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識之文史典籍+目錄辭書,趕緊收藏背誦打卡吧!

2021-03-03 高考語文

【目錄學】
研究書目的編制、利用並使其在科學文化事業中有效地發揮作用的學問。我國古代很早就有人注意到目錄學的作用,西漢時,劉向、劉歆父子就撰有《別錄》《七略》等書,以後歷代均有專著。南宋鄭樵有《通志·校讎略》,至清代,章學誠著成《校讎通義》,更總結了目錄學的豐富經驗。反映我國古代著述的規模最大、最全的目錄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和《四庫全書簡明目錄》。

【經史子集】

我國古代圖書分類,始於晉荀勗(xu)。經,指儒家經典;史,指各種體裁的史學著作;子,指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學、醫學等著作;集,泛指詩詞文賦專集等著作。

【類書】

輯錄匯集資料,以利尋檢、引用的一種古典文獻工具書。其體例有集錄各科資料於一書的綜合類和專收一門資料的專科類兩種。編輯方式,一般分類編排,也有按韻、按字分次編排的。現存著名的類書有:唐代的《藝文類聚》《初學記》,宋代的《太平御覽》《冊府元龜》,明代的《永樂大典》,清代的《古今圖書集成》。其價值:一為保存我國古代大量的接近原作的珍貴資料,以供校勘典籍、檢索詩詞文句、查檢典故成語出處之用;二為研究者直接提供了專題研究的資料。

【太平御覽】

類書名。宋初李防等人奉宋太宗之命輯錄。全書一千卷,分五十五部、四千五百五十八子目。引書浩博,達一千六百九十餘種。引書較完整,多整篇整段抄錄,並註明出處。

【永樂大典】

類書名。明代解縉等二千餘人奉明成祖之命輯錄。該書廣泛搜集當時能見到的圖書七八千種,輯成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另凡例、目錄六十卷,共裝訂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約三億七千萬字,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類書。

【古今圖書集成】

類書名。清代康熙年間陳夢雷等原輯,初名《古今圖書彙編》,康熙改為今名。雍正初年蔣廷錫等人奉命再編,四年完成,共一萬卷,目錄四十卷,六千—百零九部,一億六千萬字。每部先列匯考,次列總論,有圖表、列傳、藝文、選句、紀事、雜錄、外編等項,取材繁富,脈絡清晰,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類書。

【叢書】

按一定的目的,在——個總名之下,將各種著作彙編於一體的——種集群式圖書,叫叢書,又稱叢刊、叢刻或匯刻等。形式有綜合型、專門型兩類。世界著名的古代大型綜合性叢書,是清代乾隆年簡編的《四庫全書》,收編古籍達三幹四百六十一種,其中有不少罕見的舊刻和舊鈔本。叢書的作用:一是集中大量稀見難得的重要圖書文獻,對保存、流傳、校勘古籍具有巨大意義;二是給人們治學以很大方便。

【四庫全書】

我國古代最大的——部叢書。紀昀、陸錫熊等四千餘人編,清代乾隆三十七年開館纂修,經十年始成。共收圖書三幹五百零三種,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約九億九千七百萬字。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每部再分類、細目。內容極為廣泛,對整理、保存古代文獻有—定的作用。

【四部叢刊】

叢書名。近人張元濟主編,分初編、續編、三編,共收書五百零四種。我國古代主要經史著作、諸子百家代表作、歷朝著名學者文人的別集,大都輯入。全書按經、史、子、集四部排列,有較高的文獻價值。

【四部備要】

叢書名。中華書局自一九二四年起輯印,前後共出五集,收書三百三十六種,一萬一千三百零五卷。選書以研究古籍常備、常見和帶注的為主,有的採用清代學者整理過的本子。該書較《四部叢刊》實用,兩書可互為補充。

【爾雅】

我國最早的釋問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體系的詞典。研究者認為,此書是西漢初年的學者們編輯周秦至漢諸書的舊文遞相增益而成。全書計十九篇。累計各篇條目共二幹零九十一條,釋詞語四千三百多個。書中採用的通用語詞與專科語詞既結合義分科的編注體系與方式,開創了我國百科詞典的先例。它的豐富的詞彙訓釋,是研究古代語言學的重要資料;它的釋詞方法、編輯體例,對後世訓詁學的發展影響很大。

【說文解字】

簡稱「說文」,是我國第一部系統分析字形和考求字的本義的字典。東漢許慎撰,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個,重文(異體字)一千一百六十三個。首創了部首分類法,將一萬零五百十六個字歸入五百四十部。每字先解字義,再按六書說解形體構造,並註明讀音。

【康熙字典】

清代張五書、陳廷敬等編纂;在我國字書史上第一次正式使用「字典」為書名。成書於康熙五十五年。全書四十二卷,共收字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一般少見的字,大都可以從中查到,是迄清為止我國規模最大的字書。

