著說:「這是我最美好的時刻之一,我是這隻海豚回到他家鄉的見證人,而且他正好也叫飛寶,——我愛快樂的結局。
2008年前,每年有大約2000頭海豚被野蠻屠殺,自從紀錄片《海豚灣》獲獎後,被屠殺的海豚下降到了不到900頭。但是日本人為自己辯解,說捕獵海豚屬於傳統產業。
瑞察說,自己的目的並不是要讓漁民生計沒有著落。他希望提供不同的謀生方法給「海豚屠夫」。瑞察講了一個「海豚屠夫」石井的故事。石井三代人都以獵殺海豚為生。十多年前一天,當他拿著矛槍準備刺殺海豚時,一條海豚流淚了。石井的靈魂受到了震撼,從此他把漁船改裝成觀光船,每天帶遊客出海觀賞野生海豚。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微信立場。內容為一家之言,供討論參考,請謹慎甄別,若有任何疑問,請謹遵專業人士叮囑。任何版權問題,請隨時聯繫。
微信公眾號(divetheworld)潛水遊世界是旅遊資訊分享互動平臺,同時提供潛水旅遊諮詢代理服務。
本著「有用、有趣、長知識」的原則,每天推送潛水美文,涵蓋潛水攻略、潛點介紹、潛水安全、潛水攝影和約伴曬圖等集傳播性和互動性於一身的優質內容。
Dive the World Live Your Dream
微信公號 divetheworld
私人微信 divetheworld_p
客服:400 678 1632
郵箱 divetheworld@126.com
歡迎投稿合作贊助
如果你正在計劃去如下潛點潛水,不妨去店裡逛一下。我們給你提供價格優惠的潛水套餐,也希望你能支持我們,能讓這個平臺變得更好。你的支持是我們工作的動力!
↓↓↓ 點擊"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潛水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