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堅持規劃引領走在前面、要素保障走在前面,為加快打造「五個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了堅實支撐。
一、規劃引領
1.加快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
貫徹三大國家戰略和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精神,聚焦城市發展新定位新格局,加快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
2.落實「新十字方針」。
開展「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近期重點打造片區和項目策劃研究;發布了《城市發展新格局之「中優」—近期重點打造片區和項目行動方案》,作為實施「中優」戰略部署的行動指南。
3.開展重點片區規劃。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空間戰略研究完成國際方案徵集,編制了齊魯科創大走廊規劃,完成了中科院電工所、理化所、空間應用中心等項目選址,方案設計和項目審批;啟動了黃河南岸高質量發展戰略規劃及重點地區城市設計。
4.完善綜合交通體系。
啟動了國土空間綜合交通戰略規劃、國際內陸港「四港聯動」交通規劃研究,完成了國際機場綜合交通樞紐規劃。
5.穩妥推進村莊規劃編制。
組織完成全市城鎮開發邊界外4235個村莊分類甄別,形成村莊布局規劃初步成果,編制完成村莊規劃170餘個。
二、要素保障
1. 讓土地等項目。
堅持「土地跟著項目走」,報批建設用地5.5萬畝,供應土地6.6萬畝,妥善處理好規划過渡期內「兩規」一致性問題,有力保障了四大支柱產業和重點產業鏈條、重大產業集群項目用地。
2. 向存量要空間。
堅持「增存掛鈎」機制,處置完成批而未供土地2.7萬畝、閒置土地7670畝,鼓勵企業通過自主、聯營、入股、出租、轉讓等方式實施低效用地再開發,健全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督促6837畝供而未用工業用地開工建設。
3.以政策優供給。
出臺了疫情防控期間用地和規劃服務保障12條措施,支持工業強市發展戰略的15條措施,支持重點項目和民生工程的9條措施,拓展「標準地」、「標準廠房」、新興產業用地新模式,全方位提高土地要素供給質量和使用效益。
4. 築平臺建市場。
出臺了濟南市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二級市場管理辦法和交易規則,搭建了二級市場交易平臺;研究制定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配套政策,促進土地循環和節約集約利用。
三、生態修復
1.加強專項規劃編制
完成濟泰山脈一體化規劃、濟齊溼地一體化規劃、濟南市綠道網規劃和濟西溼地修建性詳細規劃,啟動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生態保護規劃、黃河生態風貌帶規劃編制以及雪野片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專項規劃。
2.摸清自然資源家底
國土「三調」初始調查和統一時點更新調查工作基本完成。
3.嚴格履行耕地保護目標責任
加強耕地佔補平衡,開展了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問題整治,制定了「田長制」工作方案,堅決守住了基本農田和耕地保護紅線。
4.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修復
制定濟南市破損山體整治工作方案,加快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完成了礦山復綠32處、關停露天開採礦山恢復治理107處,完成了土地礦產衛片執法監督檢查任務。
四、城市品質
1.推進歷史風貌區保護更新。
頒布了《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編制完成了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要素圖冊。
2.強化特色風貌塑造。
深化完善了城市色彩專項規劃、建築設計導則,完成了城市綠道網規劃。
3.加強重點片區、重要節點規劃設計。
開展了千佛山北廣場景觀設計、中央商務區西區城市設計,深化了小清河兩岸、濟南火車站地區城市設計,完成了新東站核心區、濟鋼片區城市設計。
五、改革創新
1.濟南市不動產登記服務國家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通過國家標準驗收,實現了不動產登記「零資料辦」「不見面辦」「交房即辦證」,榮獲山東省第二屆不動產技能競賽團體一等獎,包攬個人賽3個金獎。
2.智慧濟南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試點項目通過國家級驗收,成為自然資源部成立後第一個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試點城市,為智慧城市、數字政府建設提供了堅實支撐。
3.先行先試開展土地儲備資產負債表編制工作,明確土地儲備資產、負債內涵,探索價值核算方法,順利通過自然資源部驗收,形成濟南經驗並在全國推廣。
4.實施流程再造、深化業務融合。建立規劃、指標、徵地、供地、審批、登記「六維一體」服務體系,推行不見面審批和容缺審查機制,提升規劃用地「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效能,實現「徵地即供地、拿地即開工」。
六、黨的建設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發揮黨建統領作用,開創自然資源和規劃事業融合發展新局面。
1.建立以「熱點關注+會議精神+業務專題」為主線,以交流討論為常態的「1+3+N」理論中心組學習模式。
2.開展局機關「黨建+業務」雙融合「五個一」學習活動。
3.組織開展「轉作風、提效率、優環境、樹形象」爭創人民群眾滿意的模範機關活動,以黨建引領促中心工作開展取得明顯成效。2020年5月,榮獲濟南市五一勞動獎狀。
4.集中開展「解決問題送服務
全力衝刺四季度」活動,班子成員帶隊到16個區縣(功能區)上門服務、解決問題115項,有力地發揮了服務保障和支撐作用。
「十四五」時期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工作思路
一、加強高水平管控,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
二、聚焦高質量發展,打造資源要素保障新體系。
三、構建高品質生態,描繪濟南山水交融新畫卷。
四、塑造高品位風貌,打造宜居宜業城市新家園。
五、建立高效率機制,跑出便民利民服務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