【辭源】

我國第一部有現代意義的綜合詞典。陸爾奎、傅運森、蔡文森等主編,一九一五年出版正編,—九三一年出續編,一九三九年出合訂本。此書突破我國舊辭書的傳統,吸收現代辭書的優點,以語詞為主,兼收百科;以常見為主,強調實用;結合書證,重在溯源。共收單字一萬一千二百零四個,複詞八萬七千七百九十個,合計詞目九萬八千九百九十條。一九七九年出版的《辭源》(修訂本)是一部閱讀古籍用的工具書和古典文史研究者的參考書。

【辭海】

現代大型綜合性百科詞典,舒新城等人主編,一九三六年中華書局出版。收單字一萬三千九百五十五個,語詞二萬一千七百二十四條,百科詞目五萬零一百二十四條。按部首排列,以字帶詞,而詞又以字數、筆畫為序,在引證、釋義、體例、收詞等方面都較嚴密。一九五七年,毛澤東倡議重新修汀《辭海》,先後有九百多人參加工作,一九七九年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三卷本,1980年出版縮印本。以後,《辭海》不斷增補修訂,——九八三年出版了《辭海·增補本》,一九八九年出版了修訂後的《辭海》(一九八九年版)。

【中華大字典】

是《漢語大字典》出版前我國大陸上收字最多、規模最大的字典。歐陽溥存等主編,一九一四年成書,——九——五年由中華書局初版。全書收字四萬八千多,按部首分二百十四部排列。此書繼承《康熙字典》的字彙,又採錄近代的方言和翻譯中的新字,體例比《康熙字典》先進。

