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日前在接受採訪時,暢談與她切身有關的女性從政話題,強調維持單身至少不需要在職場與家庭「兩面作戰」。臺灣《中華日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這種論述從女性主義出發,卻帶有濃厚的個人主義色彩,她這種「個人獨立」的思想,毋寧在女性主義、單身女政治強人與社會群體間築起一道藩籬,凸顯她做為兩性共同的政治領袖似乎還欠缺三分火候。
社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日前接受「臺灣光華」雜誌專訪,談題為「理性與感性」,全文2900多字,連載於她個人的部落格(博客)。蔡英文接受訪談時暢談與她切身有關的女性從政問題,強調維持單身至少不需要在職場與家庭「兩面作戰」。這種論述從女性主義出發,卻有著濃厚的個人主義色彩。
蔡英文接受訪談過程,採訪者以一問一答方式提問,提問設計可以讓蔡英文「話說從頭」,蔡英文乃以女性特有的感性,談起參與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經過,由於提問設限,答問也就有其框架,相關「談資」不免予人「舊話重提」之感。然而,提問切入女性從政議題後,因與蔡英文息息相關,她即席答問內容也就顯得相當理性。
現今女性不再是弱者,尤以「為母則強」,女性一旦成為政治人物,則須展現「從政則強」,單身女性想成為「政治強人」,更須有「千巖競秀,萬壑爭流」的高度勁力,畢竟「單身女政治強人」之難為度,甚於「女政治強人」也甚於「男政治強人」。
李商隱詩句「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或許可以用來形容女性,但用在女政治強人則有不足。放眼現今臺灣政壇,若李秀蓮、若洪秀柱、若蔡英文、若陳菊,即使「小姑獨處本無郎」,惟都已為自己撐起一片天。
男人離開家人在外闖蕩,最難為情是「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單身女政治強人則須暗自「寒衣翻作徵衣情」,因為自己決然披掛上陣。做為單身女政治強人,蔡英文認為兩性平權已在臺灣生根發芽,她說:「臺灣女性越來越能憑著專業條件開創政治空間,可以『做自己』,而不用做『父系的代理人』」。女性主義況味顯露無遺。
蔡英文踏入政壇之始,即已將寒衣翻作徵,而其徵衣的註冊商標無疑是女性主義,因為女性主義挑戰的首要標的就是「父權」;此外,女性主義還挑戰生育權、墮胎權、投票權、性別歧視、家庭暴力等。蔡英文披著徵衣以「女權」為兵戈挑戰「父權」,應已獲得自己可以滿意的戰果,她說:「民進黨女性本來就很能幹,不需要刻意『提攜』。」
然而,蔡英文又說:「如果家庭不能完全配合,當她回家後還要適應『另一組人』,其實是一種很大的修練。從這個角度看,維持單身至少不需要『兩面作戰』。」蔡英文這番話無疑是自我剖析、自我表白,其語境有3個面向:單身女政治強人、女性主義、個人主義,她所汲引的女性主義與個人主義未見二律背反,反而有千絲萬縷的粘連。
蔡英文未以個人主義排斥女性主義,倒是以個人主義做為女性主義的支點,她說:「當女性認為結婚生子,不再帶來很大負擔時,自然會加以考慮。」她這種「個人獨立」的思想,毋寧在女性主義、單身女政治強人與社會群體間築起一道藩籬,凸顯她做為兩性共同的政治領袖似乎還欠缺三分火候。