【經傳釋詞】

古漢語虛詞研究專著,清代王引之著,共十卷。以經傳為主,兼及子史,收周秦兩漢佔籍中文言虛詞一百六十個,詳加解釋。

【文言虛字】

文言虛詞研究著作,呂叔湘著。書中選取最常見的二十九個文言虛詞,廣舉例句,詳加分析,並附有練習。一九四四年開明書店出版。

相關焦點

  • 古代文化常識之文史典籍+目錄辭書,趕緊收藏背誦
    【目錄學】研究書目的編制、利用並使其在科學文化事業中有效地發揮作用的學問。我國古代很早就有人注意到目錄學的作用,西漢時,劉向、劉歆父子就撰有《別錄》《七略》等書,以後歷代均有專著。南宋鄭樵有《通志·校讎略》,至清代,章學誠著成《校讎通義》,更總結了目錄學的豐富經驗。
  • 從百年《辭源》說中國辭書
    如果說老版《辭源》在內容、注釋、編排等方面為中國現代辭書的編纂開創了一種新模式的話,那麼新版《辭源》的出版發行,則代表了一種文化和精神上的傳承與發揚。中國的辭書文化源遠流長,從古代的《爾雅》《說文解字》《康熙字典》到近現代的《辭海》《辭源》,都是歷代學人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傳承文明,學習古代文化的一本好書
    非常感謝能收到這本好書《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插圖修訂第四版),該書是王力教授主持並召集眾多專家共同編寫的關於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簡明讀本,出版50餘年來前後歷經4次重要修訂,到今天仍然是大眾認識中國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礎參考書,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出版。
  • 7200種中文辭書|王承英,世界上收藏中文辭書最多的人
    紅網時刻通訊員 王鳳 長沙報導   俗話說:盛世收藏,亂世黃金。眼下玩收藏的人很多,藏書的人也不少,但專門收藏中文版辭書的人卻不多。王承英,現任職於湖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他收藏中文辭書已有30多年,收藏的中文辭書多達7200種,已經超過現有中文辭書收藏吉尼斯紀錄的3000餘冊,成為世界上收藏中文辭書最多的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從百年《辭源》說中國辭書
    如果說老版《辭源》在內容、注釋、編排等方面為中國現代辭書的編纂開創了一種新模式的話,那麼新版《辭源》的出版發行,則代表了一種文化和精神上的傳承與發揚。  中國的辭書文化源遠流長,從古代的《爾雅》《說文解字》《康熙字典》到近現代的《辭海》《辭源》,都是歷代學人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 中國文化詞彙:古代典籍
    說到中國古代文化,四書五經和四大名著肯定是少不了的。近幾年,不少外國友人都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要向他們介紹咱們的古代文學典籍,先把下面這些說法記下來吧!古代典籍 Famous Ancient Books《 史記 》 Historical Records《 山海經 》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 常識積累 | 了解中國古代的十大典籍
    《永樂大典》是明永樂年間由明成祖朱棣先後命解縉、姚廣孝等主持編纂的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於大成的類書,初名《文獻大成》,後明成祖親自撰寫序言並賜名《永樂大典》。全書22877卷(目錄60卷,共計22937卷),11095冊,約3.7億字,內容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佔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彙編(超全整理,word精排版,35頁,可下載)
    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博大精深,浩瀚無窮。但作為中華兒女,我們很多人對中國古代文化知之甚少。很多人更是迷惑,生在現代的我們為什麼要了解古代文化呢?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與其說是研究,更像是一種「掃盲」,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湛、意蘊深刻,真正感悟絕非一朝半夕之事。領會未知領域或不精通的領域,是一種自我學習和涵養的過程。
  • 語文丨​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分類詳細彙編——文史典籍(九)
    宋人抽出《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與《論語》《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間,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四書」之名由此而定。此後,「四書」始終是我國封建社會正統教育的必讀書和科舉取士的初級標準書。其中存有中國古代豐富的歷史資料,是封建時代教育的必讀教科書,並被統治階級作為宣傳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論依據。【六經】指的是六部儒家經典,即在「五經」外,另加《樂經》。
  • 觸摸辭書文化——煙臺開發區圖書館線上辭書展(十一)
    清代文字訓詁學家、經學家段玉裁對許慎有著極高的評價:「令所有之字,分別其部為五百四十。每部各建一首,而同首者則曰『凡某之屬皆從某』,於是形立而音義易明。凡字必有所屬之首,五百四十字可以統攝天下古今之字。此前古未有之書,許君之所獨創。」《說文解字》博大精深,它對具體漢字的構形和字義的解釋,是我們今天釋讀甲骨、金文、簡牘等出土文獻的基礎。
  • 中國傳統文化中古代典籍的英語名稱
    說到中國古代文化,四書五經和四大名著肯定是少不了的。近幾年,不少外國友人都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要向他們介紹咱們的古代文學典籍,先把下面這些說法記下來吧!Classics   《 詩經 》 The Book of Songs   《 書經 》 The Book of History   《 易經 》 The Book of Changes   《 禮記 》 The Book of Rites   《 春秋 》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古代典籍
  • 一九六八年換來「第一本辭書」
    我愛辭書。在書櫃中,我專門開闢了幾欄存放辭書。那一本一本的辭書,如同一盞一盞的明燈,照著我在書海中前進。有時,我深情地望著這些辭書,陷入靜思默想之中,收藏第一本辭書的往事便湧上心頭。40多年前,我在小學讀書時,父親就病逝了。由於家境貧寒,加之糧食緊張,所以我小學畢業便不想繼續讀書了。
  • 【文化】讓傳統典籍「上得殿堂,進得書房」
    日前,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哲學部、浙江大學、浙江師範大學共同舉辦的中華文化傳承與當代文化創新學術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呼籲:既要系統梳理典籍文化資源,使傳統典籍「上得殿堂」,成為世代相傳不輟的民族文化遺產,也要組織專家學者編寫具有權威性、吸引力的傳統文化讀本,使其「進得書房」,滿足當代讀者的閱讀需求。
  • 2019福建事業公共其他基礎知識:文史常識之「稱謂」
    福建事業單位招聘網:提供2019福建事業單位考試試題及答案,包括2019福建事業單位招聘筆試試題及答案、福建事業單位面試試題及答案【導讀】中公事業單位為大家帶來公共基礎知識《文史常識之
  • 高中語文古代文化常識匯總(3),科舉常識,考試必備,打卡~
    131天,今天於老師分享高中語文古代文化常識匯總(3),科舉常識,考試必備。語文貴在積累與應用,非一日之功,望大家能沉心學習,堅持不懈。3.古代學校(1)「庠」是殷商時代學校的名稱,「序」是周代學校的名稱。古人常以庠序稱地方學校:又囑學使俾入邑庠。(《促織》)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1|古代年齡稱謂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從這周開始,小編會給大家分享古代文化常識的乾貨,大家記得點讚收藏,一起感受時間的魔力吧。
  • 民國辭書編纂與社會文化互動
    我國古代社會的王權統治、「小學」教育和以「字」為主要表達單位的語言實際決定了傳統字書的興起和繁榮,同時古代字書的編纂也為古典文獻的訓釋、封建思想的闡發提供了有效工具,集大成之作便是由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開創、累積1600年至清代編纂的欽定字書《康熙字典》,其「善兼美具,可以奉為典常而不易者」(《康熙字典》序)的至高地位使後世二百餘年無人僭越,嚴重阻礙了漢語辭書的編纂和現代化轉型。
  • 千島湖旅遊值得一去的景點有哪些,三大景點必打卡,趕緊收藏
    杭州千島湖是一座5A級旅遊城市,這裡的旅遊資源豐富,每年都能吸引上萬人的旅遊遊客前往杭州千島湖旅遊觀光,那麼千島湖的旅遊景點甚多,去旅遊哪些景點非常的值得遊客前去旅遊打卡呢,接下來小編告訴你去杭州千島湖旅遊非常值得一去的三大景點,必打卡,還不知道遊客們趕緊收藏吧。
  • 2020甘肅輔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文史常識之常見考法
    2020甘肅輔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文史常識之常見考法 甘肅中公輔警考試網為大家整理了甘肅輔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建議各位考生在複習備考期間多多練習輔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今天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甘肅輔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
  • 文史常識之「五行」
    公共基礎知識當中的文史知識一直在各類考試中佔比不少,其包含的範圍也很廣,有部分已成為經典考點,偶爾在一些考試中還是會出現了冷門考點,比如五行。五行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種系統觀,古代哲學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 廣泛應用與佔卜、算命、曆法、中醫等各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